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一、做好教师,要有远大的理想信念
理想是一个人前进的风向标,是教师职业发展道路上的指南针,是一名好的教师必备的基本素质之一。因为教师是学生的榜样,是学生心中的“偶像”,是学生最得以信任的人,如果教师缺失了理想,势必给学生带来阴暗的一面,学生在成长的道路上会觉得缺失了目标,成了“孤独的人”,失去了理想和目标,在学习的道路上不会有太多的积极性,也就失去了学习的主人翁意识,成了“被动”的强迫学习者,爱学、乐学就成了空话。信念是一个人得以成功的心理良药,教师有了信念,教学激情势必倍增,教学信心高涨、教学效率提升、教学水平与日俱增,教书育人的目标也最终得以实现。教师的信念也影响着学生的信念,情绪是相互“感染”的,教师的信心在一定程度上就是学生的信心,只有教师拥有远大的理想信念的时候,其在讲台上的一言一行才会突显教书育人的价值,教师才会在班级日常管理和课堂组织教学中不时地渗透人生的基本道理和“人”应该具有的必备品格,从而不断凝聚学为人师、行为世范的高尚师德,汇聚忠于教育、献身教育的正能量,共筑不忘初心、民族复兴的教育梦。
二、做好教师,要有高尚的道德情操
教师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教师的一言一行直接影响着学生的言行举止,教师是学生人生道路上的榜样,高尚的道德情操是一位教师由立业走向成熟的标志。教师教学生知识,不仅要教会学生书本上的知识,更要教会学生书本以外的知识,教会学生做人,陶冶学生情操,培育学生正确的人生观、知识观、价值观。作为教师,应当踏踏实实地工作,安安静静地阅读,快快乐乐地生活,树立高尚的道德情操,为自己的一言一行负责。这就要求教师应该加强自身道德修养,提高个人品质内涵,切实做好“立德树人”背景下的好教师。
做好教师,就应积极学习党的十九大精神和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学习教育学和心理学的基本理论,积极探索有效的教学方法,增强教师个人的职业光荣感、历史使命感和社会责任感。做爱国守法的好公民、不做违法乱纪的参与者;做爱岗敬业的好教师、不做朝三暮四的拜金者;做爱校如家的好职工、不做心无担当的局外者;做爱生如子的好园丁、不做损伤心灵的加害者;做为人师表的好榜样、不做教师形象的抹黑者。拥有高尚的道德情操是一位教师从成熟走向教育专家的必经之路,对自我品质和个人意志的锻炼是提高教师道德情操的重要途径,高尚的道德情操不仅表现在教师坚持本真守住自我的基本原则上,而且体现于教师善于洞察和提炼社会的真善美,保持冰清玉洁的纯净心灵上,更反映在教师师德垂范,树立标杆,在行为上坚持“不越界”的基本道德底线上。
三、做好教师,要有扎实的科学知识
教书育人是教师的天职,教师给学生一碗水,自己首先得有一滩水,而且应该是一股流动的清澈的常新水。“学高为师”正是指教师应该有渊博的知识,扎实的学识和过硬的内功是教师基本素养的外在表征。在教书育人的过程中,教师应该不断的学习,加强自身修养,教学相长,及时做好专业发展的各项培训工作,通过网络学习、面授、专业培训、名师工作室研修、QQ群、微信群、微博、团队写作教研计划等形式,尽力做好教师的专业成长工作。特别是信息技术背景下的教师专业成长不仅仅要求教师要大量的阅读,充实自己的阅读量、开拓自己的视野、修正和深华自己的专业素养,而且要求教师应该提升自己的信息技术专业能力,将信息技术充分利用于课堂教学之中,化无形为有形、化无声为有声,通过信息技术将复杂的知识简单化、将抽象的概念形象化、将分散的知识系统化,信息技术对教师而言也是一种新的知识,一种新的能力,信息技术促使教师专业的成长,也有效促进了教师教学水平的提高。
同时,做一名好教师,就要善于帮助学生释疑解惑,韩愈说:“师者,所以传道、授业、解惑也”,作为教师,能给学生流畅而生动地剖析知识的来龙去脉,引导学生感受知识的发生、发展过程,帮助学生建构日常生活中的各种问题解决范式,无疑是好教师的最佳体现,所有这些都是建立在教师拥有渊博的科学知识的基础之上。在教师专业发展的道路上,教师要善于钻研,通过日常教学、论文撰写、赛课磨课等有益的教学行为,提升教师的综合素质,扩充教师的知识面。通过日常的“上课——观课——研课”,关注学生的现阶段学情和最近发展区,师生互动、生生互动,让学生“跳一跳”获得知识,最终培养成为“高效课堂型”的专家名师;通过“做题——析题——命题”,不断的更新知识信息完善学术构架,打造系统的学术体系完成知识储备,最终培养成为“命题考试型”的专家名师,通过“实践——阅读——写作”,闻鸡起舞潜心研究,树立悬梁刺股、磨穿铁砚的坚强意志,心无旁骛、宁静致远,最终培养成为“学术研究型”的专家名师;通过“归纳——思辨——自我”,建立扎实学识基础,做到精深而广博,博学而多才,为完善科学体系的构建不断丰厚内涵提供不竭动力,最终培养成为“学识卓越型”的专家名师。
