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因材施教是力图从学生的各种差异出发,探讨和研究如何面向全体、照顾差异的问题,从而使学生按照自己的特点发展,以至于每个学生都得到充分的发展,实现每个学生的全面发展。
关键词:学生差异;因材施教;评价方式
前言
学生是有差异的群体,在先天、后天、生理、心理、社会等方面都存在着明显的个体差异。这些差异不仅表现在学生的学习活动中,而且深刻地影响着教学活动。以生为本,承认、尊重、调适和利用学生的差异,从某种意义上说,是教育的立足点和落脚点。强调在可能的范围内采用不同的教学方式,使具有不同智力、不同个性的学生都能受到良好的教育。
1 学生的各种差异
研究学生的差异就要从研究学生的个体差异开始。
1.1 个性的差异
个性差异是指人们之间在稳定的心理特点上的差异,包括性格、兴趣、能力、追求等方面的所存在的差异。个性差异不仅表现在人们是否有某方面的特点上,而且也表现为同一特点上的不同水平上。
1.2 性格差异
学生的性格是指对现实的态度和行为方式中经常表现的稳定倾向。性格的差异是根据学生对现实事物的态度和意志特征相结合而作出的分别的倾向。如:有的学生有明确的学习目的,学习积极主动,能自制,有毅力;有的虽然有明确的学习目的,但没有毅力,缺乏自制。有的学生在学校表现积极,在家里则完全相反。气质不同的学生在同样性格特点在形成过程中和表现上也有很大不同:有的学生在运动场上精力充沛、生气勃勃,有的情感激烈,爱激动而难以控制;有的人却沉默寡言,比较冷静,不露声色;有的思维灵活、动作敏捷、善于适应;而另外一些反应比较慢、不善应变等等。
1.3 兴趣的差异
兴趣是人积极探究某种事物的认识倾向。这种认识倾向使人对某种事物给予优先的注意,并具有向往的心情。所以,兴趣表现在认识过程中具有良好的情绪色彩方面。
1.4 能力的差异
能力是指人顺利完成某种活动所必需的稳定的个性心理特征。能力总是和人的某种活动相联系并表现在活动中,而且只有在那种没有这些能力就不能实现的活动中表现出来。所以,能力就决定着知识、技能、熟练获得的成就,即能力表现在掌握知识、技能和熟练之中,同时又不能归结为知识和技能。学生的能力差异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般认识能力差异;特殊才能的差异(如文艺、体育、组织等方面);能力表现早晚方面的差异(如神童和大器晚成)。
1.4 认知风格的差异
学生认知风格的差异,对学习影响很大。认知风格有俩个基本方面:一是指个体在知觉和学习中处理信息的方式;二是指个体对作业做出反应而使用的各种策略。每一种认知风格及其变式,都会导致学习结果在速度和精确性方面以及品质方面的差异。
1.5 心理分化的差异
心理分化是指人在知觉中选出特征的方式,也就是整体性知觉方式和分析性知觉方式。如:具有整体知觉方式的学生很难从包含刺激的背景中分辨出刺激,而具有分析知觉方式的学生,其知觉比较牢固,不易为背景变化而改变,他们总是把观察的刺激同背景分开。在教育环境中,具有整体分析方式的学生喜欢集中学习,易获得老师的表扬和喜欢,他们和同学相处和睦、得体、贴心且讨人喜欢,但他们不善于做定向分析,需要明确的指导和讲授。而分析性知觉则喜欢个人钻研、独立学习和研究设计。
1.6 智力差异
智力的个体差异有多种表现形式,它既可表现在结构的不同上,又可表现在水平的高低上,还可表现在发展与成熟的早晚上。
