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论新课程背景下流行音乐与音乐课堂教学的衔接

来源 :中国教育与教学研究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tudy112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很多时候,结合流行音乐对我们的学生进行思想品德等素质方面的教育,是一个非常好的契机,能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如果中学生对流行音乐过分追逐,我们所需要的就不再是音乐,而是对生活的反省。如果学生可以正确对待听音乐与学习的关系,相信流行音乐会成为搞好学习的催化剂。
  “不是我不明白,这世界变化快!”许多人这么惊呼。面对飞速发展的社会,各行各业都在发生深刻的变化,都在提倡终身学习的理念。大学里的所学,勉强只够让我们上路从教,后面的漫漫长路怎样走得更精彩,更充实,还得靠我们的自我学习和在个人修养上一生的自我完善。从另外一个意义上来讲,我们音乐教师对于最新音乐的动态、对学生喜欢什么音乐都应该随时关注,关注的过程就是我们学习的过程,有许多方面的东西我们甚至要和学生共同学习,共同探讨。
  比如学生们热衷于网络音乐,象雪村的《东北人都是活雷锋》、刀狼的《月亮之上》、《两只蝴蝶》等歌曲,我听过并分析后,觉得歌曲很有特点,亮点多多,干脆安排在课堂上欣赏并且分析这些歌,之后还要求学生写关于它的音乐评论。这种方式能有效地促进学生的艺术鉴赏水平。
  再如,我设计的《民歌——流行音乐的根》一课,我给学生们欣赏具有藏族民歌特点的歌曲韩红的《家乡》、具有蒙古族民歌特点的歌曲腾格尔的《天堂》、欣赏“黑鸭子组合”演唱的由摇滚节奏改编的《森吉德玛》、欣赏成方圆演唱的爵士风格的江苏《茉莉花》、斯琴格日勒的吉他自弹自唱、藏天朔电声乐队伴奏的“青春舞曲”、欣赏《马大姐》中带有北京琴书味道的主题曲,欣赏最近热播的电视连续剧《生存——民工》里的,具有东北二人转特点的摇滚歌曲《生存》,学生们感受了这些不同演唱形式的歌曲后,讨论并发表了各自的观点,多数同学总结认为:民歌是通俗、流行歌曲的“根”,民歌的节奏、速度、伴奏形式、演唱方法改变后,看似是现代通俗歌曲,实际仍未脱离原始民歌的风格,有些民歌与外来音乐融合后,好似变味了,仔细品味还是中国民歌,只是感受不同罢了。但是无论千变万化,它是哪个地区的民歌仍能听的出来。通过这节课的学习,学生们体会到“越是民族的就越是世界的”这一真理,并和我一起总结出:1、具有本土地方性的民歌,随着时代的发展仍前景无限,并且更加具有生命力。2、民歌是一切音乐创作的源泉。最后我和同学们一起高唱了苏格兰民歌《友谊地久天长》。这节课学生联系实际分析比较,真正的参与到学习、理解音乐的课题中,并且主动思考、探究出一些过去疑惑的问题,对培养学生学习民族音乐的兴趣起到了很好的作用。
  但是流行音乐不能独占课堂,虽然流行音乐的层次很广泛,音乐样式和风格也比较多,但是只有其中一部分流行音乐(比如布鲁斯、迪士科等)得到时间的考验和艺术的沉淀之后,能够成为一种新的艺术样式,确立它的一定地位。而大部分的流行音乐都是在利用当前的流行元素进行复制后大批量制造出来的,因此它们中的多数在艺术性上是比较单薄的,经不起时间的考验,像快餐一样即时消费,缺少营养价值。而传统音乐、民族音乐和西方古典音乐经过了上百年、甚至上千年的流传,其艺术性得到了历史的升华和民间的广泛认同。所以,由流行歌曲来唱音乐课堂教学的主角是不应该的,也是不长久的。因为它独占了课堂之后,不利于学生全方位地获得音乐知识和吸收音乐艺术营养,不利于提高学生的音乐鉴赏能力,不利于音乐的普及和继续发展。在我们的实际课堂教学中,要尽量把握好“流行音乐进课堂”的尺度,既不应该因噎废食而放弃流行音乐的介绍,使课堂音乐教学陷入枯燥乏味的泥潭;更不能放任自流让流行音乐唱课堂的主角,使得学生的音乐素养停留在流行音乐界定的低水平的层次上,偏离音乐教学普及和提高学生音乐素质的基本要求。
其他文献
【摘要】组织职高对口升学语文复习中,重点把握六个阶段:准备充分;课本为重点,巩固基础知识;专题复习为难点,查漏补缺;突出文体训练,重视材料积累,充实作文内容;适应性考试熟悉考试流程;加强心理疏导,指导考法。  【关键词】把握;职高对口升学;语文复习;六个阶段  一切为了高考,这是近几年中等职业学校拓展办学层次,探索实施中高职衔接举办对口升学班的根本目标。笔者带了一个计算机专业的对口升学班,并从事语
期刊
