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制约农村教育的因素主要有:国家教育体制和方针政策,学校硬、软件方面以及学生方面等问题。
制约 农村 教育 体制 硬件软件 读书无用。
农村学生的教育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中具有基础性、先导性、全局性的重要作用,发展农村教育,办好农村学校,是直接关系8亿多农民切身利益,满足广大农村人口学习需求,提高国民素质,增强国家综合实力的一件大事,因而国家把农村教育作为教育工作的重中之重。国家实施全面义务教育的着眼点,主要是普及和提高全民的整体综合素质,以此达到“民强则国强”的宏伟目标。但,当下农村的中小学教育现状令人堪忧。有人曾撰文:在教育层面上,教学中有教无育;在教学层面上,教学中有教无学;在学生层面上,有学无生;在教学效果上,有近没有远。这种概括可谓一针见血,既指出了当下农村中小学教育的一个普遍现象,也提出了当下农村中小学教育应该引以为戒和引起重视的诸多问题。
那么,制约农村教育的因素大体有哪些呢?总的来说,有国家教育体制方面的,有学校方面的,也有学生方面的。
国家教育体制方面的因素是制约农村教育的关键,它是教育教学的“方向舵”。现行国家教育体制和方针政策单纯注重教育的“选拔性”功能,基本没有凸显教育的实用性功用是其最主要的缺点。现行课程要求高、容量和难度大,无多元化的课程及标准。突出了教育体制上存在的不切实际、单一化等诸多问题。教育体制过于形式主义大大脱离了人们生活生产的需求,许多学科一生都用不上几回,学而无用,白费时间和心血,家长孩子都比较清楚地认知这一点。
学校方面制约农村教育的因素主要是资源配置的欠缺和失衡,包括两大方面:软件(校长教师)和硬件(校舍配置)。农村中小学的管理者——校长,主要是刚提拔起来的“新手”——这样农村学校无形中成了“名校长”的初级培训“基地”。这些校长的能力水平、管理理念就可见一斑。领导学校,首先是教育思想的领导,其次才是行政上的领导。也就是说,校长作为学校的领导者,就是要用先进的教育思想和教育理念,引导教师、教育学生,形成良好的校园文化氛围,促进学校、教师和学生健康和谐的发展,这是学校管理的出发点,也是学校管理的归宿点。恰如“学校领导者具有识才之眼、爱才之心、容才之量、用才之胆、扩才之意”。
师资力量方面一是教师人数配额的不足,致使课程开设不齐不全,有的仅开设主课,这与家长的期望是相去甚远的,孩子们也甚感单一无趣。二是所配教师要么年龄太大无热情,孩子们不喜欢,要么是刚参加工作的年轻人,最值得一提的是如今“招考”进教师队伍的,就有英语考5分的!年轻人虽热情奔放但毕竟教学经验不足,家长不放心。农村学校的“好老师”来得快走得更快—调进城了,这样农村学校无形中成了“养老院”和初级“培训基地”!教职工无论是年老的还是年轻的都丧失了许多工作的积极性。
现代教育理论认为,现代学校應该有“双发展”观:既应该使学生有所发展,也应该让教师有所发展。但在当前的农村中小学教育中,只有一个发展观,唯一的是发展学生,还没有把发展教师放在重要的位置上。许多教师的综合知识是在“超期服役”,甚至是在“带病服役”。 基础硬件建设上主要是课桌凳、多媒体、电脑、图书仪器实验室、校园文化等,与城区学校有明显的差距,孩子们享受不上优质先进的现代教育资源,使他们失去学习的热情。
学生方面制约农村教育的因素主要是极为普遍而又滞后的教育观念:读书无用论。既有学生的也有家庭的。
