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该遗忘的悲歌

来源 :博览群书·教育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feileizuhe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胡风冤案”是一个非常沉重的话题。一介书生,手无缚鸡之力,充其量就是比别人多识了几个字,多看了几本书,多了点独立思考,多了点自由思想,既不会弄枪,更不会舞刀,既不会啸聚山林,更不会落草为寇,哪来的“反党、反革命”的胆魄和实力,退一步讲,即使借给他一万个胆子,他也断然不敢跟新生的人民民主政权叫板。
  关键词:胡风冤案;忠诚;信任
  “在这个时代,他们和所有人一样,把最高领袖视为神圣的、纯洁的晶体,透明、光华灿灿,他们把信任、忠诚,甚至整个身心也交给了共和国,奉献给了领袖”(《文坛悲歌》第180页)。尽管热爱,尽管崇敬,尽管欢欣鼓舞,尽管心悦诚服,但厄运还是出其不意地降到了“胡风反革命集团”的头上:一九五五年的春天,本是一个繁花似锦、姹紫嫣红的时节,但整个文艺界,不,应该是整个神州大地,从北到南,从东到西,到处都弥漫着一股肃杀之气,凡和胡风有直接或间接关系的家人、同事、朋友、学生、亲戚、老乡,都通通倒在了“无产阶级专政”的“威力”下,或被捕入狱,或隔离审查。胡风及“胡风集团”的骨干分子路翎、阿垅、绿原、徐放、耿庸、卢甸、鲁藜、牛汉、贾植芳等的命运自不待言,连那些和胡风素未谋面,只是作为胡风的崇拜者和仰慕者的文学爱好者也难逃一劫。湖北省委宣传部副部长郑思,1946年曾在胡风创办的《希望》杂志上发表过一首诗,解放后因仰慕胡风大名,去拜访过一次,这次郑思也被作为“胡风反革命集团”的一员而被抓了起来,他受不了肉体和精神的双重折磨,喝安眠药自杀身亡;四川永川县一位教师,四十年代与“胡风反革命集团”的骨干徐放有过通信联系,后中断,五十年代又给徐放一信,由徐放的妻子代回一封,胡风案发后,为表示自己的清白,主动将信交给党组织,也未能避免审查和打击,老婆与他离婚,自己也成了反革命;沈阳一位在读的大学生王志刚,因为与胡风的“铁杆”鲁藜通过两封信,就被所在学校列为重点审查对象,更让人匪夷所思的是,在王志刚的母亲住院期间,一位正在医院实习的鞍山卫校的学生关洪竹负责照料,王的母亲出院后,为表示感谢,关洪竹曾被邀到王家做客,前后共两次,却不料惹祸上身,既成了审查对象,遭受批判,还被扣发毕业证,直到1986年才被彻底平反——三十一年过去了……
  张中晓,一个被胡风称为“中国的杜勃罗留波夫”的天才少年,21岁就在《文学界》上发表《略论我们的文艺批评》,引人瞩目;23岁就在《文学月报》发表为纪念马雅可夫斯基60周年诞辰而写的《巨大的情》,旋即被苏联报章转载;22岁就担任新文艺出版社的编辑,并陆续写出了一些文艺评论。对于这样一位文学青年,有“文学青年导师”之称的胡风给与了其充分地鼓励和关怀,俩人时有信件往来,自然也就各自表达着对《讲话》及其他文艺思想的看法,张中晓在一封信中写道:
  对于“暴露”、“歌颂”的三小段,是不对的,这完全是形式的理解和机械的看法。我讨厌“暴露”、“歌頌”(这含义应该与“暴露”相对)这类说法,我觉得,现实主义应该换写为痛苦,欢乐,追求和梦想,我觉得,现实主义应该驱逐这些庸俗的恶劣的说法。
  这书,也许在延安时有用,但,现在,我觉得是不行了。照现在的行情,它能屠杀生灵,怪不得帮闲们奉之若图腾!
