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Abstract: 学生在学习语言时经常犯错误,教师的处理方式会给学生带来什么样的心理影响,教师应该怎样处理学生的语言错误是本文探讨的主要问题。
Key words:错误,处理方式,策略。
Outline:
1.语言的实质及人们学习外语的目的。
2.语言的准确性与流畅性之间的关系。
3.过分纠正错误的弊端。
4.处理学生语言错误的方法。
(1)处理口语错误的策略;
(2)处理书面语错误的策略。
Conclusion:在教学实践中让学生少犯错误,达到最优的教学效果。
一、引言:外语教学的效果取决于多种因素:教师的知识水平、教学方法、学生的学习能力、自我激励程度和环境的影响等等。在教学方法中有一点不容忽视,即:如何看待与处理学生使用语言时出现的错误。对于这个问题,长期以来,存在着两种不同的观点:一些教师认为:教师应对学生的语言错误全部给予纠正,这是教师的职责,并坚信这种做法对学生大有益处。而另一些教师则认为:教师对学生的错误是否要纠正要视情况而定。老师为学生改错并非总对其学习起积极作用。以上两种观点哪一个更符合语言学习规律?哪一种做法对学生更有益呢?本文将结合心理学、语言学及相关理论探讨学生在学习语言中所犯的错误的原因,教师对它们的处理方式给学生的学习和心理带来的影响,并提出纠正学生口语和书面语错误的可操作的方法。
二、语言的实质及人们学习外语的目的
初级中学英语教学大纲指出:(通过一系列的教学手段)使学生掌握一定的语言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建立初步的语感,获得初步运用英语的能力,为真实交际打下基础。显然学习外语的目的是为了用它与人们交流或获取信息。语言首先是一种交际工具,其次才是一个知识系统,语言是一种媒介,它被用来联结沟通双方的思想,这就是语言最根本的功能,也是语言的实质。它没有像数学问题中正确与错误的严格界定,也就是说不完全正确的东西是可以被接受的,只要双方能够成功地交流。
例如:
A: Have you seen Nancy today?
B: No. But I have seen her yesterday.
从语法上看,B的回答有错误,但它没有影响对方理解,所以我们说该句基本正确。
此外,语言不是一成不变的,英语也是如此。还有,任何语言都有正式与非正式、口语与书面语之分,只要某一种表达方式适合该场合,达到了交际的目的,就应该说这种表达是正确的。
三、语言的准确性与流畅性之间的关系
语言的准确性与流畅性哪个对学习者更为重要?教师应该更强调哪个方面?在传统的外语教学思想中,准确性被放在首位,由此决定了教师对学生的语言错误逢错必纠的做法。与此相反,在交际中,流畅性被看做是头等重要的,老师对学生的错误基本上不予纠正。笔者认为,上述两种做法均有些极端。试想,如果我们过于强调一个方面,学生势必会顾此失彼,以至影响其整体的英语水平。在教学的某个阶段,准确性应该受到重视,而在另外一个阶段流畅性应受到重视。
1.教学重点决定了老师对待、处理学生语言错误的方式。
例如:如果教学的重点是动词第三人称单数的用法,那么,如果某个学生说“He often get up at 6 o'clock.”,这时,教师一定要纠正该错误,以达到强化这种语法现象的目的。
2.准确性与流畅性哪一方面更重要要依据学生所处的学习阶段而定。
通常,对初学者来说,准确比流畅更重要,因为在这个阶段他们要打好语言基础,如对各种语法现象的把握,基本词汇的运用等等。如果在这个阶段,学生没有掌握上述内容,老师则不能过早强调流畅性,否则,学生的错误得不到及时的纠正,这些错误会根深蒂固,以至影响以后的口语和书面表达的能力。很难想象一个充满错误的句子,怎么能具备其应有的交际功能,又何谈流畅性呢?对已有了一定基础的学生而言,提高其运用语言的流畅程度,则更重要,在这个阶段教师对不影响句子意思的错误则不要过多地纠正。
四、过分纠正错误的弊端
过多或不恰当地纠正学生的语言错误常常给他们的学习和心理带来负面影响:首先他们会失去自由学习和运用语言的空间,他们不能对某种语言规则进行假设、想象、大胆试用。长此以往,学生将形成被动的学习习惯,老师教则学,不教则不去问津。此外,运用语言时,他们会过于谨慎小心,常常一个句子要考虑较长时间,而当语言过缓或停顿过多时,其交际功能会大受影响。
还有,过多纠正学生的错误会给他们的心理带来负面影响,学生会产生挫折感,并丧失自信,进而失去对学习的兴趣。在学生进行表演操练时,如果教师逢错必纠,学生反复地被打断,他就无法表达自己的思想,更严重的是,他会觉得在同学面前丢了面子,为了保全面子他很可能不愿意或不敢张口说话。可以想象,如果全班学生都为保护自尊心而不开口,课堂气氛势必很沉闷,有些活动则根本无法开展。那么老师对学生的语言错误是不是就应放任自流呢?当然不是!
