习近平关于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重要论述的四维价值解读

来源 :广西社会主义学院学报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avepku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习近平关于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重要论述得到国内外广泛认同和赞誉,对其价值意蕴可以从四个维度进行解读,即倡导人类社会共同价值,对于推动建立一个兼容并蓄、文明互鉴、共同发展的世界具有重要理论价值;提出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路线图,对于推动建立一个融合发展、开放共赢、普遍安全的世界具有重要实践价值;直面时代难题,对于解决全球问题、化解全球治理困境、构建新型国际关系具有重要世界价值;抓住中国发展与世界发展的最大公约数,对我国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提高对外开放水平、树立负责任大国形象具有重要价值。
  关键词: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理论价值;实践价值;世界价值;中国价值
  doi:10.3969/j.issn.1009-0339.2021.02.003
  [中图分类号]D82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0339(2021)02-0015-07
  2016年以来,习近平关于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重要论述的价值研究已成为学术界研究的一个热点,学者主要围绕理论价值、实践价值两个方面进行分析,取得了较为丰富的研究成果。在理论价值研究方面,学者侧重于对其理论生成逻辑的价值分析,目前结合文本的解读相对不足;在实践价值研究方面,学者大多从全球视角分析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是直面全球性问题而提出的中国方案,强调其对推进全球治理体系改革的价值,较少学者从国情视角解读习近平关于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重要论述的战略思维,对其解决国内发展问题的指导价值关注不够。因此,本文尝试把全球视角与国情视角结合起来,立足文本,对习近平关于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重要论述的理论价值、实践价值、世界价值和中国价值进行解读,以期为进一步推动深化该主题的研究提供借鉴。
  一、习近平关于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重要论述的理论价值
  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中华民族迈向伟大复兴、世界面临百年未有之大变局的背景下,习近平发表了一系列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重要论述。这些重要论述对于推动建立一个兼容并蓄、文明互鉴、共同发展的世界具有重要理论价值。
  (一)传承中华民族“和合”文化理念
  习近平关于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重要论述根植于中华民族血脉深处的文化基因,传承了“和合”文化理念。“和合”文化蕴含着“天人合一”的宇宙观、“以和邦国”的国际观、“天下为公”的政治观、“和而不同”的社会观、“人心和善”的道德观、“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的处世观。习近平在国内国际一系列重大问题的论述上,反复强调“和合”文化理念,指出文化多样性是人类进步的不竭动力,是国家之间的交往之道。习近平在发表题为《共同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主旨演讲中阐述道,“和合”文化理念“融入了中华民族的血脉中,刻进了中国人民的基因里”“‘和羹之美,在于合异’,人类文明多样性是世界的基本特征,也是人类进步的源泉”[1]545。习近平在发表题为《携手建设更加美好的世界》的主旨讲话中倡议:“世界各国人民应该秉持‘天下一家’理念,张开怀抱,彼此理解,求同存异,共同为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而努力。”[2]世界各国由于文化传统、历史境遇和宗教信仰不同,在交往中不可避免地会产生分歧与矛盾,甚至是摩擦与冲突。同时,生活在同一个地球家园的世界各国人民,又拥有和平与发展的共同愿望。因此,习近平在发表题为《开放共创繁荣   创新引领未来》的主旨演讲中强调,世界各国要“兼容并蓄、和而不同,加强双边和多边框架内文化、教育、旅游、青年、媒体、卫生、减贫等领域合作”[3],平等相待,共建一个兼容并蓄、和谐共生的世界。
