停止想象

来源 :阅读(中年级)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ueyingz4l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老师:请大家想象一下,假如你在一个有恐龙的世界里,并且有一只恐龙正准备要吃你,你该怎么办?
  小明:这还不简单!马上停止想象就行。
  老师:……
其他文献
我们家有一只泰迪狗,它的名字叫“呱呱”,一身棕色的毛,大大的耳朵,一双明亮清澈的眼睛。没事的时候它就绕着你转啊转的,好像你就是它千年等一回的主人。发生在它身上的故事可真不少。要是你们不信,那就往下看吧!  贪吃  我们家的狗真是难伺候。有一天晚上,妈妈烧了许多好吃的菜,有红烧鱼、红烧肉、鸡汤……正当我们吃得津津有味的时候,“呱呱”也闻到了香味,它眼睛发亮,以风驰电掣的速度跑来,天哪!这速度可以打破
期刊
“三毛”,这个大大脑袋上只有三根头发的漫画形象可以说是家喻户晓,他的“创造者”是我国著名漫画家张乐平。从1935年“三毛”这个经典形象诞生开始,在40多年的时间里,张乐平爷爷的10多部“三毛”漫画集陆续出版,在我国漫画史上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  早期的“三毛”仅仅是一个普通人家的小顽童,他天真幼稚,调皮捣蛋,闹出了种种笑话,成为了当时中国影响最大的漫画明星之一。  随着抗日战争的爆发,张乐平笔下
期刊
下面这些典故你都听说过吗?请在括号内填上对应的历史人物吧!  1. ( )煮豆燃萁。  2. ( )精忠报国。  3. ( )铁杵磨成针。  4. ( )大摆空城计。  5. ( )四面楚歌。  6. ( )断案,铁面无私。  7. ( )背水一战。  8. ( )身在曹营心在汉。  很多人的姓名都寄予了父母对孩子的殷切希望,比如下面的这些名字,你能猜出它们取自什么成语吗?  杜鹏程( ) 梁任重
期刊
泊山洞是一个地下溶洞,位于安徽省无为县,离我外婆家很近。正月初五这一天,我和爸爸妈妈去一睹了泊山洞的真面目。  刚要进洞的时候,我就诧异地发现:要进山洞还要经过一个大大的石桌,从石桌底下穿过去。一进洞内就感觉全身都被温暖的空气包围着,似乎进了温室,与外面的冷空气相比,里面特别舒服。  本来以为一进洞就可以看到漂亮的钟乳石,但是我们一点儿都没见到钟乳石的身影,只看到灰不溜秋的普通石头,这让我的游览兴
期刊
孩子们,天天和小伙伴们一起学习、一起玩耍,多开心呀!听说你们最喜欢认识新朋友,今天周老师特地带了一位新朋友过来,他的名字叫“小溜溜”。  他的爸爸妈妈为什么叫他“小溜溜”呢?原来呀,这个“小溜溜”,天天坐不住,最喜欢到处溜达啦!他是一个额头上贴着邮票的孩子,他把自己当成一封信寄到了各个地方,所以他去过很多奇怪的城市。  第一个怪城是这样的:  阿姨问道:“小溜溜,你要寄到哪里去呢?”  “随便!”
期刊
“乒乒乓乓”,随着工人收工,我,一块写有“通知”的精美展板诞生啦!  第一天,同学们都很好奇我身上写的东西,争先恐后地来瞧个究竟,他们一个个在我面前吵着,读着,喊着。不过庆幸地是,没有人来破坏我,我还是一块精美的展板。  渐渐地,他们来看我的次数一天天变少了。可是,有一件事让我很是担心,我怕又有同学来踢我,你知道我为什么说“又”吗?聪明的你肯定猜对了——因为有同学来踢我。你们想知道是怎么回事吗?一
期刊
虎求③百兽而食之,得狐。狐曰:“子④无敢食我也。天帝使我长(zhǎng)⑤百兽,今子食我,是逆⑥天帝命也。子以我为不信,吾为子先行,子随我后,观百兽之见我而敢不走⑦乎?”虎以为然⑧,故遂与之行。兽见之皆走。虎不知兽畏己而走也,以为畏狐也。  ——《战国策》  从前,有一只老虎,正在寻找各种野兽作为食物。不一会儿,它捉到了一只狐狸。狐狸对老虎说:“上天派我做百兽之王,如果你敢吃掉我,就是违抗天意。”
期刊
在广东省开平市的乡村,有一片非常迷人,充满异国风情的特色建筑——碉楼,这些碉楼散落在开平的焦园稻田中,吸引无数中外游人前往。  碉楼大约建在一百多年前,是一种防卫能力很强的建筑。兴建碉楼的本意并不是为了观赏,而是为了防御洪水和外贼。当时,开平市境内盗贼四起,洪涝不断,民不聊生,不少华侨、华眷被害,苦不堪言。于是这些富有的华侨便在国外请人设计好碉楼的蓝图,带回家乡建造。由于不同华侨所侨居的国家文化背
期刊
数学课上,老师问:“你有十颗糖,我吃了五颗,还剩几颗?”  大米:“五颗!”  老师:“我再吃两颗呢?”  大米:“想得美,我不给了!”
期刊
吃饭,会让人变得结实;阅读,会让人变得聪明。那么,怎么样读书才会让我们越来越聪明呢?  读书方法很多,每个人都有自己喜欢的读法。无论是朗读,还是默读都需要从文章中读出自己的图画。  要想从文章中读出自己的图画,读时应该一边读,一边想。一方面,要想一想文章“写什么”:“什么时候”“谁做什么”或“什么景物怎么样”;另一方面,要想一想这一段话描绘的是一幅幅什么景象,在大脑中画上这些图画。  我们要一边读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