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海外上市与一夜暴富的财富神话仍广受追捧的今天,有的企业却选择了主动撤退。
7月5日,华晨中国汽车股份有限公司董事会决定撤销华晨汽车(NYSE:CBA)在纽约证券交易所的美国存托股票(ADS),该决定已向纽约证券交易所提交。但华晨方面没有透露具体退市日期。
英雄落寞
在境外交易所争抢中国企业的热潮未退之际,华晨汽车此举显然很令人费解。
难道,海外上市不再是一种荣耀?就在今年5月17日,原机械工业部部长、中国机械工业联合会名誉会长何光远,还在盛赞华晨“产业资本与金融资本联合运作”的路径。
难道,海外上市不再是实力的象征?纽交所亚太区执行董事杨戈2006年还在宣称:“我们现在高度关注中国民营企业,因为未来的GE、沃尔玛、微软很可能会在它们中产生。”
难道,海外上市不再是中国企业国际化的康庄大道?数据显示:2005年年底,大约310家中国企业在海外上市,总市值高达3700亿美元。而同期中国沪深两市近1400家上市公司的总流通市值仅1200亿美元。
类似的问题和疑问,还可以拉得更长;而类似看似合理的答案和说辞,也可以列举更多。但事实却是,华晨确实准备撤退了。
当然,华晨确有自己的难处,其美国存托股票交易量在减少——近3个月来的平均日成交量仅有6.3万股,然而适应美国报告与注册制度的行政开支却在增加。
华晨的这一解释,其实不难理解。作为一家在国内A股、香港H股、纽交所三地上市的企业,其所承担的开支,至少是那些一地上市企业的3倍。但是,5年来命运多舛的华晨,如今还徘徊在亏损的边缘,那些听起来颇为诱人的目标——“2007年预计实现整车销量30万辆,年销售收入达到400亿元”——在上个月也被蒙上了阴影。德国ADAC对在欧洲上市不久的华晨BS6(尊驰)天窗版进行碰撞测试,结果仅获得一星的成绩,其在比利时的代理商闻听此讯,立即停止了销售,并表示“我们认为这款车不适合在欧洲销售”。实际上,早在今年4月,摩根斯坦利就将华晨的股票评级定为“减持”,其理由在于:中华轿车业务在2007年扭亏为盈的可能性不大。
铩羽重生
不妨回顾1992年10月9日华晨在美国上市时的盛景:融资8000万美元,为金杯客车后来引进丰田海狮第四代生产线提供了充足的资金,并使之渡过了1993年的宏观调控。但如今,事过境迁,华晨不得不直面在纽交所的惨淡交易,并顺势而为。
再退一步说,以实力而言,华晨比得过宝洁吗?2004年12月15日,美国宝洁公司表示:准备让其普通股在美国芝加哥、德国法兰克福等五家证券交易所集体退市。宝洁决定从法兰克福退市的原因,正是成交量太低,与维持上市的高昂成本不匹配。而在当年5月,宝洁还因为同样的原因从日本东京证券交易所退市。当时,美国苹果公司也宣布:12月25日从东京证交所撤牌。偌大一个跨国公司,还不得不考虑成本问题,何况华晨!
可以大致做一个推断,如果华晨甘愿“死要面子活受罪”,在扭亏看不到希望的前提下,继续勉强维持三地上市(国内一些汽车巨头尚无此荣耀)的所谓光环,那么,后果或许只能是自取其辱,最后被摘牌的可能也是有的。如今风光无限的网易,几年前不同样面临被摘牌的命运吗?
