消化内镜技术应用于早期食管癌及癌前病变的诊疗价值研究

来源 :健康护理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gmn1002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目的:对消化内镜技术在早期食管癌及癌前病变诊治中的临床意义和应用价值进行探讨。方法:从本院2018年1~12月收治的胃早期食管癌或癌前病变患者中随机抽选40例,对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根据患者的诊疗方式不同分为A、B两组,其中A组患者采用白光内镜检查技术与剖腹外科手术进行治疗,B组采用消化内镜技术与内窥镜下黏膜切除术进行治疗。对两种诊疗方式的结果进行对比分析,包括诊断结果、手术时间、住院时间、术后并发症、治疗花费。结果:对两种诊疗方法的诊断结果进行对比分析后显示,B组患者的诊断准确率为95.65%,明显高于A组(82.35%),且B患者在手术时间、住院时间、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以及治疗花费也均低于A组,两组差异对比明显(P<0.05)。结论:消化内镜技术在早期食管癌及癌前病变的诊断上相较于传统的白光内镜诊断有着更高的准确率,同时对于该病的治疗也能够起到良好的辅助效果,消化内镜技术在该病的诊疗上有着较好的应用价值。
  关键词:消化内镜;食管癌;诊断;治疗
  引言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生活节奏加快,消化系统疾病的发病率也在逐年增加。对于食管癌疾病来说,早期的诊断治疗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然而该病患者在早期往往无明显症状,局部炎症、溃疡等间歇性分析,仅在食物刺激食管病灶时可能会出现咽下痛或胸骨不适,从而导致患者错过了最佳治疗时期。随着现代医学影像技术的发展,消化内镜技术在食管癌疾病的诊断和治疗上获得了良好的应用。为了对消化内镜在早期食管癌及癌前病变的诊治中的临床意义和应用价值进行探讨,进行了本次研究,现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从本院2018年1~12月收治的早期食管癌或癌前病变患者中随机抽选40例作为研究对象,对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根据治疗方式不同分为A、B两组。其中A组患者17例,男性10例,女性7例,年龄32~71岁,平均年龄(53.45±3.12)岁;B组患者23例,男性12例,女性11例,年龄31~75岁,平均年龄(56.67±4.88)岁。两组患者经手术后病理活检后均确诊,且均为其他器质性疾病、精神疾病,未发生癌症转移,两组患者一般资料对比无明显差异(P>0.05)。
  1.2方法
  A組患者采取白光内镜检查技术与剖腹外科手术进行治疗:在经白光内镜检查发现可疑病变后,进行剖腹手术切除病灶并进行病理活检。
  B组患者采用化内镜技术与内窥镜下黏膜切除术进行治疗:在对患者进行麻醉后,使用消化道内窥镜对患者食管表面粘膜、血管情况进行检查,并通过染色处理技术对病灶位置进行标记,判断肿瘤浸润程度。然后通过在患者食管黏膜下注射2~3ml靛胭脂与肾上腺素盐水(1:10000)的混合溶液,使用透明帽法或圈套电凝法对病变位置组织进行一次或多次切除,将切除下的组织进行病理活检。
  1.3观察指标
  对两种诊疗方式的结果进行对比分析,包括诊断结果、手术时间、住院时间、术后并发症、治疗花费。
  1.4统计学方法
