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洲黑杨×大青杨染色体制片优化及核型分析

来源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ijianlou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为优化美洲黑杨×大青杨染色体制片方案,研究不同因素对美洲黑杨×大青杨染色体制片效果的影响并进行核型分析,同时为杨树遗传进化、亲缘关系、倍性鉴定、良种选育等研究提供细胞学上的理论依据和技术支撑。【方法】以美洲黑杨×大青杨杂种的根尖为试验材料,采用常规压片法,分析比较根的不同发育长度、预处理方式、酸解时间和酸解温度对染色体制片效果的影响,并对其核型进行分析。【结果】1)在根生长达到1.5 cm时取其根尖,可以获得较多的中期分裂相且适合核型分析的中期细胞较多;预处理时采用对二氯苯饱和水溶液在0℃下处理2
其他文献
【目的】旨在全面了解叶色多彩明亮、抗逆性强的美国红枫SSR位点信息及序列特征,为开发新的功能基因相关且多态性良好的SSR标记提供依据。【方法】以美国红枫不同叶色的叶片为试验材料,经转录组测序后,利用MISA软件对美国红枫1 kb以上的Unigene进行SSR位点搜索;通过Excel软件进行SSR分布和序列特征分析并用Prime 3软件设计引物。【结果】从美国红枫转录组测序数据中共获得Unigene 78 571条,其中长度≥1 kb的Unigene共23 278条。对长度≥1 kb的Unigene进行SS
【目的】土壤微生物群落结构对外界环境变化敏感,不同的植被类型、气候类型、经营管理措施、土地利用方式、地形梯度等显著影响土壤微生物群落结构。本研究采用新的采伐模式对毛竹Phyllostachys edulis林进行带状采伐(采伐宽度为3、6、9、12 m,长20 m的采伐带),探究带状采伐措施对毛竹林土壤细菌群落物种组成、多样性及系统发育学特征的影响,以评估毛竹林带状采伐经营技术的适用性与合理配置方式。【方法】利用Illumina HiSeq 2500测序平台,采用16S rRNA的V3-V4区段引物对土壤
针对现有飞行训练模式,通过具有信效度的性格测试,提取飞行教员性格分析,获得飞行教员的飞行特征,将飞行教员的飞行特征进行合理准确的分类,得到在现有飞行教学模式下的合理
【目的】为了提高竹材的高附加值和利用率,竹材梯度结构理化特性相关性的研究对复合材料结构的优化设计显得尤为重要。【方法】以梁山慈竹为研究对象,从竹黄至竹青逐层制备厚度为1 mm的薄竹篾,通过环境扫描电镜(ESEM)、X-射线衍射(XRD)仪等对其梯度结构的力学性能、化学成分和维管束分布进行表征;利用聚类分析和响应面法对影响薄竹篾力学性能的主要因子进行深入研究。【结果】竹篾取样部位随竹黄至竹青的变过过程中,维管束占比逐渐增加3~4倍,木质素含量增高3.54%,半纤维素含量下降4.39%,纤维素结晶度呈先增后降
[目的]探讨不同施肥处理对1年生细叶桢楠容器苗生长与光合的影响,以期找出适合1年生细叶桢楠容器苗生长的施肥方案.[方法]以1年生细叶桢楠容器苗为试验材料,配置T1(N0P2K)、T
【目的】传统的无人机森林航空摄影测量需要布设像控点来平差解算。由于林地内通视条件差,采用传统光学仪器布设像控点时,效率低、而且无法保证像控点位置的均匀分布。采用GPS-RTK技术虽不受通视条件限制,但是林冠下GPS信号弱,经常出现移动站与基准站之间GPS失锁的问题。为了解决以上不足,文章探索了基于PPK技术的免像控点无人机森林航空摄影测量解算方案。【方法】利用搭载了相机和双拼PPK(Post Pr
目的探讨丙戊酸(VPA)对三阴性乳腺癌可能的治疗作用,并初步探索其可能的分子机理。方法MTS法结合克隆形成实验分析不同浓度VPA(0、0.25、0.5、1、2、4 mmol/L)处理对三阴性乳腺癌MDA-MB-231细胞存活的影响,结晶紫染色法检测不同浓度VPA(0、0.125、0.25、0.5 mmol/L)作用后前述细胞克隆形成情况;Western blot法检测凋亡指示蛋白多聚腺苷二磷酸核糖聚合酶(PARP),并结合凋亡特异性ELISA法分析VPA(0.5 mmol/L)处理24、48 h诱导的MD
Two new species of genus Diplopeltoides Gerlach,1962 and two new species of genus Minolaimus Vitiello,1970 were described based on recently collected specimens from marine sediments of the South China Sea and the East China Sea,respectively.Diplopeltoides
豌豆从何而来  豌豆是最早被人类驯化和栽培的作物之一,人类栽培豌豆的时间长达7000 年,中国栽培豌豆的时间可以追溯到春秋时期。这些小豆子的“老家”在亚洲西部和地中海区域,在欧洲和近东的新石器时代的遗址中也曾出土过豌豆。  因为豌豆籽粒富含碳水化合物,一直都是人类的重要食物。再加上一年两次的播种,让豌豆成为优秀的农作物。在长期的培育过程中,人类还培育出了很多不同类型的豌豆,比如荷兰豆。  豌豆是豆
我们是如何看到物体的?  要想知道隐身斗篷是如何隐身的,就要先了解人们是如何看到物体的。  光是在空间中传播的一种电磁波。不同颜色的光对应不同波长的电磁波,人眼能够看到的电磁波称为可见光,也就是波长范围很窄的一段电磁波。电磁波还包括其他波长不同的不可见光线,包括微波、红外线、紫外线、X 射线和伽马射线。  我们看到物体主要是因为光在物体的表面上发生反射,人眼看到了反射光线,从而意识到这里有一个物体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