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心理健康教育已引起教育界的普遍重视,人的身体和心理有密切的关系,健康的心理寓于健康的身体,心理不健康则会导致身体异常甚至患病。因此,我们要使学生在校期间,通过实施必要的心理健康教育,及时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并针对问题进行合理的心理治疗,从而保障学生能得到全面的健康发展。本文通过对当前学生不良心理现状及其原因来分析体育活动对学生心理健康的促进作用,并进一步提出可行性建议,列出一系列加强学生心理素质培养的方法,在体育教学中进行心理健康教育。
关键词:学校体育 心理健康 教育
中图分类号:G633.9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9795(2012)03(c)-0000-00
1 学生心理健康的现状及原因
现状及原因: 随着对知识人才的需求量越来越大,社会与家庭重心都放到了学生的学习成绩上,而忽略了对学生的思想道德和心理素质的培养和教育。大多数学校也偏重于抓学生的智力因素培养,而忽略了非智力因素的培养。加上学校心理健康教育普及不够或没有普及,学生缺乏必要的心理辅导,造成部分学生心理素质比较差,调整心态的能力较弱,遇到困难挫折易造成心理疾病。同时,家长的过分溺爱使学生心理能力较差。初中生一方面要适应中学的学习压力,另一方面又要面对社会上的各种多变的思潮和价值观念。理想与现实的反差,期望与能力的冲突,使他们无比困惑和无所适从。据调查有5%左右的初中生存在不同程度的心理健康问题。目前,心理不良已成为初中生厌学、辍学的主要原因。那么又有哪些造成其心理不良呢?
主要有以下几个:(1)家庭方面的原因 家庭教育不当:家长态度偏颇,如过分溺爱、放任不管等;家庭教育不协调,家庭成员教育态度与方法不一致。家庭缺乏温暖:主要是部分学生因父母离异、感情破裂等,从而失去家庭温暖和关怀、帮助与照顾,致使学习受到严重影响,并使他们形成自卑、孤僻、等不良心理。(2)学校方面的原因 德育内容方法欠佳:学校德育处对学生的思想教育内容单调乏味,教育方法缺乏针对性,教育形势单调呆板。教学方面负担过重:片面追求分数导致学生负担过重,身心受损,以至出现学业后进生。课程偏多;课时偏紧,使学习基础和能力差的学生越学越困难,其中不少人成为后进生,发展到后来就厌学、甚至逃学。(3)学生方面的原因 生理发展因素:主要指那些生理有缺陷、体质衰弱或智能不足的学生,他们适应不了一些学校“大运动量的训练”,承受不了中学高负荷的运转。青春期教育缺失:这是指中学生进入青春期后,生理变化引起心理变化,出现一些心理问题。青少年自我表现欲望、心理与个体能力才干之间存在着矛盾,自主自尊的独立意愿与客观现实之间脱节,身体生理的超前发展与思想意识控制能力相抵触等。而家庭、学校对青春期教育的缺欠和失当,给学生的生活、学习带来不利影响,以至出现品行问题。因此,在对学生进行身体锻炼的同时,应特别注重对学生心理健康的教育。
2 加强对学生心理素质的培养
在体育教学中,体育教师应根据学生心理的各异特征,通过各种方式的心理教育,帮助、指导他们克服与消除各种弱点,培养良好的心理品质,促使其身心和谐、健康地发展。教师把握学生的心理特点,使学生的学习动机建立在自身愿望的需求和责任感上。把身体锻炼中的乐趣和学习的成功体验作为追求的目标之一,以浓厚的兴趣、适宜的方法来调节自己的体育学习和锻炼行为,从而使整个教学过程充满欢乐、愉悦、和谐的情感与气氛。在这样的教学氛围中,既让学生喜欢学、乐于学,又让他们知道学习的目标和意义,自觉主动地发展体育能力和个性、增强体力和智力,培养良好的思想道德品质。
(1) 让学生对心理健康标准有一理性认识。在学校体育教育过程中,应充分让学生了解心理健康的标准:正常的认识;稳定的情绪;优良的品质;良好的人际关系。结合这些标准,使学生对自己的身体状况、心理水平有正确的认识,从而能针对标准进行自我评价和调整。