五、处理学生语言错误的方法
(一)针对口语错误的对策
1.再叙述:再叙述是指学生出现错误时,教师不是从中间打断而是根据他需表达的意思,用正确的语言再表述一遍,使学生接触语言范围之内的或略超出该范围的正确语言,达到学生自我纠正的目的。例如:
T: Where did you go yesterday?
S: I go to Disneyland.
T: Oh, really, you went to Disneyland yesterday.
S: Yes, I went to Disneyland yesterday.
在此教师要特别加重went的语气和读音,以示他要用过去时态。这种做法的最大好处是通过模拟自然对话,达到纠正学生口语错误的目的,同时也能引起其他学生在这方面的注意。
2.假做误解:学生犯了某一语言错误时,老师装做疑惑不解并用疑问的口气重复该部分。例如:
S: She went to the concert with his husband.
T: His husband?
S: No, her husband.
以上的例子很像生活中的对话,其中没有老师的批评,但却达到了纠正学生错误的目的。
上述两种做法只适合于老师与一名学生对话时采用,当两名学生交谈时,老师则要采取其它策略。
3.自动修改:如果错误阻碍了交流,两名学生通过相互探讨,排除障碍,从而达到修改错误的目的。例如:
S1: What did you do last night?
S2: I spent a lot of time doing housework. One question was very difficult.
S1: Do you mean doing homework?
S2: Yes, homework.
在所有语言中,口语是第一性的,书面语是第二性的。所以在低年级一定要注重学生的口语训练,利用正确的方法纠正在口语中所出现的错误,为书面语打好基础。
(二)处理书面语错误的策略
大量的研究表明老师过多地用红笔批改作业和写作,会让学生产生极强的受挫感。因为红笔是公认用来纠正错误的,当他看到红色时其大脑反应是老师的批评,所以尽管红色能提起学生的注意,但它也会让学生感到受挫感。
1.处理作业中出现错误的策略
在批改作业时,教师应谨慎使用“×”,特别是红色的“×”。过多地使用错误符号会带来负面效应,教师可以用其它符号如“?”或在错误处划一条线,让学生自己纠正错误,第二次交上作业时老师再进行修改,这样学生对所犯错误印象深刻,以后就不会发生类似的错误,也不会带来负面影响。
2.处理写作错误的策略
对学生英文写作出现的错误,教师不能见错就改,实行“全包”政策。其原因有二:其一是由于学生处于被动地位,没有特定的语言环境,学生对某些错误不能主动地避免。有人说:“Learning a foreign language is like a fish out of water.”;对老师修改的地方他们也往往“视而不见”,所以见错就改并不能带来应有的效果;二是过度修改对学生自信心的建立不利。老师要采取积极的处理方法,使学生主动避免错误并参与到错误的修改实践中来。
(1)自己检查:让学生自己检查可能出现的错误。教师根据教学任务和学生的语言能力,确定检查重点,如:主谓一致,动词时态、冠词、介词的用法,句子的完整性等。
(2)自己修改:教师一定要把任务、具体要求讲清。首先,让学生审视内容,检查文章是否切题,然后再看文章的结构是否合理,句法是否正确,教师运用修改符号标明错误种类,具体的修改任务留给学生。常用的符号有:
G=Grammar; T=tense; SP=spelling; A=Article; W.O=word order;
Prep=preposition;?=don't understand;!=Careless mistake; ^=something missing
在讲评作文时教师说明这些符号的意思,在以后的写作中学生就会熟悉这些符号。
以上是笔者在多年英语教学中的几点粗浅看法,目的在于总结经验,提高教学质量,大家都知道英语教师面临的困难很多,不是一两篇文章所能概括了的。教师的任务是如何在教学实践中让学生少犯错误,达到最优的教学效果。
参考文献:
1.九年义务教育《英语教学大纲》2000年3月第三版。
2.李庭芗《英语教学法》1991。
3.Bartram Mark, Richard Walton. Correction, Commercial Color Press,1991。
Key words:错误,处理方式,策略。