  本次研究的所有数据资料均通过SPSS21.0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x±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采用x2检验。若P<0.05则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两组患者诊断结果对比
  对两种诊疗方法的诊断结果进行对比分析后显示,B组患者的诊断准确率为95.65%,明显高于A组(82.35%),P<0.05。详见表1。
  2.2两组患者治疗效果对比
  B患者在手术时间、住院时间、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以及治疗花费均低于A组,P<0.05。详见表2。
  3.讨论
  对于食管癌以及胃癌、大肠癌等疾病的患者来说,早期的诊断与治疗能够极大的提高治疗效果,改善患者生活质量,延长患者生存期。在过去的消化道癌症检查中,除进行病理活检以外,白光内镜检查是较为常见的一种检查技术,其原理是依靠普通光源来对消化道的黏膜形态、颜色以及血管纹理等进行观察,进而发现病灶。然而在该项技术的实际应用中,由于受到普通光源的限制,对于正常黏膜与病变黏膜往往无法进行有效的分辨,从而导致漏诊情况较多。随着现代医学影像技术的发展内窥镜技术中消化内镜在消化道癌症的早期诊断得到了较好的应用。以染色内镜为例,该项技术的原理是通过利用化学染色法或电子染色法对存在可疑病变的黏膜进行染色,提高正常黏膜与病变黏膜的对比度,从而进行有效的分辨,具有操作简单、可行性高、无副作用等优势。此外,常用的消化内镜还有放大内镜、胶囊内镜、超声内镜等种类。消化内镜在早期食管癌及癌前病变的治疗上也有着非常高的应用价值,在内窥镜下行黏膜切除术对于m1、m2深度的早期食管癌以及直径<3cm,中、高分化的病灶有着非常好的治疗效果。
  在本次研究中,通过对B组患者采用内镜技术与内窥镜下黏膜切除术进行治疗,患者的诊断准确率要明显高于A组,且在手术时间、住院时间、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以及治疗花费上也均低于A组,提示消化内镜技术在早期食管癌及癌前病变的诊断上相较于传统的白光内镜诊断有着更高的准确率,同时对于该病的治疗也能够起到良好的辅助效果,有着较好的应用价值。
  参考文献:
  [1]李伊敏, 张志坚, 周燕凤. 消化内镜技术应用于早期食管癌及癌前病变的诊疗价值[J]. 中国基层医药, 2018, 25(12):1577-1577.
  [2]三种模式内镜检查诊断早期食管癌及癌前病变的对比研究[J]. 中华消化病与影像杂志(电子版), 2013, 3(4):8-12.
  [3]易航, 胡兵. 早期食管癌及癌前病变的内镜诊治研究进展[J]. 华西医学, 2014(3):572-577.
其他文献
摘要:本文对不同屈光状态的人群行海德堡共焦激光断层扫描仪(heidelberg retina tomography-Ⅱ,HRT-Ⅱ)检测和分析,测量不同屈光状态的视盘参数,为临床诊断及治疗提供依据.  关键词:视盘参数;屈光状态;断层扫描仪;眼底;视杯;近视眼;眼科  本文对不同屈光状态的人群行海德堡共焦激光断层扫描仪检测和分析,测量不同屈光状态的视盘参数,为临床诊断及治疗提供依据。  1、资料与
期刊
摘要:目的:探讨短暂性脑缺血发作(TIA)患者眩晕症状的发生率、危险因素、影像学特征、TCD改变、颈椎病与TIA眩晕症状的关系。 方法 回顾性分析156例患者的临床资料,对颈内动脉系统TLA及椎基底动脉系统TIA(VB-TIA)进行对比 。结果 VB-TIA是颈内动脉系统TIA的3.2倍,占总发病率76.3%,VB-TIA并眩晕症状占92.2%,156例TIA并眩晕症状118例,占77.6%。结论
期刊
