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沉降观测点,指的是对被观测物体的高程变化进行测量而应用的观测点。需保证沉降观测点的施测精度符合高程测量精度等级相关规定,对于没有在水准路上的观测点,需以所选定的测站高差中误差作为精度要求施测。为了提高建筑工程沉降观测点测量质量,本文重点对建筑工程沉降觀测点测量技术的具体应用进行分析研究。
关键词:建筑工程;沉降观测点;测量技术
近年来,在社会经济稳步发展的背景下,我国建筑工程事业发展迅速。而对于沉降观测点测量来说,则是建筑工程非常重要的一项工作,为了做好此项工作,有必要注重沉降观测点测量技术的应用。总之,从建筑工程沉降观测点测量工作效率及质量提升角度考虑,本文围绕“建筑工程沉降观测点测量技术的应用”进行分析研究具备一定的价值意义。
1 建筑工程沉降观测点测量设置要求分析
1.1 基准点设置要求
因建筑工程沉降观测中,基点布设为永久性设施,所以考虑到基准点避免受到损害,保证沉降观测作业能够持续进行,不可基于施工现场区域内进行基准点设置。同时,避免在建筑工程附近原有建筑上进行基准点设置。测量工作人员需以基准点设置要求为依据,在与建筑工程存在30-50m左右间距,同时不会影响建筑稳定性的区域进行基准点设置,并保证基准点数量>3个。此外,基于基准点埋设过程中,需确保其稳定性,然后根据观测合理调整基准点位置,进一步保证基准点布设埋石稳定期≥15d。
1.2 观测点要点设置要求
基于沉降观测点布设过程中,需确保通视良好;测量工作人员需基于建筑外墙、四角、大转角等位置,每间隔2-3根立柱,或者间隔10-15m,进行观测点的设置。倘若在某些因素影响下,不能满足上述布设要求,则可以在沉降或裂缝两侧、天然地基与人工地基衔接位置以及新旧建筑的交接位置,进行观测点的布设。
1.3 观测标志设置要求
基于沉降观测测量过程中,需以建筑工程的实际结构特点及材料特征情况,合理选择建筑基础标志以及墙标志等。针对各种标志,其立尺均有必要加工成为较为突出的半球形显著标志点,将防腐涂料均匀涂抹之后,对标志进行埋设处理。此外,在埋设位置选取过程中,需尽可能地避开电气开关、暖气管以及雨水管等设施设备,并且有必要和地面、窗面之间维持合理的间距,以此确保观测标志设置的合理性及安全性。
2 建筑工程沉降观测点测量技术的具体应用分析
如前所述,对建筑工程沉降观测点测量设置的基本要求有了一定程度的了解,为了提高建筑工程沉降观测点测量工作效率及质量的提升,还有必要注重其测量技术的具体应用,总结起来其测量技术的具体应用如下:
2.1 水基准控制网布设技术
基于基坑开挖作业之前,需于施工现场区域内将水基准观测点设置好,然后通过这些点组合成建筑工程水基准控制网。进一步通过水基准控制网,对建筑工程高程的初始值进行判断。以国内相关建筑工程水基准点相关规定为依据,需保证水基准点>3个,将其距离维持在100m范围内,并保证能够方便进行闭合验校作业。
2.2 沉降观测测量技术
针对沉降观测点实施精密测量作业时,需以水准测量规范标准要求为依据,一方面,明确观测线路,然后基于观测之前对标示相关工作加以完善,保证观测线路的一致性,进而使观测误差降低。另一方面,根据建筑工程的具体特征、观测的具体要求以及观测周边的环境条件等,合理选择沉降观测技术,使观测方法的可操作性提升,进而促进观测工作效率及精度的提升。此外,基于施工期间,首要工作是将沉降观测点布设好,保证基于施工建设初始环节至竣工验收环节,均能够做好沉降观测作业,以此对沉降变形状况有足够的了解,进一步保证施工的质量及安全性。而在观测过程中,需保证基准点、观测点以及工作基点的稳定性,然后结合测量要求,对相关人员、设备以及观测流程加以明确,使测量误差有效降低。在沉降观测过程中,合理使用DS05、DSZ05等型号水准仪,针对全部高度均进行2次测量,然后取2次观测均值;在建筑工程高度不断增加的基础上,需合理对观测点进行移动,以此保证测量的可行性及准确性。