Outline:
1.语言的实质及人们学习外语的目的。
2.语言的准确性与流畅性之间的关系。
3.过分纠正错误的弊端。
4.处理学生语言错误的方法。
(1)处理口语错误的策略;
(2)处理书面语错误的策略。
Conclusion:在教学实践中让学生少犯错误,达到最优的教学效果。
一、引言:外语教学的效果取决于多种因素:教师的知识水平、教学方法、学生的学习能力、自我激励程度和环境的影响等等。在教学方法中有一点不容忽视,即:如何看待与处理学生使用语言时出现的错误。对于这个问题,长期以来,存在着两种不同的观点:一些教师认为:教师应对学生的语言错误全部给予纠正,这是教师的职责,并坚信这种做法对学生大有益处。而另一些教师则认为:教师对学生的错误是否要纠正要视情况而定。老师为学生改错并非总对其学习起积极作用。以上两种观点哪一个更符合语言学习规律?哪一种做法对学生更有益呢?本文将结合心理学、语言学及相关理论探讨学生在学习语言中所犯的错误的原因,教师对它们的处理方式给学生的学习和心理带来的影响,并提出纠正学生口语和书面语错误的可操作的方法。
二、语言的实质及人们学习外语的目的
初级中学英语教学大纲指出:(通过一系列的教学手段)使学生掌握一定的语言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建立初步的语感,获得初步运用英语的能力,为真实交际打下基础。显然学习外语的目的是为了用它与人们交流或获取信息。语言首先是一种交际工具,其次才是一个知识系统,语言是一种媒介,它被用来联结沟通双方的思想,这就是语言最根本的功能,也是语言的实质。它没有像数学问题中正确与错误的严格界定,也就是说不完全正确的东西是可以被接受的,只要双方能够成功地交流。
例如:
A: Have you seen Nancy today?
B: No. But I have seen her yesterday.
从语法上看,B的回答有错误,但它没有影响对方理解,所以我们说该句基本正确。
此外,语言不是一成不变的,英语也是如此。还有,任何语言都有正式与非正式、口语与书面语之分,只要某一种表达方式适合该场合,达到了交际的目的,就应该说这种表达是正确的。
三、语言的准确性与流畅性之间的关系
语言的准确性与流畅性哪个对学习者更为重要?教师应该更强调哪个方面?在传统的外语教学思想中,准确性被放在首位,由此决定了教师对学生的语言错误逢错必纠的做法。与此相反,在交际中,流畅性被看做是头等重要的,老师对学生的错误基本上不予纠正。笔者认为,上述两种做法均有些极端。试想,如果我们过于强调一个方面,学生势必会顾此失彼,以至影响其整体的英语水平。在教学的某个阶段,准确性应该受到重视,而在另外一个阶段流畅性应受到重视。
1.教学重点决定了老师对待、处理学生语言错误的方式。
例如:如果教学的重点是动词第三人称单数的用法,那么,如果某个学生说“He often get up at 6 o'clock.”,这时,教师一定要纠正该错误,以达到强化这种语法现象的目的。
2.准确性与流畅性哪一方面更重要要依据学生所处的学习阶段而定。
通常,对初学者来说,准确比流畅更重要,因为在这个阶段他们要打好语言基础,如对各种语法现象的把握,基本词汇的运用等等。如果在这个阶段,学生没有掌握上述内容,老师则不能过早强调流畅性,否则,学生的错误得不到及时的纠正,这些错误会根深蒂固,以至影响以后的口语和书面表达的能力。很难想象一个充满错误的句子,怎么能具备其应有的交际功能,又何谈流畅性呢?对已有了一定基础的学生而言,提高其运用语言的流畅程度,则更重要,在这个阶段教师对不影响句子意思的错误则不要过多地纠正。
四、过分纠正错误的弊端
过多或不恰当地纠正学生的语言错误常常给他们的学习和心理带来负面影响:首先他们会失去自由学习和运用语言的空间,他们不能对某种语言规则进行假设、想象、大胆试用。长此以往,学生将形成被动的学习习惯,老师教则学,不教则不去问津。此外,运用语言时,他们会过于谨慎小心,常常一个句子要考虑较长时间,而当语言过缓或停顿过多时,其交际功能会大受影响。
还有,过多纠正学生的错误会给他们的心理带来负面影响,学生会产生挫折感,并丧失自信,进而失去对学习的兴趣。在学生进行表演操练时,如果教师逢错必纠,学生反复地被打断,他就无法表达自己的思想,更严重的是,他会觉得在同学面前丢了面子,为了保全面子他很可能不愿意或不敢张口说话。可以想象,如果全班学生都为保护自尊心而不开口,课堂气氛势必很沉闷,有些活动则根本无法开展。那么老师对学生的语言错误是不是就应放任自流呢?当然不是!
