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
为探索外源乙烯利处理葡萄果实对葡萄酒酚类物质组分的影响,本研究以欧亚种酿酒葡萄\'赤霞珠\'为试材,在转色期对葡萄果实喷施400 mg/L乙烯利(含1mL/L Tween-80)(处理组)或1 mL/L Tween-80(对照组),采收期采收并进行小容器发酵后,利用高效液相色谱离子阱-质谱联用对葡萄酒酚类物质进行定性和定量分析.结果 表明,外源乙烯利处理可有效提高葡萄酒的饱和度(C值)及红黄色色调(a值和b值),提高葡萄酒中以二甲花翠素-3-O-葡萄糖苷和二甲花翠素-3-O-(6-O-乙酰化)葡萄
【机 构】
:
潍坊学院,山东潍坊 261061;西北农林科技大学葡萄酒学院,陕西杨凌 712100;潍坊学院,山东潍坊 261061;潍坊学院,山东潍坊 261061;西北农林科技大学葡萄酒学院,陕西杨凌 7121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为探索外源乙烯利处理葡萄果实对葡萄酒酚类物质组分的影响,本研究以欧亚种酿酒葡萄\'赤霞珠\'为试材,在转色期对葡萄果实喷施400 mg/L乙烯利(含1mL/L Tween-80)(处理组)或1 mL/L Tween-80(对照组),采收期采收并进行小容器发酵后,利用高效液相色谱离子阱-质谱联用对葡萄酒酚类物质进行定性和定量分析.结果 表明,外源乙烯利处理可有效提高葡萄酒的饱和度(C值)及红黄色色调(a值和b值),提高葡萄酒中以二甲花翠素-3-O-葡萄糖苷和二甲花翠素-3-O-(6-O-乙酰化)葡萄糖苷为主的大部分单体花色苷和总花色苷质量浓度,同时以表儿茶素和没食子酸为主的大部分单体非花色苷酚和非花色苷酚的总质量浓度也显著提高,而葡萄酒中的花青素-3-O-(6-O-乙酰化)葡萄糖苷、花青素-3-O-(6-O-反式香豆酰化)葡萄糖苷和水杨酸质量浓度不受乙烯利处理的影响.偏最小二乘法判别分析结果表明,对照组和处理组的葡萄酒中酚类物质组分差异较大,花色苷酚中的二甲花翠素-3-O-葡萄糖苷、二甲花翠素-3-O-(6-O-乙酰化)葡萄糖苷、甲基花翠素-3-O-(6-O-乙酰化)葡萄糖苷和羟基苯甲酸中的没食子酸是其主要的差异性酚类物质组分,且对乙烯利处理的葡萄酒贡献较大.乙烯利处理能够提高葡萄酒中3\'5\'/3\'-羟基取代花色苷、甲基化/未甲基化花色苷、吡喃/非吡喃花色苷的比例,同时降低3\'5\'/3\'-羟基取代黄烷醇和3\'5\'/3\'-羟基取代黄酮醇的比例.综上,田间应用乙烯利处理葡萄果实有助于葡萄酒中酚类物质的积累,可应用于酿酒葡萄的栽培生产中.
其他文献
采用乳化-蒸发法制备负载3种多酚的蛋白复合物纳米颗粒.先将阿魏酸(ferulic acid,FA)、槲皮素(quercetin,QT)和香草酸(vanillic acid,VA)与热处理的β-乳球蛋白(β-lactoglobulin,β-LG)结合形成三配体复合物,再利用乳化-蒸发法进一步降低复合物粒径.通过动态光散射、圆二色谱、红外色谱、荧光光谱和透射电子显微镜探究复合物的结构和形态,并利用超高效液相色谱检测复合物中多酚的加载率和稳定性.结果 表明,乳化-蒸发法成功将β-LG多酚三配体复合物粒径由亚微米
黑曲霉(Aspergillus niger)是食品工业中重要的生产菌株,广泛应用于酶和有机酸生产.为提高黑曲霉遗传操作效率,对黑曲霉转化及重组菌株筛选策略进行优化.基于已报道的最佳转化条件对黑曲霉AG11进行电转化、农杆菌介导和聚乙二醇(polyethylene glycol,PEG)介导转化(Agrobacterium-mediated and PEG-mediated transformation,PMT),单个潮霉素转化板分别得到0、30和6个转化子.其中,PMT的转化子阳性率最高.基于优化后的原生
以α-二羰基化合物为碳源,氨基酸为氮源底物,建立丙氨酸-丁二酮美拉德反应体系,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技术对烷基类吡嗪化合物进行测定并提出6种吡嗪动力学模型,对其生成规律进行讨论以进一步深入了解吡嗪形成机理.反应体系共鉴定8种烷基吡嗪,其中5种甲基类吡嗪,3种乙基类吡嗪.结果 表明:烷基吡嗪与反应温度、反应时间具有良好的量效关系且碱性条件更有利于体系生成吡嗪化合物;除二甲基类吡嗪和乙基吡嗪遵循一级动力学模型,其他吡嗪与零级动力学模型具有更好的拟合效果,其中2-乙基-5-甲基吡嗪所需活化能最低,为3.3106 kJ
大豆容易受到储存环境的影响发生浸油赤变,导致品质劣变,经济效益降低.文章主要综述了大豆储藏过程中发生浸油赤变的原因、对品质的影响和防治措施,以期为未来防控浸油赤变、保障大豆安全储藏方面的研究提供理论参考.
