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单元整合背景下写作技巧的提升,是读写结合教学模式在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的具体应用。在阅读教学中关注文本的语言表达形式,找到写作的知识点,然后以新课程标准中的习作要求及单元习作教学目标为依据,对这些知识点进行整合,从而实现多层面、序列化的言语实践训练,让学生通过读写结合教学学习如何表达,最终提升他们的写作水平。
关键词:单元整合;读写结合;寫作技巧
语文整合性教学是指将教材当成一个范例,教师根据学生的实际需要以及兴趣等,对教材内容重新编排,从而完成教学目标的一种教法。作为语文整合性教学方法之一的单元整合教学,与人教版以主题编排的意图相符合。因此在读写结合教学模式中,教师也可以运用单元整合的方法,围绕单元主题开发单元习作知识点,并形成习作知识的系统和序列,让学生在多层次、序列化的习作训练中学会表达,提升写作技巧。本文对习作知识的开发,以及整合单元习作教学的具体步骤分别进行了阐述。
一、立足教材,开发单元习作知识
一个单元大概有四篇文章,其中的习作知识点非常丰富,在设计习作序列时,教师一定要从整合的角度,善于取舍。在小学语文课堂教学当中,将单元进行整合来提升学生的写作技巧是一次有益的尝试。如在对人教版五年级上册第六单元“父母的爱”进行整合教学时,我们从《地震中的父与子》这篇文章中挖掘出四个习作知识点,即环境描写、反复手法、配角的运用、时间词的特殊用法。习作知识是学生进行语言表达的基础,在读写结合教学中,通过不断挖掘让习作知识点突显出来,从而可以对学生开展有针对性的习作训练。对于从《地震中的父与子》中提炼出来的四个习作知识点,师生首先进行了分析:文章运用环境描写把教学楼进行了今昔对比,从而反映了地震带来的灾难性后果,暗示孩子们生还的可能性很小,因此很多爸爸妈妈都不得不绝望离去。而反复手法的使用则强调了主人公的信念,从而使读者找到了文本的灵魂。文章中其他父母、警察、消防队长等人物的出现衬托了这位父亲坚持寻找孩子的不易,配角的使用让人物在对比中凸显出来。文本对时间词的特殊使用看似啰嗦,实际这是作者的匠心所在:8小时,12小时,24小时,36小时,读来给人一种时间漫长之感,从而反映了这位父亲的艰辛。通过对这些语言表达特点的分析,学生们掌握了具体的习作知识点,当他们尝试写作《废墟下的阿曼达》的文章时,很多学生至少使用了其中的两个知识。由此可见,这种基于单元整合的写作教学,通过有效预设有效实现了其功能性的目标,使学生真正通过习作知识点的精准训练,提高了写作水平。
二、聚焦知识,融合单元习作教学
基于单元整合视角,我们挖掘了精准的习作知识点,确定了基于单元整合的习作教学目标,那么具体应该怎样实施呢?有哪些步骤呢?我们从《地震中的父与子》挖掘出四个精准的语言表达点,在《慈母情深》《“精彩极了”和“糟糕透了”》《学会看病》这几篇课文可以接续教学。如我们可以从“环境描写”这一习作知识点出发,挖掘《慈母情深》中的环境描写之处,如反映了母亲工作环境特别恶劣的“隆隆声”;针对“反复手法”这一习作知识点,我们从这篇文章也可以寻找到,如“立刻——立刻——立刻——”;当然,我们还能找到习作知识点“配角”的使用。下面我们以配角的使用为例,对于单元整合视角下,进行整合习作教学的步骤进行详细阐述:
在教授课文《地震中的父与子》时,教师这样设问:文章对其他父母、消防队长、警察的表现进行了描写,作者这样写的意图是什么?在教学楼的废墟上有那么多人,作者为什么会单独拿出这些人来写?这些问题非常具有探究性,因此教师可以让学生分小组进行合作探究,学生在分享交流中发现:其实,其他父母并非不爱自己的孩子,而是他们感到这是一种无望的等待,因此才会绝望而去,写其他父母的表现反衬出这位父亲拥有信念、坚持信念的可贵。对消防队长、警察这些专业救护人士的描写,更加衬托出父亲信念的坚定。最终的结果让我们相信:坚持信念可以创造奇迹。由此可以看出,学生已经了解了这个知识点,并在分享交流中实现了内化。接下来,教师引导学生阅读《慈母情深》,并通过比较性阅读的教学策略,让学生找出其中“配角的使用”并分析这样的作用。学生们读完文章,通过对比阅读以及知识迁移,很快找到了配角使用的情况,并通过小组讨论和教师的帮助弄清楚了这种语言表达方式在文所起的衬托作用。
在教学实践中,我们根据学情,结合教师自身的教学风格,会从单元主题、文本中的修辞手法、写作手法、表达方式等不同视角分别进行整合,从而使学生在优秀文本的示范引领中不断提升习作水平。需要注意的是这种单元整合理念下的习作教学设计中,预设痕迹较为明显,生成性的教学活动少,因此课堂教学张力不足。因此在今后的单元整合教学中,我们应该继续探索有效的策略,从而使基于单元整合的写作技巧提升真正落到实处。
参考文献
[1] 罗明娇.单元整合理念下的读写一体教学策略探析——以人教版四年级下册第一单元为例[J].华夏教师,2018(22):59-60.