  (二)超越西方文化中心主义
  西方文化中心主义是西方发达国家针对发展中国家所推行的一种价值观念和文化霸权心理,其目的是西方发达国家凭借政治经济优势,用文化渗透方式,推销自己的价值观;标榜自己代表“普世”“文明”“进步”,企图削弱其他民族文化,推行强权政治;试图用西方价值观西化、分化中国,使中国意识形态西方化,以达到“和平演变”的目的。由于西方文化中心主义总是有意无意地对其他文明体系进行否定、压制和威胁,使得文化多样性价值被削弱,经济全球化和全球治理呈现霸权化倾向。习近平关于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理念强调多元文化并存的价值,主张“万物并育而不相害,道并行而不相悖”,反对“唯我独尊”“穷兵黩武”“倚势仗贵”的傲慢与霸道;强调尊重不同民族国家通往现代化道路的差异性,反对某些西方中心主义者主张每个国家现代化都注定要走西方资本主义现代化道路的论点。习近平指出,文明多样性将长期存在,存在“差异并不可怕,可怕的是傲慢、偏见、仇视,可怕的是想把人类文明分为三六九等,可怕的是把自己的历史文化和社会制度强加给他人”[4]。人类历史是一幅在不同文明相互交流互鉴中展开的宏伟画卷,不同民族要“促进和而不同、兼收并蓄的文明交流”[1]524,世界各国要以“文明交流超越文明隔阂、文明互鉴超越文明冲突、文明共存超越文明优越,推动各国相互理解、相互尊重、相互信任”[1]531。中国不搞价值观外交,“不‘输入’外国模式,也不‘输出’中国模式,不会要求别国‘复制’中国的做法”,尊重各国社会制度和发展道路的自主选择[5]436。世界各国应该摈弃意识形态偏见,尊重文明和政治差异,加强文明交流与对话,共建一个文明互鉴、包容共进的世界。
  (三) 发展马克思世界历史理论
  马克思世界历史理论是建立在唯物史观基础上对人类社会发展演进的科学叙述,习近平关于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重要论述是马克思世界历史理论在新时代的传承和发展。马克思认为,随着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产生和发展,资本在世界范围内不断扩张,人类逐渐从封闭状态的民族历史发展成为普遍交往的世界历史。世界历史的形成和发展,本质上“就是推广以资本为基础的生产或与资本相适应的生产方式。创造世界市场的趋势已经直接包含在资本的概念本身中”[6]。同时,人们“随着自己的活动扩大为世界历史性的活动,越来越受到对他们来说是异己的力量的支配,受到日益扩大的、归根到底表现为世界市场力量的支配”[7]。随着资本逻辑内在矛盾的加剧,人类通过扬弃资本逻辑而实现解放和自由。当今世界,随着经济全球化发展,资本在全球扩张,使一切国家的生产和消费都具有世界性。在这种情况下,产业资本与虚拟资本,生产与消费,人与自然等矛盾,经过日积月累,演变为一次又一次的经济危机和生态危机,国内危机、区域危机、全球危机相互激荡,涉及范围愈来愈广,影响愈来愈深远。习近平指出,人类正在大发展大变革大调整时期,同时“也正处在一个挑战层出不穷、风险日益增多的时代”,人类只有一个地球,人类也只有一个共同的未来,如何“让发展的动力源源不断,让文明的光芒熠熠生辉”,中国方案就是超越资本逻辑,“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实现共赢共享”[1]538—539。习近平强调,“今天,人类交往的世界性比过去任何时候都更深入、更广泛,各国相互联系和彼此依存比过去任何时候都更频繁、更紧密”“我们要站在世界历史的高度审视当今世界发展趋势和面临的重大问题”,不断拓展同世界各国的交流和合作,“不依附别人,更不掠夺别人,同各国人民一道努力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8],推动開放、创新、包容、普惠、绿色的发展,共建一个合作共赢、共同发展的世界。   二、习近平关于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重要论述的实践价值
  大道至简,实干为要[1]541。习近平关于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路线图得到了国际社会的广泛支持,对于推动建立一个融合发展、开放共赢、普遍安全的世界具有重要实践价值。
