例谈高中化学实验探究的教学设计

来源 :祖国·教育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qzhang_101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探究教学设计是在对教学环境中的探究活动所涉及的各种因素进行系统分析的基础上,对探究教学活动进行合理规划的活动过程,也是一个把一般教学设计原理运用到探究教学中去的过程。在化学教学中,以过程与方法为轴线开展实验教学,既重视学生知识与技能的建构,又强调学生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提升,应是开展实验教学的最终目标。
  1.形成新知识的实验探究
  这种探究课的教学设计是形成新知识的探究,强调内容的重要性。因为知识是探究活动得以开展的基础,如果缺乏必要的知识,探究活动显然无以为继。因此要根据内容来确定教学目标,安排探究活动,整个探究教学序列的安排要符合学科的内容架构。
  (1)化学实验条件的探究
  在现实化学教学中,许多教师缺乏对实验条件的深入分析。比如,探讨影响化学反应速率因素的实验,不少教师只是演示给学生看,先出现现象的反应速率快从而得到影响速率的因素,很多教师到此为止,而没有对实验中溶液为何采用相同浓度或相同温度进行分析。这其实是一种重要的科学方法——变量控制。因为只有这样,反应速率才仅与其中一种因素有关。所以,教师深入分析教材中的实验内容,挖掘出其中蕴涵的探究因素,通过探究性实验真正促进学生科学素养的提高。
  (2)化学性质的探究
  如必修2第四章学习二氧化硫的化学性质时,设计实验验证SO2和NaOH溶液发生反应。此实验无明显现象,学生设计实验:可以用加入指示剂的方法验证。向滴有酚酞的NaOH的红色溶液中通入SO2,红色褪去,证明发生反应。有学生提出:溶液褪色也可能因为SO2具有漂白性使红色酚酞变成了无色的物质。学生分析:方法一:向上述刚好褪色的溶液中再滴入一些NaOH溶液,若红色复出,则是因为第一种解释对,否则第二种解释正确;方法二:加热褪色后的溶液,若红色不再复出,则是因为第一种解释对,否则第二种解释正确。然后学生进行实验,得出结论。学生设计SO2的还原性应表现在它与氧化剂的反应上,可通过SO2与卤素单质水溶液、过氧化氢等氧化剂的反应来证明它的还原性。学生进行实验,观察实验现象。但是發现SO2和双氧水无明显现象,教师可马上追问如何设计实验证明SO2和双氧水是否发生反应。学生分析:SO2和双氧水若发生反应生成SO42-,可通过检验SO42-的存在证明。学生设计实验并证明。教师通过以上一些实验探究活动可以使学生更好地掌握SO2的化学性质。不过教师在讲授新的元素化合物知识时如果进行探究活动就要强调基本知识,以便于通过探究活动获得比较系统的知识。
  2.应用新知识的实验探究
  以氯水成份的探究为例。
  例如人教版必修1第四章第二节《富集在海水中的元素——氯》,一位老师设计采用了实验探究教学模式。在探究氯水使滴有酚酞的naoh溶液褪色原因时,分为五个阶段:
  (1)创设问题情境阶段:通过教师创设问题情境,激发学生探究褪色的兴趣。这一步骤对学生的元认知策略、问题解决技能和态度学习均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它主要是让学生形成清晰的目的图式,奠定解决问题的方向,引起学生对探究活动的动机和兴趣。因此教学者必须提供有一定难度的问题。
  (2)提出假设阶段:一种假设是同学认为是氯气与水反应生成的hcl和hclo中和了naoh碱性所致;另外一种假设是同学认为是氯气与水反应生成的hclo具有强氧化性使红色酚酞变成了无色的物质。在这个步骤中,一些一般的认识策略和智慧技能得到了学习。由于这一步是问题解决十分关键的一步,因此,首要的教学事件就是教师或其他指导者不要对学生进行过多的干涉,即使有时学生的假设看起来相当幼稚。只有这样,我们才能使学生真正获得问题解决的能力,也只有这样,对科学的本质、科学家工作的真谛学生才能真正领略到。第二,有时学生的注意偏离了问题本身,教师不妨给予简单的提醒,但这种提醒决不能干涉学生对问题的思考,仅仅帮助学生提起元认知的监控作用,不偏离目标而已。
