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有源头活水来

来源 :语文周刊·初中教研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injavac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一、重视口语表达,打好写作基本功
  (1)把说话当做一种学习来模仿
  学习经典,练习说话是一种积累语感提高写作能力的好办法。为此,我借鉴英语课上操练句型的方法,让学生模仿造句等等。这样通过语文课上反复的句型操练,提高了学生的鉴赏水平,积累了语感,为写作打下了很好的基础。
  (2)把说话当做一种生活来表达
  农村中学生虽不如城市中学生那样接触新鲜事物多,但农村中学生的生活同样丰富多彩。如四季的景色,田间的庄稼,饲养的家禽,使用的农具,参与的劳动,自然中的花鸟虫鱼,来往的亲戚朋友等不一而足,无处不在。我鼓励学生们大胆说,多说。每天语文课的前五分钟是学生们自由说话的时间,或同位两个,或几人一组,互相把各自每天的见闻、感想说出来。锻炼了学生的语言思维能力,增强了学生们之间的感情,一举两得。
  (3)把说话当做一种技巧来磨练
  随着学生说话水平的提高,年龄的增长,我对学生的说话要求也由易到难,由简到繁,循序渐进。一般而言,七年级侧重于说事,八年级侧重于说情,九年级侧重于说理。为了更好地提高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我们每年都组织形式多样的口语比赛。几年下来,随着学生说话水平的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也在不自觉中水涨船高。
  二、用好教材范本,有的放矢连作文
  我们现在使用的语文教材,无论从内容的选取还是从文章的编排上,都是专家们精心设计的。为了不浪费他们的良苦用心,我在教材的使用上下功夫。对教材里的文章,不仅让学生学会欣赏,更重要的是通过欣赏来指导他们的写作。以单元为单位,每学过一单元之后,让学生认真体会每篇文章的写作情感,构思布局,写作技巧,然后仿写一篇类似体裁的文章。如在学习了北师大版语文七年级(下)第四单元伟岸人格之后,我让学生们仿写一篇记人的文章,要求学生们能运用本单元所学过的描写人物形象的方法,通过事件来展现文中的人物形象。又如在学过了第二单元斑斓春色之后,我让学生认真观察春天里农村美丽的自然景观,模仿朱自清和林斤澜写春色的名篇写一篇描写春天景色的文章。学生们有范文可以模仿,相对容易一些。
  三、创造良好的写作氛围,激励学生写作的热情
  (1)身教胜于言教
  虽然说作文在语文教学中的地位非常重要,但作文毕竟是一种艰苦的脑力劳动。为了克服学生们对作文的畏难情绪,让他们体会到作文其实也是一种愉快的情感宣泄,我常常和同学们一起写下水作文。在同一时间,同一地点把自己的感受写出来,完了和同学们一块分享。兴致来了,我还会把自己的文章投诸报刊,虽见报的不多,但一两次的成功以足以在学生中产生轰动。在我的带动下,很多同学经常练笔,还形成了记日记的习惯。写作文的热情如星星之火,终会形成燎原之势。
  (2)丰富校园文化
  环境锻炼人,环境感染人,环境培养人。我深知环境对学生写作的影响。为了给学生提供一种展示自我的平台,我和同事们努力为孩子们创造浓厚的校园文化氛围。校级设文学站、广播站,鼓励全校师生积极踊跃地投稿;班内利用黑板报,写作栏刊登同学的文章。使不同写作程度的同学各有用武之地。对于学生中的佳作,我不吝褒奖,让其最大程度地体会到成功的快感。对于学生写作中的缺点,我从不批评指责,而是让其在对比中找差距,自我醒悟。在磨练中进步,提高写作水平。在浓浓的文化氛围下,就连原来对写作特厌烦的一些同学也悄悄拿起了笔。
  四、培养阅读习惯,指导学生勤于积累
  仅仅让学生从课本上学习表达方式还远远不够。农村的学生相对课外阅读量较小,为了扩大他们的阅读量,我们除了充分利用学校图书资源组织学生定期阅读外,还提倡学生把自己家里课外读物拿到学校来,在班内自建班内小型图书馆。在阅读过程中,我给学生们明确提出“不动笔墨不读书”。每读一篇佳作,或摘录好词好句好段,或写些读书笔记;要求每个学生建立自己的资料库:分人,分事,分景物等进行积累,便于以后作文时模仿。
  五、观察生活,体验生活,做生活的有心人
  处处留心皆学问。鲁迅先生也说过:“如要创作,第一要观察,对于任何事物,必须观察准确透彻,才好下笔。”鉴于此,我经常告诉学生们平时要留心观察,认真思考,捕捉生活中的浪花,丰富写作的素材。结合农村孩子们的生活特点,我鼓励他们多参与劳动,多亲近自然,在劳动中观察,如摸鱼虾,捉蚂蚱,钓鱼,斗蟋蟀等。为了丰富孩子们的阅历,我还带领孩子们参观调查,组织孩子们到校外观光,开拓学生们的视野,打开学生们的思路。当学生们通过观察储存了大量的材料后,自然就产生如鲠在喉,不吐不快的感觉,写作的欲望就产生了。
其他文献
一、营造愉悦的课堂氛围,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小学生活泼好动,良好的学习习惯还未成形,学习完全凭兴趣。如果我们的课堂教学是填鸭式硬灌,让学生进行死记硬背的枯燥无味的“苦学”,就会导致学生 “ 畏学”“拒学”。因此,作为我们语文教师有责任为学生创造学习语文的愉悦氛围,使他们变苦学、畏学、拒学为想学、乐学、勤学。要使学生觉得语文课“有趣”,关键在于教师讲授能设疑激趣,扣人心弦。那么,有哪些艺术技巧呢?
