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青砖灰瓦外的那头是繁华的都市,梧桐叶落的身周是时光停转的驿站,匆匆驶过的骑手划破没落的荒芜感,门帘上的红纸颤颤巍巍。记忆中,在我小时候,宁波的老街小巷依旧多如牛毛,爷爷骑着吱呀呀的自行车,带着我在窄窄的巷门间上左转,右转……但随着不断崛起的钢筋水泥,如今隐藏于城市夹缝中斑驳沧桑的老街小院成了一种怀念。陈旧的老屋铺开岁月的烟尘,留下的是回不去的时光。
踏进广仁街的一刹那,一脚从闹市踏入了蒲扇摇摇、粗茗淡炊的寻常巷陌。尽管放眼望去尽是被时光啃噬的破旧模样,狭窄且布满裂纹的街道,四周外墙剥落的民房少有人住,而保存下来的古宅是那些年关于广仁街的最生动的记忆。广仁街最早形成于五代后唐,因其地有佛教寺院白衣寺,于是当时的街名就取了“白衣寺跟”,让人联想起中国第一古刹的白马寺。大约到了宋代,在老街中段位置,竖立起了一座表彰功德的石牌坊“广仁坊”,此后街巷以坊易名,才有了这个颇具亲和力的名字“广仁街”。在老一辈口中流传着一个说法:“街北孙家人,街南徐吴姓。”孙氏自明万历年间迁此定居,数百年间繁衍成大族,其七脊马头墙的屋宇连片,整整占据街北一半。街南的吴氏与徐氏也毫不逊色。吴氏以开设木材行起家,经过几代人的努力积累,资财富甲一方,遂建造融合中西方建筑风格的水榭别院,既有均匀对称之美,又特具新颖别致之奇。徐氏则是中医世家,绵延数代,其家族核心建筑“登科殿”保存完整,依旧矗立在广仁街东段,似乎提醒着每一个路过的人,曾属于这里不灭的荣光。
广仁街实在是小,短短400米,能留在多少人的记忆里呢?信息大爆炸的时代,给这一条已经躲藏在历史舞台后的老街的文字就这么多了,但当你以探访者的身份亲身拜访它,你会惊叹于它一砖一瓦的岁月痕迹。
平房,低矮的平房,最高的也不过两三层罢了,有时一不注意还会被一些屋檐撞到头。檐上错杂的砖瓦凌乱着,不知是大风还是什么动物的杰作。江南的街巷,总是如江南的水一般曲曲折折,如同我去过的很多街巷一般,短短的一条街因为布局适当而使人身处其中丝毫不觉得逼仄,每一次转身,都是柳暗花明。高低错落的房子不尽相同,有的墙体即使沉淀着岁月的深深浅浅,依旧可以看出规整的模样,纱窗上积着一层灰,而窗子却那么透亮,从紧锁的大门中传来低低的人语——依旧有人守在这一段故事里,是为数不多的几个年迈老人,大多都是已经迈上了八九十岁的,或许,对他们而言,即使城市热闹的浪涌一次次涨落,带走了無数曾经一个墙门里的人,只有这里才是安心的归处;有的连修修补补的水泥也开始脱落,看着便知是久没有人居住,顽强的不知名大株大株的植物冲破残垣,青苔浸透了大半面墙,是我在城市中没见过的植物自然生长的恣意。仔细听,头顶杂乱无章交错的电线上有麻雀的争吵;仔细看,雨水,风,数不清的过往在一道道铁门上锈出深红色的花,嘘……轻一点,蹿过的白色影子会不会是一只野猫……
曾经看到过一句话“老房子是一座城市乡愁的载体”,古老的房子至少承载着一代人的乡愁,而这些乡愁正在逐渐地老去。随着城市的发展,老房子逐渐被千篇一律的高楼大厦所替代,这些老房却让人产生了特殊的情感。我的父亲以及爷爷奶奶都曾在这里生活过,因机缘巧合与别人对换得来的这套房屋至今竟还可以在闹市中心故地重游,朝花夕拾。我跟在他们身后行走在凹凸不平的石板路上,当他们讲起旁边的老八中,曾经的动物园,在这里发生的种种逸事,还有冰镇西瓜,一台西湖牌黑白电视等这些样现在看起来毫不起眼的小物件,他们脸上泛起掩不住的欣喜与沉醉,或许他们的记忆已回到——卖糖人车上的铃铛碰撞着,晚餐后挤在一起看一台电视的那条巷子。
我和望不到顶的梧桐树听着爷爷与房子的那些故事,或许这些,它都知道吧。