智力结构差异,根据智力结构可以将其分为:分析型、综合型与分析—综合型;视觉型、听觉型、运动觉型与混合型;艺术型、思维型与中间型。分析型、综合型与分析—综合型这是根据人们在知觉过程中的特点而划分的类型。属分析型的人,在知觉过程中,具有较强的分析能力和对物体细节感知清晰的特点,但概括性和整体性不够;属综合型的人,具有综合整体知觉的特点,但缺乏分析性,对细节不大注意;属分析—综合型的人,兼有上述两类型的特点,既具有较强的分析性,又具有较强的综合性,是一种较理想的知觉类型。视觉型、听觉型、运动觉型与混合型是根据人们在记忆过程中某一感觉系统记忆效果最好而划分的类型。视觉型的人视觉记忆效果最好;听觉型的人听觉记忆效果最佳;运动觉型的人有运动觉参加时记忆效果最好;混合型的人用多种感觉通道识记时效果最显著。艺术型、思维型与中间型这是根据人的高级神经活动中两种信号系统谁占优势而划分的类型。艺术型的人,第一信号系统(除语词外的各种刺激物)在高级神经活动中占相对优势。他们在感知方面具有印象鲜明的特点,在记忆方面易于记忆图形、颜色、声音等直观材料。在思维方面富于形象性,想象丰富,还有他们的情绪容易被感染。思维型的人则第二信号系统(语词)在高级神经活动中占相对优势。他们在感知方面注重对事物的分析、概括,在记忆方面善于语词记忆、概念记忆;在思维方面倾向于抽象、分析、系统化,善于逻辑构思和推理论证等。中间型的人两种信号系统比较均衡。具有两者的特点。
智力水平差异,心理学的一些研究表明,人的智力水平是呈常态分布的。有些人智力发展水平较高,有些人智力发展水平较低,而大多数人的智力属于中等水平。
智力的年龄差异,智力发展与成熟早晚也存在明显的年龄差异。有的人在儿童时期就显露出非凡的智力和特殊能力,而有些属于大器晚成。
1.7 性别差异
一般认为女孩子在14岁以前的记忆力和思维能力强于男孩,而在14岁以后则是男孩强于女孩。女孩阅读较好,而男孩则擅长数学等,这其间也有兴趣的因素。
2 因材施教的理论依据
因材施教的教学方法是指立足于学生个体的差异,满足学生个别学习的需要,以促进每个学生在原有基础上得到充分发展的教学。既要考虑学生的智力、能力发展的需要,也要考虑他们非智力因素逐步成熟的需要。因材施教不仅强调学生的个别性、独立性,强调教学的个别指导。而且强调学生间的合作和交往,让他们在相互交往中共同提高。
注重差异的最终目的,是促进每个学生在原有基础上都得到最大的发展,促进自我教育。在教学中首先要注重学生学习方式的自主化,学习方式可因人、因时、因课而自由选择。其次要注重教学目标的层次化。以往教学往往只强调共性,对学生提出的学习目标强调“统一性”。由于学生的基础有差异,阅读理解能力的高低不同,要求学生在同一时间学习同一内容,达到同一目标显然不切实际。可以让学生根据自己的水平自选目标任务,这样既注意了各层次学生的适应性,又促进了整体水平的提高。最后还要注重教学反馈的形式多样化,反馈的形式不要局限于单一性的语言汇报,学生可根据自己的爱好、特长自由选择反馈的形式。
3 因材施教的教学形式
3.1 前提
对学生差异的检测是进行差异教学的前提。在给学生进行差异教学之前,必须了解学生的差异所在,这就要进行差异测查。测查,指测量和调查。通过测量和调查分析,全面了解学生心理上的量和质的差异。差异测查可以使我们预测学生不同的教育潜力、职业潜力、社交潜力,从而为他们制定特定的教育训练计划,促进他们的发展。对于学生来说,通过教育和心理方面的差异检测,他可以对自己有全面的了解。在差异比较中扬长避短,促进自身发展和提高。
3.2 主要形式
3.2.1 个别教学,个别教学是最早产生的教学组织形式,是一种教师分别对学生进行传授和指导的形式。有时,虽然形式上很多学生在一个班级上课,但如果教师教学是对一个个学生单独进行的,仍然是一种个别教学模式。
3.2.2 集体教学,这里的集体教学和普通的按班级教学是有差别的,这里的集体教学指按照不同的智力、能力等分班进行的。其分班的依据主要有a.按照智龄分班;b.按成绩、能力分班;c.留级和跳级;d.分层教学;e.异步教学(同一目标,不同速度);f.复式教学;g.分流教学。