  (一)开辟区域融合发展的新局面
  “一带一路”倡议为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提供了实践平台,是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重要路径。“一带一路”倡议秉持共商共建共享的理念原则,坚持和平合作、开放包容、互学互鉴、互利互赢的丝路精神,以推动沿线国家经济大融合、发展大联动、成果大共享和区域大繁荣。具体来说,“一带一路”倡议以政治互信、经济融合、文化包容的态度欢迎合作者,遵守市场原则,兼顾社会责任,通过自身发展,让更多国家搭上中国发展的快车和便车,带动沿线国家共同发展;通过自身进步,与有关国家政策沟通、设施联通、贸易畅通、资金融通、民心相通,协同推进,开展合作,实现“一加一大于二”的效果,推动沿线国家共同进步;通过谋求自身安全,同时也打造沿线国家共同安全;通过发展自身利益,同时更多考虑和照顾其他国家利益,实现沿线国家共同繁荣。从2013年提出“一带一路”倡议以来,通过高质量共建“一带一路”,推动了沿线国家基础设施建设和体制机制创新,推进了经贸、投资、旅游等各方面合作,带动了各国经济发展。中国对“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投资累计超过了1 000亿美元,非洲国家的经济增长大概有20%来自于中国对“一带一路”项目的投资[9]。中国与区域国家在合作中虽然也有一些分歧,但参与成员方都能秉持“共商共建共享”原则,寻找合适的合作方式,在合作中协调政策,化解分歧,实现优势互补;在合作中完善理念,强化机制,共建平台,实现成果共享。随着“一带一路”倡议的推进,拓展了沿线国家之间合作空间,释放了沿线国家内部发展潜力,增强了沿线国家抗风险能力,提高了沿线国家合作能力,开创了区域融合发展的新局面。
  (二)促进世界经济走上开放共赢的发展轨道
  2008年美国次贷危机爆发,由此引发的国际金融危机,导致国际贸易和投资持续低迷,国际金融危机阴云不散,发展鸿沟问题更加突出,逆全球化浪潮愈演愈烈,可持续发展事业面临严重挑战。特别是在特朗普政府执政时期,推崇“美国优先”政策,挥舞贸易保护主义大棒,搞“去全球化”,导致全球产业链、供应链、价值链运行受阻,世界经济一步一步地陷入危机境地。为了应对危机和挑战,2017年初习近平在联合国日内瓦总部、世界经济论坛2017年年会发表的两场演讲都明确提出,要“牢固树立人类命运共同体意识,携手努力、共同担当,同舟共济、共渡难关”,只有坚持多边主义与开放,维护多边体制权威性和有效性,才能实现共赢多赢[1]482。2019年底突如其来的新冠肺炎疫情肆虐全球,给全球经济带来了巨大冲击,世界经济遭受了二战以来最严重的经济衰退。在此背景下,习近平在2021年世界经济论坛“达沃斯议程”对话会上再次强调,世界经济问题错综复杂,“解决问题的出路就是维护和践行多边主义,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4]。世界各国应秉持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坚持开放包容,坚持以国际法为基礎,坚持协商合作,坚持与时俱进,加强宏观经济政策协调,抓住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机会,发挥优势互补,聚焦合作共赢,共同打造新技术、新业态、新平台、新动能,共同推动世界经济强劲、可持续、平衡、包容增长,共同构建开放、创新、活力、联动、包容的世界经济格局。树立人类命运共同体意识,维护多边主义,坚持开放措施,为世界经济复苏和增长提供准则,注入动力,促进世界经济走上开放共赢的发展轨道。
  (三)开启建立普遍安全新机制
  随着文明进步、利益交融和多边安全机制的发展,传统意义上的安全风险总体可控,但人类面临非传统安全威胁突破主权边界,在全球扩散和持续蔓延,世界各国人民的命运从未像今天这样紧密相连,命运与共。中东、非洲地区冲突不断,欧洲恐怖袭击接连发生,世界难民问题日渐突出,有组织的跨国犯罪日趋升级,电信诈骗、金融诈骗、网络窃密等新型犯罪大量滋生,一些国家和地区的人民仍然生活在战争和冲突的阴影之下,很多老人、妇女、儿童依然饱受饥饿和贫穷的折磨,气候变化、重大传染性疾病等依然是人类面临的重大挑战。上述挑战同政治、经济、文化、民族、宗教密切相关,非传统安全威胁和传统安全威胁相互交织、相互作用,联动性、跨国性、复杂性更加突出。面对这些安全问题,习近平在核安全峰会、联合国气候变化会议、世界互联网大会等国际会议上,坚持倡导共同安全、合作安全、可持续安全、综合安全的理念,高举创新、合作、法治、共赢的旗帜,加强合作,共同构建普遍安全的人类命运共同体[10]。在中国与国际社会共同努力下,全面开启建立核安全机制、区域和次区域安全机制、亚洲安全合作机制、全球互联网治理机制、气候变化治理机制、海洋治理机制、全球疫情防控机制等安全新机制,以维护世界安全、稳定、公平和正义。