过去,哪有现在的炒房热,都是单位分房,按人头来,一人不超过八九平米,即使现在看来小得那么局促,可我们可以与亲人、与友人,甚至与不相识的人同处一个屋檐下,不久就亲密无间,情同手足,这种人性间的信任与依赖,真的很难再在如今冰冷的铁门间寻觅了吧。后来啊,大家都陆陆续续搬出了巷门,住进了三五层的平房,至今还能看到许多斑驳的墙面,得用一根棍子支出去的玻璃窗在风过时微微拍打着窗框。现在呢,我们住的房子被各式各样的电器包围,面积越来越大,欲与天公试比高,现代化的高效生活与人际关系的天平似乎不断向前者倾斜着。越来越多的人把房子作为最终的追逐目标,房子也很大程度上成为了身份地位的一种象征,经历过往的我们哪里会想到,现在光有钱不行,买房还要摇号。越来越多的楼盘,似乎要把城市的每一寸土地填满,就像城市永不厌倦似的吸纳着越来越多的人。
去年梧桐叶落,电视剧《大江大河》剧组的到来引爆了广仁街区,当追星一族营造的热闹假象渐渐瓦解,过道深处里堆积着落满灰尘的杂物,光秃秃的枝干映衬着破败的楼房,这些在外人眼里“脏乱差”的环境,依旧不妨碍还有人在这里努力地生活着。小吃店里传出的锅勺碰撞声叮叮当当,身着家居衣的常客熟悉地叫上一碗宁波风味的馄饨。带着小孙子出来散步的阿婆亲切地向街坊打招呼,嘹亮的叫卖声在忽远忽近的街头巷尾里回荡。短短几百米的长度,同时承接着喧嚣热闹与清静无为。广仁街前几年被划入“秀水街历史街区改造地块”,很多居民早已搬离了,只剩下一排自带怀旧气质的老房子。蓝灰色木格子门窗挂上了红蓝色的理发店标志,水泥墙和窗玻璃上写着“冲洗、扩印、放大”“小卖部 啤酒饮料”……这些看起来与整条老街毫无违和感的复古店铺,其实是剧组布置的。现在广仁街改造之路初见端倪,一大波施工队已开始在昏暗的屋内有条不紊地作业,路过的人也只能在外围好奇地远远地看上一眼。
天高云淡,梧桐叶黄。
萧冬之气染黄了冬日,原本平滑的树干抵不过岁月的“撕扯”,风皴出块块裂纹,犹如老街的迟暮之年。
而老街改造计划的启动,悄悄为广仁街带来萌芽的春意。
未来的广仁街会变成什么模样,现在回答不了。
不过无论如何,这里就是那个承载了几代人生活的地方。
我们希望它的故事永远未完待续。
在宁波老八中的校门前,有一条静静而狭长的老街,它就是广仁街。
在城市的深深城府中,有一条条承载着过往的老街,有的无名,有的残缺。
它们不怕被遗忘,又怕被遗忘,像极了碌碌的人啊。
梧桐莫更翻清露,孤鹤从来不得眠。
踏进广仁街的一刹那,一脚从闹市踏入了蒲扇摇摇、粗茗淡炊的寻常巷陌。尽管放眼望去尽是被时光啃噬的破旧模样,狭窄且布满裂纹的街道,四周外墙剥落的民房少有人住,而保存下来的古宅是那些年关于广仁街的最生动的记忆。广仁街最早形成于五代后唐,因其地有佛教寺院白衣寺,于是当时的街名就取了“白衣寺跟”,让人联想起中国第一古刹的白马寺。大约到了宋代,在老街中段位置,竖立起了一座表彰功德的石牌坊“广仁坊”,此后街巷以坊易名,才有了这个颇具亲和力的名字“广仁街”。在老一辈口中流传着一个说法:“街北孙家人,街南徐吴姓。”孙氏自明万历年间迁此定居,数百年间繁衍成大族,其七脊马头墙的屋宇连片,整整占据街北一半。街南的吴氏与徐氏也毫不逊色。吴氏以开设木材行起家,经过几代人的努力积累,资财富甲一方,遂建造融合中西方建筑风格的水榭别院,既有均匀对称之美,又特具新颖别致之奇。徐氏则是中医世家,绵延数代,其家族核心建筑“登科殿”保存完整,依旧矗立在广仁街东段,似乎提醒着每一个路过的人,曾属于这里不灭的荣光。
广仁街实在是小,短短400米,能留在多少人的记忆里呢?信息大爆炸的时代,给这一条已经躲藏在历史舞台后的老街的文字就这么多了,但当你以探访者的身份亲身拜访它,你会惊叹于它一砖一瓦的岁月痕迹。
