析现状思对策实现课题研究常态化

来源 :天津教育·下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hanon0577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所谓课题研究常态化,是指使课题研究趋于正常状态。也就是说,要使课题研究成为一项习惯性的教育教学科研工作,研究的目标要明确,研究的过程要规范、合理、实在,研究的成果要有实效性。随着近几年教育科研的发展,学校课题研究的水平正不断提高,教师的个人课题研究能力也得到了有效的提升,但是课题研究常态化的现状仍存在着一些问题,需要寻求解决的对策。
  现状分析
  课题研究参与意识不强,缺乏主动性
  目前,各个学校推行教师即研究者,主张教师积极参与课题研究。但是总体来看,教师参与课题研究的广度与深度不够,目的不明确,参与意识不强,缺乏主动性,有些甚至带有明显的功利性。比如:1.部分老教师仍然怀有课题研究无用论,持敷衍态度,甚至排斥课题研究;2.年轻教师教学、培训任务繁重,再加上缺乏经验,研究能力不足,无法全身心地投入课题研究;3.部分骨干教师将课题研究作为晋级的砝码,功利倾向严重,使课题研究偏离正确的轨道。这些都阻碍了课题研究常态化的发展。
  课题研究过程管理不实,缺乏规范性
  课题研究的过程是一个从调查分析到假设验证,从经验概括到实施推广的过程。它追求的是实践中的探索,注重的是过程中的实效,这一切都离不开规范的过程管理。当前学校的课题研究出现了“重两头,轻过程”的现象,即开题隆重,结题热闹,中间的研究过程却冷冷清清。即使有的学校注重过程实施,也是喜欢通过大型的公开活动,不惜花费大量财力与精力,打造几堂所谓的课题研究成果展示课,聘请专家“指点迷津”。这些虽然起到了一定的作用,但却过于“形式主义”,无法促使学校课题研究常态化,更无法取得研究实效。
  课题研究成果作用不明显,缺乏连续性
  课题研究的成果形式多样,包括论文、报告、专著、课件等,但是由于教师研究缺乏主动性,过程管理缺乏规范性,使得一些课题研究成果不显著、不实在,也就不能真正有效地作用于教师的教学实践。之后,学校又开始轰轰烈烈地申报另一个课题,这样的课题研究,无法显现其实践成果,没有连续性,还会增加学校和教师的工作负担,产生负面影响,不利于课题研究的常态化发展。
  对策思考
  明确研究目标,唤醒常态化课题研究的意识
  课题的主要研究者是教师,面对当前教师参与课题研究目标不明确,意识不强,缺乏主动性这些问题,我想可以从以下几方面寻求对策:
  促进观念更新
  课题研究是一项实实在在的工作,部分教师,尤其是部分中老年教师将它想得过于高深,存在畏难情绪。我们应当使他们认识到自己处于教育教学的第一线,拥有比专家更为有利的研究条件,能通过自身的实践收集到课题研究的第一手资料。更要完善科研制度,鼓励与督促教师参与课题研究,开展经常性的经验交流,同时在教师中树立成功的典型,展示课题研究对教师个人成长的促进作用,逐步转变教师的课题研究观念,唤醒教师参与常态化课题研究的意识。
  强化方法培训
  做课题研究需要一定的方法和技巧,作为学校教科室,应当把教师课题研究的方法培训作为教科研工作中的一项重要工作去做。通过培训,逐渐使教师掌握一定的课题研究方法和技巧,并运用这些方法和技巧,积极参与研究,不断收获成果,从而推动课题研究的常态化发展。
  规范研究过程,精细常态化课题研究的管理
  课题研究是一项长期的工程,如果没有规范的研究过程、精细化的常规管理,课题研究便会流于形式,因此课题研究必须健全网络、细化结构、立足校本,与学校教研活动、教师课堂教学相结合,并注重“外修 内练”的方式促进课题研究常态化。
  健全网络 细化结构
  学校确立主课题之后,要建立健全课题研究网络、细化课题结构,确保课题研究能够实现层层推进。也就是说,当学校主课题确立后,要根据课题的研究目标和任务,下设合理的一级子课题;然后,结合一级子课题的研究内容,作进一步细化,确立二级子课题,成立子课题组,由组长负责利用教研活动或精品课展示活动等开展研究、讨论,解决实际问题,写好课题研究小结;在二级子课题下,再组织教师围绕子课题,结合自身需要及发展方向,选择可操作性的个人微型课题,即三级子课题,通过各种途径、各种方法开展研究,写好随笔和每学期阶段性总结。
  教研结合 常态发展
  教研结合,使得教学活动课题化、课题研究教研化,不仅可以较好地落实课题实验任务,减少重复活动的负担,提高课题研究的针对性和实效性,而且还让教师在教学活动中研究,在课题研究中成长,促进了教师业务能力和科研水平的共同提高,有效地推进了课题研究的常态化发展。
  (1)课题研究与学校教研活动紧密结合
  一是以课题研究为载体,通过将课题分解细化为小专题进行研究的方式,把教研活动和课题研究整合到一起,促使教研活动紧扣科研课题。这样,教师带着问题,即课题进行教研活动,教研活动便有了主题,课题研究也充实了过程。