  当然,里面有些是对的,譬如“不是在作品中写哲学讲义”,以及你在《论现实主义的路》第10页所引的一些。但,我觉得这些都该是马列主义的常识。
  这些信件,后来都成了“胡风反党集团”向党和人民猖狂进攻的铁证,而张中晓,更是被“御批”道:“还是这个张中晓,他的反革命感觉是很灵的……”(《文坛悲歌》第299页)。
  自此,张中晓陷入了万劫不复的深渊,几年之后,在孤寂、伤病、饥饿、痛苦、折磨、压抑中离世,年仅36岁或37岁——没人知道更没人关注他离去的确切时间……
  本是豆蔻年华,却在牢狱里度过;本是一代天才,却如流星般陨落。这是时代的悲剧还是社会的悲剧,这是个人的悲哀还是民族的悲哀?
  从“红楼梦研究批判”到“《武训传》批判”,再到“胡风反革命集团”,再到五七年“反右”,再到文革,无休无止地审查,接二连三地批判,没完没了地检讨,文化人颜面尽失、斯文扫地。自杀的、疯掉的不计其数;离婚的、被捕的,举不胜举。纵然那些还“苟活”在人间的,要么噤若寒蝉,像沈从文;要么趋炎附势,像郭沫若;要么“非己”,像冯友兰;要么投靠,像周一良。当年的激情,当年的狂飙,一时间都远遁地无影无踪了。
  对于胡风悲剧产生的原因,有人归结为“周扬的打击报复”,有人归结为文艺界由来已久的“宗派主义”斗争,还有人认为胡风本身就是个唯心论者,是个彻头彻尾的资产阶级文艺理论家,被批倒批臭,实属咎由自取。以上缘由,也许是胡风蒙冤的导火索或推进器,但真正掌握着胡风生杀予夺大权的,显然不是周扬们。其真实原因,只有看了李辉的《文坛悲歌——胡风冤案始末》,你才有茅塞顿开之感:“人们总是习惯于看到胡风与周扬的私人恩怨,仅仅从现象上看到文人间宗派主义的相争相斗,还有胡风的固执和偏颇,以为如果没有这些,胡风永远会平安无事。其实,这只是将目光停在表象上,实际上,历史发展到1955年,与毛泽东文艺思想相左的人,不管他是谁,都不会安然无恙的”(《文坛悲歌》第230页)。作者的这番话,确实是解开胡风悲剧的一把钥匙。后来的“反右”和“文革”是对李辉这段文字的最好注脚。在那个年月,文艺和文学作品,除了阶级和阶级斗争,除了革命和反革命,除了暴露和歌颂,除了社会主义现实主义和革命浪漫主义,实在再也找不出更新奇的理论和方法了——《讲话》已经处于真理的巅峰了。
  胡风的被遗忘,“红海洋”的沉渣泛起,再次表明在我国这样一个被封建文化侵蚀了两千多年的国度,“启蒙”——仍是未竟的事业。余英时说:“待从头,收拾旧山河。”这实在是很有见地的……
  参考文献:
  [1] 李直飞. 历史的记忆与悲壮的叙述——论中国远征军的文学书写[J]. 重庆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2(06) .
其他文献
苏轼由黄州贬赴汝州任团练副使时经过九江,游览庐山。瑰丽的山水触发逸兴壮思,于是写下了若干首庐山记游诗,其中《题西林壁》:“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最为有名。包涵了“旁观者清”的人生哲理。形象的说明了观察一件事物的角度和远近不同,其结果是不一样的道理。  在我们日常生活中常出现同一件事物,却有很多种观点,而且相互不能兼容的现象。之所以会有很多不同的观点,最常见
期刊
召开家长会是班主任工作的重要内容之一,是学校教育和家庭教育的一种方法,只有这两方面的教育一致,互相配合才能收到良好的教育效果,使儿童顺利地健康成长。多年来农村小学的家长会都开得有些严肃、沉闷,学生怕开家长会,家长觉得开家长会就是开批评会、受训会,有的家长挨批得头都抬不起来。这样,家长、学生和老师之间的关系就变得有些紧张。教育是全社会的事情,学校、家庭、社会三者缺一不可。学校既然开家长会,就应该发挥
期刊