毕竟,对于追捧中国公司的海外交易所而言,人家想达到的目的,无非是让投资者的资金流向生产效率更高的企业,从而使整个市场的资源配置效率得以健康地提升。那些盈利能力强、增长速度快、前景不错的优秀企业,才能真正受到交易所和投资者的追捧。
所以,华晨此举,对于尚德、新东方等的后来者而言,倒是非常明智而极具借鉴意义。不要相信所谓“你是世界第几、中国第几的企业,只有某某交易所才能与你匹配”的面子话,不要沉溺于海外上市的荣耀。一旦你实力下滑甚至亏损,海外投资者只会“用脚投票”。最要命的是,海外投资者没有热炒“垃圾股”的习惯。管理
责任编辑:田瑞秋
7月5日,华晨中国汽车股份有限公司董事会决定撤销华晨汽车(NYSE:CBA)在纽约证券交易所的美国存托股票(ADS),该决定已向纽约证券交易所提交。但华晨方面没有透露具体退市日期。
英雄落寞
在境外交易所争抢中国企业的热潮未退之际,华晨汽车此举显然很令人费解。
难道,海外上市不再是一种荣耀?就在今年5月17日,原机械工业部部长、中国机械工业联合会名誉会长何光远,还在盛赞华晨“产业资本与金融资本联合运作”的路径。
难道,海外上市不再是实力的象征?纽交所亚太区执行董事杨戈2006年还在宣称:“我们现在高度关注中国民营企业,因为未来的GE、沃尔玛、微软很可能会在它们中产生。”
难道,海外上市不再是中国企业国际化的康庄大道?数据显示:2005年年底,大约310家中国企业在海外上市,总市值高达3700亿美元。而同期中国沪深两市近1400家上市公司的总流通市值仅1200亿美元。
类似的问题和疑问,还可以拉得更长;而类似看似合理的答案和说辞,也可以列举更多。但事实却是,华晨确实准备撤退了。
当然,华晨确有自己的难处,其美国存托股票交易量在减少——近3个月来的平均日成交量仅有6.3万股,然而适应美国报告与注册制度的行政开支却在增加。
华晨的这一解释,其实不难理解。作为一家在国内A股、香港H股、纽交所三地上市的企业,其所承担的开支,至少是那些一地上市企业的3倍。但是,5年来命运多舛的华晨,如今还徘徊在亏损的边缘,那些听起来颇为诱人的目标——“2007年预计实现整车销量30万辆,年销售收入达到400亿元”——在上个月也被蒙上了阴影。德国ADAC对在欧洲上市不久的华晨BS6(尊驰)天窗版进行碰撞测试,结果仅获得一星的成绩,其在比利时的代理商闻听此讯,立即停止了销售,并表示“我们认为这款车不适合在欧洲销售”。实际上,早在今年4月,摩根斯坦利就将华晨的股票评级定为“减持”,其理由在于:中华轿车业务在2007年扭亏为盈的可能性不大。
铩羽重生
不妨回顾1992年10月9日华晨在美国上市时的盛景:融资8000万美元,为金杯客车后来引进丰田海狮第四代生产线提供了充足的资金,并使之渡过了1993年的宏观调控。但如今,事过境迁,华晨不得不直面在纽交所的惨淡交易,并顺势而为。
再退一步说,以实力而言,华晨比得过宝洁吗?2004年12月15日,美国宝洁公司表示:准备让其普通股在美国芝加哥、德国法兰克福等五家证券交易所集体退市。宝洁决定从法兰克福退市的原因,正是成交量太低,与维持上市的高昂成本不匹配。而在当年5月,宝洁还因为同样的原因从日本东京证券交易所退市。当时,美国苹果公司也宣布:12月25日从东京证交所撤牌。偌大一个跨国公司,还不得不考虑成本问题,何况华晨!
可以大致做一个推断,如果华晨甘愿“死要面子活受罪”,在扭亏看不到希望的前提下,继续勉强维持三地上市(国内一些汽车巨头尚无此荣耀)的所谓光环,那么,后果或许只能是自取其辱,最后被摘牌的可能也是有的。如今风光无限的网易,几年前不同样面临被摘牌的命运吗?
毕竟,对于追捧中国公司的海外交易所而言,人家想达到的目的,无非是让投资者的资金流向生产效率更高的企业,从而使整个市场的资源配置效率得以健康地提升。那些盈利能力强、增长速度快、前景不错的优秀企业,才能真正受到交易所和投资者的追捧。
所以,华晨此举,对于尚德、新东方等的后来者而言,倒是非常明智而极具借鉴意义。不要相信所谓“你是世界第几、中国第几的企业,只有某某交易所才能与你匹配”的面子话,不要沉溺于海外上市的荣耀。一旦你实力下滑甚至亏损,海外投资者只会“用脚投票”。最要命的是,海外投资者没有热炒“垃圾股”的习惯。管理
责任编辑:田瑞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