3.2.3 班集体的个别化教学,班集体教学和个别教学相结合,但这种结合不是简单的理解为在集体教学中加上个别辅导,而是将个别化教学的思想理论、策略和方法,在教育安置、课程目标和计划、课堂教学、辅导训练等方面体现出来。
3.2.4 计算机辅助教学,计算机技术为实施个别化教学提供了很多可能和机会。计算机技术可以模仿现实世界,向学生提出来自现实生活中的问题和任务,创设学习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和解决问题的欲望。计算机还可以让学生根据自己的学习情况,自定学习的步调和速度,突破传统教学的统一性。在计算机上学习可以使学生得到及时反馈和矫正,而反馈和矫正是照顾差异的个别教学的重要策略之一。
4 对学生个体差异的评价
在评价观上,传统教学在根本上是一元性的,着眼于理解、接受和求同,我国原有传统的线性教育评价方式,已成为制约全面实施素质教育的瓶颈。
差异教学倡导的是多元化的,着眼于置疑、发现和求异。差异教学是以多元性哲学思想为基础的一种教学理念。它主张教学的多样性、灵活性和选择性,提倡结论的多样性和获得结论的思维方式与认知过程的多样性,强调求异、追求个性、宽容另类,反对教学的单一性、专制性以及无条件的求同和以强制性为前提的统一性。这种一元与多元的碰撞、交叉与融合,反映了现代教育观与后现代教育观的冲突与整合。
学生个体差异性和智能的多元化决定了评价方式也应该是多种多样的,包括多元化评价目标、多维度评价内容和多样化评价方法。差异教学要关注个体的处境和需要,尊重和体现个体的差异,激发个体的主体精神,以促进每个个体最大可能地实现自身价值的理念,体现了“以人为本”、灵活多样,建构个体和谐发展的评价思想。差异教学评价观,以促进每个学生的发展为基本目标,注重对学生的全面考察,提供更多教育信息;考虑到各个学生客观存在的差异,对不同学生提出不同要求,采用多种评价方式,使每个学生都有获得成功的机会,体验成功的快乐;考虑到学生个体情感差异的复杂性、内隐性,倡导采用真实性评价和呈现性评价,强调评价的发展性、整体性、综合性、形成性和激励性,建立多元、多维、多形式的发展性评价体系。提倡实行学生学业成绩与成长记录相结合的综合评价方式。
5 结论和建议
为促进学生的素质教育,使学生得到全面发展,因材施教是十分必要的。它可以使学生选择适合自身特点的发展方式,促进每个学生在原有基础上都得到最大的发展,促进自我教育。在教学前必须对学生的差异类型、程度进行分类和测查,测查方式必须具有客观性、综合性、动态性。在教学方式上可采取:个别教学法;按智力、能力分级或分层的集体教学法;班集体的个别教学法;计算机辅助教学法。建议建立多元化评价目标、多维度评价内容和多样化评价方法,对不同学生提出不同要求使每个学生都有获得成功的机会,体验成功的快乐。
参考文献:
[1]华国栋.差异教学论[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1.4.
[2]朱智贤.儿童教育心理学讲话[M].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1981.
[3]黄显华,朱嘉颖.一个都不能少:个别差异的处理[M].上海:上海科技教育出版社,2003.11.
[4]汤姆林森.CA. 刘颂,译.多元能力课堂中的差异教学[M].北京:中国轻工业出版社,2003.1.
[5]肖隽.基于网络环境的差异教学设计研究[D].陕西师范大学,2007.
[6]黄微,周玉华.“差异教学法”在金工实习教学中的应用[J].鞍山科技大学学报,2006,(05) .