2.3 数据处理技术
建筑工程沉降观测点测量相关数据处理是非常关键的关键,需落实有效的数据处理技术。即在建筑工程施工现场沉降观测作业完成之后,做好测量结果的分析计算工作。值得注意的是,沉降量计算主要是对全部观测点高程实施平差计算,然后对沉降量加以明确,并分配误差。基于沉降测量数据处理期间,需保证沉降点观测首次测量数据的精准性,然后将此作为基础,针对后面的闭合测量路线实行重新测量操作,进一步通过闭合差计算公式,处理好相关数据;数据分析处理之后,需在相关数据表格当中详细、完整填写。值得注意的是,数据处理遵循的步骤为:计算全部观测点沉降量→计算累积沉降量→结合计算结果,将沉降曲线图绘制出来→绘制等值线图。此外,需认识到处理沉降观测数据,一般沉降观测点无上升表现。所以,数据处理不可对误差进行强制分配,以此使沉降观测点发生高程值扭曲的问题得到有效避免。倘若测量数据有异常情况存在,需校对测量仪器设备,然后对测量操作的规范性进行检查,在效验合格之后,再次对沉降点进行观测测量,以此保证测量结果的精准度及正确性。
3 结语
综上所述,在建筑工程沉降观测点测量设置过程中,需掌握基本设置要求,进一步落实水基准控制网布设技术、沉降观测测量技术以及数据处理技术,以此提高建筑工程沉降观测点测量的效率及质量,进一步提升建筑工程整体施工作业水平。
参考文献:
[1] 张琨.建筑工程沉降观测点测量技术应用的探讨[J].智能城市,2019(03).
[2] 向江波.建筑工程沉降观测点测量技术[J].资源信息与工程,2017,32(05).
[3] 向道佑.建筑工程沉降观测点测量技术分析[J].低碳世界,2017(14).
(身份证号:1.210921199110048218;2.210921198410261411)
关键词:建筑工程;沉降观测点;测量技术
近年来,在社会经济稳步发展的背景下,我国建筑工程事业发展迅速。而对于沉降观测点测量来说,则是建筑工程非常重要的一项工作,为了做好此项工作,有必要注重沉降观测点测量技术的应用。总之,从建筑工程沉降观测点测量工作效率及质量提升角度考虑,本文围绕“建筑工程沉降观测点测量技术的应用”进行分析研究具备一定的价值意义。
1 建筑工程沉降观测点测量设置要求分析
1.1 基准点设置要求
因建筑工程沉降观测中,基点布设为永久性设施,所以考虑到基准点避免受到损害,保证沉降观测作业能够持续进行,不可基于施工现场区域内进行基准点设置。同时,避免在建筑工程附近原有建筑上进行基准点设置。测量工作人员需以基准点设置要求为依据,在与建筑工程存在30-50m左右间距,同时不会影响建筑稳定性的区域进行基准点设置,并保证基准点数量>3个。此外,基于基准点埋设过程中,需确保其稳定性,然后根据观测合理调整基准点位置,进一步保证基准点布设埋石稳定期≥15d。
1.2 观测点要点设置要求
基于沉降观测点布设过程中,需确保通视良好;测量工作人员需基于建筑外墙、四角、大转角等位置,每间隔2-3根立柱,或者间隔10-15m,进行观测点的设置。倘若在某些因素影响下,不能满足上述布设要求,则可以在沉降或裂缝两侧、天然地基与人工地基衔接位置以及新旧建筑的交接位置,进行观测点的布设。
1.3 观测标志设置要求
基于沉降观测测量过程中,需以建筑工程的实际结构特点及材料特征情况,合理选择建筑基础标志以及墙标志等。针对各种标志,其立尺均有必要加工成为较为突出的半球形显著标志点,将防腐涂料均匀涂抹之后,对标志进行埋设处理。此外,在埋设位置选取过程中,需尽可能地避开电气开关、暖气管以及雨水管等设施设备,并且有必要和地面、窗面之间维持合理的间距,以此确保观测标志设置的合理性及安全性。