  三、习近平关于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重要论述的世界价值
  习近平关于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重要论述直面世界发展难题,顺应时代发展潮流,提出建设持久和平、普遍安全、共同繁荣、开放包容、清洁美丽世界的主张,对于解决全球问题、化解全球治理困境、构建新型国际关系具有重要世界价值。
  (一)有助于解决全球问题
  全球问题是指伴随着工业化和现代化进程所产生的,世界各个地域、国家和民族共同存在或面临的,危及整个人类生存和发展的,需要国际社会的协同努力才能解决的问题。人类面临的全球问题不仅影响某一个国家、局部地区的生存与发展,也会威胁全人类的生存与发展。同时,人类面临的全球问题,既没有任何国家能够独自应对,也没有任何国家能够置身事外、独善其身,更没有任何国家可以从他国的困难中谋取利益。为了应对来自政治、安全、经济、文化、生态等领域全球问题,习近平强调,“人类生活在同一个地球村,生活在历史和现实交汇的同一个的时空里,越来越成为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命运共同体”[11]。因此,他主张对话协商,妥善管控分歧,消弭战乱和冲突,建设一个远离战争、持久和平的政治共同体;主张共建共享,统筹应对传统安全威胁与非传统安全威胁,反对一切形式的恐怖主义,建设一个远离恐惧、普遍安全的安全共同体;主张合作共赢,消除贫困与发展鸿沟,拓展各方利益交汇点,建设一个远离贫困、共同繁荣的利益共同体;主张交流互鉴,尊重文化多样性,超越文明优越感,建设一个远离封闭、开放包容的文化共同体;主张绿色低碳,化解生态危机,呵护地球家园,建设一个山清水秀、清洁美丽的生态共同体[5]433—435。上述主张,坚守和平、发展、公平、正义、民主、自由的全人类共同价值,超越了文明冲突的陷阱,摆脱了意识形态的偏见,跳出了“小圈子”、零和博弈的思维,有助于世界各国为解决人类面临的全球问题展开全球行动、全球应对与全球合作。   (二)有助于化解全球治理困境
  现行全球治理体系是二战后由发达国家主导下形成的,以联合国体系为核心,以国际法和国际规范为行为准则,包括国际组织、国际会议、国际规则和国际惯例在内的协调合作机制。它把国际关系纳入规则框架,尤其是强调对世界金融、贸易和发展等问题在公认的规则基础上进行治理,既包含有效性、合理性和正当性的一面,又包含不适应、不合理和不公正的一面。随着国际力量对比的消长变化,经济全球化进程中的挑战增多,安全失序和发展失衡的风险增大,国际秩序和全球治理体系面临新冲击,特别是以美国为代表的发达国家在处理世界性问题、地区热点问题时一次又一次失误,全球治理陷入困境。加强全球治理,变革治理体系,提高治理效率,已经成为全世界特别是广大发展中国家的强烈诉求[12]。习近平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明确指出,中国秉持共商共建共享的全球治理观,支持以联合国体系为核心的治理体系,“继续发挥负责任大国的作用,积极参与全球治理体系改革和建设,不断贡献中国智慧和力量”[13]60。习近平在系列国际峰会上提出了改革全球治理体系的建议,强调既要维护多边主义的基本框架,也要立足世界政治经济的发展变化,顺应合作共赢的历史趋势,在维护以联合国体系为核心、以国际法和国际规范为行为规则的基础上,改革和完善全球治理体系,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具体来说,为了应对全球气候变化,推行“共同但有区别责任”准则,各方携手构建合作共赢、公正合理的气候变化治理体系;为了应对互联网领域发展不平衡、规则不健全、秩序不合理等问题,提出国际社会应该相互尊重,加强对话,推动互联网治理体系的变革,建立多边、民主、透明的全球互联网治理体系;为了应对经济全球化进程受阻的挑战,提出坚持“主权平等”原则,“推动各国权利平等、机会平等、规则平等”[1]539,引导经济全球化朝着更开放包容、更可持续、更有活力、更加平等的方向健康发展,反对以邻为壑的“反全球化”和“逆全球化”倾向,打造兼顾效率与公平的全球经济治理体系;为了应对全球安全困境,提出各国树立合作共建意识,奉行共赢、平衡、普惠理念,完善相关国际规则,改革创新治理体系,建立责任共担、社会共治的全球安全体系;为了应对新冠肺炎疫情在全球蔓延,提出各国加强信息沟通、政策协调、行动配合,反对政治化、污名化、孤立化,探讨建立区域公共卫生应急联络体系,推进国际联防联控。
  (三)有助于构建新型国际关系
