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2010年被广东省教育厅评为“第五批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优质课程”的江门职业技术学院“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
课程,基于落实高职院校“以就业为导向,培养高素质技能型人才”的培养目标,基于高职院校“工学结合、校企合作、顶岗实习”的人
才培养模式的背景;并且结合江门职业技术学院“技术立校、文化育人、开放办学、服务侨乡”的办学理念,在课程建设方面形成了
“注重实践性、融合职业性、体现开放性、凸显互动性”的特色。
[关键词]高职院校“基础”课课程建设特色
[作者简介]邓复群(1964-),男,江西南康人,江门职业技术学院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部副主任,副教授,研究方向为民商法
学。(广东江门529090)
[中图分类号]G642.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4-3985(2012)15-0108-03
高職院校如何做好“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化而来,
实施后,根据教育部的要求,我们进行更加规
(以下简称“05方案”
“基础”)课程的课程建设,笔者以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下的江范化的建设。我们的课程建设经过近几年的不断探索和实践,
门职业技术学院(以下简称“我院”)为例,着重从课程特色的角在教学团队建设、教学改革、实践教学探索、课程网站建设等方
度来探讨高职院校“基础”课程的课程建设问题。我院的“基础”面取得了一定的成绩,形成了自己的特色。我院“基础”课程的
课程是由原来的“思想道德修养”课程和“法律基础”课程合并转主要特色是注重实践性、融合职业性、体现开放性、凸显互动性。
一、高职院校“基础”课程建设为何要注重实践性,融合职业
性,体现开放性,凸显互动性
关于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课程建设,首先有几个关系问
题需要厘清:
1.如何处理课程建设中的规范与特色的关系?笔者认为,
规范是政策,是制度,是前提,是基础。如党和国家关于加强和
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有关政策文件,教育部关于高校思
想政治理论课的设置、实施方案(“05方案”),省委省政府和教
育厅关于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建设评估指标体系等规定;特色
是实施,是措施,是教改,是亮点。讲特色不能离开规范,讲规范
不能离开特色。
2.如何处理课程建设中各高校的共性与个性(特色)的关
系?笔者认为,一方面,课程本质上是思想课、理
“基础”政治课、
论课,而非一般文化课(通识课)、技术课、技能课、工具课,应防
止将本课程急功近利化和庸俗化;另一方面,课程又属于
“基础”
修养课,应有针对性和个性化,应防止脱离现实、脱离学生、脱离
培养目标、脱离专业特点的无的放矢。我们的课程建设既有与
本科院校和其他高职院校的课程建设共同之处,也有与其他
高校课程建设的不同特点,我们应该认真总结和注意提炼课
程建设的特色,以便进一步促进今后包括教学改革在内的课程
建设。
从共性而言,高校“基础”课程的培养目标是培养学生成为
德才兼备的高素质人才,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
价值观、道德观和法治观。本课程建设的目标定位是:以人为
本,为学生健康成才施教,为学生终身幸福奠基,把本课程建设
成为学生真心喜欢、终身受益的优质课。从个性而言,基于落实
高职院校“以就业为导向,培养高素质技能型人才”的培养目标,
基于高职院校“工学结合、校企合作、顶岗实习”的人才培养模式
的背景;并且结合我院“技术立校、文化育人、开放办学、服务侨
乡”的办学理念,我们在课程建设方面形成了注重实践性、融合
职业性、体现开放性、突显互动性的特色。
二、我院“基础”课程建设如何注重实践性
我们认为,提高高职生的道德素质和法律素质关键在于践
行。因此,我们在保证本课程理论教学基本学时的前提下,特别
注重抓实践教学环节。
1.在本课程教学大纲中规范了实践教学的相关内容。明确
