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网络论坛是一个喧嚣热闹的场所所在,永远有一群精力旺盛的大虾在这儿不知疲倦地灌水、拍砖,讲述形形色色的故事,不断有才华横溢的写手从比特海上冒出头来,引起了从网上到网下的诸多关注,并由此改变了命运的走向。
著名网人和菜头说:“但凡是土生土长的网人,最终都走到了出书的道上。出完书,就像是大马哈鱼产完卵,从此就在网络的小溪里消失了。”比如安妮宝贝、李寻欢、慕容雪村……这些从网络的小溪里消失的网人大都转行做了全职写手。
但每一枚硬币都有两面,在一部分网人借由网络成名而后在网上销声匿迹,转而做了专业写手的同时,也有一帮骨灰级写手在博客、搜狐、凯迪、天涯等大大小小的论坛里,写得风声水起。他们大多是书评家黄集伟戏称的“三无人员”,即非文学专业出身,没有受过专业训练;没有跻身文学殿堂的欲望,开始只是手痒,在网上写着玩;本职业与写作无关,无需靠写作立身。
尽管他们已引起了传统媒体的关注,甚至也出了书,但他们似乎并不打算自此靠写作来安身立命,继续因迷恋网络的自由和开放而继续停留于此,以享受自由表达的乐趣、进行深层次的交流与互动,释放种种潜在的欲望,甚至实现对现状的突围。
到今天,我依然为了好玩而写
在诸多以网络起家的知名写手中,和菜头是比较有代表性的一位,其人依仗才气行走网络8年,以张扬的个性与华美性感的文字扬名。
你觉得网络最迷人、最有价值的部分是什么?
一直以来,我觉得网络世界最令我沉迷的部分就在于它的三大原则:自由、平等、资源共享。网络是一个建立在技术基础上的虚拟世界。在后工业化社会里,人很难免于被异化的命运,但是网络给了人们喘息的空间。因此,我对创造这一世界的程序员、黑客及无数网人充满了敬意。没有他们,我只能在边疆小城里出生、求学、工作、结婚然后死去。网络给了我一个机会,打开了一个全新的世界,让我以一生的时间活出了两生来。
在论坛上,你是个著名的砖手,当年从网上蔓延至纸媒的关于电视连续剧《笑傲江湖》的激烈论争中,你的一篇《向黄健中开炮》可谓始作俑者。请问,你在生活中也是一个好斗的人吗?
我不觉得我好斗,发生这样的砖战,是刚好黄导撞到枪口上而已。当时摄制组前往新浪参加访谈,在言语中不自觉地把现实生活中的一些自我感觉带到了网上,因而才引发如此惨烈的板砖大战。网络就是那么一个地方,你在现实中的身份在这里没有任何用处。任何人觉得高兴,他都可以在网上大谈艺术。我觉得那次事件,本质上是网络世界和现实世界对撞的结果。当然,撞得精彩。
你现在已经是一些报刊的专栏记者了。你觉得网络写作与纸媒体写作有什么不同?你更喜欢哪一种?
到今天,我依然为了好玩而写。事实上,为了好玩而写的东西比命题作文更有灵气,写得也更好。为纸媒写作是一件很痛苦的事,我觉得娱乐要变成养家糊口的方法,心态就完全变掉了。我在藏区见过很多牧羊女唱《青藏高原》都比李娜好,更高亢、更纯净、更有活力。如果把他们弄到北京、上海、香港,告诉他们要唱个满堂彩才有饭吃,可能他们什么都唱不出来了。这里面的道理完全是一样的。
听说你不大愿意浮出水面,你的同事也都不知道你就是名声赫赫的和菜头。能告诉我们你这样做的理由吗?
网上经常说:长得丑并不是你的错,但是出来吓人就是你的不对了。我很赞同这一点。我个人坚持网络和现实要尽量分开,因为现实对于网络是一种伤害。此外,有很多话,你在现实里是永远不可能去说的。童话故事里牧童对着地洞说:皇帝长着驴耳朵。网络在某种意义上来说,就是网人的地洞。网人不需要像《花样年华》里的梁朝伟一样,大老远跑到吴哥窟去找个小洞说话,上网就行。当网络的现实融为一体,唯一的结果是:正面全裸,无处藏身。
写作在你的生活中占有什么样的位置?你下一步有什么明确的打算吗?
我是写字,严格的说是打字,而不是写作。写作在我看来,得有道林纸和鹅毛笔才比较像样。而我只是个蹲茶馆讲故事的寺庙白墙上题歪诗的。写字对于我来说,是纯粹的娱乐。娱乐自己,然后娱乐网民。我喜欢现在这样,一路玩着。
和菜头自述
那一年,1997年,大事有三:大学毕业、香港回归、我上网了。
一转眼,8年又将过去了。这些年里,我真的很努力:我用白醋和N95口罩诈骗了无数MM成加仑的眼泪,让她们知道网恋不一定网奔的深刻道理;我抡圆了棍子和板砖,愤打了无数愤青、小资、玻璃、爱国贼和网络传销商,维护了世界和平和生态平衡;我跑了无数龙套,当过卧底和反卧底,在网上扮演过学生、教授、海龟、至尊宝、刘德华、谢霆锋、河利秀及外星人ET。
我坚信:只有始终不渝地坚持亲自一手抓恶搞一手抓搞笑,只有本着服务广大网民的精神亲历亲为,才能做好无数青蛙和恐龙的公共宠物。唯其如此,我才能在每天断线睡下的时候安然入梦,因为我的青春、岁月和奶卡都献给了轰轰隆隆的网络搞笑DIY运动,这——人类历史上最NB的事业!
