省属高校如何提高大型设备利用率

来源 :人民论坛·学术前沿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bxinliy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目前省属高等院校大型仪器设备普遍存在利用效率低的现象,究其原因主要是缺乏成本意识、缺乏有效的考核奖惩机制、缺乏人员配套和岗位职责落实机制、缺乏筹措经费的机制,为此必须设立大型仪器设备使用基金,实现资源共享,完善大型仪器设备效益的考核办法,加强仪器设备管理人员队伍建设。
  【关键词】高等院校 大型仪器设备 利用率
  
  近年来我国对高等教育的投入逐年加大,教学科研设备不断增加,大多学校投入巨资购买大型仪器设备,相当一部分学校仅单台套在10万元以上的大型仪器设备就占半数以上,这些设备利用率总体上偏低,有的院校利用率不到25%,甚至更有0机时的情况①。省属高等院校与教育部直属院校相比,普遍存在教学科研经费投入不足,这必然对大型仪器设备的采购带来很大的影响,因此提高现有大型仪器设备的使用率成为一项迫切需要解决的课题。
  省属高等院校大型仪器设备利用率低的原因
  缺乏成本意识。由于管理体制不完善,目前省属高校实验仪器设备的购置大都是由各院系根据需要进行申报,然后经主管校长审批,由于各种原因,主管部门无法对所有申报的设备做出科学的论证,这势必造成了某些大型仪器设备重复购置和低效率使用。如有的院校购置的单价为近百万元的大型仪器设备,其年利用率仅为30%左右。另外,由于各院系财务独立,各自为政,某些院系已购置且空闲的某些设备,结果另一院系又重新购置,这就造成人为的不必要浪费。
  缺乏有效的考核及奖惩机制。目前,年度大型仪器设备的考核大都流于形式,特别是效益评价时无法真正获得可靠的使用机时、效益等具体数据;关键是未能形成一套切实可行的奖惩机制,考核优秀也得不到奖励,考核不合格相关责任人也得不到惩罚。
  缺乏人员配套及岗位职责落实机制。省属高校实验室中的人员配备在职称、学历和专业搭配上与名牌大学有相当大的差距。由于科研人员缺乏,配备的实验人员在职称结构方面高、中、低档次不分明,甚至有的高校把一些退居二线的行政人员安插到实验室中去。由于受到实验室人员业务素质的限制,这类实验室只能开展一些简单的实验课,不能充分发挥实验室尤其是大型仪器设备的功能,造成设备出现惊人的浪费。另外由于实验人员没有落实岗位责任制,经常出现有事无人做,出事无人承担的情况。
  缺乏筹措经费的机制,影响设备的使用率。许多省属高校为了应付各级主管部门的评估,购置了相当一部分高、精、尖设备,但由于后续经费即维修、开发等配套经费跟不上,致使部分设备不能有效投入使用;有的实验室为了研究某个科研项目而购置了部分仪器设备,结果该科研项目结题后,原有设备就失去了用武之地,造成浪费。由于是国有资产不能出售,致使投入的资金收不回来,影响新设备的购置。
  提高省属高等院校大型仪器设备利用率的重要举措
  设立大型仪器设备使用基金。为了有效提高大型仪器设备的利用率,实现资源共享,统管共用,真正避免大型仪器设备的重复购置造成不必要的浪费,使有限的教育经费发挥最大限度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学校应每年根据学科建设需要筹集部分资金作为大型仪器设备的使用基金。本基金资助对象主要是在校本科生、研究生和部分教师,鼓励他们跨学院、跨学科使用某些大型仪器设备来做课题。学校可以委托有关部门统一管理大型仪器设备基金,需要使用仪器设备的学生和教师可以到实验部门登记领取大型仪器设备使用基金卡,学生和教师凭卡使用仪器设备。学校应对大型仪器设备的数额进行明确界定,凡是10万元及以上的仪器设备和虽然价值不足10万元,但使用用途广泛且可以跨学院、跨学科使用的仪器设备均为大型仪器设备范围。