[2] 孟凡艳.取舍得法,读写结合——单元整合教学设计反思[J].语文建设,2007(09):20-21.
关键词:单元整合;读写结合;寫作技巧
语文整合性教学是指将教材当成一个范例,教师根据学生的实际需要以及兴趣等,对教材内容重新编排,从而完成教学目标的一种教法。作为语文整合性教学方法之一的单元整合教学,与人教版以主题编排的意图相符合。因此在读写结合教学模式中,教师也可以运用单元整合的方法,围绕单元主题开发单元习作知识点,并形成习作知识的系统和序列,让学生在多层次、序列化的习作训练中学会表达,提升写作技巧。本文对习作知识的开发,以及整合单元习作教学的具体步骤分别进行了阐述。
一、立足教材,开发单元习作知识
一个单元大概有四篇文章,其中的习作知识点非常丰富,在设计习作序列时,教师一定要从整合的角度,善于取舍。在小学语文课堂教学当中,将单元进行整合来提升学生的写作技巧是一次有益的尝试。如在对人教版五年级上册第六单元“父母的爱”进行整合教学时,我们从《地震中的父与子》这篇文章中挖掘出四个习作知识点,即环境描写、反复手法、配角的运用、时间词的特殊用法。习作知识是学生进行语言表达的基础,在读写结合教学中,通过不断挖掘让习作知识点突显出来,从而可以对学生开展有针对性的习作训练。对于从《地震中的父与子》中提炼出来的四个习作知识点,师生首先进行了分析:文章运用环境描写把教学楼进行了今昔对比,从而反映了地震带来的灾难性后果,暗示孩子们生还的可能性很小,因此很多爸爸妈妈都不得不绝望离去。而反复手法的使用则强调了主人公的信念,从而使读者找到了文本的灵魂。文章中其他父母、警察、消防队长等人物的出现衬托了这位父亲坚持寻找孩子的不易,配角的使用让人物在对比中凸显出来。文本对时间词的特殊使用看似啰嗦,实际这是作者的匠心所在:8小时,12小时,24小时,36小时,读来给人一种时间漫长之感,从而反映了这位父亲的艰辛。通过对这些语言表达特点的分析,学生们掌握了具体的习作知识点,当他们尝试写作《废墟下的阿曼达》的文章时,很多学生至少使用了其中的两个知识。由此可见,这种基于单元整合的写作教学,通过有效预设有效实现了其功能性的目标,使学生真正通过习作知识点的精准训练,提高了写作水平。
二、聚焦知识,融合单元习作教学
基于单元整合视角,我们挖掘了精准的习作知识点,确定了基于单元整合的习作教学目标,那么具体应该怎样实施呢?有哪些步骤呢?我们从《地震中的父与子》挖掘出四个精准的语言表达点,在《慈母情深》《“精彩极了”和“糟糕透了”》《学会看病》这几篇课文可以接续教学。如我们可以从“环境描写”这一习作知识点出发,挖掘《慈母情深》中的环境描写之处,如反映了母亲工作环境特别恶劣的“隆隆声”;针对“反复手法”这一习作知识点,我们从这篇文章也可以寻找到,如“立刻——立刻——立刻——”;当然,我们还能找到习作知识点“配角”的使用。下面我们以配角的使用为例,对于单元整合视角下,进行整合习作教学的步骤进行详细阐述:
在教授课文《地震中的父与子》时,教师这样设问:文章对其他父母、消防队长、警察的表现进行了描写,作者这样写的意图是什么?在教学楼的废墟上有那么多人,作者为什么会单独拿出这些人来写?这些问题非常具有探究性,因此教师可以让学生分小组进行合作探究,学生在分享交流中发现:其实,其他父母并非不爱自己的孩子,而是他们感到这是一种无望的等待,因此才会绝望而去,写其他父母的表现反衬出这位父亲拥有信念、坚持信念的可贵。对消防队长、警察这些专业救护人士的描写,更加衬托出父亲信念的坚定。最终的结果让我们相信:坚持信念可以创造奇迹。由此可以看出,学生已经了解了这个知识点,并在分享交流中实现了内化。接下来,教师引导学生阅读《慈母情深》,并通过比较性阅读的教学策略,让学生找出其中“配角的使用”并分析这样的作用。学生们读完文章,通过对比阅读以及知识迁移,很快找到了配角使用的情况,并通过小组讨论和教师的帮助弄清楚了这种语言表达方式在文所起的衬托作用。
在教学实践中,我们根据学情,结合教师自身的教学风格,会从单元主题、文本中的修辞手法、写作手法、表达方式等不同视角分别进行整合,从而使学生在优秀文本的示范引领中不断提升习作水平。需要注意的是这种单元整合理念下的习作教学设计中,预设痕迹较为明显,生成性的教学活动少,因此课堂教学张力不足。因此在今后的单元整合教学中,我们应该继续探索有效的策略,从而使基于单元整合的写作技巧提升真正落到实处。
参考文献
[1] 罗明娇.单元整合理念下的读写一体教学策略探析——以人教版四年级下册第一单元为例[J].华夏教师,2018(22):59-60.
[2] 孟凡艳.取舍得法,读写结合——单元整合教学设计反思[J].语文建设,2007(09):20-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