  二是以子课题组及教研组活动为课题研究的平台,抓住“主线、主题、主讲人”这“三主”提出要求,通过主题引领、同伴互助、集体研究式的形式,交流收获,提出困惑,切磋解决困惑的方案、设想,分享经验,相互学习,共同成长。
  (2)课题研究与教师课堂教学紧密结合
  课题研究只有与课堂教学紧密结合,与课堂教学相互融合、相互提高,才能实现课题研究的常态化发展。为此,我们应要求教师以个人微型课题研究为基础,在课堂教学实践中寻找课题,在课堂教学研究中认识课题,再实践到课堂教学中,实现认识的再提高。这种以课题研究与课堂教学“双轨螺旋式”的行动研究,促使教师不断积累经验,提高认识,提升教学水平,实现课题研究的常态化。
  (3)外修内练,不断提升
  课题研究是一项创造性的工作,这其中困难是可想而知的,我们都需要专家的指导、专业的引领。有时候,往往专家的一句话、一个点拨,就能令我们茅塞顿开,少走很多弯路。专家能指导我们解决课题研究过程中的理论、决策、技术等问题,是一种外在的修炼。学校的课题研究还需要内在修养,即提升学校本身进行课题研究的能力。在专家的“指点迷津”之后,学校课题组应当进行必要的反思,汲取经验,去伪存真,开展校内自主实践,这样才能不断提高课题研究的能力,促进课题研究常态化。
  提炼研究成果,延续常态化课题研究的作用
  课题来源于实践,作用于实践。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也是检验课题研究效果的根本尺度。如果一个课题研究不能解决教育教学工作中的真实问题,那么这样的课题研究就毫无价值可言。因此,必须将研究成果进行提炼,挖掘课题研究成果的最大效益,应用到教师的教育教学实践中去,同时,在实践中寻找课题的缺憾,继续加以研究。
  提炼研究成果
  课题结题之后,决不能将研究的成果封尘起来,而应挖掘课题研究成果的最大效益,在广大教师的教育教学中加以运用。通过运用,检验我们的课题研究成果是否科学可行,从而体现课题研究的价值,同时让教师品尝成果的快乐,继而实现课题研究的常态化发展。
  延续课题生命
  一项课题从申报到结题只有短暂的几年生命,一旦结题,就意味着研究工作的结束。其实,我们可以将这个课题优秀的经验、做法,在下一个课题实施过程中进一步充实、完善;可以将这一课题中发现的问题与缺憾,作为下一个课题研究的方向;甚至可以从不同的角度对上一课题进行更深层次的研究,从而赋予、延续常态化课题研究生命力。
  总之,课题研究只有始终坚持“课题来源于实践,作用于实践”这一理念,明确目标、增強意识、规范过程、细化管理、注重创新、提升能力,挖掘课题研究成果的最大效益,才能起到推动课题研究常态化发展的作用,真正做到“无需扬鞭自奋蹄”的常规化课题研究效果。
其他文献
随着教育改革工作的进行,各高校扩大了招生数量,学生人数的增加也使得贫困生的人数呈现增长的趋势。近些年来,我国对贫困生的资助政策和投入资金在逐年增加,基本上解决了生活上的问题,伴随而来的是思想政治教育问题。因此,探究思政教育中存在的问题并得出有效的对策是本文主要的研究课题。  高校贫困生思想政治教育的不足  我国经济发展存在区域性差异,每个地区在划分贫困生群体的标准上也存在着不同,大部分高校在划分贫
期刊
伴随着社会的发展和时代的进步,数学作为一门与现实生活有着紧密联系的学科,正以非常快的速度向社会科学与自然科学等众多领域中渗透,并且在各个领域中都发挥着自己独特的价值,占据非常重要的地位。众所周知,高职院校的教学目的与其他高校的教学目的存在不同之处,高职院校更加偏向于应用型和技能型人才的培养。所以,我们必须要全面提高高职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在数学教学中,我们可以采用创建数学模型的办法来实现教学目标,
期刊
中国共产党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与发展中起着载入史册的引领带动作用,党员作为各个时代先进分子的代名词,在新中国各项事业发展中起到了很好的先进模范作用。从我国高校的实际来看,大量学生党员构成了生力军。而这些学生党员作为未来共产主义事业的接班人,在高校期间不仅应当学到今后走上社会,成为社会主义建设者的本领,更應当在高校党组织的关怀下,始终保持先进性和纯洁性,始终充满责任感和坚定为社会主义奋斗终生的坚定信
期刊
在小学语文教学实践活动中,教师要注意着重培养小学生的语文核心素养。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与进步,对人才的培养也提出了新的要求,小学阶段作为人才培养的基础阶段,对小学生的成长与发展有着重要影响。为此在小学语文教学实践活动中,教师要注意着重培养小学生的语文核心素养。随着教育事业的不断发展,教师要适当地转变自己的教学模式,创新自己的教学方法,激发小学生对语文知识的兴趣,以此来提高自己的教学质量与教学效率,提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