了实践教学的目的、途径、主要形式和学时。我们把实践教学的
途径分为“第一课堂”和。“第一课堂”
“第二课堂”“第三课堂”
实践教学是指课堂实践教学,主要形式有:专题性的案例教学、
讨论课、辩论课、调研心得交流课等;
演讲课、“第二课堂”是指
课堂外的校内实践教学,主要形式有:指导学生社团文化活动
(如求是学社)、校内调研、“第三课堂”
学生课题研究等;是指校
外实践教学,主要形式有:组织参观访问校外实践基地、指导学
生社会调查、志愿者服务、三下乡活动等,特别是基于高职院校
工学结合的人才培养模式的需要,对思政课的实践教学与学生
顶岗实习叠加实施进行了尝试和探索。这里特别需要探讨的问
题是“叠加教学”模式:首先要明确,完整意义上的工学结合,逻
辑地包含实施思政课“叠加教学”;将本课程延伸到企业是“三全
育人”(即全员育人、全过程育人、全方位育人)的必然要求;在高
职院校推行“叠加教学”有助于在高职生实训或实习期间,有效
开展本课程教育教学活动,弥补过去高职生顶岗实训、实习期间
思政课缺位的缺陷,满足他们顶岗实训、实习期间对思想政治教
育的需求;可将本课程实践教育教学延展到企业,有助于实现全
方位的工学结合,推动高职院校培养人才模式改革跃上新台阶;
有助于提高思政课教学的实效性与针对性,使其成为精品课程
和品牌课程。其次,要建立健全“叠加教学”的制度与机制,拓展 “叠加教学”的方式、方法:(1)要整合学校、企业教育资源,校企
;采取依托网络、
携手实施思政课“叠加教育教学”(2)“QQ群”、深
入企业调研、参与企业文化建设活动、搞专题辅导报告等多种切
实可行的方式、方法和途径,送思政课到企业或其他实训岗位;
(3)“叠加教学”要靠制度与机制来加以保障;(4)边试验、边探
索、边总结、边提升。
2.建立了长期合作的本课程校外实践基地。如江门市华侨
博物馆、江门市档案馆、广东宝力电器有限公司、开平富林纺织
有限公司等实践基地。我们下一步还要继续拓展一批校外实践
基地(如梁启超纪念馆)。
3.制定了本课程实践教学的考核评价方案,确定了实践教
学的分值比例及考评依据。总评成绩
100%=理论测试
80%+实
践考核
20%(其中:实践报告
10%+实践表现
5%+本课程课堂表
现
5%)。
三、我院“基础”课程建设如何融合职业性
1.在教学内容方面。(1)在理论教学内容方面融合了职业精
神的教育内容,在本课程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道德观、法治
观、廉洁观教育内容中,融入了职业理想、职业道德、职业人格、
职业理念、职业态度和职业法律的教育内容。(2)课堂实践教学
内容的设计贴近学生专业、贴近学生未来就业岗位群。在教学
中,尽量做到因材施教。(3)在校外实践教学内容方面重点突出
职业适应、职业道德、职业纪律的教育和引导,辅导和帮助学生
进入职业角色。
2.在教学环节方面。我院是高职院校,本课程教学根据职
业教育的要求,通过专题教学和案例教学,把教材体系转换成教
学体系;又通过互动教学法,把教学体系转换成学生的认知体
系,并进一步指导学生將认知体系转化为行动体系。(1)把专家
教材体系转化为教师的教学体系。我们对专家编写的全国统编
教材进行研究,掌握其逻辑体系和基本内容(如职业精神、职业
理想、职业道德、职业心理、职业法律等),再结合高职院校学生
的实际情况(如学生所学专业特点、学生未来岗位群、学生个体
特点等),将教材体系科学地转化为我们教师的教学体系(包括
理论教学体系和实践教学体系)。(2)把教师的教学体系转化为
学生的认知体系。我们对经过研究、融合、调研、备课等系列环
节得来的教学体系再加工为专题教学体系或案例教学体系,采
取互动教学法、案例教学法等多种教学方法,将教师的教学体系
转化为学生的认知体系。(3)指导学生把认知体系转化为行动体
系。知识贵在运用,学习重在实践。我们教师将教学体系转化
为学生的认知体系后,教学工作不能就此结束,而是应通过实践
教学、课外辅导、评价考核和教师为人师表等途径,激励、推进和
指导学生将认知体系转化为行动体系(包括职业行为和其他为
人处世的行为)。
3.探讨本课程融合职业性的案例教学法。(1)明确“基于工
作过程”的专业课教学模式将成为高职院校一大趋势,与此相适
应,在我院“基础课程”中全面推广案例教学也将成为一大趋
势。案例教学就是教师根据课程教学目标和教学内容的需要,
通过设置具体的教学案例,引导学生分析、讨论等活动,让学生
在具体的问题情景中积极思考探索,以培养学生综合能力的一
种教学方法。案例教学的特点是开放、互动。在本课程教学中
恰当地实施案例教学法,能有效地改变传统政治课重理论轻实
