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 为了分析腰椎体后缘软骨结节的CT表现,并总结其病理解剖特征。我院回顾性分析了15例在我院接受治疗的典型病例的CT表现,对比各种扫描序列在现实病变特征上的差异,进行常规矢状面重建。结果典型的腰椎椎体后缘软骨结节的CT表现为缺损后方有一小骨块入椎管,完全游离或者部分和椎体相连;椎体后上缘或者后下缘有类圆形或者不规则形骨质缺损,边缘质密硬化;多伴有椎间盘突出并继发椎管狭窄;对应层面的硬膜囊和神经根受到压迫。所以我院得出结论,腰椎后缘软骨结节的CT表现具有特征性,CT检查可以明确地诊断腰椎椎体后缘软骨结节,为临床诊断和治疗提供了可靠的依据。
【关键词】 腰椎体后缘软骨结节腰间盘突出症鉴别诊断
腰间盘突出症是临床上较为常见的腰部疾患之一,腰椎间盘位于相邻两椎体之间,有内外、外两部构成,外部为纤维环,由多层呈环状排列的纤维软骨环组成,围绕在髓核的周围,可防止髓核向外突出,纤维坚韧而有弹性;内部为髓核,是一种富有弹性的胶状物质,有缓和冲击的作用。在过度劳损,体位骤变,猛力动作或暴力撞击下,纤维环即可向外膨出,从而髓核也可经过破裂的纤维环的裂隙向外突出,这就是所谓的腰椎间盘突出症。为了进一步提高对此病的认识,我院将2010年1月~2011年5月在我院接受治疗的15例患者资料进行总结,就其发病机制、CT表现、鉴别诊断及称谓命名讨论。
1对象与方法
1.1对象
15例患者均系我院在2009年1月~2011年5月接受治疗的患者,其中女性患者6例,男性患者9例,年龄区间在13~56岁之间,平均年龄为20.9岁,其中8例的患者年龄在20~40岁之间,有7例患者有外伤病史。具体资料如下。
表格 1 42例患者具体情况表
由表所示:15例患者均是以腰痛为主诉就诊。
1.2 检查方法
1.2.1 CT扫描设备采用GE Brigh speed8排螺旋CT扫描仪,患者取仰卧屈膝位,扫面前先进行腰椎侧卧数控定位,扫描范围为:L1-S1,扫描线与椎间盘上下缘夹角的平分线平行,9例患者进行螺旋扫描。扫描条件为:135kV\120mA\1.2s;图像重建矩阵为:512×512,层厚、层距均为2mm,螺旋扫描层厚2mm,螺距1.0mm;窗宽、窗位:骨窗800HU,软组织窗350HU、50HU。
2结果
经过医生判断,15例患者全部进行CT扫描,扫描结果如表二所示。
表格 2 42例患者扫描结果显示表
如表所示:15例患者中共发现单发病灶12个,多发病灶3个,共有17个LPMN。所有患者都伴有不同程度的腰椎间盘突出表现,病灶多半为类圆形,病灶的大小不等。
CT表现为,发生于L14例、L23例、L44例、L518例、S113例。表现为椎体后缘中央或者略微偏局限性骨质缺损,呈现类圆形或者不规则的软组织密度灶,密度和临近椎间盘相类似,CT值大约为60-85HU,缺损区域的边缘可以看见硬化带的阴影。椎体后缘骨质缺损区域后壁都可以看见弧形、条带样或者不规则的骨块阴影。
3讨论
3.1 发病机制 腰椎软骨结节的发病机制与椎缘骨类似,患者在青少年期如果存在先天的解剖缺陷,骨突环与椎体连接件的薄弱区域在骨化障碍是发病的主要原因,脊柱在较长时间内承受各种应力作用致使椎间盘组织与骨突间的薄弱区域,逐渐形成了软骨结节,骨突环后段因此就被挤压进入了椎管内,骨化后形成软骨结节后壁。