期刊
浙江地区初中段现普及了人教实验版语文教材,八年级上册第一单元学生初次接触了“新闻”这一文体,对于陌生的文体,书中介绍为:阅读新闻,要注意它的六要素,人物、时间、地点、事件发生的原因、经过、结果。还要注意它的结构的五个部分,即标题、导语、主体、背景、结语。导语是新闻开头的第一段或第一句话,它扼要地揭示新闻的核心内容;主体是新闻的躯干,它用充足的事实表现主题,是对导语内容的进一步扩展和阐释;背景指的是
期刊
一、“参”  《考试说明》是指导师生正确认识考试性质和要求、理解考试形式和范围的资料,是命题和应考的依据。它把试题所涉及的知识内容分为41个考点,能力量化为五个层级。如果我们能够引导学生“参”透《考试说明》,就可以有效地防止其在复习中陷入各种练习的八卦阵。学生能根据《考试说明》和平时学习情况做好内容细化,循序渐进地把握知识的内涵、外延、异同、应用范围等,这样就抓住了能力要求的“神”。  具体操作时
期刊
杜甫《秋兴八首》(其一)中“寒衣处处催刀尺,白帝城高急暮砧”一句在教参(人教版《必修三》)上有如是解释:“那千家万户的刀尺声和捣衣声急切响起,怎能不泛起岁暮日晚羁旅无依的伤感!”据此种说法,“处处”为诗人寓居之地的家家户户。我认为,这种理解有值得推敲的地方。  首先,《秋兴八首》作于公元766年,正值安史之乱平定不久,民不聊生之际,果腹尚大为不易,又何来那么多新布新棉供夔州城里处处户户去“催刀尺”
期刊
一、目前朗读指导教学存在的问题  根据调查了解和自己的教学实践,笔者认为朗读的指导教学主要存在以下问题:  1.朗读目的不明确,忽略文本  在朗读这一环节上,教师大多改变了过去学生集体朗读为主的方式,让学生用自己最喜欢的方式自由朗读课文,个体读了小组读,小组读了集体读,看似热热闹闹。其实读前没有要求,读中没有指导,读后也没有及时有效地评价反馈,学生只是被教师驱赶着为读而读,既不用心,也不用情,有口
期刊
教学目标:  1.学习周总理与人民心连心,为革命为人民鞠躬尽瘁的丰功伟绩。  2.学习朗诵技巧,体会亿万人民无限怀念周总理的深厚感情。  3.欣赏本诗巧妙的构思:询问——呼唤寻找——回答。  4.欣赏本诗拟人、排比、反复的修辞手法。  教学重点:巧妙的构思;怀念周总理的深厚感情  教学难点:高山、大海、森林、大地形象的理解。  教学安排:一课时  一、创设情境,激情导入  同学们,在新中国第一代领
期刊
一、评价内容开放化  《新课程标准》提倡全面评价,为学生的终身学习和发展服务,立足于给每一位学生提供展示自己的机会,确保所有的学生在原有的基础上获得实实在在的发展,提高语文素养。教学中我改变了以往只有几个学生评价字词正误的单一做法,开放评价内容,鼓励学生不仅要评价字音是否读准、句子是否读流利,还要评价哪个句子读得感情充沛、语气恰当,哪个句子应怎样读感情才能更好体现,那个词重点突出,哪个地方语音停顿
期刊
新教材中的作文教学多以话题作文的形式出现,并且已成为中考作文的主要形式。 几年的教学实践中,我发现,多数学生面对话题,不知如何选材,拿起笔来只是胡乱应付,写完后读一读,连他们自己也不知所云,更不用说紧扣话题了。在话题作文的选材中,学生作文普遍存在的问题有以下两个方面。  一、“话题”就是作文“题目”  例如七年级下册教科书(人教版)以“成长的烦恼”为话题作文,八年级上册教科书(人教版)以“爱”为话
期刊
1.让语文课堂阅读带给学生审美的享受  (1)美读教学,让阅读谱成明朗的乐曲  美读,宜于把握语感。语感就是语文美育中的审美感知。将所感受的言语对象转化为语感的实践,主要是诵读。吟咏诵读可以感悟文章真谛,在不经意之间对抑扬顿挫的语音、错落有致的节奏与奇特严谨的结构拥有深切的体验,进入一个美妙的境界。  诵读能启发诱导学生开启情感的闸门,让蕴涵在文章中的感情潮水奔涌出来。然而诵读也是一门学问:集体朗
期刊
对于农村小学教学来说,作文成了语文教师的一大难题,习作成了学生望而生畏的科目。为了写好作文,师生都必须付出许多努力,但常常收效不大。通过《语文课程》标准的学习,加之自己十多年来的教学经验,本人认为,小学作文教学应注重以下几点。  一、注重平时积累  1、根据课文内容来积累  “重视文本”也是新课标的要求,而且很多课文的思考练习中都出现“背诵自己喜欢的自然段,摘抄好词、佳句”这样的练习,让学生在背诵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