[7]张福生.差异教学及其实施途径[J].沈阳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4,(05).
(广州市恒福中学)
关键词:学生差异;因材施教;评价方式
前言
学生是有差异的群体,在先天、后天、生理、心理、社会等方面都存在着明显的个体差异。这些差异不仅表现在学生的学习活动中,而且深刻地影响着教学活动。以生为本,承认、尊重、调适和利用学生的差异,从某种意义上说,是教育的立足点和落脚点。强调在可能的范围内采用不同的教学方式,使具有不同智力、不同个性的学生都能受到良好的教育。
1 学生的各种差异
研究学生的差异就要从研究学生的个体差异开始。
1.1 个性的差异
个性差异是指人们之间在稳定的心理特点上的差异,包括性格、兴趣、能力、追求等方面的所存在的差异。个性差异不仅表现在人们是否有某方面的特点上,而且也表现为同一特点上的不同水平上。
1.2 性格差异
学生的性格是指对现实的态度和行为方式中经常表现的稳定倾向。性格的差异是根据学生对现实事物的态度和意志特征相结合而作出的分别的倾向。如:有的学生有明确的学习目的,学习积极主动,能自制,有毅力;有的虽然有明确的学习目的,但没有毅力,缺乏自制。有的学生在学校表现积极,在家里则完全相反。气质不同的学生在同样性格特点在形成过程中和表现上也有很大不同:有的学生在运动场上精力充沛、生气勃勃,有的情感激烈,爱激动而难以控制;有的人却沉默寡言,比较冷静,不露声色;有的思维灵活、动作敏捷、善于适应;而另外一些反应比较慢、不善应变等等。
1.3 兴趣的差异
兴趣是人积极探究某种事物的认识倾向。这种认识倾向使人对某种事物给予优先的注意,并具有向往的心情。所以,兴趣表现在认识过程中具有良好的情绪色彩方面。
1.4 能力的差异
能力是指人顺利完成某种活动所必需的稳定的个性心理特征。能力总是和人的某种活动相联系并表现在活动中,而且只有在那种没有这些能力就不能实现的活动中表现出来。所以,能力就决定着知识、技能、熟练获得的成就,即能力表现在掌握知识、技能和熟练之中,同时又不能归结为知识和技能。学生的能力差异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般认识能力差异;特殊才能的差异(如文艺、体育、组织等方面);能力表现早晚方面的差异(如神童和大器晚成)。
1.4 认知风格的差异
学生认知风格的差异,对学习影响很大。认知风格有俩个基本方面:一是指个体在知觉和学习中处理信息的方式;二是指个体对作业做出反应而使用的各种策略。每一种认知风格及其变式,都会导致学习结果在速度和精确性方面以及品质方面的差异。
1.5 心理分化的差异
心理分化是指人在知觉中选出特征的方式,也就是整体性知觉方式和分析性知觉方式。如:具有整体知觉方式的学生很难从包含刺激的背景中分辨出刺激,而具有分析知觉方式的学生,其知觉比较牢固,不易为背景变化而改变,他们总是把观察的刺激同背景分开。在教育环境中,具有整体分析方式的学生喜欢集中学习,易获得老师的表扬和喜欢,他们和同学相处和睦、得体、贴心且讨人喜欢,但他们不善于做定向分析,需要明确的指导和讲授。而分析性知觉则喜欢个人钻研、独立学习和研究设计。
1.6 智力差异
智力的个体差异有多种表现形式,它既可表现在结构的不同上,又可表现在水平的高低上,还可表现在发展与成熟的早晚上。