造成农村学生不读书不学习等不良心理的原因,主要有三个。第一,家庭成员老少都溺爱孩子。上学只图个快活,混混年龄,“学”多少算多少。第二,极好的打工形势和效益令家长、孩子们几乎遗忘了教育学习,对学习嗤之以鼻、不屑一顾了。父母以人格育人格,打工收获丰厚的父母们的表现,给孩子们留下的印象和认识是:自己的父辈们没念什么书,甚至是文盲,照样容易地挣了大钱,存折都是六位数,买车买房买地又生活好,原来不念书也完全可以生活得更好,这比念书的强千倍。
第三,越来越严峻的大学生就业形势更让家长学生们认定读书前途无望、工作渺茫、薪水微薄、生活拮据紧巴巴。读书无用在他们中间滋生、蔓延、扎根。大哥哥大姐姐大学毕业就业无门的尴尬和无奈让孩子们更打消了努力学习的念头。
农村学校教育管理中存在的问题有很多,均或多或少地制约着农村教育的发展,如:格外重视知识技能的传授,忽视学生德育培养;重理论知识的提高,轻动手操作能力培养;重学科教学,轻思想教育;重眼前利益追逐,轻长远发展规划;重教师使用,轻人才培养;重计划,轻落实,搞表面文章的形式主义;重考试结果,轻培养过程,反映了教育的功利性;重办学规模,轻办学效益,牺牲了教学质量;重学生主体地位,轻教师人文关怀等。即很多的教育管理者对教学结果给予了更多的关注,而忽视了对教学过程的关注,从而使教学过程失去了应有的教育性。片面强调眼前利益的不良风气,只考虑教学的近期或即时效果,而不思量教育的将来或长远利益。这些问题致使农村学生的意志力、责任心、孝顺父母等“人格化习惯”相对较差,学习的良好品质也就相对较少,进而制约了教育效果。
综上所述,农村中小学教育作为九年义务教育的组成,不仅承担着基础教育的覆盖和普及的作用,还关系到农村教育的长远规划和未来发展。我们在正视农村中小学教育的现状时,必须有针对性地找寻对策,以便有的放矢,最终提升农村中小学教育的整体水平。这里,引用邓小平同志的讲话作为本文的结尾,可谓一语中的:“我们国家国力的强弱,经济发展后劲的大小,越来越取决于劳动者的素质,取决于知识分子的数量。一个十亿人口的大国,教育搞上去了,人才资源的巨大优势是任何国家比不了的。有了人才优势,再加上先进的社会主义制度,我们的目标就有把握达到。”
制约 农村 教育 体制 硬件软件 读书无用。
农村学生的教育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中具有基础性、先导性、全局性的重要作用,发展农村教育,办好农村学校,是直接关系8亿多农民切身利益,满足广大农村人口学习需求,提高国民素质,增强国家综合实力的一件大事,因而国家把农村教育作为教育工作的重中之重。国家实施全面义务教育的着眼点,主要是普及和提高全民的整体综合素质,以此达到“民强则国强”的宏伟目标。但,当下农村的中小学教育现状令人堪忧。有人曾撰文:在教育层面上,教学中有教无育;在教学层面上,教学中有教无学;在学生层面上,有学无生;在教学效果上,有近没有远。这种概括可谓一针见血,既指出了当下农村中小学教育的一个普遍现象,也提出了当下农村中小学教育应该引以为戒和引起重视的诸多问题。
那么,制约农村教育的因素大体有哪些呢?总的来说,有国家教育体制方面的,有学校方面的,也有学生方面的。
国家教育体制方面的因素是制约农村教育的关键,它是教育教学的“方向舵”。现行国家教育体制和方针政策单纯注重教育的“选拔性”功能,基本没有凸显教育的实用性功用是其最主要的缺点。现行课程要求高、容量和难度大,无多元化的课程及标准。突出了教育体制上存在的不切实际、单一化等诸多问题。教育体制过于形式主义大大脱离了人们生活生产的需求,许多学科一生都用不上几回,学而无用,白费时间和心血,家长孩子都比较清楚地认知这一点。