(2) 激发学生的表现欲,发展他们的个性。相对稳定的心理状态是课堂教学中教师、学生的心理过程与个性特征之间的中介环节。它通过影响学生课堂中的学习动机、行为、情感体验以及评价效应,进而制约学生课堂学习效果,影响学生个性发展。作为老师的我们先要不断地优化自己的心理素质,然后再源源不断地向学生输送健康心理的营养,让每一个学生都能快快乐乐地学习,堂堂正正地做人。
(3) 增进自我意识的发展。体育运动有助于学生认识自我。体育运动大多数是集体性、竞争性的活动,自己能力的高低、魅力的大小,都会明显地表现出来,使自己有一个比较符合实际的自我认识。体育运动还有助于自我教育,学生在比较正确的认识自我的基础上,便会自觉或不自觉地修正自己的认识和行为,培养和提高社会所需要的心理品质和各种能力。
(4) 能培养良好的意志品质。体育运动一般都具有艰苦、疲劳、激烈对抗及竞争性特点。学生在参加体育锻炼时,总是伴着强烈的情绪体验和明显的意志努力。因此,通过体育运动,有助于培养学生吃苦耐劳、克服困难的思想作风,有助于培养团结友爱、集体主义精神,有助于培养机智灵活、沉着果断、谦虚谨慎等意志品质,使学生保持积极健康向上的心理状态。
(5) 好奇喜新的心理教育。中学生喜欢新颖的东西,新鲜的事物,新异的活动。体育课教学也是一样,教材内容要常换常新,使每节课有新的东西,学生有新的收获;课的组织教法要力求有新意,有新变化;器材的摆放及颜色要多变。例如:每节体育课的准备活动,内容是丰富的,组织教法是很多的。可以做定位徒手操、双人操以及各种轻器材操——球操、绳操等等。还可以做一些有趣的活动性游戏。还可以不拘形式的散点形做操做游戏。可以排成四列横队、四路纵队、圆形队、弧形队等等。可以教师喊口令吹哨子做,也可以音乐伴奏做操,也可以表演比赛评比打分等。经常变化内容、方法和器械,使他们体验到从事、理解、掌握、创造体育运动的乐趣,充分调动学生的好奇心理,从而激发学生自觉地参与体育教学活动。
(6) 培养学生的自信心。由于主客观原因造成学生体育水平参差不齐,基础较差的学生害怕做出的身体练习别扭好笑,在学习过程中不敢参与练习,敷衍了事。针对这种情况,教师一方面对基础差的学生采用降低动作难度、加强个别辅导循循善诱,使他们获得更多的成功体验;另一方面应营造融洽轻松的教学气氛,师生之间和睦的气氛,以及之间的多多交流。
总之,心理现象是人类最常见、最复杂的现象。健康的心理能帮助我们正确地认识客观世界,正确地认识自我,利于在改造客观世界的同时,不断改造主观世界,使两者达到协调统一。对于身处青春发育期的初中生们,如何充分利用体育教学的教育性、竞赛性、协同性、交往性等特点培养学生的参与意识、竞争意识、意志品质、协作精神、自控能力等,促进个性和谐发展是体育教师必须认真思考的问题。教师在体育教学中要做好对学生的心理教育,使学生通过体育教育有个健康的心理。
参考文献
[1] 体育有助培养良好心理素质.康乐时代网.
[2] 陈亚杰.初中生心理健康之现状.江苏科技中学初中生心理协会.
关键词:学校体育 心理健康 教育
中图分类号:G633.9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9795(2012)03(c)-0000-00
1 学生心理健康的现状及原因
现状及原因: 随着对知识人才的需求量越来越大,社会与家庭重心都放到了学生的学习成绩上,而忽略了对学生的思想道德和心理素质的培养和教育。大多数学校也偏重于抓学生的智力因素培养,而忽略了非智力因素的培养。加上学校心理健康教育普及不够或没有普及,学生缺乏必要的心理辅导,造成部分学生心理素质比较差,调整心态的能力较弱,遇到困难挫折易造成心理疾病。同时,家长的过分溺爱使学生心理能力较差。初中生一方面要适应中学的学习压力,另一方面又要面对社会上的各种多变的思潮和价值观念。理想与现实的反差,期望与能力的冲突,使他们无比困惑和无所适从。据调查有5%左右的初中生存在不同程度的心理健康问题。目前,心理不良已成为初中生厌学、辍学的主要原因。那么又有哪些造成其心理不良呢?
