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中压配电网是连接主网和负荷用户的重要桥梁,它的可靠性分析直接关系到电力公司的经济价值和社会价值。本文重点分析了影响中压配电网可靠性的因素,并提出了相应的改善措施。实践证明,这些措施提高中压配电网可靠性具有重要的实践指导意义。
关键词 中压配电网;可靠性;因素分析;提高措施
一、引言
中压配电网主要是指电网中的6~10kV电压等级的电力网络(本文以10kV为例),主要包括配电架空线路(电缆)、开闭所、环网柜、负荷开关等设备。由于以往,对发输电投入较大,而配电网投入相对不足,再加上配电网接线复杂,线多且广,运行环境恶劣,导致供电质量较差,可靠性水平较低。而现在随着我国经济的飞速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对于配电网的供电能力和可靠性水平的要求越来越高,提高供电可靠性成为用户和电力企业的共同目标。因此,对影响配电网可靠性的因素进行深入分析和研究,并结合实际情况提出相应的改善措施,是保证配电网安全和稳定运行的迫切要求。
二、中压配电网可靠性因素分析
2.1、中压配电网可靠性指标
本文认为中压配电网可靠性指标按照评估对象的不同,应该分成负荷点指标和系统指标两类。以往的中压配电网可靠性指标统计中只计及了负荷点可靠性指标,比如《供电系统用户供电可靠性评价规程》中规定的用户平均停电时间和用户平均停电次数等,而忽略了系统的可靠性指标。系统可靠性指标是表示整个中压配电系统的可靠性程度,一般可用负荷点指标计算得到,比如系统平均停电次数、系统平均停电时间、系统平均缺少电量等。可靠性指标的具体分类如下图1所示。
图1中压配电可靠性指标
2.2、中压配电网可靠性影响因素
影响中压配电网可靠性的因素按照发生的原因可以大致分为两类,故障因素和预安排因素。其中故障因素又包括两类10kV配电网和10kV以上电网,而后者主要是由于上级电网引起,因此就不过多分析。10kV配电网因素根据故障原因又分为设备因素、外力因素、自然因素、网架结构、其它因素等。设备因素主要是指由于设备老化、质量不合格等原因影响电网可靠性。外力因素主要是指人为破坏导致电网故障,从而影响电网可靠性。比较常见的现象:随意的乱拉接电线、在线路附近随意焚烧垃圾、乱放风筝、乱伐树木等。自然因素主要是指由于雷电、暴雨等自然灾害引起绝缘子击穿、配变烧毁以及电杆倾倒,从而导致电网故障,影响配电网可靠性。网架结构因素是指10KV网架的供电半径大小以及拉手线路能不能达到N-1原则。其它因素主要指配电网的配电自动化水平、带电操作等因素。
预安排因素主要指检修、施工安排、限电以及其它等因素。其中,其它因素主要是一些没有正式安排的因素,对可靠性影响因素的分析缺乏实际意义,因此不做过多叙述。中压配电网可靠性影响因素分类具体如图2所示。
图2 中压配电网可靠性影响因素分类
三、中压配电网可靠性提高措施
针对上面分析的影响配电网可靠性因素,本文提出从网架结构、技术更新、设备改造、管理水平四个方面进行改进,并针对实际电网,提出相应的具體措施,以便更好地改善中压配电网的可靠性水平。
3.1 网架结构
完善供电网架,优化配电网络是改善配电网可靠性的一项有效措施。主要可以从下几点进行操作:
辐射型线路进行环网化改造,提高线路环网率,减少单辐射线路,提高网络转供电能力;
进行线路分段数和分段用户数合理化改造, 在10kV主干线路加装分段开关、环网开关和环网开关柜,平均分2-3段/条,平均不超过3.6公里/条,1.2-1.8公里/段,用户数不超过5-6户/段;
结合新增电源点,通过新出线路或调整运行方式,提高"N-1”通过率。
3.2 技术更新
技术更新是指采用更新的电网技术来改善配网的可靠性水平。主要包括以下几点:
积极开展带电作业和电缆不停电作业,减少设备停电时间;
积极开展配网自动化建设工作。根据系统运行方式合理调整系统运行方式和负荷的转移,故障后通过配电自动化实现故障区段隔离、定位及恢复供电,减少停电频率;
深入开展状态检修,通过在线监测、红外测温等科学手段,按实际需要进行停电检修。
3.3 设备改造
设备改造是指采用改造和更新的电力设备来改善配网的可靠性水平。主要包括以下几点:
主要进行配电线路绝缘化、电缆化改造,提高线路的绝缘化率和电缆化率,同时对配网中的开关进行无油化改造,提高开关的无油化率;
强化线路绝缘化及防雷改造,将架空线路支柱绝缘子更换为防雷型绝缘子;
开展老旧、隐患及家族性缺陷产品的更换、改造工作,提高设备的运行水平;
提高配电设备技术标准。严格设备选型,选用优质可靠的配网设备,提高设备运行可靠性。
3.4 管理水平
管理水平主要是指改善电网的管理措施来提高配网的可靠性水平,这是一项常见的改善措施,成本较小,主要包括以下几点:
平时加强对重点区域的配网设备的巡视,及时发现可能存在的缺陷,并及时上报给相关部门进行处理,防患于未然;
合理安排配网设备的检修计划,制定详细合理的设备检修周期;
通过与气象部门合作,做好自然灾害的电网预防工作,尤其重视重点区域频发的自然灾害,比如雷电、泥石流等的预防工作;
科学调度,加强需求侧的管理工作,做好预安排停电的管理工作,合理安排停电计划,减少预安排停电次数、停电时间以及停电范围;
此外,电力部门在平时的工作中还可以加强可靠性数据的利用水平,分析影响本地区配网可靠性的主要影响因素,从而可以有针对性的提出改善措施。改善中压配网可靠性的措施具体如图3所示。
图3 中压配电网可靠性改善措施
四、结束语
中压配电网的可靠性对于电力企业和用户都是十分重要的,有着重要的经济价值和社会价值。本文重点分析了影响配电网可靠性的影响因素,并有针对性的提出了改善措施,对于实际的配电网可靠性改造具有一定的实践意义。
参考文献:
[1] 中国电力企业联合会电力可靠性管理中心供电系统用户供电可靠性评价规程[S] 中国电力出版社,2003
[3] 国家电网公司 用户供电可靠性管理工作手册(第二版)[S] 中国电力出版社,2009
[2] 万国成 改善配电网可靠性水平的管理措施[J] 电力科学与工程,2002,4(10):18-20
[4] 李北辰 提高配电网可靠性管理水平措施的研究[J] 电气技术,2013,8(9):63-65
作者简介:相英杰(1979-),女,籍贯北京密云,工程师,本科,研究方向:电力系统规划可靠性。
邮政编码102206 和详细的邮寄地址:北京市昌平区北农路2号华北电力大学。手机号码:13466609345
关键词 中压配电网;可靠性;因素分析;提高措施
一、引言
中压配电网主要是指电网中的6~10kV电压等级的电力网络(本文以10kV为例),主要包括配电架空线路(电缆)、开闭所、环网柜、负荷开关等设备。由于以往,对发输电投入较大,而配电网投入相对不足,再加上配电网接线复杂,线多且广,运行环境恶劣,导致供电质量较差,可靠性水平较低。而现在随着我国经济的飞速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对于配电网的供电能力和可靠性水平的要求越来越高,提高供电可靠性成为用户和电力企业的共同目标。因此,对影响配电网可靠性的因素进行深入分析和研究,并结合实际情况提出相应的改善措施,是保证配电网安全和稳定运行的迫切要求。
二、中压配电网可靠性因素分析
2.1、中压配电网可靠性指标
本文认为中压配电网可靠性指标按照评估对象的不同,应该分成负荷点指标和系统指标两类。以往的中压配电网可靠性指标统计中只计及了负荷点可靠性指标,比如《供电系统用户供电可靠性评价规程》中规定的用户平均停电时间和用户平均停电次数等,而忽略了系统的可靠性指标。系统可靠性指标是表示整个中压配电系统的可靠性程度,一般可用负荷点指标计算得到,比如系统平均停电次数、系统平均停电时间、系统平均缺少电量等。可靠性指标的具体分类如下图1所示。
图1中压配电可靠性指标
2.2、中压配电网可靠性影响因素
影响中压配电网可靠性的因素按照发生的原因可以大致分为两类,故障因素和预安排因素。其中故障因素又包括两类10kV配电网和10kV以上电网,而后者主要是由于上级电网引起,因此就不过多分析。10kV配电网因素根据故障原因又分为设备因素、外力因素、自然因素、网架结构、其它因素等。设备因素主要是指由于设备老化、质量不合格等原因影响电网可靠性。外力因素主要是指人为破坏导致电网故障,从而影响电网可靠性。比较常见的现象:随意的乱拉接电线、在线路附近随意焚烧垃圾、乱放风筝、乱伐树木等。自然因素主要是指由于雷电、暴雨等自然灾害引起绝缘子击穿、配变烧毁以及电杆倾倒,从而导致电网故障,影响配电网可靠性。网架结构因素是指10KV网架的供电半径大小以及拉手线路能不能达到N-1原则。其它因素主要指配电网的配电自动化水平、带电操作等因素。