五、处理学生语言错误的方法
(一)针对口语错误的对策
1.再叙述:再叙述是指学生出现错误时,教师不是从中间打断而是根据他需表达的意思,用正确的语言再表述一遍,使学生接触语言范围之内的或略超出该范围的正确语言,达到学生自我纠正的目的。例如:
T: Where did you go yesterday?
S: I go to Disneyland.
T: Oh, really, you went to Disneyland yesterday.
S: Yes, I went to Disneyland yesterday.
在此教师要特别加重went的语气和读音,以示他要用过去时态。这种做法的最大好处是通过模拟自然对话,达到纠正学生口语错误的目的,同时也能引起其他学生在这方面的注意。
2.假做误解:学生犯了某一语言错误时,老师装做疑惑不解并用疑问的口气重复该部分。例如:
S: She went to the concert with his husband.
T: His husband?
S: No, her husband.
以上的例子很像生活中的对话,其中没有老师的批评,但却达到了纠正学生错误的目的。
上述两种做法只适合于老师与一名学生对话时采用,当两名学生交谈时,老师则要采取其它策略。
3.自动修改:如果错误阻碍了交流,两名学生通过相互探讨,排除障碍,从而达到修改错误的目的。例如:
S1: What did you do last night?
S2: I spent a lot of time doing housework. One question was very difficult.
S1: Do you mean doing homework?
S2: Yes, homework.
在所有语言中,口语是第一性的,书面语是第二性的。所以在低年级一定要注重学生的口语训练,利用正确的方法纠正在口语中所出现的错误,为书面语打好基础。
(二)处理书面语错误的策略
大量的研究表明老师过多地用红笔批改作业和写作,会让学生产生极强的受挫感。因为红笔是公认用来纠正错误的,当他看到红色时其大脑反应是老师的批评,所以尽管红色能提起学生的注意,但它也会让学生感到受挫感。
1.处理作业中出现错误的策略
在批改作业时,教师应谨慎使用“×”,特别是红色的“×”。过多地使用错误符号会带来负面效应,教师可以用其它符号如“?”或在错误处划一条线,让学生自己纠正错误,第二次交上作业时老师再进行修改,这样学生对所犯错误印象深刻,以后就不会发生类似的错误,也不会带来负面影响。
2.处理写作错误的策略
对学生英文写作出现的错误,教师不能见错就改,实行“全包”政策。其原因有二:其一是由于学生处于被动地位,没有特定的语言环境,学生对某些错误不能主动地避免。有人说:“Learning a foreign language is like a fish out of water.”;对老师修改的地方他们也往往“视而不见”,所以见错就改并不能带来应有的效果;二是过度修改对学生自信心的建立不利。老师要采取积极的处理方法,使学生主动避免错误并参与到错误的修改实践中来。
(1)自己检查:让学生自己检查可能出现的错误。教师根据教学任务和学生的语言能力,确定检查重点,如:主谓一致,动词时态、冠词、介词的用法,句子的完整性等。
(2)自己修改:教师一定要把任务、具体要求讲清。首先,让学生审视内容,检查文章是否切题,然后再看文章的结构是否合理,句法是否正确,教师运用修改符号标明错误种类,具体的修改任务留给学生。常用的符号有:
G=Grammar; T=tense; SP=spelling; A=Article; W.O=word order;
Prep=preposition;?=don't understand;!=Careless mistake; ^=something missing
在讲评作文时教师说明这些符号的意思,在以后的写作中学生就会熟悉这些符号。
以上是笔者在多年英语教学中的几点粗浅看法,目的在于总结经验,提高教学质量,大家都知道英语教师面临的困难很多,不是一两篇文章所能概括了的。教师的任务是如何在教学实践中让学生少犯错误,达到最优的教学效果。
参考文献:
1.九年义务教育《英语教学大纲》2000年3月第三版。
2.李庭芗《英语教学法》1991。
3.Bartram Mark, Richard Walton. Correction, Commercial Color Press,199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