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麦无花药雄性不育材料的发现及研究初报

来源 :种子科技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fenglingxin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作者于1991年5月在陕西省华县绵阳19号小麦大田中发现一株雄性不育株,长势正常,性状同绵阳19号。以绵阳19号可育株授粉,1992年在田间成47株,其中25株雄性不育,22株雄性可育。于是再以8种材料测交,并以绵阳19号回交,1993年田间成617株,其中290株为雄蕊高度退化无花药型雄性不育,327株育性正常。不育株与可育株之比,经卡平方显著测验符合1:1比率,并且杂交一代优势非常明显,单株产量达40~75克。凡1992年的可育株后代,1993年均表现性状整齐一致,无育性分离。因此,可基本肯定此种雄性
其他文献
信息化包括信息资源、信息技术、信息产业、信息化人才、信息化政策法规和标准等六大因素.实现辽宁省林业由传统型向现代化的转变,信息化技术的应用是关键.文章提出了实现辽
林麝(Moschus moschiferus beresovskii)被列为国家二级保护动物,同时又是珍稀的药用和香料动物[1-2].我国开展人工养麝40多年来,麝的疾病一直是制约养麝业规模化发展的主要
念珠菌又称假丝酵母菌,它属于真菌,一般是条件致病菌,可引起黏膜、皮肤、内脏的念珠菌病.该属菌种类繁多,与医学和兽医学有关的主要有:白色念珠菌、热带念珠菌、类星形念珠菌
两次用鸡新城疫(ND)弱毒疫苗免疫过的雏鸡群发生ND流行,病初疑为传染性支气管炎(IB),最后通过病毒分离鉴定,才确诊其为ND强毒流行.
目前,国家种子管理条例实施细则尚未颁布,县级农业种子管理部门在开展“三证”(种子生产许可证、种子经营许可证、种子质量合格证)管理工作中,遇到几个具体问题不好处理:一是
运用加拿大的“3S”技术,结合林区工作的实际需要,研究开发出CLP4.0系统,该系统能将GPS手持机所测数据直接自动输入电脑,并打印输出测量记录和图形等内容,操作简单、实用性强、自动高效,解决了林区利用GPS手持机代替罗盘仪测量的技术难题。
<正> 提纯复壮是防止杂交水稻“三系”亲本混杂退化、确保杂种优势及优良种性的根本措施。多年来,全国许多单位都曾开展了这方面的研究工作,并形成了“成对交四圃制”、“三
国内对室内土柱淋滤试验的研究分为机理性研究与环境工程评价研究两个方面。机理性研究,主要探讨污染物质在包气带不同土层结构中通过物理、化学、生物变化所产生吸附、降解
<正> 近年来,通过高产制种竞赛活动,出现了许多大面积创高产的典型,积累了丰富的经验。现结合部分高产制种经验,对提高玉米杂交制种产量的配套技术总结如下: 1 提高播种质量
CO2超临界流体萃取技术是当前的新兴技术。文章通过对该技术基本原理、生产工艺和应用特点的描述,进而提出该技术在林业产业方面的应用方向和20种涉林产品CO2-SFE的主要技术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