利水强心方改善慢性心力衰竭患者心功能的临床研究

来源 :中国临床医生杂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vctlu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 观察利水强心方对慢性心力衰竭患者的心功能改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 选取2015年9月至2018年1月在中国中医科学院广安门医院收治的慢性心力衰竭患者60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30例,对照组给予西药基础治疗,治疗组在西药基础治疗上加用利水强心方颗粒剂,两组疗程均为8周.观察两组治疗前后的中医证候积分、左心室射血分数、6分钟步行试验、血浆脑钠肽前体水平及安全性指标.结果 治疗后两组间中医证候积分、6分钟步行距离比较(P<0.05),左心室射血分数、血浆脑钠肽前体水平比较(P<0.01),差异有显著性.结论 利水强心方可进一步改善心力衰竭患者的临床症状,提高左心室射血分数,降低血浆脑钠肽前体水平,具有良好的安全性及有效性.
其他文献
《中华肝脏病杂志》2020年核心影响因子为1.807,名列消化病学类期刊第1名,入选中国科学技术协会高质量科技期刊分级目录T1级。2021年获重庆市新闻出版局出版专项资金、重庆市科学技术协会高品质科技期刊资助项目、国家教育部产学研合作协同育人项目支持;获“川渝一流科技期刊”、“重庆市高品质科技期刊”等多项殊荣,实现了期刊“质与量”的双效发展。2022年我们将着力于吸引高水平研究成果,及时、高效、精准传播学术成果,重视数字化传播,建设一流学术期刊。“,”The n Chinese Journal o
1病例资料rn56岁女性,因双侧耳鸣4个月、视物重影1个月人院.人院体格检查:左侧眼睑轻度下垂;双侧眼球结膜充血,左侧为著;左侧眼球突出,双侧眼球活动及瞳孔反射正常;双侧眼眶部及颞部可闻及吹风样杂音,右侧较左侧明显.MRA示双侧海绵窦区混杂血管影(图1A).头颅MRI示双侧鞍旁流空影,双侧眼静脉增粗(图1B).
目的:在原发性肝癌患者中评估以免疫检查点抑制剂为基础的联合治疗引起的肝功能损伤发生情况。方法:回顾性分析2018年1月1日至2021年3月31日在重庆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感染病科住院,并接受程序性死亡蛋白其配体(PD-1/PD-L1)抗体治疗的65例原发性肝癌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CTCAE V5.0标准评估治疗前后肝损伤的级别。根据性别、年龄段、是否有肝硬化、基线Child-Pugh评分、BCLC分期和治疗方案对患者进行分组,比较不同情况下患者肝损伤的发生率。多组间比较采用n χ2检验或秩和检验
肝硬化在世界范围内广泛流行,是各种慢性肝病进展至以肝脏弥漫性纤维化、假小叶形成、肝内外血管增殖为特征的病理阶段.肝硬化相关免疫功能障碍(cirrhosis-associated immune dysfunction,CAID) 为肝硬化时出现的免疫缺陷及系统性炎症表现综合征.CAID患者防御能力存在缺陷,导致感染风险增加.
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non-alcoholic fatty liver disease,NAFLD)是包括单纯性脂肪肝、脂肪性肝炎的临床综合征,目前已逐渐取代乙型肝炎成为中国第一大肝病.过去认为NAFLD是一种可逆性病变,但近年来的深入研究表明,若NAFLD持续进展,肝细胞在脂质的长期浸润下可发生变性、坏死,最终形成肝纤维化,导致肝硬化的发生,甚至可能发展成肝细胞癌,必须引起临床医生的重视 [1].此外,NAFLD的晚期纤维化还可以增加心血管事件发生风险,并因此导致疾病死亡率增加 [2].
1病例资料rn11岁女性,因间歇性头痛、头晕半年余伴左侧肢体麻木、乏力2个月于2019年3月29日入院.患儿于2018年9月无明显诱因出现间歇性头痛、头晕,近两个月出现左侧肢体无力、视力减退.近10 d来,出现手部抖动,运动后加重;左侧肌力下降,右侧肢体正常.入院体格检查:左上肢无脉,右侧颞浅动脉和右侧桡动脉未触及波动,双侧血压测不出;右侧视力0.4,左侧0.6;左颈部可闻及血管杂音;左侧肢体肌力4-级,右侧肢体肌力正常,双侧肌张力正常;生理反射存在,病理征未引出.
垂体腺瘤是一种起源于蝶鞍内脑垂体细胞的肿瘤,发生率较高,约占颅内肿瘤的12%,且在男女比例上没有明显的差异,常见于中年人,多为良性.垂体腺瘤尤其是微小腺瘤,早期临床表现较少,转为恶性后腺瘤的生长速度快,体积大,可逐步发展表现为内分泌障碍及神经压迫导致的头痛、呕吐、视力减退等.而对于微腺瘤的临床治疗,常采用经口鼻蝶入路显微手术切除,随着显微技术在医学领域的广泛应用,经蝶窦入路显微手术由于其具有手术时间短,创伤小,准确度高,颅面无改变,术后并发症少,恢复快等优势,成为临床治疗垂体腺瘤的首选.同时随着经济水平的
期刊
炎性瘤样脱髓鞘病变(inflammatory tumor-like demyelinating disease,ITDD),又称脱髓鞘假瘤或瘤样炎性脱髓鞘病,是中枢神经系统免疫介导的炎性脱髓鞘病变的一种比较特殊的类型[1].既往有学者认为ITDD介于急性播散性脑脊髓炎和多发性硬化(multiple sclerosis,MS)之间[2,3],但近年来的研究发现,大多数ITDD为单次病程,少数可转化为复发-缓解型 MS(ralapse-remission multiple sclerosis,RRMS)或与视
近年来,免疫检查点抑制剂(immune checkpoint inhibitors,ICIs)开始用于治疗多种癌症,疗效显著.细胞程序性死亡受体-1 (programmed death 1,PD-1)抑制剂和细胞程序性死亡配体-1 (programmed cell death-ligand 1,PD-L1)抑制剂都是临床中常用的ICIs.PD-1与配体结合导致了T细胞凋亡阈值降低,使T细胞更容易发生凋亡,削弱了细胞免疫功能 [1-2]. 在一些肿瘤细胞中,可观察到PD-L1的表达上调从而抑制T细胞活性,使
轻型颅脑损伤(mild traumatic brain injury,mTBI),是最常见的颅脑损伤类型[1],可引起一系列症状,主要是头痛、疲劳、抑郁、焦虑和易怒等[2].除此以外,mTBI还会导致认知功能障碍,严重影响病人心理及生理健康.过去认为,mTBI属于一过性脑损伤,预后良好.但近年来,随着医学水平的进步,以及对认知功能障碍研究的深入,mTBI导致的认知功能障碍得到广泛认可.本文就mTBI病人认知功能障碍的研究进展作一综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