学校方面制约农村教育的因素主要是资源配置的欠缺和失衡,包括两大方面:软件(校长教师)和硬件(校舍配置)。农村中小学的管理者——校长,主要是刚提拔起来的“新手”——这样农村学校无形中成了“名校长”的初级培训“基地”。这些校长的能力水平、管理理念就可见一斑。领导学校,首先是教育思想的领导,其次才是行政上的领导。也就是说,校长作为学校的领导者,就是要用先进的教育思想和教育理念,引导教师、教育学生,形成良好的校园文化氛围,促进学校、教师和学生健康和谐的发展,这是学校管理的出发点,也是学校管理的归宿点。恰如“学校领导者具有识才之眼、爱才之心、容才之量、用才之胆、扩才之意”。
师资力量方面一是教师人数配额的不足,致使课程开设不齐不全,有的仅开设主课,这与家长的期望是相去甚远的,孩子们也甚感单一无趣。二是所配教师要么年龄太大无热情,孩子们不喜欢,要么是刚参加工作的年轻人,最值得一提的是如今“招考”进教师队伍的,就有英语考5分的!年轻人虽热情奔放但毕竟教学经验不足,家长不放心。农村学校的“好老师”来得快走得更快—调进城了,这样农村学校无形中成了“养老院”和初级“培训基地”!教职工无论是年老的还是年轻的都丧失了许多工作的积极性。
现代教育理论认为,现代学校應该有“双发展”观:既应该使学生有所发展,也应该让教师有所发展。但在当前的农村中小学教育中,只有一个发展观,唯一的是发展学生,还没有把发展教师放在重要的位置上。许多教师的综合知识是在“超期服役”,甚至是在“带病服役”。 基础硬件建设上主要是课桌凳、多媒体、电脑、图书仪器实验室、校园文化等,与城区学校有明显的差距,孩子们享受不上优质先进的现代教育资源,使他们失去学习的热情。
学生方面制约农村教育的因素主要是极为普遍而又滞后的教育观念:读书无用论。既有学生的也有家庭的。
造成农村学生不读书不学习等不良心理的原因,主要有三个。第一,家庭成员老少都溺爱孩子。上学只图个快活,混混年龄,“学”多少算多少。第二,极好的打工形势和效益令家长、孩子们几乎遗忘了教育学习,对学习嗤之以鼻、不屑一顾了。父母以人格育人格,打工收获丰厚的父母们的表现,给孩子们留下的印象和认识是:自己的父辈们没念什么书,甚至是文盲,照样容易地挣了大钱,存折都是六位数,买车买房买地又生活好,原来不念书也完全可以生活得更好,这比念书的强千倍。
第三,越来越严峻的大学生就业形势更让家长学生们认定读书前途无望、工作渺茫、薪水微薄、生活拮据紧巴巴。读书无用在他们中间滋生、蔓延、扎根。大哥哥大姐姐大学毕业就业无门的尴尬和无奈让孩子们更打消了努力学习的念头。
农村学校教育管理中存在的问题有很多,均或多或少地制约着农村教育的发展,如:格外重视知识技能的传授,忽视学生德育培养;重理论知识的提高,轻动手操作能力培养;重学科教学,轻思想教育;重眼前利益追逐,轻长远发展规划;重教师使用,轻人才培养;重计划,轻落实,搞表面文章的形式主义;重考试结果,轻培养过程,反映了教育的功利性;重办学规模,轻办学效益,牺牲了教学质量;重学生主体地位,轻教师人文关怀等。即很多的教育管理者对教学结果给予了更多的关注,而忽视了对教学过程的关注,从而使教学过程失去了应有的教育性。片面强调眼前利益的不良风气,只考虑教学的近期或即时效果,而不思量教育的将来或长远利益。这些问题致使农村学生的意志力、责任心、孝顺父母等“人格化习惯”相对较差,学习的良好品质也就相对较少,进而制约了教育效果。
综上所述,农村中小学教育作为九年义务教育的组成,不仅承担着基础教育的覆盖和普及的作用,还关系到农村教育的长远规划和未来发展。我们在正视农村中小学教育的现状时,必须有针对性地找寻对策,以便有的放矢,最终提升农村中小学教育的整体水平。这里,引用邓小平同志的讲话作为本文的结尾,可谓一语中的:“我们国家国力的强弱,经济发展后劲的大小,越来越取决于劳动者的素质,取决于知识分子的数量。一个十亿人口的大国,教育搞上去了,人才资源的巨大优势是任何国家比不了的。有了人才优势,再加上先进的社会主义制度,我们的目标就有把握达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