四、做好教师,要有博大的仁爱之心
苏霍姆林斯基说,没有爱的教育就不是真正的教育,做好教师,最重要的是应该有一颗博大的仁爱之心。爱是一剂良药,能拯救“学困生”、“学懒生”、“边缘生”等不爱学习者,帮助其解除学习的障碍;爱是一种高效的催化剂,能有效点燃学生内心的“诚实”、“善良”、“友好”等美的一面,促进学生综合素养的全面提升;爱是黑夜里的一束亮光,能在学生人生发展的道路上给其指明正确的前进方向,引领他们走向辉煌的人生旅途。
宽仁慈爱、谦逊平和是一位好教师的最真写照,仁爱不仅表现在用智慧和关爱陪伴学生成长,更体现于用宽厚慈爱之心影响生命净涤灵魂、用人格魅力品格威信感染学生。有仁爱之心,不仅要受益惟谦,有容乃大,还要严慈相济,悦纳豁达,在育人岗位上体会“立德树人”的真谛。以仁爱之心作为思维的基点,以仁爱之心施展教育的魅力。好教师可以用真挚和信任拉近师生之间的距离,用阳光和博爱感召彼此内心的呼唤。
总之,一位好教师就是以理想信念为人格基石,有感恩情懷、专业认同感、职业幸福感的幸福之师;以道德情操为核心品质,见贤思齐、以得立身的模范之师;以扎实学识为基本素质,知识功底扎实、教学能力过硬、教学方法科学、具有核心素养的智慧之师;以仁爱之心为必备素质,爱国守法、爱岗敬业、爱校如家、爱生如子的至善之师。在党的十九大精神的正确指引下,只有每位教师不忘教育初心,牢记育人使命,在自己的教学工作岗位上尽职尽责,不懈努力,争做党和人民满意、学生喜欢敬重的“四有”好教师,立定树人之志、涵养为师之德、力行笃学之风、常存大爱之心,不断优化作为一名教育工作者立德树人的职业情操,才能不断铸就自己的师魂,才能共筑教育发展梦,为培养新时代合格的建设者和接班人贡献自己的力量。
理想是一个人前进的风向标,是教师职业发展道路上的指南针,是一名好的教师必备的基本素质之一。因为教师是学生的榜样,是学生心中的“偶像”,是学生最得以信任的人,如果教师缺失了理想,势必给学生带来阴暗的一面,学生在成长的道路上会觉得缺失了目标,成了“孤独的人”,失去了理想和目标,在学习的道路上不会有太多的积极性,也就失去了学习的主人翁意识,成了“被动”的强迫学习者,爱学、乐学就成了空话。信念是一个人得以成功的心理良药,教师有了信念,教学激情势必倍增,教学信心高涨、教学效率提升、教学水平与日俱增,教书育人的目标也最终得以实现。教师的信念也影响着学生的信念,情绪是相互“感染”的,教师的信心在一定程度上就是学生的信心,只有教师拥有远大的理想信念的时候,其在讲台上的一言一行才会突显教书育人的价值,教师才会在班级日常管理和课堂组织教学中不时地渗透人生的基本道理和“人”应该具有的必备品格,从而不断凝聚学为人师、行为世范的高尚师德,汇聚忠于教育、献身教育的正能量,共筑不忘初心、民族复兴的教育梦。
二、做好教师,要有高尚的道德情操
教师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教师的一言一行直接影响着学生的言行举止,教师是学生人生道路上的榜样,高尚的道德情操是一位教师由立业走向成熟的标志。教师教学生知识,不仅要教会学生书本上的知识,更要教会学生书本以外的知识,教会学生做人,陶冶学生情操,培育学生正确的人生观、知识观、价值观。作为教师,应当踏踏实实地工作,安安静静地阅读,快快乐乐地生活,树立高尚的道德情操,为自己的一言一行负责。这就要求教师应该加强自身道德修养,提高个人品质内涵,切实做好“立德树人”背景下的好教师。
做好教师,就应积极学习党的十九大精神和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学习教育学和心理学的基本理论,积极探索有效的教学方法,增强教师个人的职业光荣感、历史使命感和社会责任感。做爱国守法的好公民、不做违法乱纪的参与者;做爱岗敬业的好教师、不做朝三暮四的拜金者;做爱校如家的好职工、不做心无担当的局外者;做爱生如子的好园丁、不做损伤心灵的加害者;做为人师表的好榜样、不做教师形象的抹黑者。拥有高尚的道德情操是一位教师从成熟走向教育专家的必经之路,对自我品质和个人意志的锻炼是提高教师道德情操的重要途径,高尚的道德情操不仅表现在教师坚持本真守住自我的基本原则上,而且体现于教师善于洞察和提炼社会的真善美,保持冰清玉洁的纯净心灵上,更反映在教师师德垂范,树立标杆,在行为上坚持“不越界”的基本道德底线上。