践、枯燥乏味的状况,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教学效果;有
利于提高高职院校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有利于真
正落实高职院校的素质教育。(2)要规范本课程案例教学的基本
环节和逻辑顺序。我们认为,以下基本环节和逻辑顺序是比较
全面、合理的:第一步,陈述案情;第二步,提出问题;第三步,引
出原理;第四步,分析案例;第五步,讨论启示。(3)要明确实施案
例教学的重点和难点。实施案例教学的重点是:探索一套适合
本课程案例教学的方法体系;本课程每个章、节的典型案例收
集、选取、整理和撰写(含案情、问题、原理、分析、启示);设计、制
作本课程案例教学多媒体课件。实施案例教学的难点是:本课
程如何结合高职院校不同专业的特点,进行有针对性的案例教
学;与职业和职业教育有关的典型案例选编、案例分析和案例
启示的撰写;本课程案例教学在全校的全面推广。(4)需要探讨
本课程案例教学与举例教学的区别问题:我们认为,案例教学与
举例教学虽然都是理论联系实际的教学方法,但二者还是有区
别的。一是二者的主体不同:案例教学是教师主导的、学生参与
式教学,是师生互动教学,信息交流是双向的;而举例教学是教
师的一种讲授,是教师的独角戏,信息交流是单向的。二是二者
的教学逻辑顺序不同:案例教学一般是从案例到原理,而举例教
学一般是从原理到案例;三是二者内容的复杂程度不同:案例的
内容比例子的内容复杂;四是二者的作用不同:案例教学主要是
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而举例教学是通过通俗
易懂的例子来说明原理,从而培养学生的理解能力。
四、我院“基础”课程建设如何体现开放性
1.教学团队建设的“内引外延”。(1)教学团队建设的“内
引”。我们在
2010年上半年先后邀请了省内 13位思政课专家到
我院思政部指导和讲学。专家们的指导促进了本课程教师的教
学科研水平的提高。此外,聘请了校外实践基地实践教学兼职
指导教师。(2)教学团队建设的“外延”。加大师资外出培训的力
度。近几年来,在本课程教师团队中,有
2人先后参加了为期半
年的访问学者研修,有
9人先后参加了为期
20天的“广东省哲学
社会科学教学科研骨干研修班”,有
5人参加了北京的全国教师
培训会;有
3人先后参加了香港理工大学“高职现代教学法研修
班”。此外,树立教师社会服务的品牌。本课程骨干教师积极参
与江门市委宣传部、市社科联、市文明办牵头主办的专题宣讲活
动。如“党的十七大精神”“职业道德教育”
巡回宣讲、专题报告
和“普法教育”专题报告等。如笔者近年来在校内外作了七十多
场大型专题报告。(3)建立本课程教师下企业调研和社会实践的
机制。本课程教师下企业调研和社会实践应该常态化、制度
化。教师应通过实践活动来丰富自己的现实视野,提高自己的
教学水平,与时俱进,更新观念。
2.教学内容方面的“延伸拓展”。(1)将本课程内容延伸到其
他相关专题讲座(如党课讲座、“学业与人生”励志讲座)。(2)将
本课程内容拓展到企业文化、侨乡文化、校园文化的教育活动
中,并组织学生直接参与有關专题文化活动。
3.教学途径的“开放多元”。除了课堂教学以外,我们还有:
(1)开设“思基础”精品课程网站学习平台。本课程主要教学资
源已全部上网,鼓励学生课外上本课程网站自习。(2)送课到学
生顶岗实习的企业中。基于高职院校工学结合的人才培养模式
的需要,对课程的实践教学与学生顶岗实习叠加实施进行尝试
和探索。
五、我院“基础”课程建设如何凸显互动性
“基础”课程建设不能仅仅局限在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部教
师之中,而应发动全校各有关部门和师生共同参与。我们在近
年来的课程建设中,凸显了学院党委与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部
的互动、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部与学院党委宣传部的互动、思想
政治理论课教学部与学生工作处的互动、任课教师与班主任辅
导员的互动、教师与学生的互动等。可以说,我们的课程建设是
在互动中进行的,我们的互动是多元的、立体的、交叉的,是与整
个学院的育人体系接轨的。
这里着重探讨师生互动中的互动教学法。关于互动教学
法,我们曾赴香港理工大学参加培训,与该校教学发展中心主任
孙建荣博士进行互动,共同探讨了互动教学法的以下四个问题:
(1)为什么“互动”?(2)“互动”什么?(3)什么时候“互动”?(4)
如何评价“互动”?