  (3)设计实验方案阶段:在分组讨论中学生将自己各种假设汇总,在相互交流中相互分析、相互纠正形成正确的实验方案过程。此过程尽量地展现学生的思维,通过学生与学生的交流、评价,相互补充、相互纠正形成正确的认识,教师是创设各种学生需要的条件,为学生解决问题提出帮助,调动学生积极参与学习过程。就设计过程而言,学生主要是在进行智慧技能的学习,因此,教师必须为学生提供充足的验证条件,有实验的还要提供完备的实验设备。对验证过程,教师不妨以一个参与探究者的身份,参与到活动中去,对个别重要条件予以言语提醒,但和上面过程一样,不要急于去干涉学生的活动。
  (4)实验验证阶段:学生通过上述分析设计实验方案并实际操作。培养学生的实验动手能力和观察能力。这一步骤对于智慧技能、认知策略、言语信息的学习起作用。
  (5)解决问题得出结论阶段:学生通过实验现象的分析讨论,得出正确结论。在这个阶段学生会逐步学习分析实验的现象、得出结论的技能和进行小组合作的态度和方法。当学生通过口头或书面的形式表达出来时,表明学生已经把新的言语信息与以往的认识结构联系了起来,也即通过了语义编码过程。这个策略的习得对学生今后的学习是很有帮助的。然后教师布置实验习题巩固加深学生对氯水成分的认识,培养学生灵活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进一步训练学生对科学探究的一般过程与方法的认识和掌握。
  在本节课中教师就是选取氯水的成份这个知识点展开探究活动的。让学生根据实验目的和原理设计评价方案,独立完成有关实验。可以说实验探究的过程是一个不断优化实验、优化思维的过程,对学生而言难度虽大,但可以有效地训练他们的实验能力,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培养学生在观察中发现、在发现中思索的能力,实现知识、技能的统一。教师在指导学生探究性实验过程中,应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并从多方面开发学生的思维,使学生始终处于不断探索的情境中。从而激发学生的创新思维,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
  这种探究课的教学设计是应用新知识的探究,强调对学生探究技能和思维能力的培养。即要把能力的培养作为第一依据。至于选择什么内容,则是次要的事,只要通过这种内容的学习能够培养出学生特定的能力即可,内容只不过是获得能力的媒介而已。这种设计有时甚至可以要求根据能力的序列发展,重新编排内容,至于内容的体系如何,则是另一回事。例如我们在必修1中学习元素化合物中可以设计一些探究实验:对于CO32-和HCO3-结合H+能力,甲认为HCO3-结合H+能力强,理由是在等质量的碳酸钠和碳酸氢钠固体中加入等体积等浓度的盐酸,碳酸氢钠固体中产生气体速率快;乙认为CO32-结合H+能力强,理由是在同一温度下同浓度碳酸钠溶液和碳酸氢钠溶液的ph,前者大于后者。可以启发学生设计实验:取相同体积、相同浓度的碳酸钠的碳酸氢钠溶液放入同一试管中,再滴加盐酸,如果马上有气泡产生,则是HCO3-先结合H+;如果是滴入一定量盐酸后才产生气泡,则是CO32-先结合H+。
  在这个过程中,设计者一定要牢牢把握教学环境中探究活动的特点,根据不同的内容和环境灵活地对教学活动进行周密的安排。
其他文献
随着初中新课程改革在全国许多地方的有序展开,新课程背景下的初中课堂教学正经历着一场重大的变革。作为初中新课程课堂教学有机组成部分的思想政治课课堂教学,也同样面临着通过改革以适应新课程教学要求的问题。本文结合自己初中政治新课程教学的体会和感悟,就新课程背景下的思想政治课堂教学互动谈些个人粗浅的看法。  一、创设直观乐学情境,充分发挥学生主体作用  新课程理念坚持理论联系实际的原则,把新课程模块建立在
期刊
【摘 要】道家经典《老子》(《道德经》)核心是尊道贵德,所以有中华文化道德根之说;道又划分为天道、人道。人道包含人的社会行为规范就是今天说的“道德”。儒家经典《大学》的核心是讲强调遵道而修德,这里的“道”虽与老子的‘道’有明显区别,但就都重视精神文明建设而言,却有相通之处。本文想根据《道德经》和《大学》精神,联系改革开放出现的新变化,探讨一下在共同追逐“中国梦”的大好形势下,如何加强和改进道德建设
期刊
