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三年前到北京参加一个笔会,北京郊区的天蓝得像一块刚纺织出的布,云淡淡的,像薄纱,静谧、悠远。在九华山庄宾馆附近的田野里看到许多高大的白杨树,树上有很多鸟巢,仔细一看是喜鹊的行宫。
几只喜鹊在林梢间飞来飞去,一会儿落在巢里,一会儿又落在田野,让人不由得想起在画布前深思熟虑创作的画家。想必,天空是喜鹊的画布,白云是它的颜料,清风是它濯洗笔墨的清水,而大地上林立的白杨树就是它的支架了。几根从远方衔来的枯枝、丝麻、树叶就是全部的建筑材料,它該是这个世界上最简单的居所了,然而就是它庇护了注定要飞上天空的羽毛。那云端里倾洒的歌声,也是在这里反复排练的。而此时它空着,空着的鸟巢盛满宁静的阳光,这使它看上去更像是一个微型天堂。如果喜鹊站在树枝上守望,它更像一个在山岗上寺庙里念经悟禅的僧侣,内心宁静、神态安详、佛祖在心、没有欲望,如果人真有来生,我希望我来生是一只喜鹊,几粒草籽、几滴露水,就是一顿上好的午餐,一缕清风就是最干净的梳子,然后我用大量时间飞翔、歌唱、梳理自己的羽毛,我的内脏与灵魂都朴素干净,飞上天空,不弄脏一片云彩,掠过大地,不伤害一片草叶,穿行于丛林,不干扰一只昆虫。
黑白相间的喜鹊关联着我们诗性的童年,纯正、烂漫,黑的那部分像一团移动的墨,从童年豁口的墨汁瓶里缓缓流出,流向我们生命辽阔的画布;白的那部分像一块晶莹润软的玉,在时间的裂口里露出闪光的棱角。二十多年前,在故乡我经常看见这些民间的歌手在林梢里吹拉弹唱,繁衍生息。二十多年的求学、工作,让我离开故乡来到南方,再也看不见熟悉的白杨林,看不见这土生土长的民间歌手了。而今,在北京的天空看见它们,心一下子温热了起来,故乡的气息潮水一般,瞬间溢满胸口,竟是那么亲切,如同遇见了阔别多年的亲人。我真想扑上去,喊那些喜鹊一声“兄弟”!
在回城的路上,公路两边一排排的白杨树粗壮高大,颇似列队的士兵,英姿飒爽、步履矫健,给过往的行人车辆行注目礼。树上的鸟巢一个接着一个,我们几个朋友在讨论,为什么喜鹊偏偏喜欢在这棵树上筑巢,而不在其他树上筑巢?有的朋友从力学的角度分析,有的从自然选择的角度分析,有的从生态的角度分析,有的从喜鹊生活习性的角度分析。他们说的都有道理。我的见解是,这是一只鸟与一棵树的缘分,就如同朋友之间的缘分。此次笔会之前,和几个很好的朋友都是神交已久,但是都没有见过面。因为出版社的牵头,我们走到一起,见了面,让缘分像一根藤蔓一样,将分布在各个角落的我们凝结到了一起,开出了花。
是的,这是一只鸟与一棵树的缘分,或者说一棵树对一只鸟的钟情。想起张爱玲的那句话:“于千万人当中遇见你所要遇见的人,于千万年之中,时间的无垠的荒野里,没有早一步,没有晚一步,恰巧赶上了。”我想,当这只鸟面对茂密的丛林时,内心是否很矛盾?这么多的树,到底选择哪一棵安放自己的心灵,使生命有所依靠,无论风霜雪雨,无论阴晴圆缺,始终不弃不离?最终,它选择了目前的这一棵,就是这一棵成就了它的飞翔和幸福。那枯枝垒就的窝,像一双温暖的手掌,把鸟捧在手中,呵护着、体贴着、守卫着。土地是最仁慈的,宽容是它的衷肠,慈悲是它的胸怀,它绝不会伤害一棵树,嫉妒一只鸟,抛弃一片叶子;土地是上帝伸出的手掌,它的每一个纹路每一个细胞都充满水分、营养和情感,都生长礼物和奇迹。而这鸟巢,就是土地送给我们眼睛最可口的口粮;这鸟和树联姻,缔造出了人间最真诚的情感,让我们匮乏真诚和信任的胸腔,在这里找到向往,找到对美的希望和理想。
