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隶属度综合分析法的稻谷干燥—缓苏工艺优化研究

来源 :中国粮油学报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xulingxua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干燥方式和缓苏比是影响稻谷间歇干燥效果的两个重要因素。本实验研究了热泵和远红外两种干燥方式结合不同缓苏比(1:1, 1:2, 1:3, 1:4)对稻谷整精米率、出糙率、脂肪酸值及其蒸煮米饭质构特性(TPA)等的影响。结果表明,与热泵干燥相比,远红外干燥效率更高,其将稻谷干燥至安全水分所需的时间比热泵干燥缩短了2倍。缓苏比对干燥稻谷的品质有显著影响,特别是对脂肪酸值的影响大于干燥方式的影响。热泵干燥与远红外干燥分别在缓苏比为1:2和1:3时,整精米率最高。缓苏比为1:3时,两种方式干燥效果均最优,此时蒸煮米饭的硬度最低,咀嚼性最低,弹性和胶黏度与缓苏前无显著差异(P>0.05),内聚性及回复性相较于未缓苏时显著提高(P<0.05)。以整精米率、出糙率、脂肪酸值和TPA指标为评价指标体系的隶属度综合分析法得到的最佳稻谷干燥-缓苏工艺为:65℃远红外干燥至水分含量13.5%,之后在60℃、缓苏比1:3的条件下缓苏3 h,此时稻谷各指标的综合评分值最高。
其他文献
野外实习教学是提升学生地理专业技能的关键环节,是培养学生地学兴趣与创新思维的重要途径。将自然地理学课程中的知识点,尝试用学生后期在野外实习中能够亲眼所见的地质现象加以直观解释,可以提升学生的地理逻辑思维,变枯燥的理论知识为生动的野外地理现象,便于理解和记忆,大大增强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同时,也为课程结束后的野外自然地理实习打下坚实基础。
计算机X光成像仪的输出图象最终成像在胶片或纸上。供放射学专家,医学家分析,诊断。标志X光成像仪设计质量的因素很多、本文就主要影响X光成像仪设计质量的空间分辨率和X光成像仪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