  当今世界正经历百年未有之大变局,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深入发展,国际力量对比深刻调整,和平与发展仍然是时代主题,但世界面临的不稳定性、不确定性明显增加,世界经济增长动能不足,经济全球化遭遇逆流,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发展鸿沟日益扩大,单边主义、霸权主义、保护主义、冷战思维对世界和平和发展构成威胁。2015年习近平在联合国大会讲话时明确指出,“我们要继承和弘扬联合国宪章的宗旨和原则,构建以合作共赢为核心的新型国际关系,打造人类命运共同体”[1]522。习近平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进一步指出,各国人民同心协力,“推动建设相互尊重、公平正义、合作共赢的新型国际关系”[13]58,积极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以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作为处理国际关系的目标,有助于构建新型国际关系。具体表现在三个方面:第一,以平等身份构建新型国际关系。各国社会制度和发展水平不同,价值观念和利益诉求也不同,各国应该在相互尊重、平等相待的基础上构建对话而不对抗,结伴而不结盟的伙伴关系;第二,以共同利益构建新型国际关系。各国把本国利益同各方利益结合起来,努力扩展各方利益汇合点。各国应该着眼共同利益,在维护本国利益的同时兼顾各方利益,在谋求自身发展的同时促进共同发展;第三,以共同准则构建新型国际关系。各国维护《联合国宪章》中关于促进国际间合作、不干涉别国内政、各國主权平等、以和平方法解决国际争端、禁止以武力相威胁和使用武力等宗旨和原则,摒弃你输我赢、赢者通吃、冷战思维、零和博弈等旧思维,通过对话解决争端,协商化解分歧,统筹应对危机,在合作中实现双赢、共赢和多赢。
  四、习近平关于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重要论述的中国价值
  习近平关于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重要论述抓住了中国发展与世界发展的最大公约数,把中国发展与世界发展联系起来,采取内外联动的措施,对推动我国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全面提高对外开放水平、树立负责任大国形象具有重大价值。
  (一) 有助于转变经济发展方式
  习近平提出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理念和主张,有助于我国切实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推动质量、效率、动力的变革,推动以高质量供给引领和创造新需求,使经济发展真正建立在效益改善、结构优化、质量提高、环境友好的基础上。改革开放40多年来,我国创造了经济高速增长的奇迹,按照可比价格计算,我国国内生产总值年均增长约为9.5%,国内生产总值稳居世界第二;人民生活极大提高,从短缺走向充裕、从贫困走向小康,7亿多人口摆脱贫困[3]。由于经济高速增长是建立在高投入、高消耗、高污染的粗放型经济发展方式基础上,引发了资源约束趋紧、环境污染严重、生态环境退化等问题,造成了经济发展与生态良好、经济效益与生态效益、产业结构与需求结构的矛盾。中国中西部地区、大多数西亚和东盟国家具有丰富的自然资源和文化传统,但生产、技术、资金、基础设施、生态都面临许多问题,成为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障碍。随着“一带一路”倡议的高质量推进,亚洲基础设施投资银行、丝路基金有限责任公司的对接配合,沿线国家在跨境基础设施及相关软件建设,贸易与投资,货币金融及区域公共产品等方面开展合作,有利于国内一些产业如钢材、水泥等,提高工业产能利用率;有利于不具有比较优势的传统产业从我国东部转移到中西部地区及“一带一路”沿线国家,为国内产业转型升级腾出发展的空间;有利于资源优化配置,发挥中西部地区的市场、资源优势与东部地区的人才、产业优势,推动我国东中西部地区平衡发展;有利于推动我国生态问题的解决,加快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的建设,实现绿色、低碳、循环、可持续发展。   (二)有助于全面提高对外开放水平