3.2 影像学特征 腰椎软骨结节可以单发也可以多发。X线侧位片可以发现椎体后缘的骨质缺损阴影,但是受到X线片质量的影响,也可能到时漏诊。软骨结节的CT特征为腰椎后缘累圆形成或者是不规则形状的骨缺损,密度和椎间盘特别相近,周围可以看见硬化带,软骨结节后壁骨块和相邻椎间盘突向椎管,椎间盘可以向正后方突出,也可以向偏侧突出,压迫硬膜囊或者神经根。CT能显示腰椎软骨结节的部位、大小和后突的程度,对临床诊断具有重要参考价值。可以显示骨块压迫硬膜囊的范围、大小和脊髓的异常情况。腰椎软骨结节的CT诊断主要为病变的椎体或者后上缘或者后下缘终板局限性凹陷,凹陷的区域大小以及凹陷程度,是否硬化。
3.3鉴别诊断 由于我们对腰椎软骨结节的认识不够,经常会形成对腰椎软骨结节的漏诊或者误诊。患者很少有新近的外伤病史,影像学表现与新鲜骨折不同,组织学检查可以发现透明的软骨和椎间盘组织。椎间盘突出钙化发生在椎间盘内部,后纵韧带的钙化表现为椎体后缘锋利的弧线形高密度阴影,而且通常与椎体后缘平行。骨质破坏严重,骨质出现缺损在密度、形态、边缘硬化都与其他病症不同,后缘没有突出骨块。
3.4临床特点 该病发病年龄段较小,多见二十到三十岁的年轻人,其中少数患者有外伤病史,都有明显的腰腿疼的症状,本组的15例患者的平均年龄为20.9岁。临床上椎管中央狭窄的患者均出现间歇性跛行,一侧测隐窝狭窄表现为同侧腰腿疼,并且向下放射,引起并发症为:麻木、无力、酸胀和直腿抬高试验显示阳性。
由我院的鉴别可知:CT诊断能从横断面上观察腰椎软骨结节的大小,可以从失状位观察腰椎软骨结节的大小形态,CT可以通过失状位得到理想的观察效果。所以,CT诊断对于腰椎软骨结节的确诊都具有重要价值。
参考文献
[1]邹利光.MRI对X线平片表现为不典型脊椎管骨折的诊断价值[J].第三军医大学学报,2005,10(06):51.
[2]唐振良.腰椎椎体后1/3上、下缘软骨结节的CT分析[J].中国现代药物应用,2009,08(12):11.
[3]张成泉.软骨板破裂为基础的腰椎间盘突出症[J].中国脊柱脊髓杂志,2000,06(03):12.
[4]曹来宾.腰椎椎体后缘骨内软骨结节13例CT-X线对照研究[J].临床放射学杂志, 2005,06(13):34.
[5]李杰.腰椎椎体后缘软骨结节的影像学诊断[J].白求恩军医学院学报,2010,03(08):9.
【关键词】 腰椎体后缘软骨结节腰间盘突出症鉴别诊断
腰间盘突出症是临床上较为常见的腰部疾患之一,腰椎间盘位于相邻两椎体之间,有内外、外两部构成,外部为纤维环,由多层呈环状排列的纤维软骨环组成,围绕在髓核的周围,可防止髓核向外突出,纤维坚韧而有弹性;内部为髓核,是一种富有弹性的胶状物质,有缓和冲击的作用。在过度劳损,体位骤变,猛力动作或暴力撞击下,纤维环即可向外膨出,从而髓核也可经过破裂的纤维环的裂隙向外突出,这就是所谓的腰椎间盘突出症。为了进一步提高对此病的认识,我院将2010年1月~2011年5月在我院接受治疗的15例患者资料进行总结,就其发病机制、CT表现、鉴别诊断及称谓命名讨论。
1对象与方法
1.1对象
15例患者均系我院在2009年1月~2011年5月接受治疗的患者,其中女性患者6例,男性患者9例,年龄区间在13~56岁之间,平均年龄为20.9岁,其中8例的患者年龄在20~40岁之间,有7例患者有外伤病史。具体资料如下。
表格 1 42例患者具体情况表
由表所示:15例患者均是以腰痛为主诉就诊。
1.2 检查方法
1.2.1 CT扫描设备采用GE Brigh speed8排螺旋CT扫描仪,患者取仰卧屈膝位,扫面前先进行腰椎侧卧数控定位,扫描范围为:L1-S1,扫描线与椎间盘上下缘夹角的平分线平行,9例患者进行螺旋扫描。扫描条件为:135kV\120mA\1.2s;图像重建矩阵为:512×512,层厚、层距均为2mm,螺旋扫描层厚2mm,螺距1.0mm;窗宽、窗位:骨窗800HU,软组织窗350HU、50HU。