三、做好教师,要有扎实的科学知识
教书育人是教师的天职,教师给学生一碗水,自己首先得有一滩水,而且应该是一股流动的清澈的常新水。“学高为师”正是指教师应该有渊博的知识,扎实的学识和过硬的内功是教师基本素养的外在表征。在教书育人的过程中,教师应该不断的学习,加强自身修养,教学相长,及时做好专业发展的各项培训工作,通过网络学习、面授、专业培训、名师工作室研修、QQ群、微信群、微博、团队写作教研计划等形式,尽力做好教师的专业成长工作。特别是信息技术背景下的教师专业成长不仅仅要求教师要大量的阅读,充实自己的阅读量、开拓自己的视野、修正和深华自己的专业素养,而且要求教师应该提升自己的信息技术专业能力,将信息技术充分利用于课堂教学之中,化无形为有形、化无声为有声,通过信息技术将复杂的知识简单化、将抽象的概念形象化、将分散的知识系统化,信息技术对教师而言也是一种新的知识,一种新的能力,信息技术促使教师专业的成长,也有效促进了教师教学水平的提高。
同时,做一名好教师,就要善于帮助学生释疑解惑,韩愈说:“师者,所以传道、授业、解惑也”,作为教师,能给学生流畅而生动地剖析知识的来龙去脉,引导学生感受知识的发生、发展过程,帮助学生建构日常生活中的各种问题解决范式,无疑是好教师的最佳体现,所有这些都是建立在教师拥有渊博的科学知识的基础之上。在教师专业发展的道路上,教师要善于钻研,通过日常教学、论文撰写、赛课磨课等有益的教学行为,提升教师的综合素质,扩充教师的知识面。通过日常的“上课——观课——研课”,关注学生的现阶段学情和最近发展区,师生互动、生生互动,让学生“跳一跳”获得知识,最终培养成为“高效课堂型”的专家名师;通过“做题——析题——命题”,不断的更新知识信息完善学术构架,打造系统的学术体系完成知识储备,最终培养成为“命题考试型”的专家名师,通过“实践——阅读——写作”,闻鸡起舞潜心研究,树立悬梁刺股、磨穿铁砚的坚强意志,心无旁骛、宁静致远,最终培养成为“学术研究型”的专家名师;通过“归纳——思辨——自我”,建立扎实学识基础,做到精深而广博,博学而多才,为完善科学体系的构建不断丰厚内涵提供不竭动力,最终培养成为“学识卓越型”的专家名师。
四、做好教师,要有博大的仁爱之心
苏霍姆林斯基说,没有爱的教育就不是真正的教育,做好教师,最重要的是应该有一颗博大的仁爱之心。爱是一剂良药,能拯救“学困生”、“学懒生”、“边缘生”等不爱学习者,帮助其解除学习的障碍;爱是一种高效的催化剂,能有效点燃学生内心的“诚实”、“善良”、“友好”等美的一面,促进学生综合素养的全面提升;爱是黑夜里的一束亮光,能在学生人生发展的道路上给其指明正确的前进方向,引领他们走向辉煌的人生旅途。
宽仁慈爱、谦逊平和是一位好教师的最真写照,仁爱不仅表现在用智慧和关爱陪伴学生成长,更体现于用宽厚慈爱之心影响生命净涤灵魂、用人格魅力品格威信感染学生。有仁爱之心,不仅要受益惟谦,有容乃大,还要严慈相济,悦纳豁达,在育人岗位上体会“立德树人”的真谛。以仁爱之心作为思维的基点,以仁爱之心施展教育的魅力。好教师可以用真挚和信任拉近师生之间的距离,用阳光和博爱感召彼此内心的呼唤。
总之,一位好教师就是以理想信念为人格基石,有感恩情懷、专业认同感、职业幸福感的幸福之师;以道德情操为核心品质,见贤思齐、以得立身的模范之师;以扎实学识为基本素质,知识功底扎实、教学能力过硬、教学方法科学、具有核心素养的智慧之师;以仁爱之心为必备素质,爱国守法、爱岗敬业、爱校如家、爱生如子的至善之师。在党的十九大精神的正确指引下,只有每位教师不忘教育初心,牢记育人使命,在自己的教学工作岗位上尽职尽责,不懈努力,争做党和人民满意、学生喜欢敬重的“四有”好教师,立定树人之志、涵养为师之德、力行笃学之风、常存大爱之心,不断优化作为一名教育工作者立德树人的职业情操,才能不断铸就自己的师魂,才能共筑教育发展梦,为培养新时代合格的建设者和接班人贡献自己的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