一只鸟选择了这棵树,并没有冷落孤立邻近的那棵树,它把这棵树的体温带到另一棵树。它用柔软的爪子传递这棵树对那棵树的友爱,用轻柔的嘴唇传递那棵树对这棵树的亲吻。它们是盟友,鸟儿们在天空握手、拥抱,而树们在地下用力握手,彼此鼓励给予信心。多好啊,这天地间朴素的情感;多么珍贵啊,这鸟巢牵线浑然天成的缘分。
车在前行,我的思绪一直沉浸在对鸟和树的遐想当中。
在那高档的宾馆里,我没有留意房间里那些昂贵的摆设,没有观察所接触的物品的牌子。我只关心窗外的鸟巢,田野里的树木,它们没有品牌,却有一种读不出的气质和神韵。
回来后,我的脑海里一直盘旋着那些鸟,盘旋着那些鸟巢。我的灵魂在树上的鸟巢里住了一宿,从此它们就像一粒种子一样掉进我生命的原野,让我倾心于每一个值得敬仰的生灵,每一棵值得爱恋的人间草木。
(选自《感动》,有删改)
【阅读品鉴】
“一只鸟遇见一棵树”,这个题目让人想起犹太诗人保罗·策兰的诗句:春天来了,树木飞向它们的鸟。本文作者正是以诗人的眼光来审视“鸟”和“树”的关系,他没有从力学、生态学等角度分析,而是浪漫地认为一只鸟选择一棵树,其实是一种“缘分”,正如人与人的相知、相识一样。毋庸置疑,在当下社会缺乏真诚和信任的人文窘境中,鸟与树这种天地间最朴素的情感,就具有了丰富而深长的意味,令人歆羡,更值得我们敬仰和反思。
几只喜鹊在林梢间飞来飞去,一会儿落在巢里,一会儿又落在田野,让人不由得想起在画布前深思熟虑创作的画家。想必,天空是喜鹊的画布,白云是它的颜料,清风是它濯洗笔墨的清水,而大地上林立的白杨树就是它的支架了。几根从远方衔来的枯枝、丝麻、树叶就是全部的建筑材料,它該是这个世界上最简单的居所了,然而就是它庇护了注定要飞上天空的羽毛。那云端里倾洒的歌声,也是在这里反复排练的。而此时它空着,空着的鸟巢盛满宁静的阳光,这使它看上去更像是一个微型天堂。如果喜鹊站在树枝上守望,它更像一个在山岗上寺庙里念经悟禅的僧侣,内心宁静、神态安详、佛祖在心、没有欲望,如果人真有来生,我希望我来生是一只喜鹊,几粒草籽、几滴露水,就是一顿上好的午餐,一缕清风就是最干净的梳子,然后我用大量时间飞翔、歌唱、梳理自己的羽毛,我的内脏与灵魂都朴素干净,飞上天空,不弄脏一片云彩,掠过大地,不伤害一片草叶,穿行于丛林,不干扰一只昆虫。
黑白相间的喜鹊关联着我们诗性的童年,纯正、烂漫,黑的那部分像一团移动的墨,从童年豁口的墨汁瓶里缓缓流出,流向我们生命辽阔的画布;白的那部分像一块晶莹润软的玉,在时间的裂口里露出闪光的棱角。二十多年前,在故乡我经常看见这些民间的歌手在林梢里吹拉弹唱,繁衍生息。二十多年的求学、工作,让我离开故乡来到南方,再也看不见熟悉的白杨林,看不见这土生土长的民间歌手了。而今,在北京的天空看见它们,心一下子温热了起来,故乡的气息潮水一般,瞬间溢满胸口,竟是那么亲切,如同遇见了阔别多年的亲人。我真想扑上去,喊那些喜鹊一声“兄弟”!
