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由于技工院校在招生时,通常都是面向区、县、市甚至跨市招生,使得城市、农村、不同的家庭背景拉大了学生与学生之间的差距,特别是计算机原始水平两极分化这一现象尤为严重。在教过的班级中,有的学生办公软件应用非常熟练了,而另一些学生连鼠标都不会使用,连打字还是保持着“双龙戏珠”。在这样的情况下,若仅仅是用同步教学法或广播教学法授课,一定会造成一部分学生“吃不饱”,而另一部分学生“吃不了”的现象。
1 了解本班学生的计算机水平
要解决学生的计算机水平两极分化的问题,首先,教师必须全面了解该班每位学生的原始计算机水平,授课前可采取摸底考试或者问卷的方法,如针对计算机的一些基本知识,或日常生活经常遇到的有关计算机的知识来设置考题,通过摸底考试或问卷调查的方式,获得学生的原始计算机水平资料;然后,将本班学生分为A、B、C三个不同层次:“A层为优等生,B层为中等生,C层为学困生”。教师的责任在于鼓励、点拨帮助学生获得成功。当学生在探求新知识时,要鼓励他们;当学生获取到新知识时,要及时给予肯定;当学生在学习知识遇到困难时,要注意“设跳板”引渡,使他们成功地到达知识的彼岸。
2 采取有针对性的教学策略
2.1 分层教学
所谓分层教学,是将相同层次、相同水平的学生分成一组,教师在教学过程“因材施教”。教师可以将前期分析的结果,对A、B、C三个层次的学生,进行教学内容、作业、辅导、评价的分层。学生的分层从授课的第一堂课起,根据学生的计算机原始水平以及学生对计算机学习的信心、毅力、兴趣、智力水平及内在潜力将学生划分为A、B、C三个层次。A层次的学生有基础且基本功扎实,学习主动,对计算机学习有浓厚的兴趣,接受能力也强,潜力极大,并有超前的学习愿望。B层次的学生在计算机学习上有一定的进取心,虽接受能力稍微差,基础不扎实,但有一定的能力和潜力,需要老师给以一定的督促和辅导。C层次的学生有些是学习不自觉,学习态度不端正,基础差,或是思维反映慢、接受能力差,在学习上有障碍,有的是对学习计算机不感兴趣,需要教师时刻关心和督促,这个层次的学生也就是要大力转化学困生群。在授课时,把A、B、C三个层次的学生分成三个小组,从A层次学生中选出几位基础好且热情高的学生为组长,协助老师负责B、C层次学生的课堂辅导答疑或作业的批改、检查、评价。根据学生们的学习进展变化轮流随时调整该层次的学生,这样的教学策略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他们学习计算机课的积极性,从而引发学生学习动机,大大提高了教学效率。
教师应该为学生创造条件,激励他们懂得自觉学习,指导他们主动地学会学习。因此,教师要面向全体,培优补差,将分层教学又具体细分如下:
2.1.1 内容分层
在教学过程中,根据教材难易程度的差异,将教学内容分为两类:第一类是基础,要求每层学生都能掌握;第二类是知识点的延伸拓展。一般情况下,老师们都采用同样的教学大纲、统一的教学目标、同一种教材、同样的教学手段和同步的教学进度来对学生进行教学,忽视学生的个性差异,造成优生容易滋生骄傲自满情绪,学困生却因觉得难以达到要求而产生自卑心理的局面。结果使得学生的学习造成两级分化,达不到预期的教学效果。若将教学内容进行目标分层,从学生实际出发,有的放矢,区别对待,不同层次的学生有与之能力相适应学习目标,对不同的学生采用不同的教学手段和教学进度,使各个层次的学生都在愉快的环境中学习,提高他们的学习积极性,逐步缩小他们之间的差距,最终完成共同的教学目标。
2.1.2 作业分层
计算机是一门操作性很强的学科,其学习单纯依靠教师的讲授,不通过独立实践演练做作业,学生是难以获得牢固的知识。在日常学习中,教师常常是进行项目教学,将公司企业的项目案例作为课堂教学,学生十分的感兴趣,不仅学到了知识,还为就业打好了坚实的基础。如果给这些学生进行作业分层的话能避免“基础好的学生吃不饱,基础差的学生吃不了”的现象。
2.1.3 辅导分层
教师在巡回辅导时,对A层学生,帮助他们扩大知识的深度与广度,鼓励他们善思考、善提问;对B层的学生,目标整体提高的基础上有所拔尖,鼓励他们思维拓展,放手走;对于学习困难的C层学生,目的是达标,重点为“抓基础,养习惯,带着走”,鼓励他们敢实践,敢操作,敢提问。即对优生来说,主要是指导他们解决问题,提高自学的能力。落实教学分层策略,可使同一个层次的学生都处于同一个起跑线上去学习,有压力就有动力,有竞争就有提升,使得人人有收获。对待学习基础差的学生,教师要循序渐进,从基础知识着手,逐步提高,克服学生学习的恐惧心理,树立起学好该门课的自信心,对计算机逐渐产生兴趣,从而实现转化学困生的目的。教师在辅导学困生时一定要有足够的耐心、细心、恒心和温心手把手地指引他们,千万别伤了他们的自尊心,否则会在他们的心灵里留下疤痕,以至于对该课产生一种恐惧与厌恶感。