智力结构差异,根据智力结构可以将其分为:分析型、综合型与分析—综合型;视觉型、听觉型、运动觉型与混合型;艺术型、思维型与中间型。分析型、综合型与分析—综合型这是根据人们在知觉过程中的特点而划分的类型。属分析型的人,在知觉过程中,具有较强的分析能力和对物体细节感知清晰的特点,但概括性和整体性不够;属综合型的人,具有综合整体知觉的特点,但缺乏分析性,对细节不大注意;属分析—综合型的人,兼有上述两类型的特点,既具有较强的分析性,又具有较强的综合性,是一种较理想的知觉类型。视觉型、听觉型、运动觉型与混合型是根据人们在记忆过程中某一感觉系统记忆效果最好而划分的类型。视觉型的人视觉记忆效果最好;听觉型的人听觉记忆效果最佳;运动觉型的人有运动觉参加时记忆效果最好;混合型的人用多种感觉通道识记时效果最显著。艺术型、思维型与中间型这是根据人的高级神经活动中两种信号系统谁占优势而划分的类型。艺术型的人,第一信号系统(除语词外的各种刺激物)在高级神经活动中占相对优势。他们在感知方面具有印象鲜明的特点,在记忆方面易于记忆图形、颜色、声音等直观材料。在思维方面富于形象性,想象丰富,还有他们的情绪容易被感染。思维型的人则第二信号系统(语词)在高级神经活动中占相对优势。他们在感知方面注重对事物的分析、概括,在记忆方面善于语词记忆、概念记忆;在思维方面倾向于抽象、分析、系统化,善于逻辑构思和推理论证等。中间型的人两种信号系统比较均衡。具有两者的特点。
智力水平差异,心理学的一些研究表明,人的智力水平是呈常态分布的。有些人智力发展水平较高,有些人智力发展水平较低,而大多数人的智力属于中等水平。
智力的年龄差异,智力发展与成熟早晚也存在明显的年龄差异。有的人在儿童时期就显露出非凡的智力和特殊能力,而有些属于大器晚成。
1.7 性别差异
一般认为女孩子在14岁以前的记忆力和思维能力强于男孩,而在14岁以后则是男孩强于女孩。女孩阅读较好,而男孩则擅长数学等,这其间也有兴趣的因素。
2 因材施教的理论依据
因材施教的教学方法是指立足于学生个体的差异,满足学生个别学习的需要,以促进每个学生在原有基础上得到充分发展的教学。既要考虑学生的智力、能力发展的需要,也要考虑他们非智力因素逐步成熟的需要。因材施教不仅强调学生的个别性、独立性,强调教学的个别指导。而且强调学生间的合作和交往,让他们在相互交往中共同提高。
注重差异的最终目的,是促进每个学生在原有基础上都得到最大的发展,促进自我教育。在教学中首先要注重学生学习方式的自主化,学习方式可因人、因时、因课而自由选择。其次要注重教学目标的层次化。以往教学往往只强调共性,对学生提出的学习目标强调“统一性”。由于学生的基础有差异,阅读理解能力的高低不同,要求学生在同一时间学习同一内容,达到同一目标显然不切实际。可以让学生根据自己的水平自选目标任务,这样既注意了各层次学生的适应性,又促进了整体水平的提高。最后还要注重教学反馈的形式多样化,反馈的形式不要局限于单一性的语言汇报,学生可根据自己的爱好、特长自由选择反馈的形式。
3 因材施教的教学形式
3.1 前提
对学生差异的检测是进行差异教学的前提。在给学生进行差异教学之前,必须了解学生的差异所在,这就要进行差异测查。测查,指测量和调查。通过测量和调查分析,全面了解学生心理上的量和质的差异。差异测查可以使我们预测学生不同的教育潜力、职业潜力、社交潜力,从而为他们制定特定的教育训练计划,促进他们的发展。对于学生来说,通过教育和心理方面的差异检测,他可以对自己有全面的了解。在差异比较中扬长避短,促进自身发展和提高。
3.2 主要形式
3.2.1 个别教学,个别教学是最早产生的教学组织形式,是一种教师分别对学生进行传授和指导的形式。有时,虽然形式上很多学生在一个班级上课,但如果教师教学是对一个个学生单独进行的,仍然是一种个别教学模式。
3.2.2 集体教学,这里的集体教学和普通的按班级教学是有差别的,这里的集体教学指按照不同的智力、能力等分班进行的。其分班的依据主要有a.按照智龄分班;b.按成绩、能力分班;c.留级和跳级;d.分层教学;e.异步教学(同一目标,不同速度);f.复式教学;g.分流教学。
3.2.3 班集体的个别化教学,班集体教学和个别教学相结合,但这种结合不是简单的理解为在集体教学中加上个别辅导,而是将个别化教学的思想理论、策略和方法,在教育安置、课程目标和计划、课堂教学、辅导训练等方面体现出来。
