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公路小修养护工程是公路养护部门的重要工作,文章探讨了公路预防性养护的必要性,针对相关预防性养护技术措施进行了阐述。
【关键词】公路;预防性;养护;维修
1.公路预防性养护的必要性
公路预防性养护是指在路面病害发生初期,对其进行预防性处治,控制和延缓路面病害进一步发展的养护措施。据道路研究机构估算,在整个路面寿命周期内进行3-4次预防性养护可以延长使用寿命10-15年,节约养护费用45%-50%。在我国由于公路设计标准不及发达国家(美国公路设计寿命为20年,德国沥青道路面层设计厚度为55—85cm;我国公路设计寿命为8-15年,面层厚度为9—15cm)而且施工质量控制不够严格,沥青拌和料,级配和含油量都不规范,防水性较差,加上车辆超限超载运输时有发生,新建改建公路出现早期病害的现象比较普遍。据资料介绍,相当比例的高速公路通车仅2-3年就要进行修补,而我们的一些普通干线公路、农村公路在工程质量缺陷责任期内就可能出现裂缝、桥头跳车等早期病害。因此,推行预防性养护显得更为重要和必要。
采取预防性养护,有利于降低道路的全寿命成本。道路全寿命成本,不仅考虑初期修建费和该路面结构的使用寿命,还应考虑预定分析期内可能采用的各种维修方案所发生的费用,这些方案包括各种养护和改建措施的不同组合。一条质量合格的道路在使用寿命前75%的时间内性能下降40%,这一阶段称之为预防性养护阶段,如未得到及时养护,在随后12%的使用寿命时间内,性能将再下降40%,从而造成养护成本大幅度的增加。通过对几十万公里不同等级公路的跟踪研究和大量的养护维修实践,调查统计得出,每投入1元钱预防性养护资金,可节约3—10元后期矫正性养护资金的结论。整个路面使用周期內进行3-4次的预防性养护,可节约养护费用45% -50%。
2.实施预防性养护的步骤
(1)全面调查摸底,掌握公路路况,由生产股组织人员对所辖公路进行小修保养全面检查。依据检查情况由生产部门布置预防性养护路段。
(2)沥青路面裂缝的处治应及时,防止病害恶化,即网裂、龟裂导致路面大面积损坏,以致出现坑凼、沉陷等,可根据实际情况,分别采用“一封、二刮、三铺、四压”适宜的方法处治。即突出封裂的办法和效果,坚持行之有效的刮油法,又推广薄层罩面和保证压实质量。同时,裂缝处治后,为保证视觉效果和图形美观还应对外观进行加工处理。
(3)网裂处治要提高沥青渗透裂缝的深度和效果,可根据实地情况分别采用阴离子、阳离子乳化沥青灌缝。对刮油法处治的,矿料须干燥少尘洁净,防止扬尘和光面现象。
(4)龟裂的处治需认真分析病害原因后提出相应的处治对策,防止动辄挖除面层基层这种“小病大手术”的做法。对非基层原因引起的龟裂不采取挖补的方案,应采用先封缝或灌油后,薄层罩面、封层处理或单层沥青表处等处治方法。
(5)对路面的纵横裂缝(含反射裂缝、施工缝等)应清除缝内杂物,采取灌、压水泥浆,高温融缝或填充料后捣实等法处治。对裂缝的防治还须加强季节性养护和修复后的初期养护工作,特别是加强防水养护。
(6)及时养护是预防性养护工作的关键,只有这样才能养好公路降低成本。对路面的裂缝、坑凼、沉陷、拥包、车辙和波浪等病害进行及时维修,要转变等待集中修复的坏习惯。
(7)及时清除堵塞或淤积的边沟、截水沟、排水沟等排水设施,保持排水畅通,对冲刷、损坏的排水设施及时修理加固;要加强对边坡地下水和地表水的截流、疏导,重点放在疏导地表水上。对边坡的裂隙,要及时填缝,防止雨水侵蚀,导致坍方或滑坡。