  实现资源共享,提高大型仪器设备使用效益。一直以来,省属高等院校各院系的大型仪器设备大都处于各自为政、分散投入的状态,不能有效优化资源配置,导致有限的资源难以实现统配使用,一些重大课题的需求无法得到满足。本着“优化资源配置、实现资源共享、管理机制创新、利用效率最大化”的原则,根据教学、科研和人才培养的实际需要,打破各自为政的局面,以实验室为中心,按照大型仪器设备种类、功能等特点,构建适应新形势的大型仪器设备资源共享平台。
  首先,实验室向学生开放,特别是大型仪器设备的使用向学生开放。当前新形势下对大学生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的要求越来越高,而实验室则是培养学生开拓创新能力和提高实践能力的重要基地。实验室必须充分挖掘现有的各项潜力,积极创造条件向学生开放。不少高校已探索了许多切实有效的开放形式可供借鉴:1、学生积极参与科研型:实验室这种类型的开放主要面向高年级本科生和研究生,有关实验室可以聘请一些正在主持重大项目的老师,定期发布一些科研项目中的子课题,吸收一些高年级优秀学生和科研能力强的研究生进入实验室参与教师的研究课题,这些学生在老师的具体指导下有可能快速成长起来。2、学生科技开发制作型:学生在导师的指导下自行拟定科技创新课题,结合导师研究方向和现有条件,到相关实验室,在导师的具体指导下开展科技创新活动。3、学生自选实验课题型:实验室定期收集一些学生自拟的课题,然后聘请有实践经验的老师对这些课题进行筛选,被选中的同学可以进入相关实验室进行科学研究。
  其次,将大型仪器设备对外开放,实现全社会共享。为了优化资源配置,可以将具有开放前景的大型仪器设备特别是十万元以上的大型仪器设备,通过校园网等渠道向社会发布这些大型仪器设备的用途、性能等相关资料,方便社会用户及时查询,增加对外开放的机会,实现大型仪器设备的资源共享,进一步提高使用效率。另外,省属高等院校设备经费投入有限,为了充分利用大型仪器设备,各高校也应相互开放实验室,真正做到资源共享。
  再次,积极开展计量认证工作,提高大型仪器设备对外开放的诚信度。我国计量法第22条规定,凡是为社会提供公证数据的产品质量检验机构,必须经省级以上人民政府计量行政部门对其相关服务职能进行考核。经过考核合格才能对社会提供相关服务,所提供的数据,才具有法律效率。所以,各个高校对一些具有对外开放潜能的大型仪器设备必须进行计量认证,只有通过计量认证才能提高设备的诚信度,增大对外开放的筹码。
  完善大型仪器设备效益的考核办法,健全奖惩机制。价值在10万元及以上的仪器设备,均属考核范围。对价值低于10万元,但用途广泛且可以跨学院、跨学科使用的仪器设备也应列于考核范围。应从机时利用、人才培养、科研成果、服务收入、功能利用与开发五个方面进行考核,每项设立不同的分数值,前3项应占较大的权重,特别是第一项机时利用应占1/3的权重。根据分数值的高低把大型仪器设备分为:优秀设备、良好设备、合格设备、不合格设备。对考核优秀的单位在分配下一年度的设备费时进行倾斜,对考核优秀的管理人员进行奖励。对考核不合格的单位,在分配下一年度的设备费时进行一定的扣除。对长期闲置不用的仪器设备进行校内公开招标,重新分配,并追究购置单位和有关责任人的责任。
  加强仪器设备管理人员队伍建设。大型仪器设备管理和利用中关键的因素是选好、用好高水平的管理人员。目前省属高等院校设备管理人员普遍存在学历低、职称低、年龄大等现象,随着我国教育事业的蓬勃发展,高校办学规模的不断扩大,投入的购置大型仪器设备的经费急剧增加,因此添置的仪器设备也不断增加,这对大型仪器设备的管理水平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与此同时,大型仪器设备的维护、利用、开发等也依赖于管理人员技术水平的提高。因此应加强对管理人员进行设备管理、维修、操作技能等有关方面的培训,鼓励他们到名牌大学参观学习,最终使他们的知识和技能得到不断提高。(作者单位:山东师范大学实验室管理处)
  
