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教学如何实施情感教育

来源 :河南教育·基教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yj123456789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具有阅读能力,注重情感体验”,这是语文教学中长期以来不被重视的一个问题。过重的政治色彩和复杂的知识体系使得语文教学索然无味。如果能将语言能力的培养融入到一种积极、愉悦的情感氛围中,语文教学将不失为一块乐土。那么,如何在语文教学中实施情感教育呢?
  首先,改变传统的语文教学观,寻找读者与作者的心灵契合点,陶冶学生情操。语文学习的目标不能简单定位在识字、阅读与分析课文的基础上,而应将其逐步拓展到文学领域,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文学作品以文本形式出现在学生面前时,这种外在的形式所构建的虚拟空间本身就召唤着学生运用自己已有的心理体验去充分发挥想象进行再构建、再创造。而学生在阅读作品前本身已存在一种期待视野,即其阅读习惯、趣味、心理、预期目的等,当学生带着期待走进作品时,会自然而然地产生丰富的心理体验,而当这种体验与作者产生共鸣时,就会达到一种至纯至美的审美境界。这种境界是一种可意会而不可言传的心灵愉悦感。在这个过程中,教师所能做的就是积极创设情境,做一个忠实的引路人和点拨者,让学生敞开心扉,尽情感悟,去做主动的探究者而最终得到愉悦的心理体验。这样才能陶冶其情操,培养其审美能力。
  其次,改变传统的教师角色,寻找教师与学生的心灵契合点,优化教学效果。“学高为师,身正为范”,教师以其独特的人格魅力感召学生,会使学生受益匪浅。因为在传授知识的同时,教师的行为、活动已经潜移默化地达到了培养学生健全人格的目的。语文教师尤其如此。我们的语文教学内容更多地秉承着以儒家文化为主体的华夏民族数千年的文化结晶。这一文化体系本身就对知识分子的人格提出了较高的规范和要求。语文教师作为这种文化的直接传播者,更应该向这种规范和要求看齐,其“指点江山,激扬文字”的满腔热情,势必使学生产生共鸣,直接对其产生深远的教育意义。
  再次,改变传统的学习方法,寻找学习者之间的心灵契合点,优化学习效果。语文学习活动更多的是一种开放的群体活动,因而多个参与学习的个体之间的交流、沟通在学习中的作用至为关键。个体之间寻求心灵的契合点,从而形成一种以自主为前提,相互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已经深入人心并广为实施。
  总之,新课程改革下的语文教学,将是一种开放性极大的活动。用真诚诱导每一颗求知的心灵获得丰富的情感体验,从而增长知识、发展个性、健全人格,这才是最终的目的。希望我们的语文教学越来越生动,越来越有趣。
  (责 编刘波)
其他文献
评价是课程的重要组成部分。科学的评价体系是实现课程目标的重要保障。课程评价应根据课程标准的目标和要求,实施对教学全过程和结果的有效监控。对于英语课程来说也是如此。通过评价,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不断体验进步与成功,认识自我,建立自信,促进他们综合能力的全面发展。而教师也可以此获取教学的反馈信息,及时对自己的教学行为进行反思和调整,促使自己不断提高教育教学水平。  首先,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无论是教学还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