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中国是世界最早的酿酒国家之一,中国的酒文化源远流长,在五千年历史中,酒文化是重要的文化传承之一。
历朝历代以酒咏物、以酒抒怀的诗词歌赋,民谚俚语难以计数,例如“酒气冲天,飞鸟闻香化凤”“一川风月留酣饮,万里山河尽浩歌”。
在历史上衍生过许多与酒相关的典故和文艺作品,例如《三国演义》中的“温酒斩华雄”“曹操煮酒论英雄”、《水浒传》中的“武松打虎前的三碗不过冈”、京剧《贵妃醉酒》等。
人们从古到今爱饮酒,关于酒也就有着种种传说。在这些传说中,首先要从中国酒的起源说起,关于酒从何而来,有“猿猴造酒”“仪狄造酒”“杜康造酒”等造酒传说。
中国最早的“酒”字出现在商代后期甲骨文中。甲骨文中酒字的写法有两种,一种酿酒器具“酉”的单体象形字。另一种是甲骨文中的“酒”字,中间是一个酒瓶,两旁是溢出的酒液。随着“酒字”从甲骨文、金文、篆书、楷书的演变,“酒”字的原型都是由酒器的象形字“酉”字衍变而来。
春秋时期,中国的酿酒技术已经发展到较高水平,不但能使用“自然发酵”酿酒,而且发明了曲粟酿酒。当时,人们已经熟练掌握了“固态发酵法”与“复式发酵法”酿酒。
秦、汉两朝,中国出现了“酒政文化”,其中酒文化中“礼”的成分越来越浓,酒作为调和人伦、献谀神灵和祭祀祖先的一种重要物品,给中国的酒文化带上了一份庄重的色彩。
到了唐、宋两代,中国社会文风盛行,酒作为一种“兴奋剂”,还起到了助诗兴、激发诗人的创作激情和灵感的作用,其中代表人物是“自称臣是酒中仙”的“诗仙”李白,其创作了与酒有关的诗多达170余首。
在元朝,中国的酒品类愈发丰富,出现了烧酒、葡萄酒、黄酒、马奶酒、果酒等等诸多酒品,而其中的烧酒经过改良的蒸馏技术后,已经相当接近于如今的现代白酒。用白颜色的粮食酿造的酒或白颜色的酒被称作白酒,现代白酒在古代被称为烧酒,与古代白酒最大的区别是蒸馏,为什么称为烧酒?因为蒸馏时需要用烧锅蒸馏,故而被称为烧酒,另一种说法是,因为酒精含量高,遇火燃烧被称作烧酒。
元朝以后的几百年,直到民国烧酒并非主流酒类,烧酒优势明显,原料多用非口粮的高粱,一年四季皆可酿造,度数高、保质期长是其优势所在,但是烧酒的受众群体,多为体力劳动者,而达官贵人们爱喝黄酒,当时中国酒文化的主体是黄酒。鲁迅笔下的孔乙己,“时常去鲁镇酒店喝酒,温二两黄酒,要一碟茴香豆”。
清末到民国,由于时局动荡没有多余的粮食酿造黄酒,酒质清澈谓之白,度数高谓之干,被称作白干酒、高粱酒等现代白酒进一步得到人们认可,同时全国各地酿酒作坊开始进行合作化改革,白酒进入工业化生產时代。
二十世纪五十年代中期,粮食统购统销,酒厂纳入计划以后才能有粮食供应,一些小作坊逐渐关停,酒精度高且相对更节约粮食的白酒逐步在全国推广。随着引入微生物学、生物化学和工程知识后,传统酿酒技术发生了改变,白酒逐渐成为名副其实的国酒。
不论是饮酒作乐,还是借酒浇愁;亦或是众人共饮,还是月下独酌。中国酒文化的魅力已经过几千年的传承,依旧令人沉醉。
