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性上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诊断与治疗

来源 :中华医学杂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aaalxf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 总结急性上肢深静脉血栓形成(ULDVT)的诊断治疗经验、分析影响其预后的因素.方法 回顾性研究了1988至2009年期间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接收诊治的急性ULDVT患者.以10年为界分为两组,前10年为Ⅰ组、后10年为Ⅱ组,对两组患者的临床特点、治疗结果 及预后进行了分析比较.结果 本组共28例患者,Ⅰ组9例,Ⅱ组19例.急性ULDVT占同期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8.1%.其中男患者14例,女患者14例,平均46.1岁,17例发生于左上肢,11例发生于右上肢.8例(28.6%)为上肢深静脉穿刺置管后发生,13例(46.4%)为肿瘤患者.两组病例在原发病以及危险因素方面存在明显差异,Ⅱ组中的由于恶性肿瘤或其他因素导致的ULDVT的发生的概率明显高于Ⅰ组,并且相对于Ⅰ组患者预后较差.本组病例7例FIB值延长,9例FIB值升高.本组患者均经彩超检查后确诊,确诊后予以溶栓、抗凝、祛聚治疗,1例为介入置管溶栓治疗,其余均经外周静脉给药.急性期治疗后改用口服华法林治疗维持6个月.所有患者均病情改善良好,症状明显缓解出院.平均随访2.2年,复发2例,1例肺梗塞,6例死亡.结论 上肢深静脉血栓发生率远低于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以血液高凝状态如肿瘤、静脉置管等为形成诱因.临床表现结合彩超检查是确诊的重要依据.及时的进行溶栓、抗凝、祛聚治疗效果明显,后续的口服抗凝可预防复发。

其他文献
中老年肾病患者晚期血液中的代谢废物积存在体内,无法像正常人一样通过肾脏排出体外,而需要透析维持生命.据有关资料显示,中老年患者肾脏透析前后的功能状态会有一定的变化,患者病情发展到要透析的时候,功能状态就会开始急剧下滑。
期刊
一、前言  肿瘤周围水肿(peritumoral brain edema,PTBE)多见于胶质瘤、脑膜瘤和转移瘤,是神经外科常见的临床问题,直接影响肿瘤的诊断、治疗及预后.本文旨在加深神经外科医生对神经系统PFBE的认识,明确对PTBE诊断和治疗的基本原则,提供切实可行的规范化的药物治疗建议。
期刊
当前,侵袭性真菌病(invasive fungal disease,IFD)的发生仍呈持续上升趋势,并不断出现新型病原菌和耐药菌株,给诊断和治疗带来困难,临床众多学科都面临着艰巨的挑战.但令人振奋的是,我国医务工作者们已充分认识到IFD的危害,积极应对挑战,在IFD的临床流行病学、诊断和治疗方面都进行了积极的探索,本期重点号中发表的几篇相关论文均来自临床一线,反映出我国临床真菌学蓬勃发展的现状。
期刊
目的 对质子束治疗(PBT)与X线三维适形放射治疗(3D-CRT)及调强放射治疗(IMRT)在肝细胞肝癌患者治疗时的剂量分布进行对比研究,以评价PBT的潜在优势.方法 选用Ⅰ期肝癌患者10例(肿瘤直径≤5.0 cm),总剂量为66 Gy和86 Gy,ⅡA期肝癌患者12例(肿瘤直径5.1~10.0 cm),总剂量为60 Gy和72 Gy,分别设计3D-CRT、IMRT和PBT治疗计划,通过剂量体积直
目的 摸索重组人内皮抑素(rhES)蛋白的最佳表达条件.探索内皮抑素(Es)对膀胱癌实体肿瘤及细胞系的抑制作用.方法 分别从不同异丙基-β-D硫代半乳糖苷(IPTG)浓度、加IPTG 时机、表达时间等几个方面对 rhES 的蛋白表达条件进行摸索和优化.活性检测:(1)动物实验:观察内皮抑素对裸鼠皮下移植瘤的生长情况的影响.(2)细胞实验:MTT法、肿瘤细胞生长曲线观察内皮抑素对T-24膀胱癌细胞系
屈光不正是眼科最常见的眼病之一.成人的屈光不正目前在全球范围内大部分愿意接受角膜屈光手术治疗,包括准分子激光屈光性角膜切削术(PRK),准分子激光原位角膜磨镶术(LASIK)以及由此衍变的波阵面像差引导下的LASIK(Wavefront guided-LASIK)、角膜地形图引导下的LASIK(Topography guided LASIK)、化学法上皮瓣下角膜磨镶术(LASEK)、机械法上皮瓣下
期刊
例1 患者女,69岁,主因喉痛2 d,加重半天入院.入院时喉痛较剧烈,无憋气感.糖尿病史10年,自服降糖药物,血糖控制不理想(具体不详);否认肝炎病史及接触史。
期刊
患者女,19岁.因头痛并发现枕部肿物1年,加重半年而入院.该患者1年前出现间断性头痛,以右侧后枕部为明显,呈持续性胀痛,在当地医院行头部CT检查发现颅骨肿物并未予任何治疗.半年后肿物逐渐长大并向外膨凸,头痛加重.近2个月出现行走困难,伴有饮水呛咳及吞咽困难.为求进一步诊治而入院。
期刊
患者男,24岁,多饮、多尿3个月于2008年12月1日入院.既往支气管哮喘史10年,有滑石粉接触史,少量吸烟.曾于入院前3个月受凉后出现口渴、多饮,喜冷饮,每日饮水量约10~15 L,每隔1~3 h饮水1次,尿量每日约8~15 L,体重下降约5 kgo伴食欲减退,大腿内侧出现皮疹,无头痛、头晕及视物模糊,无骨痛、乏力、咯血、胸痛.2008年11月就诊于外院,胸部X线示双肺野均散在粟粒状密度增高影,
期刊
目的 了解保留C2和C7棘突肌肉止点的改良颈椎后路椎管扩大成型术在对颈椎前凸角度的影响,轴性症状的发生率等方面的临床效果,探讨保留颈后部肌肉止点在防止颈椎后路椎管扩大成型术术后并发症方面的作用.方法回顾性分析2001年1月至2009年1月28例采用保留C2和C7棘突肌肉止点的改良颈椎后路椎管扩大成型术和21例传统的颈椎后路椎管扩大成型术在术后和术后3个月随访时JOA改善率,颈椎Cobb角和Ish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