(8)对公路挡土墙、路肩墙等沿线设施要加强汛期前的检查,及时发现基础冲空、泄水孔堵塞等病害,要提前进行处治,减少更大的水毁损失,利用好有限的修复资金。
(9)桥涵病害最大的特点是隐蔽,不易觉察,发展迟缓,但是一旦爆发却又会在瞬间酿成车毁人亡的灾祸。因此,对桥涵应当做到日常检查与维修并举,对发现的病害能维修的要及时进行维修,不能处理的要及时上报防止病害的扩大。
3.路面养护维修处治工艺
3.1开槽、灌缝工艺
沥青混凝土路面的早期病害多以裂缝形式出现,加上半刚性基层反射裂缝的普遍存在,使得大量路表水沿裂缝侵入路面结构内部,甚至进入路基,致使沥青混凝土路面在车辆荷载特别是重载交通和动态水的交互作用下,经常出现基层细骨料流失、唧泥(浆)现象,严重的则可能导致坑槽的出现。对于开挖面层后发现的大于5mm的基层裂缝,则可以在进行裂缝清理后直接灌注,以密封胶灌满为佳。
3.2雾封层施工工艺
由于目前公路沥青面层事实存在的施工离析现象或孔隙率过大。即工程先期已有的缺陷、隐患问题,有效的预防路(桥)面因此而造成的渗水现象已变得非常必要,而路面雾封层技术是一种很直接、有效和经济的预防性养护措施。雾封层是在沥青面层上喷洒一层薄薄的、渗透性改性乳化沥青,形成一层严密的防水层将路面封闭,起到隔水防渗、保护路面使用功能,最大限度地减少路面的水破坏,加大路面粗细骨料间的黏结力,由此延长路面使用寿命,从而节约养护资金。
3.3微表处施工工艺
微表处是采用专用摊铺设备将聚合物改性乳化沥青、集料、填料、水和添加剂等按合理配合比拌和成稀浆混合料并迅速摊铺到原路面上,形成一层与原路面结合牢固、具有良好的抗滑耐磨性能、在摊铺后1~ 3h内开放交通的薄层(lcm)结构。目前微表处罩面技术主要是用于建立和恢复道路表面功能,在公路路面养护工程中微表处已经成为防水、抗滑、耐磨、耐久的道路表面功能层。随着该施工工艺的规范化、标准化以及施工质量的提高和综合成本的降低,在公路沥青路面的预防性养护上得到广泛推广和应用。
3.4微表处修复车辙施工工艺
微表处修复车辙施工技术是以聚合物改性乳化沥青为黏结料、借助专用的摊铺设备进行施工的一种冷拌沥青混合料不等厚薄层摊铺技术。它具有施工进度快、成本低、效果好等特点,可以迅速恢复和改善原沥青路面的平整度,提高防水性和抗滑性。车辙横断面一般为下凹形曲线,其填补厚度为变量,这就需要混合料中骨料粒径按照辙槽的断面正态分布。这种近乎理想化的技术要求只有微表处工艺可以做到。因为用于微表处的稀浆封层机配置一个“V”形摊铺槽,在摊铺过程中混合浆体中各种粒径的骨料就会在“V”形摊铺箱内经搅拌按照厚度变化呈正态分布进行摊铺,同时在辙槽上方形成一定的预留拱度,为混合料经受行车荷载进一步压密作出预留。
一般来说,微表处适用于25mm深度以内的车辙处理。根据经验,对于12mm以内的车辙可以一次摊铺修复;较深车辙分层摊铺时,每层摊铺间隔一般在ld以上,待下层完全干燥并基本压实后,再进行上层摊铺。微表处处理车辙面层一般略高于路面摊铺厚度的20—40为宜,即预留适当的拱度,经过相当一段时间的辗压与原路面基本持平。根据经验,夏季高温季节一般一星期左右;秋冬低温季节半月左右,基本能够达到相对密实。对于早期车辙修复,微表处工艺是一种较好的养护技术,既能节约大量养护资金又能缩短施工作业时间,已受到广大业主的普遍欢迎。
4.结语
公路建设是阶段性的,而养护是长期性的,预防性养护能有效地延长公路使用寿命和降低养护成本,必须采取更加切实有效地措施推动预防性养护工作的落实。
【参考文献】
[1]都匀段,王平.公路小修保养的预防性养护,公路建设,2009.
