柳编材料工艺的艺术形式语言探究

来源 :牡丹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hll001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当代材料艺术快速发展的背景下,其创作理念、设计方法、表现形式等也都随着时代的发展而变化。材料艺术成为一种热门的艺术话题,材料的独立表现力量也逐渐显现出来。随着柳编材料越来越广泛地应用到当代艺术实践活动中,艺术形式的语言也更多地借助于材料来表达。材料成为表现情感交流和体现创作理念的主体艺术语言。材料艺术是适应时代及当代艺术的发展而产生的。
  通过对柳编材料的发掘、整理、提炼,发现柳编材料工艺有着强大的艺术生命力和鲜明的地域特色,带有浓厚的乡土气息,包含着积极的人生态度。其是人类最质朴、最直接的艺术形式,容纳着丰富的历史文化信息,具有情感交流与生活实用性,有着重要的艺术文化价值。本文旨在表达柳编材料的艺术语言形式与艺术文化内涵,弘扬中华传统民间工艺,并寻求艺术思想及设计上的创新,以推动柳编材料艺术的健康发展,更好地服务于现代生活。
  一、柳编材料的特点
  柳编材料是指柳编工艺的原材料。柳编工艺使用的原材料,不仅包括柳叶、柳条,还包括茅草、麦秆、玉米皮、藤条、竹、芒、水草、蒲草、荆条、桑条、紫穗槐条等。
  柳编工艺是我国古老的民间传统技艺,有着悠久的发展历史。如何巧妙地运用天然的材料编织出生活所需的物品,是人类造物的最终目的。不同的柳编材料依据不同的属性特征可编织出不同的物品,给人们带来不同的艺术感受。为了更好地选择利用材料,我们就要熟练的掌握材料的属性特征。比如:玉米皮、柳条、麦秆、茅草及藤条等。
  相对于工业文明下的工业产品而言,柳编材料具有独特的天然属性。深入发掘可以发现,柳编材料天生俱有亲和力。由它制成的艺术品让人仿佛置身于大自然中:触摸它的身躯如同抚摸自然的臂膀,嗅触它的味道就仿佛呼吸到了自然的芳香。材料的天然属性具有人造材料无法比拟的优势,由于工业文明的发展带来的环境污染,使得人们更加渴望自然的纯净。柳编材料属于纤维材料,具有朴实的自然之美,肌理既粗犷朴实又细腻雅致,附加上其变幻的天然色泽与形式,使其不需人工雕琢及装饰,便已具古朴、大方、天然、清新、时尚、高雅的性格
  二、柳编材料发展的现状
  柳编材料工艺是由传统编织工艺发展并独立出来的一门民间手工艺术,是民间手工艺的重要组成部分和主要表现形式之一。随着时代的发展,现在的我们依然可以看到柳编材料艺术发展的历史痕迹,无论其实用性还是观赏性都还在现代的生活中发光发热。尤其在家具、包装、装饰、建筑等领域,因其材料的天然性、柔韧性已逐渐受到国内外艺术界、建筑界的广泛关注。
  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广大劳动群众及民间艺人利用柳编创造了造型各异、材质不一、功能完备的生活用品和装饰品。如:柳箱、柳盘、柳制家具、柳制挎包、装饰壁挂等,它们构思巧妙、功能合理、工艺精美、样式多样、造型颇具美感,让我们深深地感受到民间艺术的魅力。柳编艺术品在其设计思路、功能特征、美学风格上都蕴含着丰富的艺术思想和美学理念。
  三、柳编材料的艺术形式
  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柳编材料艺术也在不断地丰富与创新。起初,人类为了遮风避雨制造了斗笠蓑衣,后来又为了满足坐、卧、衣、行、居的需要而制造了编织类的盛物器具。随着历史文明的不断发展与进步,柳编材料艺术也具备了许多不同的类型与样式,并伴随着社会生产和生活方式的变化不断演变。柳编材料艺术在每一个历史时期都在为最大限度地满足人们现代生活的需要不断地创新出新的使用功能和审美价值,为迎合人们创造更舒适、更温馨、更合理、更具文化品位的生活方式不断努力着。
