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翻转漏斗胸钢板临床应用1 020例

来源 :中华胸心血管外科杂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FreshLear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

探讨不翻转漏斗胸钢板矫正漏斗胸的临床效果。

方法

2010年6月至2015年7月期间使用新型漏斗胸钢板矫正漏斗胸1 020例,其中男706例,女314例;年龄3~40岁,平均(11.38±5.31)岁。Haller指数3.36~15.45,平均4.97±1.58。对称性漏斗胸668例,不对称者281例,复发性71例。患者全麻下平卧,胸腔镜引导下使用不翻转漏斗胸钢板治疗矫正。

结果

初次手术时间23~45(32.31±3.57)min,再次手术时间34~147(68.27±30.25)min。术中出血:初次手术者0~2(0.40±0.36)ml,再次1~630(144.00±57.00)ml。术后住院3~9(4.22±0.61)天。随访34~48(34.4±6.1)个月,安装与拆除钢板间隔7~41(23.52±6.17)个月,957例钢板顶在胸骨最低点,58例稍偏离最低点,5例钢板明显移位需再次手术。

结论

新型漏斗胸矫正钢板具有简化手术操作、减少手术创伤、减轻患者痛苦的优点,提高了手术效果和安全性。

其他文献
目的探讨一站式非心脏疾病手术同期心脏直视手术治疗效果。方法总结2000年至2016年11例复合手术病例资料。按照心脏手术相关特征配对原则选取11例单纯心脏直视手术患者设为对照组。分别测定记录围手术期心肌同工酶(CK-MB)、血肌钙蛋白(TNI),以及术后视觉模拟(VAS)痛觉评分。比较两组患者住院费用和术后住院天数。结果两组均无手术及住院死亡,未发生伤口感染、延期愈合、术后活动性出血需二次开胸止血
目的探讨先天性心脏病(先心病)胎儿的诊断及围生期管理情况。方法回顾性分析2006年1月至2013年12月在广东省人民医院经超声心动图检查诊断为胎(婴)儿先心病358例的临床资料,并分析产时情况。结果出生或终止妊娠的先心病发生率1.85%(358 /19 338)。其中产前诊断297例,产后诊断61例。产前诊断中60.6%(180/297)为复杂先心病,产后诊断中90.2%(55/61)为简单先心病
目的比较经右胸微创与正中胸骨切口实施单纯二尖瓣修复术的近中期疗效。方法2009年7月至2015年12月,本中心经右胸微创入路行单纯二尖瓣修复术329例。男202例,女127例;年龄15~78岁,平均(48±14)岁;心功能(NYHA分级) Ⅲ~Ⅳ级137例(41.6%)。将其与本中心同期570例经正中胸骨切口行单纯二尖瓣修复患者进行倾向性评分匹配,得到术前临床资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的两组,各248例
期刊
期刊
复合手术室是指安装有先进MRI(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DSA(digital subtraction angiography)、CT(computer tomography)、放射C形臂、导航、超声心动图等设备的洁净手术室。复合手术室使医师在手术室内不仅可以进行常规外科手术,还能够直接进行血管造影和介入治疗,大大提高了手术效率。本文通过计算机检索维普数据库、中国知
期刊
期刊
目的回顾当前特发性肺纤维化急性加重的诊断及治疗。方法报道1例69岁特发性肺纤维化合并肺癌男患者临床资料,并结合病例复习文献。结果本例患者术前肺功能较好,但术后特发性肺纤维化急性加重,最终死亡。结论特发性肺纤维化急性加重是导致特发性肺纤维化合并肺癌患者手术后短期内死亡的主要原因,其发病隐匿、进展迅速,一旦确诊预后极差。
目的使用瞬时流量测定同一患者后降支单根旁路和序贯旁路血管平均血流量(MF)和博动指数(PI),进行对比研究,为临床选择手术方法提供参考。方法140例冠状动脉硬化性心脏病三支病变患者行不停跳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前降支使用左乳内动脉血管(单支桥),其他病变冠状动脉采用大隐静脉序贯旁路移植(序贯桥)方法,即大隐静脉-对角支(侧-侧)-钝缘支(侧-侧)-后降支(端-侧)。使用哈巴狗于序贯桥吻合口近大隐静脉
目的探索一天中不同时间段对于急性主动脉A型夹层手术预后的关系。方法收集阜外医院2010年至2015年期间所有急性主动脉A型夹层手术患者的病例资料,根据手术时间的不同将患者分为两组,白天手术组(8点至17点)和夜间手术组(17点至第二天8点),采用倾向性匹配分析比较两组术后并发症及死亡等方面的差异。结果698例急性主动脉A型夹层患者,白天手术377例(54.02%),夜间手术321例(45.9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