主要有以下几个:(1)家庭方面的原因 家庭教育不当:家长态度偏颇,如过分溺爱、放任不管等;家庭教育不协调,家庭成员教育态度与方法不一致。家庭缺乏温暖:主要是部分学生因父母离异、感情破裂等,从而失去家庭温暖和关怀、帮助与照顾,致使学习受到严重影响,并使他们形成自卑、孤僻、等不良心理。(2)学校方面的原因 德育内容方法欠佳:学校德育处对学生的思想教育内容单调乏味,教育方法缺乏针对性,教育形势单调呆板。教学方面负担过重:片面追求分数导致学生负担过重,身心受损,以至出现学业后进生。课程偏多;课时偏紧,使学习基础和能力差的学生越学越困难,其中不少人成为后进生,发展到后来就厌学、甚至逃学。(3)学生方面的原因 生理发展因素:主要指那些生理有缺陷、体质衰弱或智能不足的学生,他们适应不了一些学校“大运动量的训练”,承受不了中学高负荷的运转。青春期教育缺失:这是指中学生进入青春期后,生理变化引起心理变化,出现一些心理问题。青少年自我表现欲望、心理与个体能力才干之间存在着矛盾,自主自尊的独立意愿与客观现实之间脱节,身体生理的超前发展与思想意识控制能力相抵触等。而家庭、学校对青春期教育的缺欠和失当,给学生的生活、学习带来不利影响,以至出现品行问题。因此,在对学生进行身体锻炼的同时,应特别注重对学生心理健康的教育。
2 加强对学生心理素质的培养
在体育教学中,体育教师应根据学生心理的各异特征,通过各种方式的心理教育,帮助、指导他们克服与消除各种弱点,培养良好的心理品质,促使其身心和谐、健康地发展。教师把握学生的心理特点,使学生的学习动机建立在自身愿望的需求和责任感上。把身体锻炼中的乐趣和学习的成功体验作为追求的目标之一,以浓厚的兴趣、适宜的方法来调节自己的体育学习和锻炼行为,从而使整个教学过程充满欢乐、愉悦、和谐的情感与气氛。在这样的教学氛围中,既让学生喜欢学、乐于学,又让他们知道学习的目标和意义,自觉主动地发展体育能力和个性、增强体力和智力,培养良好的思想道德品质。
(1) 让学生对心理健康标准有一理性认识。在学校体育教育过程中,应充分让学生了解心理健康的标准:正常的认识;稳定的情绪;优良的品质;良好的人际关系。结合这些标准,使学生对自己的身体状况、心理水平有正确的认识,从而能针对标准进行自我评价和调整。
(2) 激发学生的表现欲,发展他们的个性。相对稳定的心理状态是课堂教学中教师、学生的心理过程与个性特征之间的中介环节。它通过影响学生课堂中的学习动机、行为、情感体验以及评价效应,进而制约学生课堂学习效果,影响学生个性发展。作为老师的我们先要不断地优化自己的心理素质,然后再源源不断地向学生输送健康心理的营养,让每一个学生都能快快乐乐地学习,堂堂正正地做人。
(3) 增进自我意识的发展。体育运动有助于学生认识自我。体育运动大多数是集体性、竞争性的活动,自己能力的高低、魅力的大小,都会明显地表现出来,使自己有一个比较符合实际的自我认识。体育运动还有助于自我教育,学生在比较正确的认识自我的基础上,便会自觉或不自觉地修正自己的认识和行为,培养和提高社会所需要的心理品质和各种能力。
(4) 能培养良好的意志品质。体育运动一般都具有艰苦、疲劳、激烈对抗及竞争性特点。学生在参加体育锻炼时,总是伴着强烈的情绪体验和明显的意志努力。因此,通过体育运动,有助于培养学生吃苦耐劳、克服困难的思想作风,有助于培养团结友爱、集体主义精神,有助于培养机智灵活、沉着果断、谦虚谨慎等意志品质,使学生保持积极健康向上的心理状态。
(5) 好奇喜新的心理教育。中学生喜欢新颖的东西,新鲜的事物,新异的活动。体育课教学也是一样,教材内容要常换常新,使每节课有新的东西,学生有新的收获;课的组织教法要力求有新意,有新变化;器材的摆放及颜色要多变。例如:每节体育课的准备活动,内容是丰富的,组织教法是很多的。可以做定位徒手操、双人操以及各种轻器材操——球操、绳操等等。还可以做一些有趣的活动性游戏。还可以不拘形式的散点形做操做游戏。可以排成四列横队、四路纵队、圆形队、弧形队等等。可以教师喊口令吹哨子做,也可以音乐伴奏做操,也可以表演比赛评比打分等。经常变化内容、方法和器械,使他们体验到从事、理解、掌握、创造体育运动的乐趣,充分调动学生的好奇心理,从而激发学生自觉地参与体育教学活动。
(6) 培养学生的自信心。由于主客观原因造成学生体育水平参差不齐,基础较差的学生害怕做出的身体练习别扭好笑,在学习过程中不敢参与练习,敷衍了事。针对这种情况,教师一方面对基础差的学生采用降低动作难度、加强个别辅导循循善诱,使他们获得更多的成功体验;另一方面应营造融洽轻松的教学气氛,师生之间和睦的气氛,以及之间的多多交流。
总之,心理现象是人类最常见、最复杂的现象。健康的心理能帮助我们正确地认识客观世界,正确地认识自我,利于在改造客观世界的同时,不断改造主观世界,使两者达到协调统一。对于身处青春发育期的初中生们,如何充分利用体育教学的教育性、竞赛性、协同性、交往性等特点培养学生的参与意识、竞争意识、意志品质、协作精神、自控能力等,促进个性和谐发展是体育教师必须认真思考的问题。教师在体育教学中要做好对学生的心理教育,使学生通过体育教育有个健康的心理。
参考文献
[1] 体育有助培养良好心理素质.康乐时代网.
[2] 陈亚杰.初中生心理健康之现状.江苏科技中学初中生心理协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