  由于材料、结构、使用场所、使用功能的多元化,导致当代柳编材料艺术的类型和造型风格也呈现多元化,很难单一地用一种方式便将柳编材料艺术的实用性与观赏性区别开来。为了能更好、更系统、更完整的对其分类,我们依据人与物、物与物的关系,按照人体工程学原理对其进行分类,把它大致分为家居、包装、装饰三大类。
  四、柳编材料工艺的继承与发展
  在我国几千年的历史发展长河中,柳编材料藝术在夹缝中生存了下来并伴随着时代的发展,不断地创新。在当今社会,由于工业文明带来的负面影响及人们对原生态生活的渴望,激发了民间手工艺人与艺术家开始重新审视这门古老的传统技艺。在当下,这门古老的艺术依旧发着光和热,像山东博兴、郯城、临沭、商河,安徽阜南,河南固始,湖北襄樊等地的柳编工艺也都呈现出一片欣欣向荣的景象。尽管如此,柳编材料艺术的发展依然存在着不足,比如艺人“老龄化”、传人“稀有化”、技艺“衰退化”、产品“单一化”等问题。如何保护、传承和发展这门艺术就成了迫在眉睫的问题。
  民间手工艺最大的特点就是与生活紧密相连,在生活中创造艺术,在创造中丰富生活。民间手工艺的传承方式多是口传身教、父传子、师传徒的代代相传,这就使得一部分古老而优秀的技艺没能得以良好保存而失传殆尽。随着时代的发展,观念的变化,也使得手工艺人的心态、情绪及价值观发生了一些变化,较少有人愿意继续从事这门古老的技艺,民间技艺陷入即将失传的危险境地。
  五、结语
  通过介绍柳编工艺的历史发展现状,概述了柳编材料的艺术语言和艺术表现形式。经过实地考察及查阅资料,我们发现材料艺术的发展源于人们对实用性、审美性的双重需要。柳编艺术作为中华民族文化传播的载体之一,在现代文明的冲击下不断创新,形成了独具特色的文化价值体系。
  随着时代的发展,社会的需要,柳编材料艺术不断发展,不仅在传统领域继续发光发热,而且还涉足建筑、装饰等领域。社会的发展进步赋予了柳编艺术丰富的时代内涵,彰显了其强大的生命力,并在材料艺术创作中体现了材料的自然之美、寓意之美、生命之美,传达了艺术创作者的艺术思想和观念,顺应了当今社会“回归自然、回归原生态”的社会潮流。
  (山东劳动职业技术学院)
其他文献
本文从女性话语权的历史缺失地位、女性话语权的建立和建立女性话语权的意义三方面进行分析,探讨女性在父权制为主导的男性话语权下为何失语和沉默,提出要建立女性话语权必须颠覆和解构男性的统治话语,构建女性自己的话语。建立的意义是在两性平等的情况下,消除性别偏见,使女性得以自由发声。  作为第二性的女性,在历史上没有任何地位,因此也没有发言权。随着社会的进步和女性意识的觉醒,女性不满两性社会的发展现状和男性
期刊
摄影记者选择合适的客观事实,通过新闻摄影技巧的应用,直观地、形象地报道客观事实,带给广大读者强烈的感官冲击,唤起读者内心的共鸣,能够取得文字所不能够达到的良好效果。新闻摄影的报道方式,对于记者的综合素质有较高的要求,既需要过硬的专业技能,又需要具有良好的思想品德素质。  随着时代的进步与发展,网络信息技术被广泛地应用于人们生产、生活的各个方面,带动了传媒的现代化发展,加剧各个媒体之间的竞争。基于“
期刊
互联网不仅是一种工具,一种思维,更代表着一个变革的大时代。在互联网时代,人们的生活方式、行为习惯甚至社会生态都得到了很大的改变。互联网给整个国家和社会、各个行业都带来了机遇和挑战。新兴媒体的发展,传统媒体的变革,给播音主持专业学生带来了机遇和挑战。这就需要学校加强学科建设,提高师资水平和课程质量,根据社会需要培养基本功扎实、能适应当前社会发展的高素质人才。同时作为学生个体要不懈努力,不断提高个人素
