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1979年11月,国际奥委会恢复了中国奥委会的合法地位。从此,我国每位运动员心中都燃着一团火,那就是以最好成绩报效祖国。正是因为这团不灭的信念之火,让速滑名将叶乔波努力拼搏,一次次克服伤痛与困难,不断突破极限、超越自我、报效祖国。
1974年,叶乔波进入长春市业余体校速滑小班,当时滑冰和滑雪在我国都属小众项目,主要是黑龙江、吉林等寒冷地方的專业队在训练,训练环境和条件都非常艰苦。没有室内滑冰场,夏天就做基础训练,冬天就追着冰跑,黑河、漠河、海拉尔,哪儿冷去哪儿。零下三四十度,不用说卫生间、更衣室,训练场地连个板凳都没有。叶乔波所在的小班不算正式队员,在本来条件就艰苦的业余体校中更是饱尝艰辛。白天上课,下午4点到晚上8点训练,晚饭要自己想办法解决,冰鞋、运动服也要自己解决。为了保证叶乔波的身体健康,父母拿出每月合起来不足110元工资的一半,给叶乔波买鸡蛋、“细粮”增加营养。
叶乔波凭借着向逆境挑战的勇气与自信,怀揣着冠军梦和家人的期待,训练起来活像只小老虎。一年后的吉林省儿童组比赛,叶乔波包揽了全部比赛的3项冠军。突出的成绩使叶乔波不到13岁就被特招入伍,成为八一速滑队的专业运动员。在八一队,叶乔波与队友们每天接受8-10个小时的职业训练,冲破极限,适应极限,再冲破极限,周而复始……今天脉搏达到每分钟180次,明天就要超过182次,叶乔波的极限最高竟然达到了232次;今天蹲起100公斤杠铃,明天就要蹲起105公斤,直到最后,叶乔波能深蹲起150公斤,与此相伴的是泪水和汗水一起洒落在训练场上……
速滑一年四季都要进行大运动量训练,三九寒天运动员却要身着薄如蝉翼的连身服,在寒冷的室外长时间进行动作单一的训练。为在有限时间里高标准完成训练计划,叶乔波经常自找苦吃,有时甚至近乎残酷。1983年在准备参加南斯拉夫世界青年比赛前,根据赛前需要,她主动和教练制定计划。进行强度训练时,她在4个半小时内,完成了25个800米和15个1200米跑的超负荷训练。这个训练量,创下当时国内最高纪录。
1990年夏季训练,叶乔波练习场地自行车时,车座意外脱落,把她从高速行驶的自行车上甩落到水泥地上,顿时半个身子被蹭得血肉模糊,膝关节积水囊肿,医生每天3次针灸仍一时难以见效。为尽快恢复,不误宝贵的夏季训练时间,平生从未学过针灸的叶乔波,自己凭感觉在膝部用针,数日后,囊肿竟然痊愈。
多年的艰苦付出终于有了回报。1991年世界短距离速度滑冰锦标赛500米比赛上,叶乔波赢得她冰雪生涯的第一枚金牌。同年3月,她在德国因策尔赢得了世界短距离速度滑冰锦标赛5个项目的5枚银牌。
1992年2月,已具备夺冠实力的叶乔波终于迎来她人生中的第一次冬奥会——第十六届法国阿尔贝维尔冬奥会。当地时间2月10日15点30分,已经做好赛前准备的叶乔波突然被告知:比赛顺延一小时。为了这个顺延,一小时后,她还得重新活动,而第一次活动所消耗的能量,足以使最后的成绩发生微妙的变化。一小时后,比赛终于开始了。随着发令枪响,叶乔波像旋风般冲出起跑线。100米滑过去了,一切正常,滑入弯道,叶乔波的身后留下了极漂亮的弧形切线。出弯道后,离胜利只有半步之遥了。然而,当她滑过外圈跑道,准备变道进入内弯道时,同组对手独联体的依莲娃却刚刚出内弯道,正欲进外跑道。于是,她俩在换道区相遇了。依莲娃在一瞬间挡住了叶乔波,至少影响了叶乔波0.2秒的成绩。比赛结果,叶乔波以40.51秒获得女子500米速滑银牌,这枚叶乔波本人并不太满意的银牌,却是我国冬奥会历史上第一枚奖牌,实现了我国冬季项目奖牌“零的突破”。在3天后举行的1000米速滑比赛中,叶乔波为中国再添一银。而这一次,她与冠军布莱尔仅仅只有0.02秒的微弱差距。
长期以来超负荷的艰苦训练给叶乔波带来成绩的同时,也带来难以想象的伤痛。1993年8月4日,叶乔波躺在手术台上,她的膝关节髌骨已滑向左边,半月板、软骨支离破碎,侧幅韧带裂痕累累,混浊的血水中散落着多块游离体……被破例允许进入手术室的教练肖汉章禁不住泪眼模糊,他怎么也没有想到,叶乔波的腿伤竟严重到如此程度。
手术后的第3天,叶乔波就下地练习走路,第4天就费力地骑自行车,第5天就扛着20公斤的杠铃练习静蹲……过大的运动量,使她的膝伤加重了,膝盖两侧经常鼓着乒乓球大小的两个包,她用胶带使劲牵拉髌骨,再用绷带左一层、右一层地缠住。训练间隙,她用随身携带的5种不同规格的银针自己针灸,最多时每晚竟达98针,这还不算长期在皮下的30多个埋针,久而久之,她的左腿竟比右腿细了3.5厘米。
1994年2月,膝关节才动过大手术5个多月的叶乔波带伤参加了第十七届冬奥会。由于腿伤太重,她在自己最擅长的500米速滑项目上排在了第13位。此后几天,除了冰上训练和接受治疗外,叶乔波把自己关在屋里,这个坚韧顽强的姑娘并没有气馁,而是在调整情绪,做另一场大赛的“意念训练”。当时,那届冬奥会赛程过半,中国队却连一块奖牌都没拿到,所有的压力都在叶乔波心里转化为巨大的动力。接下来的女子1000米速滑比赛中,她忍受严重伤痛,坚持参加比赛,最终夺取铜牌。虽然只是一枚铜牌,却是中国队在本届冬奥会上的第一枚奖牌,它的分量毫不逊色于金牌。
冬奥会过后,叶乔波不得不再次接受手术,医生吃惊地发现她左膝盖的两侧韧带和髌骨早已断裂,腔内有8块游离的碎骨,骨骼的相交处呈锯齿状。“带着冰刀出征,坐着轮椅回国”“叶乔波精神”传遍了大街小巷。
1979-1994年,叶乔波共参加国内国际速度滑冰比赛34次,获金牌52枚、银牌36枚、铜牌12枚,荣立一等功3次,多次被评为全国冰雪十佳运动员、全国体育十佳运动员、全国新长征突击手和全军优秀共产党员、巾帼建功先进个人。为了表彰她的卓著功绩,沈阳军区1991年3月授予她“勇攀高峰的运动员”荣誉称号。1998年6月,中央军委授予叶乔波“体坛尖兵”荣誉称号。
退役后,叶乔波沿用她在运动场上的拼搏精神,以小学四年级的基础在13年里攻读完清华大学的硕士学位和中央党校经济学博士学位;她对退役运动员生存与发展的建议,被纳入中央财政支出计划;她积极参与筹办2008年北京奥运会,一路跟随奥运圣火前行;在她的积极推广和不懈努力下,四季冰雪运动由北京逐步向绍兴等南方地区扩展。叶乔波在人生的另一条跑道上,续写着新的精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