平房,低矮的平房,最高的也不过两三层罢了,有时一不注意还会被一些屋檐撞到头。檐上错杂的砖瓦凌乱着,不知是大风还是什么动物的杰作。江南的街巷,总是如江南的水一般曲曲折折,如同我去过的很多街巷一般,短短的一条街因为布局适当而使人身处其中丝毫不觉得逼仄,每一次转身,都是柳暗花明。高低错落的房子不尽相同,有的墙体即使沉淀着岁月的深深浅浅,依旧可以看出规整的模样,纱窗上积着一层灰,而窗子却那么透亮,从紧锁的大门中传来低低的人语——依旧有人守在这一段故事里,是为数不多的几个年迈老人,大多都是已经迈上了八九十岁的,或许,对他们而言,即使城市热闹的浪涌一次次涨落,带走了無数曾经一个墙门里的人,只有这里才是安心的归处;有的连修修补补的水泥也开始脱落,看着便知是久没有人居住,顽强的不知名大株大株的植物冲破残垣,青苔浸透了大半面墙,是我在城市中没见过的植物自然生长的恣意。仔细听,头顶杂乱无章交错的电线上有麻雀的争吵;仔细看,雨水,风,数不清的过往在一道道铁门上锈出深红色的花,嘘……轻一点,蹿过的白色影子会不会是一只野猫……
曾经看到过一句话“老房子是一座城市乡愁的载体”,古老的房子至少承载着一代人的乡愁,而这些乡愁正在逐渐地老去。随着城市的发展,老房子逐渐被千篇一律的高楼大厦所替代,这些老房却让人产生了特殊的情感。我的父亲以及爷爷奶奶都曾在这里生活过,因机缘巧合与别人对换得来的这套房屋至今竟还可以在闹市中心故地重游,朝花夕拾。我跟在他们身后行走在凹凸不平的石板路上,当他们讲起旁边的老八中,曾经的动物园,在这里发生的种种逸事,还有冰镇西瓜,一台西湖牌黑白电视等这些样现在看起来毫不起眼的小物件,他们脸上泛起掩不住的欣喜与沉醉,或许他们的记忆已回到——卖糖人车上的铃铛碰撞着,晚餐后挤在一起看一台电视的那条巷子。
我和望不到顶的梧桐树听着爷爷与房子的那些故事,或许这些,它都知道吧。
过去,哪有现在的炒房热,都是单位分房,按人头来,一人不超过八九平米,即使现在看来小得那么局促,可我们可以与亲人、与友人,甚至与不相识的人同处一个屋檐下,不久就亲密无间,情同手足,这种人性间的信任与依赖,真的很难再在如今冰冷的铁门间寻觅了吧。后来啊,大家都陆陆续续搬出了巷门,住进了三五层的平房,至今还能看到许多斑驳的墙面,得用一根棍子支出去的玻璃窗在风过时微微拍打着窗框。现在呢,我们住的房子被各式各样的电器包围,面积越来越大,欲与天公试比高,现代化的高效生活与人际关系的天平似乎不断向前者倾斜着。越来越多的人把房子作为最终的追逐目标,房子也很大程度上成为了身份地位的一种象征,经历过往的我们哪里会想到,现在光有钱不行,买房还要摇号。越来越多的楼盘,似乎要把城市的每一寸土地填满,就像城市永不厌倦似的吸纳着越来越多的人。
去年梧桐叶落,电视剧《大江大河》剧组的到来引爆了广仁街区,当追星一族营造的热闹假象渐渐瓦解,过道深处里堆积着落满灰尘的杂物,光秃秃的枝干映衬着破败的楼房,这些在外人眼里“脏乱差”的环境,依旧不妨碍还有人在这里努力地生活着。小吃店里传出的锅勺碰撞声叮叮当当,身着家居衣的常客熟悉地叫上一碗宁波风味的馄饨。带着小孙子出来散步的阿婆亲切地向街坊打招呼,嘹亮的叫卖声在忽远忽近的街头巷尾里回荡。短短几百米的长度,同时承接着喧嚣热闹与清静无为。广仁街前几年被划入“秀水街历史街区改造地块”,很多居民早已搬离了,只剩下一排自带怀旧气质的老房子。蓝灰色木格子门窗挂上了红蓝色的理发店标志,水泥墙和窗玻璃上写着“冲洗、扩印、放大”“小卖部 啤酒饮料”……这些看起来与整条老街毫无违和感的复古店铺,其实是剧组布置的。现在广仁街改造之路初见端倪,一大波施工队已开始在昏暗的屋内有条不紊地作业,路过的人也只能在外围好奇地远远地看上一眼。
天高云淡,梧桐叶黄。
萧冬之气染黄了冬日,原本平滑的树干抵不过岁月的“撕扯”,风皴出块块裂纹,犹如老街的迟暮之年。
而老街改造计划的启动,悄悄为广仁街带来萌芽的春意。
未来的广仁街会变成什么模样,现在回答不了。
不过无论如何,这里就是那个承载了几代人生活的地方。
我们希望它的故事永远未完待续。
在宁波老八中的校门前,有一条静静而狭长的老街,它就是广仁街。
在城市的深深城府中,有一条条承载着过往的老街,有的无名,有的残缺。
它们不怕被遗忘,又怕被遗忘,像极了碌碌的人啊。
梧桐莫更翻清露,孤鹤从来不得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