2结果
经过医生判断,15例患者全部进行CT扫描,扫描结果如表二所示。
表格 2 42例患者扫描结果显示表
如表所示:15例患者中共发现单发病灶12个,多发病灶3个,共有17个LPMN。所有患者都伴有不同程度的腰椎间盘突出表现,病灶多半为类圆形,病灶的大小不等。
CT表现为,发生于L14例、L23例、L44例、L518例、S113例。表现为椎体后缘中央或者略微偏局限性骨质缺损,呈现类圆形或者不规则的软组织密度灶,密度和临近椎间盘相类似,CT值大约为60-85HU,缺损区域的边缘可以看见硬化带的阴影。椎体后缘骨质缺损区域后壁都可以看见弧形、条带样或者不规则的骨块阴影。
3讨论
3.1 发病机制 腰椎软骨结节的发病机制与椎缘骨类似,患者在青少年期如果存在先天的解剖缺陷,骨突环与椎体连接件的薄弱区域在骨化障碍是发病的主要原因,脊柱在较长时间内承受各种应力作用致使椎间盘组织与骨突间的薄弱区域,逐渐形成了软骨结节,骨突环后段因此就被挤压进入了椎管内,骨化后形成软骨结节后壁。
3.2 影像学特征 腰椎软骨结节可以单发也可以多发。X线侧位片可以发现椎体后缘的骨质缺损阴影,但是受到X线片质量的影响,也可能到时漏诊。软骨结节的CT特征为腰椎后缘累圆形成或者是不规则形状的骨缺损,密度和椎间盘特别相近,周围可以看见硬化带,软骨结节后壁骨块和相邻椎间盘突向椎管,椎间盘可以向正后方突出,也可以向偏侧突出,压迫硬膜囊或者神经根。CT能显示腰椎软骨结节的部位、大小和后突的程度,对临床诊断具有重要参考价值。可以显示骨块压迫硬膜囊的范围、大小和脊髓的异常情况。腰椎软骨结节的CT诊断主要为病变的椎体或者后上缘或者后下缘终板局限性凹陷,凹陷的区域大小以及凹陷程度,是否硬化。
3.3鉴别诊断 由于我们对腰椎软骨结节的认识不够,经常会形成对腰椎软骨结节的漏诊或者误诊。患者很少有新近的外伤病史,影像学表现与新鲜骨折不同,组织学检查可以发现透明的软骨和椎间盘组织。椎间盘突出钙化发生在椎间盘内部,后纵韧带的钙化表现为椎体后缘锋利的弧线形高密度阴影,而且通常与椎体后缘平行。骨质破坏严重,骨质出现缺损在密度、形态、边缘硬化都与其他病症不同,后缘没有突出骨块。
3.4临床特点 该病发病年龄段较小,多见二十到三十岁的年轻人,其中少数患者有外伤病史,都有明显的腰腿疼的症状,本组的15例患者的平均年龄为20.9岁。临床上椎管中央狭窄的患者均出现间歇性跛行,一侧测隐窝狭窄表现为同侧腰腿疼,并且向下放射,引起并发症为:麻木、无力、酸胀和直腿抬高试验显示阳性。
由我院的鉴别可知:CT诊断能从横断面上观察腰椎软骨结节的大小,可以从失状位观察腰椎软骨结节的大小形态,CT可以通过失状位得到理想的观察效果。所以,CT诊断对于腰椎软骨结节的确诊都具有重要价值。
参考文献
[1]邹利光.MRI对X线平片表现为不典型脊椎管骨折的诊断价值[J].第三军医大学学报,2005,10(06):51.
[2]唐振良.腰椎椎体后1/3上、下缘软骨结节的CT分析[J].中国现代药物应用,2009,08(12):11.
[3]张成泉.软骨板破裂为基础的腰椎间盘突出症[J].中国脊柱脊髓杂志,2000,06(03):12.
[4]曹来宾.腰椎椎体后缘骨内软骨结节13例CT-X线对照研究[J].临床放射学杂志, 2005,06(13):34.
[5]李杰.腰椎椎体后缘软骨结节的影像学诊断[J].白求恩军医学院学报,2010,03(08):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