  习近平关于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重要论述强调要统筹国内国际两个大局,坚持以开放促发展,以开放促合作,在中国与世界各国良性互动中全面提高对外开放水平。“一带一路”合作倡议的全面启动和高质量推进,有助于形成对外开放新格局。首先,在开放区域上打开我国西部地区面向中亚、中东、欧洲大陆的开放窗口,从而形成陆海、东西全方位的对外开放新格局。其次,在开放战略上把“引进来”与“走出去”战略结合起来,有助于充分利用国内、国际市场和国内、国际资源,拓展投资空间,推动与沿线国家实现产业链、供应链、价值链深度融合,促进国内国际经济双循环。再次,在开放领域上打破原来以经济领域为主的合作方式,开拓与沿线国家文化、科技、人才、教育、基础设施、旅游、环境保护、公共管理、安全等领域合作。近年来,经济全球化进程速度放缓,保护主义和单边主义抬头,全球贸易和投资活动低迷,世界贸易组织改革呼声高启。习近平在国际会议上反复强调,必须秉持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维护以规则为基础的多边贸易体制,支持世界贸易组织改革,推动贸易和投资的自由化和便利化,建设开放型世界经济。与此同时,承诺进一步降低关税、增加进口、追求进出口平衡;进一步在金融、工业、服务业、服务贸易、教育、卫生等领域大幅度放宽市场准入,打造市场化、法治化、国际化的营商环境;积极举办中国国际服务贸易交易会、中国进出口商品交易会、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等国际贸易展览会;积极参加《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协定》(RCEP)的谈判、签署和核准,积极参与跨太平洋伙伴关系协定(CPTPP)和中欧全面投资协议(CAI)的推进。中国秉持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高质量推进“一带一路”倡议,主动回应发达经济体要求改革全球竞争规则的诉求,积极融入多边贸易体系,主动采取进一步开放措施,有助于全面提高我国对外开放水平,为我国打造国内国际双循环的新发展格局创造平等互利的国际市场环境。
  (三)有助于树立负责任大国形象
  习近平关于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重要论述蕴含着和平、发展、公平、正义、民主、自由的全人类共同价值,表达了各国人民的共同愿景,采取了促进世界发展、维护世界和平的行动,有助于中国树立负责任大国形象。首先,维护现行的国际体系与国际规则。2015年习近平在联合国大会一般性辩论时的讲话中明确表示:“中国是第一个在联合国宪章上签字的国家,将继续维护以联合国宪章的宗旨和原则为核心的国际秩序和国际体系。”[1]526习近平在出席2016年杭州二十国集团工商峰会开幕式并发表主旨演讲时强调,世界“各国应该坚持以联合国宪章宗旨和原则,坚持多边主义”[14]。面对近年来多边体制陷入困境的局面,习近平在2021年世界经济论坛上再次强调,要践行多边主义,“维护以联合国为核心的国际体系、以国际法为基础的国际秩序”[4]。其次,提供全球公共物品。承担更多国际机构经费,广泛参与解决全球热点问题和冲突,积极参与国际维和和区域安全活动,举办系列国际峰会,设立“南南合作援助基金”,对最不发达国家增加投资,对有关国家截至2015年到期未还的政府间无息贷款债务免除,等等。至2020年,中国已成为第二大联合国会费缴纳国。发起新中国成立以来最大规模的全球人道主义行动,向150多个国家和9个国际组织提供抗疫援助[15]。为了达成应对气候变化的《巴黎协定》,习近平在第75届联合国大会上郑重宣布,中国将提高国家自主贡献力度,力争2030年前达到二氧化碳排放峰值,努力争取2060年前实现碳中和[16]。再次,维护发展中国家的合法权益。在处理国际事务时,坚定支持增强发展中国家特别是非洲国家在国际治理体系中的代表性和发言权;在倡导全球和区域合作时,强调向发展中国家倾斜,最大限度解决南北之间和区域内部发展失衡的问题;加大对发展中国家的优惠贷款、技术支持、项目投资等,支持发展中国家工业化。
  习近平关于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重要论述直面时代主题,从中国发展、世界发展、人类社会发展的逻辑中寻求人类共同价值,从共同利益、共同准则、共同责任中探寻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路径,体现了中国共产党和中国政府兼济天下的理想情怀与和衷共济的责任担当,它为新时代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创造更加有利的国内外条件,为推进世界和平与发展贡献中国智慧和中国力量。
  [参考文献]
  [1]习近平.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2卷[M].北京:外文出版社,2017.