第一,要明确互动教学法对学生和教师的有利之处。促进
学生学习积极性的调动,培养学生综合能力;促进教师角色的转
变,使教师了解学生的知识需求和困惑,提高教学针对性,增强
师生感情、密切师生关系,加强师生沟通。第二,要明确互动教
学设计的几个原则。与课程目标吻合,明确互动的目标性;清楚
的要求;合理分配互动在课堂教学中的比例;自己的特
“吻合”
点、个性、性格。第三,要明确“互动”什么?一是知识学习方面
的互动:利用已有知识,提问;寻求“新”知识,完成项目;分享知
识,小组讨论。二是能力发展方面的互动:小组讨论可锻炼学生
的各项能力;学生之间相互评价可锻炼学生的分析,交流与评价
能力。第四,至于何时“互动”,应具体情况具体处理,灵活运
用。既可课前互动,也可课后互动;既可课中互动,也可课外互
动;既可课堂开场互动,也可课堂中场或尾场互动。
总之,在课程建设方面,我们要进一步把高职院校“基础”课
程建设成为教学规范、教改有力、特色鲜明、成效显著的优质课
和精品课,真正发挥它的育人作用。
[参考文献]
[1]邓复群.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案例教学[M].青岛:中国海洋大学出版
社,2011.
[2]申益春.案例教学法与举例教学法之辨析[J].吉林省教育学院学报,2009
(10).
课程,基于落实高职院校“以就业为导向,培养高素质技能型人才”的培养目标,基于高职院校“工学结合、校企合作、顶岗实习”的人
才培养模式的背景;并且结合江门职业技术学院“技术立校、文化育人、开放办学、服务侨乡”的办学理念,在课程建设方面形成了
“注重实践性、融合职业性、体现开放性、凸显互动性”的特色。
[关键词]高职院校“基础”课课程建设特色
[作者简介]邓复群(1964-),男,江西南康人,江门职业技术学院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部副主任,副教授,研究方向为民商法
学。(广东江门529090)
[中图分类号]G642.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4-3985(2012)15-0108-03
高職院校如何做好“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化而来,
实施后,根据教育部的要求,我们进行更加规
(以下简称“05方案”
“基础”)课程的课程建设,笔者以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下的江范化的建设。我们的课程建设经过近几年的不断探索和实践,
门职业技术学院(以下简称“我院”)为例,着重从课程特色的角在教学团队建设、教学改革、实践教学探索、课程网站建设等方
度来探讨高职院校“基础”课程的课程建设问题。我院的“基础”面取得了一定的成绩,形成了自己的特色。我院“基础”课程的
课程是由原来的“思想道德修养”课程和“法律基础”课程合并转主要特色是注重实践性、融合职业性、体现开放性、凸显互动性。
一、高职院校“基础”课程建设为何要注重实践性,融合职业
性,体现开放性,凸显互动性
关于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课程建设,首先有几个关系问
题需要厘清:
1.如何处理课程建设中的规范与特色的关系?笔者认为,
规范是政策,是制度,是前提,是基础。如党和国家关于加强和
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有关政策文件,教育部关于高校思
想政治理论课的设置、实施方案(“05方案”),省委省政府和教
育厅关于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建设评估指标体系等规定;特色
是实施,是措施,是教改,是亮点。讲特色不能离开规范,讲规范
不能离开特色。
2.如何处理课程建设中各高校的共性与个性(特色)的关
系?笔者认为,一方面,课程本质上是思想课、理
