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最近,我听了一位老师执教的《峨眉山月歌》(苏教版第七册),课中有这样一个片断:
师:请同学们再细细地读一读“夜发清溪向三峡,思君不见下渝州”这两句诗,边读边想,你仿佛看到了什么?
(学生自由地朗读课文,在读中想象诗文所描绘的画面,体验诗人的情感)(5分钟左右)
师:在交流之前,老师有个要求,就是你想告诉大家什么,请暂时不要说出来,要把它读出来。
(第一个学生读,读得很投入,很有感情)
师:从他的朗读中你们听到了什么?
生2:我仿佛听到了诗人站立在船头自言自语地说:“今晚我就要离开清溪了,不知什么时候才能回来,可是老朋友却没有看到,实在是太可惜了。”
师:你能把你听到的读给大家听吗?
(该生读,但读得不到位,没有能读出惋惜之情)
师:你觉得他有没有把他听到的读出来?
生3:没有。
师:你能帮他读出来吗?
生3:能。(读得很到位)
师:你觉得他有没有把你听到的读出来?(摸着第二个学生的头问)
(第二个学生用力地点了点头)
师:你再来读一读,让大家都能听到你所听到的,好吗?
(第二个学生在老师的鼓励下,又读了起来,比前一次明显进步了许多)
师:还有谁听到了什么?
……
师:你其实是想告诉大家什么呢?(指着第一个学生问)
生1:我是想告诉大家,我仿佛看到了诗人正坐在船舱里,看着江中的月亮,唉声叹气。
师:请把你看到的再读给大家听听,好吗?
(第一个学生读,感情比第一次还要丰富,不少学生随着他的读,口中也念念有词,露出了惆怅的神情)
师:是啊,年轻的诗人,乍离乡土,对故乡、对友人不免恋恋不舍,江行见到月亮,就像见到友人,然而明月毕竟不是故人,心中只留下一片惆怅……
生4:(正当老师声情并茂地要继续往下说的时候,突然一个学生高声地说)老师,我想到了一首词。
(老师一愣,他当时根本没有料到学生会说想到一首词,课前只以为学生会想到一些生活中的离别情境,但马上反应了过来)
师:你能把你想到的词说给大家听听吗?
生4:我想到了我们学过的一首词,(学生停顿了一下,看了看老师,清了清嗓子,然后得意地背了起来)“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当这位学生背完之后很多学生都惘然地看着老师)
师:你能说说你为什么会想到这首词吗?
(学生回答略)
师:你不但对离别之情有自己独到的见解,还能与前面学习的内容联系起来,你真了不起!(老师本来想表扬一下他,然后继续按照大多数学生的理解去指导朗读)
生4:老师我还能把李白这种心情读
出来呢!(真是不知“天高地厚”)
师:那么你准备怎样读出李白这种心情呢?
生4:这首诗前两句已写出了月夜江景的美。因此,这两句我觉得要用轻松潇洒的语气读,读出李白站在船上边赏月边吟诗的豪放心情。(刚说完就摇头晃脑,有声有色地读了起来)
师:同学们,你们从他的读中又听出了什么?
师:是啊,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思君不见又何妨,明月伴我下渝州不也是一件快乐的事情吗?请同学们把自己听到的读出来。
评析
古诗教学实际上是读悟教学,重在悟情。从以上教学片断中,我们不难看出,教师非常重视引导学生对诗情的感悟,但又不拘泥于对诗情的单项预设,而是随着教学的推进,关注学生对语言文字的个性化的体验。这些体验又伴随着立体交互式的朗读训练,不断地生成发展。在这个过程中,既引导学生用心灵去拥抱语言,读出诗境,更引导学生入境入情,读出情趣。同时及时抓住课堂上精彩的瞬间,利用即时生成的教学契机,灵动地去开发教材所蕴含的深层情意,进一步诗化学生的心境,使学生自由而灵动地与诗文对话。在对话中,教师把学生对诗情的体验作为培育学生情商的一个支点,让学生读透诗境。悟诗情不但提高了学生的语文综合素养,更关注了他们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师:请同学们再细细地读一读“夜发清溪向三峡,思君不见下渝州”这两句诗,边读边想,你仿佛看到了什么?