在回城的路上,公路两边一排排的白杨树粗壮高大,颇似列队的士兵,英姿飒爽、步履矫健,给过往的行人车辆行注目礼。树上的鸟巢一个接着一个,我们几个朋友在讨论,为什么喜鹊偏偏喜欢在这棵树上筑巢,而不在其他树上筑巢?有的朋友从力学的角度分析,有的从自然选择的角度分析,有的从生态的角度分析,有的从喜鹊生活习性的角度分析。他们说的都有道理。我的见解是,这是一只鸟与一棵树的缘分,就如同朋友之间的缘分。此次笔会之前,和几个很好的朋友都是神交已久,但是都没有见过面。因为出版社的牵头,我们走到一起,见了面,让缘分像一根藤蔓一样,将分布在各个角落的我们凝结到了一起,开出了花。
是的,这是一只鸟与一棵树的缘分,或者说一棵树对一只鸟的钟情。想起张爱玲的那句话:“于千万人当中遇见你所要遇见的人,于千万年之中,时间的无垠的荒野里,没有早一步,没有晚一步,恰巧赶上了。”我想,当这只鸟面对茂密的丛林时,内心是否很矛盾?这么多的树,到底选择哪一棵安放自己的心灵,使生命有所依靠,无论风霜雪雨,无论阴晴圆缺,始终不弃不离?最终,它选择了目前的这一棵,就是这一棵成就了它的飞翔和幸福。那枯枝垒就的窝,像一双温暖的手掌,把鸟捧在手中,呵护着、体贴着、守卫着。土地是最仁慈的,宽容是它的衷肠,慈悲是它的胸怀,它绝不会伤害一棵树,嫉妒一只鸟,抛弃一片叶子;土地是上帝伸出的手掌,它的每一个纹路每一个细胞都充满水分、营养和情感,都生长礼物和奇迹。而这鸟巢,就是土地送给我们眼睛最可口的口粮;这鸟和树联姻,缔造出了人间最真诚的情感,让我们匮乏真诚和信任的胸腔,在这里找到向往,找到对美的希望和理想。
一只鸟选择了这棵树,并没有冷落孤立邻近的那棵树,它把这棵树的体温带到另一棵树。它用柔软的爪子传递这棵树对那棵树的友爱,用轻柔的嘴唇传递那棵树对这棵树的亲吻。它们是盟友,鸟儿们在天空握手、拥抱,而树们在地下用力握手,彼此鼓励给予信心。多好啊,这天地间朴素的情感;多么珍贵啊,这鸟巢牵线浑然天成的缘分。
车在前行,我的思绪一直沉浸在对鸟和树的遐想当中。
在那高档的宾馆里,我没有留意房间里那些昂贵的摆设,没有观察所接触的物品的牌子。我只关心窗外的鸟巢,田野里的树木,它们没有品牌,却有一种读不出的气质和神韵。
回来后,我的脑海里一直盘旋着那些鸟,盘旋着那些鸟巢。我的灵魂在树上的鸟巢里住了一宿,从此它们就像一粒种子一样掉进我生命的原野,让我倾心于每一个值得敬仰的生灵,每一棵值得爱恋的人间草木。
(选自《感动》,有删改)
【阅读品鉴】
“一只鸟遇见一棵树”,这个题目让人想起犹太诗人保罗·策兰的诗句:春天来了,树木飞向它们的鸟。本文作者正是以诗人的眼光来审视“鸟”和“树”的关系,他没有从力学、生态学等角度分析,而是浪漫地认为一只鸟选择一棵树,其实是一种“缘分”,正如人与人的相知、相识一样。毋庸置疑,在当下社会缺乏真诚和信任的人文窘境中,鸟与树这种天地间最朴素的情感,就具有了丰富而深长的意味,令人歆羡,更值得我们敬仰和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