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发性持续性心房颤动患者C反应蛋白水平变化及其对复律效果的影响

来源 :微循环学杂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mwtz0x8u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心房颤动(Atrial Fibrillation,AF,简称房颤)是最常见的心律失常之一,其发病率在1%~3%左右,55~64岁人群的年发生率为2‰~3‰,85~94岁人群的年发生率增至35‰。对房颤发病机制的研究一直是心血管领域的热点。有研究认为,心房的结构重构、电重构、离子通道异常是房颤发生、维持的重要机制,但尚不足以解释房颤机制的复杂性。
其他文献
引起真性低血糖的原因很多,一些疾病如肝脏疾病、胰岛素瘤、尿毒症、甲减、新生儿低血糖症等,一些降糖药如消渴丸、磺脲类降糖药等,某些抗生素如加替沙星等,都可能引起血糖低于1m
近日,按国家能源局发布的《能源领域行业标准化管理办法(试行)》(国能局科技[2009]52号)规定,经审查,国家能源局批准《火力发电厂、变电站二次接线设计技术规程》等63项行业标准,其中
流行病学调查证实,动脉粥样硬化(Atherosclerosis,AS)的危险因素有脂质代谢异常、高血压、糖尿病、吸烟、性别等。男性人群的发病率较女性明显高,即使考虑其它发病危险后,男性仍是
分析了智能塑壳断路器(MCCB)的原理及各种保护特性,指出以微处理器为测控核心单元,使可靠性得到较大提高。该研究对MCCB的合理、正确应用具有重要意义。
手术意外、严重创伤以及交通事故等均可引起急性失血,最终导致失血性休克(Hemorrhagic Shock,HS),严重威胁着人类健康。随着休克微循环学说及休1克细胞、分子机制的逐步阐明,临床上
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Obstruerive Sleep Apnea—hypopnea Syndrome,OS—AHS)主要表现为睡眠时反复出现上气道阻塞,导致呼吸暂停和低通气,造成夜间反复缺氧和二氧化碳
随着老龄人口的不断增加,需要接受心脏起搏器治疗的老年患者明显增加。由于老年患者往往合并糖尿病、冠心病、肿瘤等多种疾病,与非老年患者比较,老年患者接受植入起搏器的病因、
目的:探讨针灸在脑瘫康复中的脑功能代偿作用。方法:将100例脑瘫患儿随机分为治疗组(50例)和对照组(50例),治疗组采用通督补肾组穴:督脉穴13针配伍涌泉、阳陵泉、足三里、三阴交以及
早在上个世纪八十年代,就有皮肤微循环观察的临床应用的报导,这对多部位微循环观察的开拓有重要意义和贡献。有作者称,皮肤固定区域微循环状态与脏腑有相应的关系。基于此,笔者根
高血压的血管重构、弹性功能降低与血管平滑肌细胞(VSMC)增生、肥大密切相关。既往研究证实高浓度葡萄糖(HG)对VSMC增殖及DNA合成有促进作用,这种作用与蛋白激酶C(PKC)途径及丝裂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