经过课程改革的探索,我们对于新课程的认识有了质的改变。以往把教材当成圣经,恪守教材,不敢越雷池半步,因为传统教材绝大多数是以知识作为逻辑主线的,至多是结论加验证性实验,因此是教教材——只教概念和原理等知识,一些能力的培养也是为了更好地掌握科学知识。  1. 淡化知识目标  在《科学课程标准》中对于知识目标的要求就是:“知道与周围常见事物有关的浅显的科学知识,并能应用于日常生活中,逐渐养成科学的行为
期刊
小学数学教学大纲明确提出:“根据数学学科的特点,对学生进行学习目的教育,爱祖国、爱社会主义、爱科学的教育,辩证唯物主义观点的启蒙教育,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和独立思考、克服困难的精神。”在数学教学中如何贯彻落实这一要求呢?  1. 联系实际,进行学习目的教育  数学知识在日常生活、生产建设和科技等方面有着广泛的应用。教学时应根据学生的年龄特征和接受能力,联系实际,阐明所学知识的用处,从而不断激发学
期刊
【摘要】高中历史课程改革必须注重学生主体的发挥,实现主体性教学,本文结合教学实践的案例对高中历史主体性教学策略进行了一般性研究。笔者认为教师观念的改变是前提,主体性教学贯穿教学始终是基本,学生真正成为课堂主体是目标。同时希望主体性教学不仅落实在嘴动、手动上,更要注意思维的创新,从而达到让学生自主、能动、创造性的学习。  【关键词】主体性教学;自主;能动;创造性  当我们进入知识社会之后,产业方式、
期刊
【摘要】组织学生开展户外观鸟活动,可以有效拓展中小学生态文明教育领域,寓教于乐,有效培养学生生态意识,更可以促进中小学生的综合素质发展。  【关键词】观鸟;生态意识  观鸟,又称作赏鸟,是指在自然环境中利用望远镜,鸟类图鉴等设备在不影响野生鸟类正常生活的前提下观察和观赏鸟类的一种户外活动。观鸟活动最早在英国和北欧国家兴起,至今已有200多年历史。作为一项时尚的户外运动在西方国家十分流行。英国、丹麦
期刊
一、分项评价  一篇好的作业是多种指标的综合体现。如果只注重解答过程正确与否的评价,就不利于学生良好学习习惯的养成,不利于他们各种素质的全面发展。为了便于学生了解自己作业的成败优劣,树立正确的舆论导向,我们可以采取分项评价的批发策略。例如,有的学校设计了分三项评判等级的批改方法:"A"代表“双基”评价。主要看解题过程中,依据是否合理,步骤是否完整,结果是否正确;“B”代表书面评价。主要看所用文字、
期刊
【摘要】初中美术教育是“义务教育”的一门必修的艺术课程。是对学生进行美育的重要途径。为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具有重要作用。通过美术教学,向学生传授美术基础知识技能,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陶冶学生高尚的道德情操,培养良好的品德意志。同时增强学生的爱国主义精神,提高学生的观察能力、想像能力、形象思维能力以及创造能力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关键词】关键词;初中美术;愉快教学  义务教育初中美术课的目的体现了
期刊
新课程标准指出语文教学要“重视提高学生的品德修养和审美情趣,使他们逐步形成良好的个性和健全的人格,促进德、智、体、美的和谐发展”。而语文课堂教学不仅是教师向学生传授知识的主阵地,也是教师用来感染熏陶的大熔炉。一个人对美的事物的欣赏,同时也是对该事物的一种情感性的评价和判断,这当然也包括小学生。那么如何在小学语文课堂上渗透审美教育,从而提高教学效果呢?根据自己多年的教育实践与探索,在此谈个人的一点看
期刊
思维的积极性、求异性、广阔性、联想性等是发散思维的特性,在数学教学中有意识地抓住这些特性进行训练与培养,既可提高学生的发散思维能力,又是提高小学数学教学质量的重要一环。  (一)激发求知欲,训练思维的积极性。  思维的惰性是影响发散思维的障碍,而思维的积极性是思维惰性的克星。所以,培养思维的积极性是培养发散思维的极其重要的基础在教学中,教师要十分注意激起学生强烈的学习兴趣和对知识的渴求,使他们能带
期刊
【摘要】中学生态文明教育是我国学校生态文明教育体系的枢纽环节。衡南县三中自2001年起,历经12年三期滚动研究与实践,积极开展中学立体式生态教育体系建设的理论和实践探索。一是开发出独立的、具有乡土特色的生态教育教材;二是开设了独立设课模式的生态教育校本课程,通过校本课程组织形式将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研究性学习课程、生态科技发明创新创造等多种课程糅合,形成了系列化连贯的生态教育内容,使中学生态教育真正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