  [2]习近平.携手建设更加美好的世界——在中国共产党与世界政党高层对话会上的主旨讲话[N].人民日报,2017-12-02(02).
  [3]习近平.开放共创繁荣 创新引领未来——在博鳌亚洲论坛2018年年会开幕式上的主旨演讲[N].人民日报,2018-04-11(03).
  [4]习近平.让多边主义的火炬照亮人类前行之路——在世纪经济论坛“达沃斯议程”对话会上的特别致辞[N].人民日报,2021-01-26(02).
  [5]习近平.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3卷[M].北京:外文出版社,2020.
  [6]马克思,恩格斯.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30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388.
  [7]马克思,恩格斯.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89.
  [8]习近平.在纪念马克思诞辰20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N].人民日报,2018-05-05(02).
  [9]丁一凡.相信吗?“一带一路”倡议拯救了世界经济[EB/OL].(2020-12-31)[2021-01-22].https://www.yidaiyilu.gov.cn/ghsl/gnzjgd/160001.htm.
  [10]习近平.坚持合作创新法治共赢,携手开展全球安全治理——在国际刑警组织第八十六届全体大会开幕式上的主旨演讲[N].人民日報,2017-09-27(02).
  [11]习近平.习近平谈治国理政[M].北京:外文出版社,2014:272.
  [12]郝立新,周康林.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全球治理的中国方案[J].马克思主义与现实,2017(6).
  [13]习近平.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夺取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胜利[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7:60.
  [14]习近平.中国发展新起点 全球增长新蓝图——在二十国集团工商峰会开幕式上的主旨讲话[N].人民日报,2016-09-04(03).
  [15]韩一元.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下的中国实践[EB/OL].(2020-01-20)[2021-01-25].https://www.yidaiyilu.gov.cn/ghsl/gnzjgd/162141.htm.
  [16]习近平.继往开来,开启全球应对气候变化新征程——在气候雄心峰会上的讲话[N].人民日报,2020-
  12-13(02).