“基础”政治课、
论课,而非一般文化课(通识课)、技术课、技能课、工具课,应防
止将本课程急功近利化和庸俗化;另一方面,课程又属于
“基础”
修养课,应有针对性和个性化,应防止脱离现实、脱离学生、脱离
培养目标、脱离专业特点的无的放矢。我们的课程建设既有与
本科院校和其他高职院校的课程建设共同之处,也有与其他
高校课程建设的不同特点,我们应该认真总结和注意提炼课
程建设的特色,以便进一步促进今后包括教学改革在内的课程
建设。
从共性而言,高校“基础”课程的培养目标是培养学生成为
德才兼备的高素质人才,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
价值观、道德观和法治观。本课程建设的目标定位是:以人为
本,为学生健康成才施教,为学生终身幸福奠基,把本课程建设
成为学生真心喜欢、终身受益的优质课。从个性而言,基于落实
高职院校“以就业为导向,培养高素质技能型人才”的培养目标,
基于高职院校“工学结合、校企合作、顶岗实习”的人才培养模式
的背景;并且结合我院“技术立校、文化育人、开放办学、服务侨
乡”的办学理念,我们在课程建设方面形成了注重实践性、融合
职业性、体现开放性、突显互动性的特色。
二、我院“基础”课程建设如何注重实践性
我们认为,提高高职生的道德素质和法律素质关键在于践
行。因此,我们在保证本课程理论教学基本学时的前提下,特别
注重抓实践教学环节。
1.在本课程教学大纲中规范了实践教学的相关内容。明确
了实践教学的目的、途径、主要形式和学时。我们把实践教学的
途径分为“第一课堂”和。“第一课堂”
“第二课堂”“第三课堂”
实践教学是指课堂实践教学,主要形式有:专题性的案例教学、
讨论课、辩论课、调研心得交流课等;
演讲课、“第二课堂”是指
课堂外的校内实践教学,主要形式有:指导学生社团文化活动
(如求是学社)、校内调研、“第三课堂”
学生课题研究等;是指校
外实践教学,主要形式有:组织参观访问校外实践基地、指导学
生社会调查、志愿者服务、三下乡活动等,特别是基于高职院校
工学结合的人才培养模式的需要,对思政课的实践教学与学生
顶岗实习叠加实施进行了尝试和探索。这里特别需要探讨的问
题是“叠加教学”模式:首先要明确,完整意义上的工学结合,逻
辑地包含实施思政课“叠加教学”;将本课程延伸到企业是“三全
育人”(即全员育人、全过程育人、全方位育人)的必然要求;在高
职院校推行“叠加教学”有助于在高职生实训或实习期间,有效
开展本课程教育教学活动,弥补过去高职生顶岗实训、实习期间
思政课缺位的缺陷,满足他们顶岗实训、实习期间对思想政治教
育的需求;可将本课程实践教育教学延展到企业,有助于实现全
方位的工学结合,推动高职院校培养人才模式改革跃上新台阶;
有助于提高思政课教学的实效性与针对性,使其成为精品课程
和品牌课程。其次,要建立健全“叠加教学”的制度与机制,拓展 “叠加教学”的方式、方法:(1)要整合学校、企业教育资源,校企
;采取依托网络、
携手实施思政课“叠加教育教学”(2)“QQ群”、深
入企业调研、参与企业文化建设活动、搞专题辅导报告等多种切
实可行的方式、方法和途径,送思政课到企业或其他实训岗位;
(3)“叠加教学”要靠制度与机制来加以保障;(4)边试验、边探
索、边总结、边提升。
2.建立了长期合作的本课程校外实践基地。如江门市华侨
博物馆、江门市档案馆、广东宝力电器有限公司、开平富林纺织
有限公司等实践基地。我们下一步还要继续拓展一批校外实践
基地(如梁启超纪念馆)。
3.制定了本课程实践教学的考核评价方案,确定了实践教
学的分值比例及考评依据。总评成绩
100%=理论测试
80%+实
践考核
20%(其中:实践报告
10%+实践表现
5%+本课程课堂表
现
5%)。
三、我院“基础”课程建设如何融合职业性
1.在教学内容方面。(1)在理论教学内容方面融合了职业精
神的教育内容,在本课程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道德观、法治
观、廉洁观教育内容中,融入了职业理想、职业道德、职业人格、
职业理念、职业态度和职业法律的教育内容。(2)课堂实践教学