采用水提醇沉法对云南会泽产玛咖根部和叶部的多糖进行了提取,采用红外吸收光谱法(FT-IR)、气相色谱-质谱联用仪(GC-MS)、X-射线粉末衍射法(XRD)、紫外-可见吸收光谱法(UV-Vis)等检测方法对得到的多糖进行了定性定量分析.结果表明:玛咖叶部多糖由果糖组成,提取率为19.6%,含量为3.79%;根部多糖由阿拉伯糖、甘露糖和果糖等单糖组成,其摩尔比是阿拉伯糖∶甘露糖∶果糖=0.0098∶0.5080∶0.7574,提取率为22.4%,含量为6.67%.该结果可为合理、科学地利用玛咖资源提供参考.
为探究迷迭香提取物对薏仁米贮藏过程中油脂氧化的影响,分别采用自封袋和添加迷迭香提取物的自封袋包装薏仁米,并在30℃下贮藏4个月,分析2种包装贮藏过程中脂肪酸值、过氧化值、丙二醛含量和脂肪氧化相关酶活性等指标的变化规律.结果表明,与自封袋组相比,贮藏4个月后的迷迭香提取物组中脂肪酸值、过氧化值、丙二醛含量、脂肪酶活性和脂肪氧化酶活性分别降低了24.15%、28.92%、38.36%、15.98%和32.07%,说明迷迭香提取物可以有效抑制薏仁米的油脂氧化.此外,根据脂肪酸组成的测定结果可知,迷迭香提取物有利
本实验通过测定最小抑菌剂量(minimum inhibitory concentration,MIC)及生长曲线,评价松油烯-4-醇对荧光假单胞菌的抑菌能力;随后通过碱性磷酸酶活力、电导率测定,二乙酸荧光素染色实验分析以及扫描电子显微镜观察评价松油烯-4-醇对细胞壁及细胞膜通透性的影响;最后通过测定DNA、总蛋白与胞内钠、钾离子三磷酸腺苷(adenosine triphosphate,ATP)酶活力,来进一步探究松油烯-4-醇对细胞内大分子及细胞代谢的影响.结果 表明:松油烯-4-醇对荧光假单胞菌的MIC
采用荧光分光光度计、紫外分光光度计等探究玉米醇溶蛋白与3种多酚在醇溶体系以非共价方式结合机理及其对蛋白质结构及抗氧化性的影响,并且通过浊度、粒径及微观形貌等指标对其形成的复合胶体颗粒进行表征,初步探讨多酚对玉米醇溶蛋白胶体颗粒自组装的影响.结果 表明:将多酚引入玉米醇溶蛋白体系后,蛋白质发生荧光猝灭现象,猝灭类型主要为静态猝灭.玉米醇溶蛋白与单宁酸(tannic acid,TA)及表没食子儿茶素没食子酸酯(epigallocatechin gallate,EGCG)以氢键作用结合,升温使其结合常数降低,不
为促进莲蓬多酚资源的利用,对莲蓬多酚的超声辅助溶剂提取工艺进行了响应面优化,并对纯化后的莲蓬多酚(LSPs)进行了组分鉴定和抗氧化活性初探.结果表明,LSPs超声辅助溶剂提取的最佳工艺条件为提取时间43 min、乙醇体积分数40%、料液比1:40 g/mL,此时LSPs的得率可达(8.54士2.98)%,其中料液比对得率的影响最为显著.经AB-8大孔树脂柱层析纯化后得到的LSPs多酚含量达(76.06±2.10)%.LSPs含有多酚类物质紫外、红外光谱的典型特性,液质联用仪分析出5种多酚类物质,组成单元为
目的:探索虫草参多酚提取物对定位和非定位羟基自由基介导的2-脱氧核糖裂解的抑制作用,以期为虫草参新功能的开发和利用提供理论参考.方法:采用Folin-酚法测定虫草参游离酚和结合酚提取物的酚含量,采用体外Fenton反应实验体系,以对2-脱氧核糖裂解的抑制率为考察指标,测定3个采收期2个采收地虫草参多酚提取物对定位和非定位羟基自由基介导的2-脱氧核糖裂解的抑制作用.结果:虫草参游离酚和结合酚提取物的酚含量范围分别为452.10~527.88 μgGAE/mg EDW和140.00~148.46μgGAE/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