(学生自由地朗读课文,在读中想象诗文所描绘的画面,体验诗人的情感)(5分钟左右)
师:在交流之前,老师有个要求,就是你想告诉大家什么,请暂时不要说出来,要把它读出来。
(第一个学生读,读得很投入,很有感情)
师:从他的朗读中你们听到了什么?
生2:我仿佛听到了诗人站立在船头自言自语地说:“今晚我就要离开清溪了,不知什么时候才能回来,可是老朋友却没有看到,实在是太可惜了。”
师:你能把你听到的读给大家听吗?
(该生读,但读得不到位,没有能读出惋惜之情)
师:你觉得他有没有把他听到的读出来?
生3:没有。
师:你能帮他读出来吗?
生3:能。(读得很到位)
师:你觉得他有没有把你听到的读出来?(摸着第二个学生的头问)
(第二个学生用力地点了点头)
师:你再来读一读,让大家都能听到你所听到的,好吗?
(第二个学生在老师的鼓励下,又读了起来,比前一次明显进步了许多)
师:还有谁听到了什么?
……
师:你其实是想告诉大家什么呢?(指着第一个学生问)
生1:我是想告诉大家,我仿佛看到了诗人正坐在船舱里,看着江中的月亮,唉声叹气。
师:请把你看到的再读给大家听听,好吗?
(第一个学生读,感情比第一次还要丰富,不少学生随着他的读,口中也念念有词,露出了惆怅的神情)
师:是啊,年轻的诗人,乍离乡土,对故乡、对友人不免恋恋不舍,江行见到月亮,就像见到友人,然而明月毕竟不是故人,心中只留下一片惆怅……
生4:(正当老师声情并茂地要继续往下说的时候,突然一个学生高声地说)老师,我想到了一首词。
(老师一愣,他当时根本没有料到学生会说想到一首词,课前只以为学生会想到一些生活中的离别情境,但马上反应了过来)
师:你能把你想到的词说给大家听听吗?
生4:我想到了我们学过的一首词,(学生停顿了一下,看了看老师,清了清嗓子,然后得意地背了起来)“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当这位学生背完之后很多学生都惘然地看着老师)
师:你能说说你为什么会想到这首词吗?
(学生回答略)
师:你不但对离别之情有自己独到的见解,还能与前面学习的内容联系起来,你真了不起!(老师本来想表扬一下他,然后继续按照大多数学生的理解去指导朗读)
生4:老师我还能把李白这种心情读
出来呢!(真是不知“天高地厚”)
师:那么你准备怎样读出李白这种心情呢?
生4:这首诗前两句已写出了月夜江景的美。因此,这两句我觉得要用轻松潇洒的语气读,读出李白站在船上边赏月边吟诗的豪放心情。(刚说完就摇头晃脑,有声有色地读了起来)
师:同学们,你们从他的读中又听出了什么?
师:是啊,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思君不见又何妨,明月伴我下渝州不也是一件快乐的事情吗?请同学们把自己听到的读出来。
评析
古诗教学实际上是读悟教学,重在悟情。从以上教学片断中,我们不难看出,教师非常重视引导学生对诗情的感悟,但又不拘泥于对诗情的单项预设,而是随着教学的推进,关注学生对语言文字的个性化的体验。这些体验又伴随着立体交互式的朗读训练,不断地生成发展。在这个过程中,既引导学生用心灵去拥抱语言,读出诗境,更引导学生入境入情,读出情趣。同时及时抓住课堂上精彩的瞬间,利用即时生成的教学契机,灵动地去开发教材所蕴含的深层情意,进一步诗化学生的心境,使学生自由而灵动地与诗文对话。在对话中,教师把学生对诗情的体验作为培育学生情商的一个支点,让学生读透诗境。悟诗情不但提高了学生的语文综合素养,更关注了他们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