内容的设计贴近学生专业、贴近学生未来就业岗位群。在教学
中,尽量做到因材施教。(3)在校外实践教学内容方面重点突出
职业适应、职业道德、职业纪律的教育和引导,辅导和帮助学生
进入职业角色。
2.在教学环节方面。我院是高职院校,本课程教学根据职
业教育的要求,通过专题教学和案例教学,把教材体系转换成教
学体系;又通过互动教学法,把教学体系转换成学生的认知体
系,并进一步指导学生將认知体系转化为行动体系。(1)把专家
教材体系转化为教师的教学体系。我们对专家编写的全国统编
教材进行研究,掌握其逻辑体系和基本内容(如职业精神、职业
理想、职业道德、职业心理、职业法律等),再结合高职院校学生
的实际情况(如学生所学专业特点、学生未来岗位群、学生个体
特点等),将教材体系科学地转化为我们教师的教学体系(包括
理论教学体系和实践教学体系)。(2)把教师的教学体系转化为
学生的认知体系。我们对经过研究、融合、调研、备课等系列环
节得来的教学体系再加工为专题教学体系或案例教学体系,采
取互动教学法、案例教学法等多种教学方法,将教师的教学体系
转化为学生的认知体系。(3)指导学生把认知体系转化为行动体
系。知识贵在运用,学习重在实践。我们教师将教学体系转化
为学生的认知体系后,教学工作不能就此结束,而是应通过实践
教学、课外辅导、评价考核和教师为人师表等途径,激励、推进和
指导学生将认知体系转化为行动体系(包括职业行为和其他为
人处世的行为)。
3.探讨本课程融合职业性的案例教学法。(1)明确“基于工
作过程”的专业课教学模式将成为高职院校一大趋势,与此相适
应,在我院“基础课程”中全面推广案例教学也将成为一大趋
势。案例教学就是教师根据课程教学目标和教学内容的需要,
通过设置具体的教学案例,引导学生分析、讨论等活动,让学生
在具体的问题情景中积极思考探索,以培养学生综合能力的一
种教学方法。案例教学的特点是开放、互动。在本课程教学中
恰当地实施案例教学法,能有效地改变传统政治课重理论轻实
践、枯燥乏味的状况,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教学效果;有
利于提高高职院校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有利于真
正落实高职院校的素质教育。(2)要规范本课程案例教学的基本
环节和逻辑顺序。我们认为,以下基本环节和逻辑顺序是比较
全面、合理的:第一步,陈述案情;第二步,提出问题;第三步,引
出原理;第四步,分析案例;第五步,讨论启示。(3)要明确实施案
例教学的重点和难点。实施案例教学的重点是:探索一套适合
本课程案例教学的方法体系;本课程每个章、节的典型案例收
集、选取、整理和撰写(含案情、问题、原理、分析、启示);设计、制
作本课程案例教学多媒体课件。实施案例教学的难点是:本课
程如何结合高职院校不同专业的特点,进行有针对性的案例教
学;与职业和职业教育有关的典型案例选编、案例分析和案例
启示的撰写;本课程案例教学在全校的全面推广。(4)需要探讨
本课程案例教学与举例教学的区别问题:我们认为,案例教学与
举例教学虽然都是理论联系实际的教学方法,但二者还是有区
别的。一是二者的主体不同:案例教学是教师主导的、学生参与
式教学,是师生互动教学,信息交流是双向的;而举例教学是教
师的一种讲授,是教师的独角戏,信息交流是单向的。二是二者
的教学逻辑顺序不同:案例教学一般是从案例到原理,而举例教
学一般是从原理到案例;三是二者内容的复杂程度不同:案例的
内容比例子的内容复杂;四是二者的作用不同:案例教学主要是
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而举例教学是通过通俗
易懂的例子来说明原理,从而培养学生的理解能力。
四、我院“基础”课程建设如何体现开放性
1.教学团队建设的“内引外延”。(1)教学团队建设的“内
引”。我们在
2010年上半年先后邀请了省内 13位思政课专家到
我院思政部指导和讲学。专家们的指导促进了本课程教师的教
学科研水平的提高。此外,聘请了校外实践基地实践教学兼职
