动词目的义的释义模式及相关问题

来源 :语言教学与研究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ades17305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文主要讨论动词目的义的释义模式.文章根据《现代汉语词典》目的义动词的释义,归纳出四种动词目的义的释义模式:模式一:“动作义+使/让+目的义”;模式二:“为了/为+目的义+动作义”或“动作义+以/来+目的义”;模式三:采用连动结构释义,即“动1(动作义)+动2(目的义)”;模式四:采用动补结构释义,即“动词(动作义)+补语(目的义)”.同类词可能采用不同释义模式,不同释义模式有不同的适用环境,运用一定的句法操作手段可以实现部分释义模式间的相互变换.根据归纳出的释义模式,对少数动词的目的义释义提出了修改意见,以期进一步提高词典释义质量.
其他文献
本文在共时语料的基础上,利用语法化“连续环境”理论,分别考察了“硬”和“硬是”由评注性副词语法化为反预期标记的环境和路径.文章发现“硬”的语法化是一个由[施事性]、[
“再”在汉代由数词义衍生出“重复”义和“承接”义.南宋之后,“再”形成了两条演变路径:一条路径是由“重复”义衍生出“延续”义,再由“延续”义衍生出“程度变化”义;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