预安排因素主要指检修、施工安排、限电以及其它等因素。其中,其它因素主要是一些没有正式安排的因素,对可靠性影响因素的分析缺乏实际意义,因此不做过多叙述。中压配电网可靠性影响因素分类具体如图2所示。
图2 中压配电网可靠性影响因素分类
三、中压配电网可靠性提高措施
针对上面分析的影响配电网可靠性因素,本文提出从网架结构、技术更新、设备改造、管理水平四个方面进行改进,并针对实际电网,提出相应的具體措施,以便更好地改善中压配电网的可靠性水平。
3.1 网架结构
完善供电网架,优化配电网络是改善配电网可靠性的一项有效措施。主要可以从下几点进行操作:
辐射型线路进行环网化改造,提高线路环网率,减少单辐射线路,提高网络转供电能力;
进行线路分段数和分段用户数合理化改造, 在10kV主干线路加装分段开关、环网开关和环网开关柜,平均分2-3段/条,平均不超过3.6公里/条,1.2-1.8公里/段,用户数不超过5-6户/段;
结合新增电源点,通过新出线路或调整运行方式,提高"N-1”通过率。
3.2 技术更新
技术更新是指采用更新的电网技术来改善配网的可靠性水平。主要包括以下几点:
积极开展带电作业和电缆不停电作业,减少设备停电时间;
积极开展配网自动化建设工作。根据系统运行方式合理调整系统运行方式和负荷的转移,故障后通过配电自动化实现故障区段隔离、定位及恢复供电,减少停电频率;
深入开展状态检修,通过在线监测、红外测温等科学手段,按实际需要进行停电检修。
3.3 设备改造
设备改造是指采用改造和更新的电力设备来改善配网的可靠性水平。主要包括以下几点:
主要进行配电线路绝缘化、电缆化改造,提高线路的绝缘化率和电缆化率,同时对配网中的开关进行无油化改造,提高开关的无油化率;
强化线路绝缘化及防雷改造,将架空线路支柱绝缘子更换为防雷型绝缘子;
开展老旧、隐患及家族性缺陷产品的更换、改造工作,提高设备的运行水平;
提高配电设备技术标准。严格设备选型,选用优质可靠的配网设备,提高设备运行可靠性。
3.4 管理水平
管理水平主要是指改善电网的管理措施来提高配网的可靠性水平,这是一项常见的改善措施,成本较小,主要包括以下几点:
平时加强对重点区域的配网设备的巡视,及时发现可能存在的缺陷,并及时上报给相关部门进行处理,防患于未然;
合理安排配网设备的检修计划,制定详细合理的设备检修周期;
通过与气象部门合作,做好自然灾害的电网预防工作,尤其重视重点区域频发的自然灾害,比如雷电、泥石流等的预防工作;
科学调度,加强需求侧的管理工作,做好预安排停电的管理工作,合理安排停电计划,减少预安排停电次数、停电时间以及停电范围;
此外,电力部门在平时的工作中还可以加强可靠性数据的利用水平,分析影响本地区配网可靠性的主要影响因素,从而可以有针对性的提出改善措施。改善中压配网可靠性的措施具体如图3所示。
图3 中压配电网可靠性改善措施
四、结束语
中压配电网的可靠性对于电力企业和用户都是十分重要的,有着重要的经济价值和社会价值。本文重点分析了影响配电网可靠性的影响因素,并有针对性的提出了改善措施,对于实际的配电网可靠性改造具有一定的实践意义。
参考文献:
[1] 中国电力企业联合会电力可靠性管理中心供电系统用户供电可靠性评价规程[S] 中国电力出版社,2003
[3] 国家电网公司 用户供电可靠性管理工作手册(第二版)[S] 中国电力出版社,2009
[2] 万国成 改善配电网可靠性水平的管理措施[J] 电力科学与工程,2002,4(10):18-20
[4] 李北辰 提高配电网可靠性管理水平措施的研究[J] 电气技术,2013,8(9):63-65
作者简介:相英杰(1979-),女,籍贯北京密云,工程师,本科,研究方向:电力系统规划可靠性。
邮政编码102206 和详细的邮寄地址:北京市昌平区北农路2号华北电力大学。手机号码:134666093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