指导教师。(2)教学团队建设的“外延”。加大师资外出培训的力
度。近几年来,在本课程教师团队中,有
2人先后参加了为期半
年的访问学者研修,有
9人先后参加了为期
20天的“广东省哲学
社会科学教学科研骨干研修班”,有
5人参加了北京的全国教师
培训会;有
3人先后参加了香港理工大学“高职现代教学法研修
班”。此外,树立教师社会服务的品牌。本课程骨干教师积极参
与江门市委宣传部、市社科联、市文明办牵头主办的专题宣讲活
动。如“党的十七大精神”“职业道德教育”
巡回宣讲、专题报告
和“普法教育”专题报告等。如笔者近年来在校内外作了七十多
场大型专题报告。(3)建立本课程教师下企业调研和社会实践的
机制。本课程教师下企业调研和社会实践应该常态化、制度
化。教师应通过实践活动来丰富自己的现实视野,提高自己的
教学水平,与时俱进,更新观念。
2.教学内容方面的“延伸拓展”。(1)将本课程内容延伸到其
他相关专题讲座(如党课讲座、“学业与人生”励志讲座)。(2)将
本课程内容拓展到企业文化、侨乡文化、校园文化的教育活动
中,并组织学生直接参与有關专题文化活动。
3.教学途径的“开放多元”。除了课堂教学以外,我们还有:
(1)开设“思基础”精品课程网站学习平台。本课程主要教学资
源已全部上网,鼓励学生课外上本课程网站自习。(2)送课到学
生顶岗实习的企业中。基于高职院校工学结合的人才培养模式
的需要,对课程的实践教学与学生顶岗实习叠加实施进行尝试
和探索。
五、我院“基础”课程建设如何凸显互动性
“基础”课程建设不能仅仅局限在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部教
师之中,而应发动全校各有关部门和师生共同参与。我们在近
年来的课程建设中,凸显了学院党委与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部
的互动、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部与学院党委宣传部的互动、思想
政治理论课教学部与学生工作处的互动、任课教师与班主任辅
导员的互动、教师与学生的互动等。可以说,我们的课程建设是
在互动中进行的,我们的互动是多元的、立体的、交叉的,是与整
个学院的育人体系接轨的。
这里着重探讨师生互动中的互动教学法。关于互动教学
法,我们曾赴香港理工大学参加培训,与该校教学发展中心主任
孙建荣博士进行互动,共同探讨了互动教学法的以下四个问题:
(1)为什么“互动”?(2)“互动”什么?(3)什么时候“互动”?(4)
如何评价“互动”?
第一,要明确互动教学法对学生和教师的有利之处。促进
学生学习积极性的调动,培养学生综合能力;促进教师角色的转
变,使教师了解学生的知识需求和困惑,提高教学针对性,增强
师生感情、密切师生关系,加强师生沟通。第二,要明确互动教
学设计的几个原则。与课程目标吻合,明确互动的目标性;清楚
的要求;合理分配互动在课堂教学中的比例;自己的特
“吻合”
点、个性、性格。第三,要明确“互动”什么?一是知识学习方面
的互动:利用已有知识,提问;寻求“新”知识,完成项目;分享知
识,小组讨论。二是能力发展方面的互动:小组讨论可锻炼学生
的各项能力;学生之间相互评价可锻炼学生的分析,交流与评价
能力。第四,至于何时“互动”,应具体情况具体处理,灵活运
用。既可课前互动,也可课后互动;既可课中互动,也可课外互
动;既可课堂开场互动,也可课堂中场或尾场互动。
总之,在课程建设方面,我们要进一步把高职院校“基础”课
程建设成为教学规范、教改有力、特色鲜明、成效显著的优质课
和精品课,真正发挥它的育人作用。
[参考文献]
[1]邓复群.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案例教学[M].青岛:中国海洋大学出版
社,2011.
[2]申益春.案例教学法与举例教学法之辨析[J].吉林省教育学院学报,2009
(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