[2]杨智勇 ,高速公路小修保养维修率预测研究,筑路机械与施工机械化,2008.3.
【关键词】公路;预防性;养护;维修
1.公路预防性养护的必要性
公路预防性养护是指在路面病害发生初期,对其进行预防性处治,控制和延缓路面病害进一步发展的养护措施。据道路研究机构估算,在整个路面寿命周期内进行3-4次预防性养护可以延长使用寿命10-15年,节约养护费用45%-50%。在我国由于公路设计标准不及发达国家(美国公路设计寿命为20年,德国沥青道路面层设计厚度为55—85cm;我国公路设计寿命为8-15年,面层厚度为9—15cm)而且施工质量控制不够严格,沥青拌和料,级配和含油量都不规范,防水性较差,加上车辆超限超载运输时有发生,新建改建公路出现早期病害的现象比较普遍。据资料介绍,相当比例的高速公路通车仅2-3年就要进行修补,而我们的一些普通干线公路、农村公路在工程质量缺陷责任期内就可能出现裂缝、桥头跳车等早期病害。因此,推行预防性养护显得更为重要和必要。
采取预防性养护,有利于降低道路的全寿命成本。道路全寿命成本,不仅考虑初期修建费和该路面结构的使用寿命,还应考虑预定分析期内可能采用的各种维修方案所发生的费用,这些方案包括各种养护和改建措施的不同组合。一条质量合格的道路在使用寿命前75%的时间内性能下降40%,这一阶段称之为预防性养护阶段,如未得到及时养护,在随后12%的使用寿命时间内,性能将再下降40%,从而造成养护成本大幅度的增加。通过对几十万公里不同等级公路的跟踪研究和大量的养护维修实践,调查统计得出,每投入1元钱预防性养护资金,可节约3—10元后期矫正性养护资金的结论。整个路面使用周期內进行3-4次的预防性养护,可节约养护费用45% -50%。
2.实施预防性养护的步骤
(1)全面调查摸底,掌握公路路况,由生产股组织人员对所辖公路进行小修保养全面检查。依据检查情况由生产部门布置预防性养护路段。
(2)沥青路面裂缝的处治应及时,防止病害恶化,即网裂、龟裂导致路面大面积损坏,以致出现坑凼、沉陷等,可根据实际情况,分别采用“一封、二刮、三铺、四压”适宜的方法处治。即突出封裂的办法和效果,坚持行之有效的刮油法,又推广薄层罩面和保证压实质量。同时,裂缝处治后,为保证视觉效果和图形美观还应对外观进行加工处理。
(3)网裂处治要提高沥青渗透裂缝的深度和效果,可根据实地情况分别采用阴离子、阳离子乳化沥青灌缝。对刮油法处治的,矿料须干燥少尘洁净,防止扬尘和光面现象。
(4)龟裂的处治需认真分析病害原因后提出相应的处治对策,防止动辄挖除面层基层这种“小病大手术”的做法。对非基层原因引起的龟裂不采取挖补的方案,应采用先封缝或灌油后,薄层罩面、封层处理或单层沥青表处等处治方法。
(5)对路面的纵横裂缝(含反射裂缝、施工缝等)应清除缝内杂物,采取灌、压水泥浆,高温融缝或填充料后捣实等法处治。对裂缝的防治还须加强季节性养护和修复后的初期养护工作,特别是加强防水养护。
(6)及时养护是预防性养护工作的关键,只有这样才能养好公路降低成本。对路面的裂缝、坑凼、沉陷、拥包、车辙和波浪等病害进行及时维修,要转变等待集中修复的坏习惯。
(7)及时清除堵塞或淤积的边沟、截水沟、排水沟等排水设施,保持排水畅通,对冲刷、损坏的排水设施及时修理加固;要加强对边坡地下水和地表水的截流、疏导,重点放在疏导地表水上。对边坡的裂隙,要及时填缝,防止雨水侵蚀,导致坍方或滑坡。
(8)对公路挡土墙、路肩墙等沿线设施要加强汛期前的检查,及时发现基础冲空、泄水孔堵塞等病害,要提前进行处治,减少更大的水毁损失,利用好有限的修复资金。