摘要:目的:针对早期远端胃癌患者实施胃小弯全切术治疗。对其应用效果进行分析。方法 本研究将2017年1月至2019年1月这个时间段中在我院接受治疗的早期远端胃癌患者80例纳入其中,将其实施随机平均分组,包含对照组和研究组,对照组选择传统胃癌根治术治疗,研究组选择胃小弯全切术治疗,将两组1年后生存率、术后肛门排气时间以及胃管拔出时间进行对比。结果 1年后研究组生存率高于对照组,且研究组术后肛门排气时
期刊
摘要:目前临床上多采用手术切除的办法治疗直径低于3cm的小肝癌,但手术切除禁止症较多,因此介入治疗慢慢开始被应用于小肝癌临床治疗。射频消融作为局部热消融的一种,其发展和应用相对成熟;而超声造影在肝癌早期诊断、术中监测和术后疗效评估中都有重要作用。因此,本研究通过在超声造影的监测下对小肝癌患者进行射频消融治疗,以实体瘤评估标准来评价治疗效果,同时监测患者甲胎蛋白水平以及患者并发症情况,对所得结果进行
期刊
摘要:目的:分析血清降钙素原在儿科感染性疾病诊断中的应用。方法:选取60例儿科感染性疾病患者作为观察组,按照感染程度将其分为重症组30例与一般组30例,另选取30例同期体检正常儿童作为研究对照组。对三组患者进行血清降钙素原检测,分析对比三组血清降钙素原等指标,比较三组患者诊断满意度。结果:观察组患者的血清降钙素原指标显著高于对照组,重症组血清降鈣素原指标高于一般组,观察组患者的诊断满意度(93.3
期刊
摘要:急诊科接诊都是些病情危急、疾病程度比较严重的病患,患者的病情速度很快,如果不能及时得到有效的控制,很有可能会造成无法挽救的后果发生,科室护理人员的工作压力极大。  关键词:细节化护理;急诊科室;护理效果探究  1急诊科接诊患者的特殊性  医院作为服务社会群体的特殊场所,每时每刻都在接收着不同的疾病患者,急诊科科室作为医院治疗的重要科室,就医患者的疾病種类、临床表现、术后护理等方面均与其他外科
期刊
摘要:经尿道前列腺电切除术具有创伤小,治疗效果好,有助于患者后期恢复等优点而被广泛应用于前列腺增生患者治疗中。但由于患者自身特点及手术中各種因素的影响,易造成患者体温过低,进而导致患者药物代谢速度降低、免疫及凝血功能下降等问题。因此,前列腺增生患者在接受经尿道前列腺电切除手术时,护理人员必须做好保暖措施,提高护理质量和手术效果,降低低体温发生概率。  关键词:前列腺增生;经尿道前列腺电切除术;低体
期刊
摘要:目前糖尿病酮症酸中毒临床误诊率比较高,及时确诊、去除诱因、足量补液、小剂量胰岛素持续静滴降糖、补钾、纠正酸中毒是糖尿病酮症酸中毒治疗成功的关键,若不能及时有效的确诊及采取正确的治疗方法,将危及患者生命。  关键词:糖尿病酮症酸中毒;救治措施  糖尿病酮症酸中毒(DKA)是糖尿病的急性严重并发症之一,现将回顾性分析近期收治的1例糖尿病酮症酸中毒患者的临床资料,结合所学知识及参考文献,进一步提高
期刊
辛夷散出自于《医方考》,属于清解肺热、升阳开窍之剂,以其治疗鼻炎,是用其升清降浊、祛邪解毒,通关达窍之功。因此,历代医家遵仲景《伤寒论》为治疗杂病的要旨,在临床上,充分运用证病同辨法则,对于一些上呼吸道疾病应用辛荑散加减化裁治疗,收效颇大。临床中,过敏性鼻炎、慢性鼻炎及慢性鼻窦炎病情反复发作,缠绵日久,严重影响患者生活、学习,降低了生活质量,现代医学中,过敏性鼻炎的治疗主要为抗组胺药物、皮脂类固醇
期刊
摘要:观察小儿降温贴在鼻中隔矫正术后患者镇痛的效果,方法:对本院2016年12月~2017年4月,60例行鼻中隔矫正手术后的患者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每组各30例,对照组患者术后采用鼻腔术后常规护理,实验组患者术后给予降温贴敷于额头部及鼻腔。以问卷调查的形式评估疗效。结果:应用降温贴后患者头痛,鼻腔胀痛等症状较对照组明显减轻,饮食和睡眠明显改善(P<0.05)。结论:小儿降温贴可缓解鼻中隔矫正术后患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