流派纷呈
一批活跃在网络世界的神秘人物,通常只闻其声而不见其人,但是我们绝对有兴趣,去揭开他的神秘面纱。
“校园派”——何员外
“校园派”网络写手的代表人物之一是因《毕业那年我们一起失业》一书而名声远扬的何员外。何员外是上海理工大学电厂热能动力工程专业的毕业生。他是在陪朋友去网吧玩时不想打游戏,为了消磨时间才试着写了个小说的开头,后在网友的鼓励下断断续续写完,小说的火爆完全为他所始料未及。
“海龟派”——谢劲波
其实早在博客创建之前N年,就已有人开始在网络上写日记。那时还是互联网的泡沫时代,在芝加哥的美国战略传媒公司做着研究员的谢劲波创建了面向全世界华人的英文网站BEBEYOND·COM,他把工作之余的所有时间都贡献给了他的坛子,每天写一篇英文长帖发上去,并在坛子上守望至深夜。这个理想主义者的身姿吸引了海内外一大帮充满活力与梦想的年轻人。谢劲波也就正式回国创业。他仍在继续经营着BEBEYOND·COM这个已被媒体评价为最具国际视角的留学站。
“先锋派”——小饭
在网上十分活跃的小饭被评论界誉为“80后实力派五虎将”之一。他的专业是哲学,却已在纯文学领域有颇多斩获。他先是从著名的“新概念作文大赛”中胜出,继而又获得了首届《上海文学》全国文学新人大赛短篇小说奖,还出版了短篇小说集《不羁的天空》、长篇小说《我的秃头老师》以及访谈集《成名?韩寒、郭敬明等人成名的心路历程》。在创作上有着明显野心的小饭很清楚不能靠写作来养活自己。他一心要走先锋文学之路,声称:“写小说就是要对任何一种可能性大胆冲撞。”
网络“大虾”列传一二
比起那些尚在网络空间里孜孜不倦把玩文字的写手,另外还有一些以网络证明了自己又以各种姿态渐渐游离而去的重量级人物,他们所留下的身影更耐人寻味——因为他们都是曾经掀起中国网络波澜的风云人物。
★第一次将BLOG称为“博客”的是方兴东和王俊秀这两位IT评论界的资深评论人,“博客中国”自2002年8月起在国内全面引介BLOG概念和理念。
★网络论坛作为表达式民意的一种渠道,能惊动市长堪称绝无仅有,呙中校做到了。2002年11月16日,在强国论坛等网络讨论区,呙以“我为伊狂”的网名发表18万字的长文《深圳,你被谁抛弃?》,探讨制约深圳发展的10个问题,引发了激烈的网络讨论。
一篇网文能引起政府部门如此关注、一个证券业内人员以网络谏客的身份和市长对话,在中国尚属首次。媒介评价认为他以网文惊醒一座城市,终结了网上言论只有“灌水和宣汇的浅层价值的命运”。
★曾获中国新锐版年度网络风云人物的慕容雪村,其网络小说《成都,今夜请将我遗忘》点击量过百万,一举成名。去年推出的《天堂向左,深圳往右》则以成功突围网络,由作家出版社出版发行,沿承抒写城市浮华背后青春男女梦想的破碎与悲观,在虚拟的空间里,其对原生态生活的把握与感悟,让其他网络写手望其项背。
当被问到对网络的态度是什么?慕容雪村回答:网络只是个载体,谈不上感激不感激,这道理就你吃饱了饭不会去对锅碗鞠躬。
针对网络文学是否难以“登堂入室”的话题,慕容雪村认为:菜好不好吃,与装在哪个盘子里无关。他坚持每一部作品都将首发在网络上——但他其实却走不出被传统媒体“招安”而得到肯定的现实。
★和慕容雪村将网络视为精神故乡不同,安妮宝贝称自己“已离开网络”。当年因网络小说成名的她现实中不爱抛头露面。对网络的态度甚至有些“决绝”——她说,从5年前离开网络后,已不在网上发表任何文字。她给自己的定位是,自由作家,并且始终严肃地写作。不让自己的写作被限制于任何一个派别或范围,也不受任何其他影响。
当一些传统意义上的著名作家逐渐接受网络的时候,网络“宝贝”早已视其恩宠为过眼烟云,与网络划清界线的姿态与她笔下那些受了挫折的自恋女子同出一辙。作为第一代从网络出世的小说作者,她用最不情愿的方式证明了网络作为文学青年平台的价值,哪怕日后成就了一位“严肃”的纯文学女作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