(9)桥涵病害最大的特点是隐蔽,不易觉察,发展迟缓,但是一旦爆发却又会在瞬间酿成车毁人亡的灾祸。因此,对桥涵应当做到日常检查与维修并举,对发现的病害能维修的要及时进行维修,不能处理的要及时上报防止病害的扩大。
3.路面养护维修处治工艺
3.1开槽、灌缝工艺
沥青混凝土路面的早期病害多以裂缝形式出现,加上半刚性基层反射裂缝的普遍存在,使得大量路表水沿裂缝侵入路面结构内部,甚至进入路基,致使沥青混凝土路面在车辆荷载特别是重载交通和动态水的交互作用下,经常出现基层细骨料流失、唧泥(浆)现象,严重的则可能导致坑槽的出现。对于开挖面层后发现的大于5mm的基层裂缝,则可以在进行裂缝清理后直接灌注,以密封胶灌满为佳。
3.2雾封层施工工艺
由于目前公路沥青面层事实存在的施工离析现象或孔隙率过大。即工程先期已有的缺陷、隐患问题,有效的预防路(桥)面因此而造成的渗水现象已变得非常必要,而路面雾封层技术是一种很直接、有效和经济的预防性养护措施。雾封层是在沥青面层上喷洒一层薄薄的、渗透性改性乳化沥青,形成一层严密的防水层将路面封闭,起到隔水防渗、保护路面使用功能,最大限度地减少路面的水破坏,加大路面粗细骨料间的黏结力,由此延长路面使用寿命,从而节约养护资金。
3.3微表处施工工艺
微表处是采用专用摊铺设备将聚合物改性乳化沥青、集料、填料、水和添加剂等按合理配合比拌和成稀浆混合料并迅速摊铺到原路面上,形成一层与原路面结合牢固、具有良好的抗滑耐磨性能、在摊铺后1~ 3h内开放交通的薄层(lcm)结构。目前微表处罩面技术主要是用于建立和恢复道路表面功能,在公路路面养护工程中微表处已经成为防水、抗滑、耐磨、耐久的道路表面功能层。随着该施工工艺的规范化、标准化以及施工质量的提高和综合成本的降低,在公路沥青路面的预防性养护上得到广泛推广和应用。
3.4微表处修复车辙施工工艺
微表处修复车辙施工技术是以聚合物改性乳化沥青为黏结料、借助专用的摊铺设备进行施工的一种冷拌沥青混合料不等厚薄层摊铺技术。它具有施工进度快、成本低、效果好等特点,可以迅速恢复和改善原沥青路面的平整度,提高防水性和抗滑性。车辙横断面一般为下凹形曲线,其填补厚度为变量,这就需要混合料中骨料粒径按照辙槽的断面正态分布。这种近乎理想化的技术要求只有微表处工艺可以做到。因为用于微表处的稀浆封层机配置一个“V”形摊铺槽,在摊铺过程中混合浆体中各种粒径的骨料就会在“V”形摊铺箱内经搅拌按照厚度变化呈正态分布进行摊铺,同时在辙槽上方形成一定的预留拱度,为混合料经受行车荷载进一步压密作出预留。
一般来说,微表处适用于25mm深度以内的车辙处理。根据经验,对于12mm以内的车辙可以一次摊铺修复;较深车辙分层摊铺时,每层摊铺间隔一般在ld以上,待下层完全干燥并基本压实后,再进行上层摊铺。微表处处理车辙面层一般略高于路面摊铺厚度的20—40为宜,即预留适当的拱度,经过相当一段时间的辗压与原路面基本持平。根据经验,夏季高温季节一般一星期左右;秋冬低温季节半月左右,基本能够达到相对密实。对于早期车辙修复,微表处工艺是一种较好的养护技术,既能节约大量养护资金又能缩短施工作业时间,已受到广大业主的普遍欢迎。
4.结语
公路建设是阶段性的,而养护是长期性的,预防性养护能有效地延长公路使用寿命和降低养护成本,必须采取更加切实有效地措施推动预防性养护工作的落实。
【参考文献】
[1]都匀段,王平.公路小修保养的预防性养护,公路建设,2009.
[2]杨智勇 ,高速公路小修保养维修率预测研究,筑路机械与施工机械化,2008.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