中国酒文化传承千载,历久弥新,具有超越语言与穿越时空的强大传播力,当代白酒将继续抒写中国酒文化的新篇章。
历朝历代以酒咏物、以酒抒怀的诗词歌赋,民谚俚语难以计数,例如“酒气冲天,飞鸟闻香化凤”“一川风月留酣饮,万里山河尽浩歌”。
在历史上衍生过许多与酒相关的典故和文艺作品,例如《三国演义》中的“温酒斩华雄”“曹操煮酒论英雄”、《水浒传》中的“武松打虎前的三碗不过冈”、京剧《贵妃醉酒》等。
人们从古到今爱饮酒,关于酒也就有着种种传说。在这些传说中,首先要从中国酒的起源说起,关于酒从何而来,有“猿猴造酒”“仪狄造酒”“杜康造酒”等造酒传说。
中国最早的“酒”字出现在商代后期甲骨文中。甲骨文中酒字的写法有两种,一种酿酒器具“酉”的单体象形字。另一种是甲骨文中的“酒”字,中间是一个酒瓶,两旁是溢出的酒液。随着“酒字”从甲骨文、金文、篆书、楷书的演变,“酒”字的原型都是由酒器的象形字“酉”字衍变而来。
春秋时期,中国的酿酒技术已经发展到较高水平,不但能使用“自然发酵”酿酒,而且发明了曲粟酿酒。当时,人们已经熟练掌握了“固态发酵法”与“复式发酵法”酿酒。
秦、汉两朝,中国出现了“酒政文化”,其中酒文化中“礼”的成分越来越浓,酒作为调和人伦、献谀神灵和祭祀祖先的一种重要物品,给中国的酒文化带上了一份庄重的色彩。
到了唐、宋两代,中国社会文风盛行,酒作为一种“兴奋剂”,还起到了助诗兴、激发诗人的创作激情和灵感的作用,其中代表人物是“自称臣是酒中仙”的“诗仙”李白,其创作了与酒有关的诗多达170余首。
在元朝,中国的酒品类愈发丰富,出现了烧酒、葡萄酒、黄酒、马奶酒、果酒等等诸多酒品,而其中的烧酒经过改良的蒸馏技术后,已经相当接近于如今的现代白酒。用白颜色的粮食酿造的酒或白颜色的酒被称作白酒,现代白酒在古代被称为烧酒,与古代白酒最大的区别是蒸馏,为什么称为烧酒?因为蒸馏时需要用烧锅蒸馏,故而被称为烧酒,另一种说法是,因为酒精含量高,遇火燃烧被称作烧酒。
元朝以后的几百年,直到民国烧酒并非主流酒类,烧酒优势明显,原料多用非口粮的高粱,一年四季皆可酿造,度数高、保质期长是其优势所在,但是烧酒的受众群体,多为体力劳动者,而达官贵人们爱喝黄酒,当时中国酒文化的主体是黄酒。鲁迅笔下的孔乙己,“时常去鲁镇酒店喝酒,温二两黄酒,要一碟茴香豆”。
清末到民国,由于时局动荡没有多余的粮食酿造黄酒,酒质清澈谓之白,度数高谓之干,被称作白干酒、高粱酒等现代白酒进一步得到人们认可,同时全国各地酿酒作坊开始进行合作化改革,白酒进入工业化生產时代。
二十世纪五十年代中期,粮食统购统销,酒厂纳入计划以后才能有粮食供应,一些小作坊逐渐关停,酒精度高且相对更节约粮食的白酒逐步在全国推广。随着引入微生物学、生物化学和工程知识后,传统酿酒技术发生了改变,白酒逐渐成为名副其实的国酒。
不论是饮酒作乐,还是借酒浇愁;亦或是众人共饮,还是月下独酌。中国酒文化的魅力已经过几千年的传承,依旧令人沉醉。
中国酒文化传承千载,历久弥新,具有超越语言与穿越时空的强大传播力,当代白酒将继续抒写中国酒文化的新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