  注释
  ①吴振强:“提高贵重仪器设备共享使用率”,《实验室研究与探索》,2010年第6期。
  
  延伸阅读
  
  高校应共享实验设备资源
  
  实验室的装备“奢侈”,昂贵的进口大型精密实验仪器实验室里一摆就是几台,而使用率却极其低下,这在不少高校科研单位已成为常事。近日,不少专家学者在接受记者采访时指出,高校之间应该按市场经济规律建立共享的中心实验室,对大型精密实验设备集中购买,集中使用,形成实验设备共享,提高设备的利用率。
  复旦大学有关专家认为,重要的不是大型精密仪器有多少,而是这些仪器是否被充分使用?复旦大学今年已经投资了2000万美元左右购买进口的实验设备,单核磁共振设备就买了三套,但是每一套都在实验室里“忙碌不堪”,使用率极高。他们认为,高校之间应该建立共享的中心实验室。因为即使每年国家的投资不断增长,用来购买实验设备还是有限的,不可能每个实验室都做到小而全,对于实验设备,应该集中管理和使用,这样才有利于资源共享。
  专家认为,没有实现共享的原因有很多。除了高校之间的科研交流一贯比较少以外,还有一个原因就是实验室管理人员缺乏专业技术知识背景,对于一些只能在某种特殊实验中使用的设备了解很少,无法对实验设备进行有效管理和充分利用。科学家自己也不放心去共享,因为没有管理人员,担心实验结果不准确变成笑话。(来源:《新浪网》)
其他文献
历来的"后"并不是本身出类拔萃,而是作为帝王之妻而尊贵,所以将女冠军等拔尖女性称作"后"欠妥.
【摘要】美国是众多的公共管理理论的发源地,但其公共管理学仍存在诸多问题。美国的公共管理学者的学术水准,对重大问题的研究程度以及对政府改革的影响并非如想象中那样理想。鉴于此,我国公共管理学不应盲目“拿来”,而是要确立学科的问题意识,培育规范性理论体系,培养理论和实践能够相互转化的研究能力。  【关键词】公共管理学 美国 问题 借鉴    任何理论的出现都是由其独特的历史渊源和现实的社会条件共同
【摘要】当代人类面临危机,不仅仅是资源与环境的危机,更是工业文明的危机。生态文明预示着当代人类从工业文明走向新文明的时代已经开启。处在新旧文明交汇中心的中国,肩负着生态文明模式创新的时代角色。生态文明建设既是中国和平崛起的文明之路,也是中华民族走向复兴的创新之路。  【关键词】工业文明危机 生态文明模式 中国特色文明之路    到目前为止,治理资源与气候的思路与方案主要是在工业文明框架内进行。直到
现代英语随着社会的迅速发展而产生了很大变化,其中一个特点是词汇的简洁.文章以首字母缩略、拼缀和截短的构词角度为切入点,探讨现代英语词汇简洁的形式、原因、特点以及当
【摘要】在目前经济全球化的背景下,我国要想更好、更快地发展,必须在社会管理方面付出努力,以维护社会稳定,这是世界化进程中促进我国社会发展的必然要求,更是推进社会建设的重要手段。创新社会管理机制,整合社会管理资源,提高社会管理水平,是我国当前急需解决的问题。  【关键词】全球化 社会管理 机制创新    经济全球化是一种必然的历史趋势,过去的三十年间,我国顺应历史发展潮流,主动融入到经济全球化进程中
【摘要】管理工作水平对于增强核心竞争力有保障作用。结合当今管理工作所面对的问题,提出在管理工作中要坚持以人为本理念。基于知识管理理念,应综合运用经典激励理论和其他管理理论,打造具有相当开放度的学习型管理工作组织,加强管理队伍人员培训、人员激励等制度设计的科学性。  【关键词】知识管理 经典激励理论 管理团队建设 工作创新    知识管理理念要点主要涵盖三个方面:组织结构创新理论;“以人为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