3.2.4 计算机辅助教学,计算机技术为实施个别化教学提供了很多可能和机会。计算机技术可以模仿现实世界,向学生提出来自现实生活中的问题和任务,创设学习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和解决问题的欲望。计算机还可以让学生根据自己的学习情况,自定学习的步调和速度,突破传统教学的统一性。在计算机上学习可以使学生得到及时反馈和矫正,而反馈和矫正是照顾差异的个别教学的重要策略之一。
4 对学生个体差异的评价
在评价观上,传统教学在根本上是一元性的,着眼于理解、接受和求同,我国原有传统的线性教育评价方式,已成为制约全面实施素质教育的瓶颈。
差异教学倡导的是多元化的,着眼于置疑、发现和求异。差异教学是以多元性哲学思想为基础的一种教学理念。它主张教学的多样性、灵活性和选择性,提倡结论的多样性和获得结论的思维方式与认知过程的多样性,强调求异、追求个性、宽容另类,反对教学的单一性、专制性以及无条件的求同和以强制性为前提的统一性。这种一元与多元的碰撞、交叉与融合,反映了现代教育观与后现代教育观的冲突与整合。
学生个体差异性和智能的多元化决定了评价方式也应该是多种多样的,包括多元化评价目标、多维度评价内容和多样化评价方法。差异教学要关注个体的处境和需要,尊重和体现个体的差异,激发个体的主体精神,以促进每个个体最大可能地实现自身价值的理念,体现了“以人为本”、灵活多样,建构个体和谐发展的评价思想。差异教学评价观,以促进每个学生的发展为基本目标,注重对学生的全面考察,提供更多教育信息;考虑到各个学生客观存在的差异,对不同学生提出不同要求,采用多种评价方式,使每个学生都有获得成功的机会,体验成功的快乐;考虑到学生个体情感差异的复杂性、内隐性,倡导采用真实性评价和呈现性评价,强调评价的发展性、整体性、综合性、形成性和激励性,建立多元、多维、多形式的发展性评价体系。提倡实行学生学业成绩与成长记录相结合的综合评价方式。
5 结论和建议
为促进学生的素质教育,使学生得到全面发展,因材施教是十分必要的。它可以使学生选择适合自身特点的发展方式,促进每个学生在原有基础上都得到最大的发展,促进自我教育。在教学前必须对学生的差异类型、程度进行分类和测查,测查方式必须具有客观性、综合性、动态性。在教学方式上可采取:个别教学法;按智力、能力分级或分层的集体教学法;班集体的个别教学法;计算机辅助教学法。建议建立多元化评价目标、多维度评价内容和多样化评价方法,对不同学生提出不同要求使每个学生都有获得成功的机会,体验成功的快乐。
参考文献:
[1]华国栋.差异教学论[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1.4.
[2]朱智贤.儿童教育心理学讲话[M].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1981.
[3]黄显华,朱嘉颖.一个都不能少:个别差异的处理[M].上海:上海科技教育出版社,2003.11.
[4]汤姆林森.CA. 刘颂,译.多元能力课堂中的差异教学[M].北京:中国轻工业出版社,2003.1.
[5]肖隽.基于网络环境的差异教学设计研究[D].陕西师范大学,2007.
[6]黄微,周玉华.“差异教学法”在金工实习教学中的应用[J].鞍山科技大学学报,2006,(05) .
[7]张福生.差异教学及其实施途径[J].沈阳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4,(05).
(广州市恒福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