  责任编辑:杨绪强
  收稿日期:2021-03-22
  基金项目:2020年度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专项任务项目(20JD710037)。
  作者简介:张建英,女,江苏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研究中心苏州大学基地研究员,苏州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教授、政治学博士、硕士研究生导师,研究方向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
其他文献
Extensive Air Showers(EAS)induced by cosmic ray particles of very low energies,owing to the significantly steep cosmic ray energy spectrum,dominate the secondary particle flux measured by single detectors and small shower arrays.Such arrays connected in e
摘 要:微课作为近年来教学改革中的热门话题,持续为院校教师所关注,同时各学科的微课教学制作、教学应用策略及教学效果研究也越来越深入。在高职院校学前教育专业的钢琴教学中,微课的运用对学生的学习效果起到了一定的推动作用,然而如何有效运用钢琴微课进行教学来提高教学水平,仍然是一个需要思考的问题。基于此,文章从高职高专学前教育专业钢琴教学角度出发,针对课前布置、课堂重难点讲解、课后复习(辅导)三个环节的微
地域文化艺术资源与高校专业构建的融合是地方高校利用地域文化艺术资源进行特色化办学的一种有效途径。湖北科技学院艺术与设计学院立足地方综合性院校的特点,以当地经济与市场的发展需求为目标,借助地域文化优势,突破原有的办学模式,积极探索艺术设计专业的特色构建之路。将地域文化艺术资源融入艺术设计专业的特色构建中,能够有效地传承地域文化艺术资源,实现高校专业构建与地方文化建设的共赢。
基于Photoshop在教学实践中遇到的问题,提出了课程改革的新路径,指出Photoshop课程改革可从课程内容序化、一体化教学环境创设以及信息化课程打造等多方面入手,以培养学生能力为课程改革的目标,借助新的课程改革思路,全面提升教学质量,实现学生能力的跨越式发展。
摘 要:陇东道情皮影戏作为世界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其内在的文化价值不言而喻。近年来,我国逐步加强对于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与传承,地方高校作为培养社会人才的直接机构,对于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而言是十分重要的场所。陇东道情皮影戏发源于甘肃省庆阳市环县,最靠近其发源地且具备最佳传播发展条件的高校是位于庆阳市的陇东学院。基于此,文章以陇东道情皮影戏与地方高校课堂的融合为研究中心,從多个角度阐述该内容的研究现
广州珠江南岸,解放大桥西侧,矗立着一幢四层高的老洋房。灰白色的砂砾墙,木制框的玻璃窗,门楹上的牌匾镌刻着11个字—第一次全国劳动大会旧址。屋顶上,高挂的红色五角星图案眺望着滔滔江水,述说着百年来的峥嵘岁月。此处,原是广东机器工会的办公场所,位于广州市海珠区滨江西路230号。1922年5月1日,中国劳动组合书记部在此发起举行第一次全国劳动大会,开创了全国工人联合起来的新纪元,确立了中国共产党在工人运动中的领导地位。这一时期,在中国劳动组合书记部编辑出版的机关刊物《劳动周刊》上,每期封面都印有醒目的口号:工友
水墨动画《山水情》代表了动画“中国学派”的巅峰,本文通过对《山水情》的赏析来探究中国水墨动画的独到之处,并且找出此影片的局限性,更加全方位地认识《山水情》为何是巅峰,却又是绝唱,并且进一步展望如何化被动为主动,将这种优势下的局限结合科技的发展等方式进行突破尝试。
摘 要:罗丹是初入艺术领域的学生最好的老师之一,他用自己多年的艺术经验和艺术修养告诉我们什么是美,成为艺术家的必备品质,如何进行创作,如何对待别人的评价,等等。他渊博的专业知识、丰富的经验,以及高洁的情操,都值得我们敬仰。学习罗丹对于艺术的看法,可谓是站在巨人的肩膀上,这使我们可以少走弯路,能够拥有正确的价值观,坚定信念走艺术创作之路。文章结合《罗丹艺术论》,探讨了罗丹对于艺术创作中真、美的理解及
屈光参差是被世界卫生组织公认的一个特定医学术语。屈光参差的定义为双眼的屈光度数不相对称,其临床表现为双眼都不等同近视;双眼都不等同远视;一只眼睛近视、一只眼睛远视;一只眼睛有屈光度、一只眼睛平光等。世界卫生组织在《2014-2019年全球全民眼保健行动计划》报告中指出:严重的屈光参差病症已成为世界上第二大常见的残疾病症。因此,本文就屈光参差的相关问题及相应的处理方案作出介绍。
2020年6月5日,国家卫生健康委发布我国首部眼健康白皮书《中国眼健康白皮书》,其中指出我国儿童青少年近视眼总体发生率为53.6%,大学生近视总体发生率超90%。这意味着,后疫情时代,我国居民眼健康问题日益凸显,在全社会的关注下,眼镜市场增长潜力巨大,其中,眼镜零售作为直面消费者的终端业态,更是受到空前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