摘 要:教育过程是教育者将一定外在的教育内容化为学生自身的知识、认识能力和思想品质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学生既是教育的对象,又是学习和自我教育的主体。作为英语教师,我们不仅要具有严谨的教学态度、广博的外语知识、娴熟的教学技巧,还应该具有乐教爱生的思想感情,把学生看作一个发展的人来对待,坚持以人为本,不断渗透人文思想,尊重学生的人格,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在快乐中学习,在自尊中进步,在奋进中创新
期刊
世界短篇小说巨匠莫泊桑是十九世纪法国著名的批判现实主义作家,他的小说不但布局巧妙,行文波澜起伏,结局出人意料,具有深广的社会意义,而且人物塑造鲜明生动,人物刻画惟妙惟肖,以凝练的笔墨深刻地揭示了人物的内心世界。《项链》是莫泊桑中篇小说的代表,也是世界文学长廊的经典之作。自问世以来的百余年间,人们一直没有停止对它的研究和探讨,特别是小说女主人公玛蒂尔德的人物分析更是评析和争论的热点。  《项链》讲述
期刊
《记承天寺夜游》是人教版八年级上册第六单元的一篇文言文,是苏轼在被贬于黄州的困苦境遇中所写的。这篇仅有84字的短文,写一个月光皎洁的夜晚,作者无法入眠,到承天寺去找好友张怀民。两个人一同在月光如水的庭院中漫步。作者以诗一样的笔触描绘了月色之美,创造了一个清冷皎洁的意境,同时也流露出遭贬中自我排遣的特殊心境。  本课教学我是按照“写什么”、“怎么写”、“为什么这样写”进行设计的,先用较少的时间整体感
期刊
诗言志,歌传情。无论是哪种类型的诗歌,其内容,手法,语言,都只是诗人表达情感的一种媒介,其最终的目的都是为了表达诗人的某种或某些情感。从这个角度讲,读者真正读懂一首诗的标志就是准确把握住了诗歌表达的情感。在高考诗歌鉴赏的四大考点内容、情感、手法和语言中,情感是鉴赏的核心层次,是历年高考诗歌鉴赏题考查的热点和难点。  从最近几年的高考诗歌题来看,对情感的考查有难度逐年提高的趋势。这是因为诗歌中情感的
期刊
摘 要:美国19世纪著名的浪漫主义诗人朗费罗一生创作了大量的抒情诗、叙事诗、歌谣和诗剧。《箭与歌》是其所作的一首歌颂友谊的抒情短诗,在西方可谓家喻户晓,这首诗看似措词、意义浅显,实者内容深刻,匠心独运。本文以系统功能语言学理论为依据,考察这首诗的语言结构所产生的文体效应,具体通过语域、概念功能和人际功能三个方面进行探究。一方面可以更加深入理解该诗巧妙的构思技巧及新颖的主题呈现方式;另一方面也开阔了
期刊
摘 要:明清时期,封建社会行将没落,官场黑暗,贪污成风。淮安府衙两组明清廉吏傅希挚、李毓昌蜡像,再现了为官一方,两袖清风,秉奉王命,横而不流的浩然正气。他们的人格品味,价值观众,同样会给后人以榜样、以楷模、以劝勉、以警示。传之万世之深层次道德思考。  关键词:淮安府;特别展;傅希挚  中國封建社会发展到明清时期,已进入它的尾声,封建专制主义极度强化,它本身所固有的各种矛盾就像地火一样在急剧翻腾和尖
期刊
摘 要:作为专门研究军事理论从事军事活动的学派,兵家深知千军易得一将难求,所以他们向来重视论将选将立将。兵家认为好的将领首先要具备优秀的道德品质,将在外君命有所不受,为国家社稷长治久安计,将领的德行比才能更重要,品德是决定领导效能的首要因素 , 《武经七书》中关于将德的论述 ,这些对当代领导者有着十分重要的启示。  关键词:兵家文化;道德品质;五慎四德;五材十过;十二陵;五德五危  宋代李觏在《强
期刊
摘 要:《桯史》的“桯”,历来对其音义说法不一。文章叙述了学界观点,并结合古籍记载和出土文物,论证此处的“桯”应读作tīng,其义应是指置于床前或榻前的长案。  关键词:岳珂;《桯史》;桯;长案  《桯史》十五卷,南宋岳珂(1183-1243)撰,是一部记载两宋朝野见闻的笔记小说。岳珂自序“嘉定焉逢淹茂岁圉如既望珂序”,“焉逢”是指天干“甲”,“淹茂”是指地支“戌”,那么此书成于宋宁宗嘉定七年(1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