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中国要实现现代化,最根本的是减少农民数量,实现现代工业化。而目前的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与新形势下的农村、农业发展存在着制度性制约因素。
党的十七届三中全会给农村土地改革指明了方向:按照“依法、自愿、有偿”六字原则和“不得改变土地集体性质、不得改变土地用途、不得损害农民土地承包权益”三不变政策,鼓励农民以转包、出租、股份合作等多种形式流转土地承包经营权,增加农民收入,以此作为破解三农问题的突破口。这一政策对于进一步完善土地承包责任制、深化农村改革、统筹城乡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当前,农村农业的发展存在诸多弊端,急需深化改革。第二轮土地承包整整十年,人地矛盾突出。由于青壮劳力外出务工或经商,农村人少地多,农业生产缺少壮劳力,致使土地产出率明显降低,土地流转无序。部分外出人员将自己的土地无偿或低价转让他人,或在近亲属、朋友间转包,这样形不成规模,且转包年限标准参差不齐,严重阻碍了农业结构的调整、农业产业化的形成和推进。
由于受土地调整政策的限制,地块分散零星,只能按传统耕作方式进行耕种,严重影响农业机械化的拓展,耕作耗时费力。农民以户为单位经营,管理粗放、势单力薄、广种薄收、科技含量低,难以和市场对接,不能获得农产品深加工和流通领域的高额利润。
封丘县应举镇党委政府针对以上问题,本着“以提高土地产出率、资源利用率、增强农业抗风险能力、可持续发展能力和市场竞争力,将一部分农民从土地中解放出来,实现农业的产业化、高效化、规模化”的基本思路,探讨在条件好的村成立土地流转合作社,使土地流转有序,从而增加农民收入。
应举镇马房村现有1700多人,410户,耕地3700亩,10个村民小组,41名党员。该村支部书记潘丙永几年前租用耕地200亩用于花卉种植,并在新乡成立了花卉公司,效益可观,实现了公司和农户共赢。
鉴于马房村现实情况,经过两个月的筹备,2009年2月18日,应举镇马房村在工商部门注册了河南省第一家土地流转合作社。该村支部书记潘丙永年轻有魄力,又有种植花卉的经验,被选作合作社带头人。
马房村多次召开村两委会议和党员座谈会,认真学习上级政策,理解上级精神内涵,统一村干部和绝大多数党员的思想认识,充分发挥党员干部的先锋模范作用,26名党员首先带头申请加入合作社。村干部推出“1+3”帮带活动,即由一名党员带动3户群众入社。在党员干部的带动下,目前全村共入社133户,集约土地1500亩。
经社员讨论采用“支部+合作社+农户”的管理模式,即在党支部的领导下,成立合作社理事会,支部书记任理事长,理事由社员民主选举产生。理事会讨论决定社内事务,实行民主决策、民主管理和民主监督。党支部负责政策的宣传及各部门的协调,理事会负责社内的生产和社员安排。社员进退自由,但在社内必须服从理事会的统一安排。
社员每亩地每年折550元股金,作为社员的基本生活保障金,年底除扣除保障金、运营成本外,对经营盈余资金统一安排,50%资金统一按股分配,50%留作公积金,用于社员的医疗养老保险基金。
合作社已规划出1476亩土地。该社联合湖北农科院,繁育500亩棉种的意向已达成,每亩1200元:300亩的养牛场区正和客商洽谈;300亩的花卉区正选苗待种;200亩的高效农业正和山东莘县客商洽谈。
目前,尽管合作社已具雏形,且发展势头良好,但也有值得深思的问题。如遇特殊年份,保障金落空怎么办?还有,农业生产基础设施急需改善,需新打机井15眼,还需设专供变压器1台及配套线路;生产道路需要重新修建,没有流动资金,缺少领导、专家、教授的指点等问题有待解决。
党的十七届三中全会给农村土地改革指明了方向:按照“依法、自愿、有偿”六字原则和“不得改变土地集体性质、不得改变土地用途、不得损害农民土地承包权益”三不变政策,鼓励农民以转包、出租、股份合作等多种形式流转土地承包经营权,增加农民收入,以此作为破解三农问题的突破口。这一政策对于进一步完善土地承包责任制、深化农村改革、统筹城乡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当前,农村农业的发展存在诸多弊端,急需深化改革。第二轮土地承包整整十年,人地矛盾突出。由于青壮劳力外出务工或经商,农村人少地多,农业生产缺少壮劳力,致使土地产出率明显降低,土地流转无序。部分外出人员将自己的土地无偿或低价转让他人,或在近亲属、朋友间转包,这样形不成规模,且转包年限标准参差不齐,严重阻碍了农业结构的调整、农业产业化的形成和推进。
由于受土地调整政策的限制,地块分散零星,只能按传统耕作方式进行耕种,严重影响农业机械化的拓展,耕作耗时费力。农民以户为单位经营,管理粗放、势单力薄、广种薄收、科技含量低,难以和市场对接,不能获得农产品深加工和流通领域的高额利润。
封丘县应举镇党委政府针对以上问题,本着“以提高土地产出率、资源利用率、增强农业抗风险能力、可持续发展能力和市场竞争力,将一部分农民从土地中解放出来,实现农业的产业化、高效化、规模化”的基本思路,探讨在条件好的村成立土地流转合作社,使土地流转有序,从而增加农民收入。
应举镇马房村现有1700多人,410户,耕地3700亩,10个村民小组,41名党员。该村支部书记潘丙永几年前租用耕地200亩用于花卉种植,并在新乡成立了花卉公司,效益可观,实现了公司和农户共赢。
鉴于马房村现实情况,经过两个月的筹备,2009年2月18日,应举镇马房村在工商部门注册了河南省第一家土地流转合作社。该村支部书记潘丙永年轻有魄力,又有种植花卉的经验,被选作合作社带头人。
马房村多次召开村两委会议和党员座谈会,认真学习上级政策,理解上级精神内涵,统一村干部和绝大多数党员的思想认识,充分发挥党员干部的先锋模范作用,26名党员首先带头申请加入合作社。村干部推出“1+3”帮带活动,即由一名党员带动3户群众入社。在党员干部的带动下,目前全村共入社133户,集约土地1500亩。
经社员讨论采用“支部+合作社+农户”的管理模式,即在党支部的领导下,成立合作社理事会,支部书记任理事长,理事由社员民主选举产生。理事会讨论决定社内事务,实行民主决策、民主管理和民主监督。党支部负责政策的宣传及各部门的协调,理事会负责社内的生产和社员安排。社员进退自由,但在社内必须服从理事会的统一安排。
社员每亩地每年折550元股金,作为社员的基本生活保障金,年底除扣除保障金、运营成本外,对经营盈余资金统一安排,50%资金统一按股分配,50%留作公积金,用于社员的医疗养老保险基金。
合作社已规划出1476亩土地。该社联合湖北农科院,繁育500亩棉种的意向已达成,每亩1200元:300亩的养牛场区正和客商洽谈;300亩的花卉区正选苗待种;200亩的高效农业正和山东莘县客商洽谈。
目前,尽管合作社已具雏形,且发展势头良好,但也有值得深思的问题。如遇特殊年份,保障金落空怎么办?还有,农业生产基础设施急需改善,需新打机井15眼,还需设专供变压器1台及配套线路;生产道路需要重新修建,没有流动资金,缺少领导、专家、教授的指点等问题有待解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