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近日,有外媒消息称,花旗集团正在接洽出售所持的广发银行20%股权,交易可能在未来几个月内达成,这笔股份是花旗集团在2006年一场激烈的收购战中揽入,当时收购价格约为31亿美元。
上述消息指出,目前花旗集团出售价格还不得而知。对此,《投资者报》记者分别向花旗银行(中国)有限公司、广发银行方面求证。截至记者发稿,并未收到花旗银行方面的回复。广发银行则表示,该行关注到媒体相关报道,但目前未得到花旗集团对相关事宜的确认。
一位股份制银行从业者则向《投资者报》记者表示,从目前来看,双方并未就此消息进行否认,可见事情并非“谣传”,或许因议价等考虑才未正式公告。
恒丰银行研究院执行院长董希淼在接受《投资者报》记者采访时表示,股权出售为正常的市场行为,也无需过分解读,以后在银行领域应该会越来越常见。
但同时,他也指出,花旗银行对广发银行并不是单纯的财务投资,广发银行的行长多年均出自花旗,高管的深度介入势必让前者发展烙上“花旗”的印记,一旦花旗售清股权,或许会影响广发银行的高层人事变动,至于发展战略是否会随之改变目前还不得而知。
花旗或将售清20%股权
广发银行与花旗银行的渊源始于2006年,广发银行引入战略投资者引起三大派系争夺战,最终花旗银行携手中国人寿、国电集团和中粮集团以高价胜出。花旗为首的5家投资者团队,出资242.67亿元人民币,认购重组后的广发银行85.5888%的股份,其中花旗认购了20%的股份。在当时,这项交易是中国市场上规模最大的企业收购战之一。
对于此次花旗银行或将退出广发银行的原因,外界多猜测为广发银行上市前景不明朗才导致花旗银行失去耐心。
董希淼分析,股东撤出无非是两种原因,对投资企业不看好或者自身资金出现问题,退出华夏银行的德意志银行就是属于后者。
“虽然花旗银行收购广发银行之后,对其有上市预期,但应该不是退出的主要原因。”董希淼认为,此前早在2012年,花旗银行资本充足率出现问题时,率先出售了上市银行浦发银行的股权套现,依然保留持有广发银行。
对于目前国内银行普遍处于盈利下行期,外资是否不再看好银行股权的说法,上述银行从业者对此并不认可,“外资长期持有银行股权,早已获得较好回报,如果是逐利资本,应该在行业初见颓势时撤离,不会等到现在。”
或为全球收缩战略调整
根据花旗银行(中国)2014年年报显示,去年实现了55.1亿元的营业收入,同比增长 27%,净利润16亿元,同比增长 66%。
业内人士认为,花旗集团在中国业绩表现较好的同时,欧美地区受复苏较慢的宏观经济影响,表现不尽如人意。董希淼表示,外界传出的出售广发银行股权更多的原因应该是花旗集团的战略布局做了调整,收缩版图。
早在今年4月,花旗银行将旗下日本Citi Cards Japan Inc.出售给三井住友信托银行。
花旗集团曾在去年10月份表示,该集团将把重点集中放在“那些拥有最大规模和增长潜力的市场上”,并将退出11个市场上的消费者银行业务,如日本、尼加拉瓜、埃及和匈牙利等。花旗集团日本控股公司的首席执行官皮特?艾略特曾公开表示:“这项决定进一步推进了花旗集团的全球发展战略,也就是将资源集中到我们感觉自己拥有竞争优势的领域中。”
广发高管变动可能性增大
今年以来,多家外资银行对中资银行进行了减持。
1月,西班牙对外银行通过协议转让方式出售22.93亿股中信银行H股,约占总股本的4.9%,转让价约131亿港元。减持后,西班牙对外银行的持股比例从9.6%降为4.7%。随后,兴业银行遭遇恒生银行两次减持仅10%股权,恒生套现约295.4亿元。德意志银行也于近期公告称,将为所持的华夏银行股份进行减记,并预示可能减持这部分价值约35亿美元的股份。
与广发银行情况不同的是,上述外资银行以财务投资为主,并未过多干涉中资银行的管理层。而花旗银行在收购广发银行后,先后两任行长辛迈豪、利明献均出自花旗银行。
两任行长取得成绩尚可。辛迈豪到任一年,广发银行扭亏为盈,并连续三年刷新历史性利润纪录。利明献上任以来,业绩也持续增长。截至2014年底,广发银行的总资产为16480.56亿元,净利润120.37亿元,不良贷款率1.04%。
“花旗银行对广发银行的管理介入非常深,行长以及管理团队中多见花旗银行高管身影。”董希淼表示,一旦花旗售清股权,或许会影响广发银行的高层人事变动。
此外,消息人士还称,对于花旗银行出售的20%股权,已有两家有意“接盘方”浮出水面,分别是广发银行的两大投资者中国人寿保险公司、中国国际信托投资公司,两家目前均持股20%,与花旗接洽或为大股东之争。