【摘 要】关于现代职业教育发展的思考  【关键词】科学发展;办学理念;教学改革;人才培养;实践技能;素质教育;师资建设;体制改革  胡锦涛同志在十七大报告中指出,在新的发展阶段继续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必须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坚持以人为本,树立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观,促进经济社会和人的全面发展。温家宝总理也在全国职业教育工作会
期刊
【摘 要】当前,初中语文教学现状是:学生对语文学习不感兴趣,热情不高;片面看待语文学习的劣势;课堂教学方法陈旧。语文教学出现如此现状,主要是“应试教育”影响和语文教师自身的原因。改变现状应培养学生对语文的正确认识;扎实进行语文积累,改变急功近利的思想;结合中考实际,切实改变课堂教学模式。  【关键词】初中语文;教学现状;对策  2011年版新课程标准已正式颁布,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已经由实验阶段进入推
期刊
词汇是语言的三大要素之一,人类的思维活动是借助词汇进行的,人类的思想交流也是通过由词构成句子来实现的。没有词汇,任何语言都是不可想象的。根据《英语课程标准》的规定,初中毕业生要学会使用3000个单词和400—500个习惯用语或固定搭配。但是相当一部分学生的词汇量远远达不到这个要求,使他们学习英语的兴趣和积极性受到直接的影响。因此,改进教学方法,采取形式多样、灵活多变的方法进行词汇教学是很有必要的。
期刊
【摘 要】生物是目前高中理科教学中必考科目,其教学效能关乎学生高考成绩的高低。结合自己长期的教学实践,笔者从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两个方面,就如何提高高中生物的教学效能,从创设教学情境和精炼学习方法等角度阐述了自己的相关教学策略主张。  【关键词】高中生物教学;教学效能;教学策略;学习方法  一、引言  生物学是自然科学中的基础学科之一,它是研究生物现象和生命活动规律的一门科学,生物课程也是目前理科高
期刊
【摘 要】APF动态响应速度快,能对快速变化的谐波电流进行实时精确的补偿,是治理谐波污染最有效的方案之一,本文设计了一种采用高速数字信号处理DSP芯片TMS320F28335的APF实验样机,叙述了APF的核心硬件电路设计和软件设计,给出了部分关键硬件控制电路原理图,分析了电路设计原理,并对系统软件部分设计做了介绍,实验表明,该实验样机能有效补偿电网中的谐波电流及无功功率。  【关键词】有源电力滤
期刊
【摘 要】语文,作为一门基础性学科,文字是其根本,而高考对学生语文文字表达应用能力的考查则体现在病句辨析上。本文将从病句修改教学存在的问题入手,盘点病句类型,并说明病句解析教学中应该注意的方面。  【关键词】高中语文;病句;问题;考点  病句即不符合语言的组织规律、不符合客观事物的事理、不符合人们的语言习惯的句子。病句并不是高中生的新朋友,我们的学生在小学的时候就已经接触过病句了。修改病句就是让学
期刊
【案例背景】  《科技是把双刃剑》是浙教版六年级下册第二单元第二课的内容,前一课教科书旨在较充分和全面地让学生认识科学技术对改善人类生存环境的巨大贡献。但科技在有效开发资源的同时,也会造成许多负面的影响,给人类极其自然环境带来极大的灾难。本课旨在让聋生了解和体会科技是把“双刃剑”,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以及客观看待事物的世界观。  【案例描述】  师:同学们,上节课我们从“科技造福人類”中了解到塑料
期刊
【摘 要】最大最小值问题在初中阶段是一块较为复杂的内容,主要涉及到函数、不等式以及部分几何问题,对于学生来讲是一个较难理解和掌握的单元,本文就各地中考中出现的各种极值问题进行归类讨论,方便教师在进行极值问题教学的时候参考和举例。  【关键词】极值问题;一次函数;二次函数;平面几何;最短路线  在历年的中考中极值问题是最为常见的题型,富有变化力、形势多样、考察内容全面。对于学生来讲,需要掌握多种题型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