期刊
保定市历史悠久,幅员辽阔,地理位置优越,在这片土地上有众多不同时期的古村落。然而随着时代的进步与社会的发展,不少古村落已少有人居住,古村落正在逐渐衰落、消失。本论文的研究目的就是要唤起人们对古村落的保护意识,加强对古村落的保护,以防止古村落进一步消失。  一、研究背景  2015年6月1日至2日,由中国文联、中国民协、中国摄协和河北省委宣传部等部门联合主办的全国传统村落立档调查工作现场经验交流会在
期刊
史小溪,1950年5月生,原名史旭森,陕西省延安市人。毕业于西安建筑科技大学机电系,深造四川大学中文系。曾在汉江大巴山一带13年,后长久在《延安文学》编辑、执行总编。中国作家协会会员,西部散文学会名誉主席,资深编审,文学创作一级。先后在《青年文学》《当代》《中国作家》《大家》《散文》《散文世界》《人民日报》《黄河春秋》(香港)《金橄榄》(美国)等国内外200多家报刊发表散文、小说等。著有散文集《泊
期刊
金少凡 ,1957年生,出版长篇小说《我还没有西装》《诗人李晨曦的再婚生活》《兄弟》《一树梨花压海棠》中短篇小说集《拼婚》等。中短篇小说散见于《河北文学》《北京文学》《天津文学》《当代小说》《岁月》《中华文学选刊》等。影视作品有电视系列剧《快乐电信街》《没有发芽的春天》等。  《牡丹》很接地气,而且有胆气,仅仅从散文来说,她既有河洛文化的底蕴,又提倡贴近现实生活,兼容并包,是很有活力的杂志。《牡丹
期刊
张立辰是当代大写意花鸟画的大家,他勤奋好学,孜孜以求,对传统花鸟画深入研究,在继承的基础上又有创新。他严谨治学,为我国培养了大量花鸟画人才。  一、张立辰是当代一位非常了不起的美术教育家  张立辰,号渔人,生于1939年10月,祖籍江苏沛县,是现代非常著名的大写意花鸟画家。他在大写意方面非常有造诣,而且比较擅长兰竹书画,偶尔还会创作山水画。张立辰毕业之后在文化部人民美术出版社任职,于1977年被调
期刊
《骆驼祥子》通过刻画扭曲的人性,特别是祥子这个悲剧人物如何走向人性堕落的过程,来对人性和社会进行深刻的思考。《骆驼祥子》中的祥子之所以逐步走向堕落,与整个旧社会的环境及人性的缺陷有着非常密切的联系。  老舍是中国现代重要的现实主义作家,其创作的大量文学作品,都深刻地透视、鞭挞了旧社会的无情,以及旧社会造成的人性的扭曲。祥子作为一个朴实的青年,本来希望通过自己的双手实现人生梦想,但是随着旧社会无情地
期刊
太仓地处长江口南岸,隶属苏州。新时期太仓文学发展取得了很大发展。本文从中国散文传统、江南文化和苏州文化三个方面考察太仓新时期的散文创作。  作为新世纪太仓散文创作集合的《忧乐烟霞》,是在散文创作重新回归现实、回归自我和回归艺术的当代文学背景下,太仓文人对这片土地的风土人情,对自己的生活记述和生命体验的全面、本真又诗意的表达。《忧乐烟霞》既是太仓新时期散文创作的一个收集归纳,也是太仓新时期散文创作风
期刊
电视剧《蜗居》和电影《匆匆那年》,都创造了超高收视率和票房,成为网络小说变身热播影视剧的成功样本,昭示出新文化语境下基于网络小说进行影视剧创作的规律:第一,网络小说的精彩故事赢得了网民的高点击率,为影视剧的热播积攒了超高人气;第二,题材的焦点性与当下性体现出接地气的“三贴近”文艺作品产生轰动效应的可然律;第三,成功的营销策略是网络化、娱乐化时代视觉艺术生产与推广的重要环节。  一、《蜗居》热播的原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