上述消息指出,目前花旗集团出售价格还不得而知。对此,《投资者报》记者分别向花旗银行(中国)有限公司、广发银行方面求证。截至记者发稿,并未收到花旗银行方面的回复。广发银行则表示,该行关注到媒体相关报道,但目前未得到花旗集团对相关事宜的确认。
一位股份制银行从业者则向《投资者报》记者表示,从目前来看,双方并未就此消息进行否认,可见事情并非“谣传”,或许因议价等考虑才未正式公告。
恒丰银行研究院执行院长董希淼在接受《投资者报》记者采访时表示,股权出售为正常的市场行为,也无需过分解读,以后在银行领域应该会越来越常见。
但同时,他也指出,花旗银行对广发银行并不是单纯的财务投资,广发银行的行长多年均出自花旗,高管的深度介入势必让前者发展烙上“花旗”的印记,一旦花旗售清股权,或许会影响广发银行的高层人事变动,至于发展战略是否会随之改变目前还不得而知。
花旗或将售清20%股权
广发银行与花旗银行的渊源始于2006年,广发银行引入战略投资者引起三大派系争夺战,最终花旗银行携手中国人寿、国电集团和中粮集团以高价胜出。花旗为首的5家投资者团队,出资242.67亿元人民币,认购重组后的广发银行85.5888%的股份,其中花旗认购了20%的股份。在当时,这项交易是中国市场上规模最大的企业收购战之一。
对于此次花旗银行或将退出广发银行的原因,外界多猜测为广发银行上市前景不明朗才导致花旗银行失去耐心。
董希淼分析,股东撤出无非是两种原因,对投资企业不看好或者自身资金出现问题,退出华夏银行的德意志银行就是属于后者。
“虽然花旗银行收购广发银行之后,对其有上市预期,但应该不是退出的主要原因。”董希淼认为,此前早在2012年,花旗银行资本充足率出现问题时,率先出售了上市银行浦发银行的股权套现,依然保留持有广发银行。
对于目前国内银行普遍处于盈利下行期,外资是否不再看好银行股权的说法,上述银行从业者对此并不认可,“外资长期持有银行股权,早已获得较好回报,如果是逐利资本,应该在行业初见颓势时撤离,不会等到现在。”
或为全球收缩战略调整
根据花旗银行(中国)2014年年报显示,去年实现了55.1亿元的营业收入,同比增长 27%,净利润16亿元,同比增长 66%。
业内人士认为,花旗集团在中国业绩表现较好的同时,欧美地区受复苏较慢的宏观经济影响,表现不尽如人意。董希淼表示,外界传出的出售广发银行股权更多的原因应该是花旗集团的战略布局做了调整,收缩版图。
早在今年4月,花旗银行将旗下日本Citi Cards Japan Inc.出售给三井住友信托银行。
花旗集团曾在去年10月份表示,该集团将把重点集中放在“那些拥有最大规模和增长潜力的市场上”,并将退出11个市场上的消费者银行业务,如日本、尼加拉瓜、埃及和匈牙利等。花旗集团日本控股公司的首席执行官皮特?艾略特曾公开表示:“这项决定进一步推进了花旗集团的全球发展战略,也就是将资源集中到我们感觉自己拥有竞争优势的领域中。”
广发高管变动可能性增大
今年以来,多家外资银行对中资银行进行了减持。
1月,西班牙对外银行通过协议转让方式出售22.93亿股中信银行H股,约占总股本的4.9%,转让价约131亿港元。减持后,西班牙对外银行的持股比例从9.6%降为4.7%。随后,兴业银行遭遇恒生银行两次减持仅10%股权,恒生套现约295.4亿元。德意志银行也于近期公告称,将为所持的华夏银行股份进行减记,并预示可能减持这部分价值约35亿美元的股份。
与广发银行情况不同的是,上述外资银行以财务投资为主,并未过多干涉中资银行的管理层。而花旗银行在收购广发银行后,先后两任行长辛迈豪、利明献均出自花旗银行。
两任行长取得成绩尚可。辛迈豪到任一年,广发银行扭亏为盈,并连续三年刷新历史性利润纪录。利明献上任以来,业绩也持续增长。截至2014年底,广发银行的总资产为16480.56亿元,净利润120.37亿元,不良贷款率1.04%。
“花旗银行对广发银行的管理介入非常深,行长以及管理团队中多见花旗银行高管身影。”董希淼表示,一旦花旗售清股权,或许会影响广发银行的高层人事变动。
此外,消息人士还称,对于花旗银行出售的20%股权,已有两家有意“接盘方”浮出水面,分别是广发银行的两大投资者中国人寿保险公司、中国国际信托投资公司,两家目前均持股20%,与花旗接洽或为大股东之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