2 建筑工程沉降观测点测量技术的具体应用分析
如前所述,对建筑工程沉降观测点测量设置的基本要求有了一定程度的了解,为了提高建筑工程沉降观测点测量工作效率及质量的提升,还有必要注重其测量技术的具体应用,总结起来其测量技术的具体应用如下:
2.1 水基准控制网布设技术
基于基坑开挖作业之前,需于施工现场区域内将水基准观测点设置好,然后通过这些点组合成建筑工程水基准控制网。进一步通过水基准控制网,对建筑工程高程的初始值进行判断。以国内相关建筑工程水基准点相关规定为依据,需保证水基准点>3个,将其距离维持在100m范围内,并保证能够方便进行闭合验校作业。
2.2 沉降观测测量技术
针对沉降观测点实施精密测量作业时,需以水准测量规范标准要求为依据,一方面,明确观测线路,然后基于观测之前对标示相关工作加以完善,保证观测线路的一致性,进而使观测误差降低。另一方面,根据建筑工程的具体特征、观测的具体要求以及观测周边的环境条件等,合理选择沉降观测技术,使观测方法的可操作性提升,进而促进观测工作效率及精度的提升。此外,基于施工期间,首要工作是将沉降观测点布设好,保证基于施工建设初始环节至竣工验收环节,均能够做好沉降观测作业,以此对沉降变形状况有足够的了解,进一步保证施工的质量及安全性。而在观测过程中,需保证基准点、观测点以及工作基点的稳定性,然后结合测量要求,对相关人员、设备以及观测流程加以明确,使测量误差有效降低。在沉降观测过程中,合理使用DS05、DSZ05等型号水准仪,针对全部高度均进行2次测量,然后取2次观测均值;在建筑工程高度不断增加的基础上,需合理对观测点进行移动,以此保证测量的可行性及准确性。
2.3 数据处理技术
建筑工程沉降观测点测量相关数据处理是非常关键的关键,需落实有效的数据处理技术。即在建筑工程施工现场沉降观测作业完成之后,做好测量结果的分析计算工作。值得注意的是,沉降量计算主要是对全部观测点高程实施平差计算,然后对沉降量加以明确,并分配误差。基于沉降测量数据处理期间,需保证沉降点观测首次测量数据的精准性,然后将此作为基础,针对后面的闭合测量路线实行重新测量操作,进一步通过闭合差计算公式,处理好相关数据;数据分析处理之后,需在相关数据表格当中详细、完整填写。值得注意的是,数据处理遵循的步骤为:计算全部观测点沉降量→计算累积沉降量→结合计算结果,将沉降曲线图绘制出来→绘制等值线图。此外,需认识到处理沉降观测数据,一般沉降观测点无上升表现。所以,数据处理不可对误差进行强制分配,以此使沉降观测点发生高程值扭曲的问题得到有效避免。倘若测量数据有异常情况存在,需校对测量仪器设备,然后对测量操作的规范性进行检查,在效验合格之后,再次对沉降点进行观测测量,以此保证测量结果的精准度及正确性。
3 结语
综上所述,在建筑工程沉降观测点测量设置过程中,需掌握基本设置要求,进一步落实水基准控制网布设技术、沉降观测测量技术以及数据处理技术,以此提高建筑工程沉降观测点测量的效率及质量,进一步提升建筑工程整体施工作业水平。
参考文献:
[1] 张琨.建筑工程沉降观测点测量技术应用的探讨[J].智能城市,2019(03).
[2] 向江波.建筑工程沉降观测点测量技术[J].资源信息与工程,2017,32(05).
[3] 向道佑.建筑工程沉降观测点测量技术分析[J].低碳世界,2017(14).
(身份证号:1.210921199110048218;2.2109211984102614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