2.1.4 评价分层
为了达到教学目标分层的目的,教学评价就不能采用单一的方法和同样的要求来进行,可以采用考试、实验操作、平时作业等多种方式相结合来对一个学生进行综合评价。按照A、B、C三层等级进行评价,采取按组完成,按组评价的方式进行。一般是先学生自评,再小组自评,最后教师评定,教师也同样按组评价,给整个小组打分并排名,当然完成的作业也以小组为单位上交。最后,将优秀或进步作品分层地喷绘出来展示在公众面前,以此鼓励。
2.2 分层跟踪
教师要抓紧巡视及时了解学生的自学情况,摸清学困生各自详细的进展情况以及问题的存在。从而培养学生自我创新、拓展能力,以此巩固所学的知识。教师还应采取灵活的方式对各层学生的自学效果进行分层地跟踪检查,或对不同层面的学生进行提问,了解各层学生自学中不能解决的问题。这样的分层跟踪,教师应持之以恒到整个学期甚至更长。
总之,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建立培优补差体系和教学分层策略,是全面提高学困生学习成绩的有效途径。作为教师应以耐心、认真的态度全身心投入做好转化学困生的工作,这样才能解决教学中两极分化的问题。
1 了解本班学生的计算机水平
要解决学生的计算机水平两极分化的问题,首先,教师必须全面了解该班每位学生的原始计算机水平,授课前可采取摸底考试或者问卷的方法,如针对计算机的一些基本知识,或日常生活经常遇到的有关计算机的知识来设置考题,通过摸底考试或问卷调查的方式,获得学生的原始计算机水平资料;然后,将本班学生分为A、B、C三个不同层次:“A层为优等生,B层为中等生,C层为学困生”。教师的责任在于鼓励、点拨帮助学生获得成功。当学生在探求新知识时,要鼓励他们;当学生获取到新知识时,要及时给予肯定;当学生在学习知识遇到困难时,要注意“设跳板”引渡,使他们成功地到达知识的彼岸。
2 采取有针对性的教学策略
2.1 分层教学
所谓分层教学,是将相同层次、相同水平的学生分成一组,教师在教学过程“因材施教”。教师可以将前期分析的结果,对A、B、C三个层次的学生,进行教学内容、作业、辅导、评价的分层。学生的分层从授课的第一堂课起,根据学生的计算机原始水平以及学生对计算机学习的信心、毅力、兴趣、智力水平及内在潜力将学生划分为A、B、C三个层次。A层次的学生有基础且基本功扎实,学习主动,对计算机学习有浓厚的兴趣,接受能力也强,潜力极大,并有超前的学习愿望。B层次的学生在计算机学习上有一定的进取心,虽接受能力稍微差,基础不扎实,但有一定的能力和潜力,需要老师给以一定的督促和辅导。C层次的学生有些是学习不自觉,学习态度不端正,基础差,或是思维反映慢、接受能力差,在学习上有障碍,有的是对学习计算机不感兴趣,需要教师时刻关心和督促,这个层次的学生也就是要大力转化学困生群。在授课时,把A、B、C三个层次的学生分成三个小组,从A层次学生中选出几位基础好且热情高的学生为组长,协助老师负责B、C层次学生的课堂辅导答疑或作业的批改、检查、评价。根据学生们的学习进展变化轮流随时调整该层次的学生,这样的教学策略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他们学习计算机课的积极性,从而引发学生学习动机,大大提高了教学效率。
教师应该为学生创造条件,激励他们懂得自觉学习,指导他们主动地学会学习。因此,教师要面向全体,培优补差,将分层教学又具体细分如下:
2.1.1 内容分层
在教学过程中,根据教材难易程度的差异,将教学内容分为两类:第一类是基础,要求每层学生都能掌握;第二类是知识点的延伸拓展。一般情况下,老师们都采用同样的教学大纲、统一的教学目标、同一种教材、同样的教学手段和同步的教学进度来对学生进行教学,忽视学生的个性差异,造成优生容易滋生骄傲自满情绪,学困生却因觉得难以达到要求而产生自卑心理的局面。结果使得学生的学习造成两级分化,达不到预期的教学效果。若将教学内容进行目标分层,从学生实际出发,有的放矢,区别对待,不同层次的学生有与之能力相适应学习目标,对不同的学生采用不同的教学手段和教学进度,使各个层次的学生都在愉快的环境中学习,提高他们的学习积极性,逐步缩小他们之间的差距,最终完成共同的教学目标。
2.1.2 作业分层
计算机是一门操作性很强的学科,其学习单纯依靠教师的讲授,不通过独立实践演练做作业,学生是难以获得牢固的知识。在日常学习中,教师常常是进行项目教学,将公司企业的项目案例作为课堂教学,学生十分的感兴趣,不仅学到了知识,还为就业打好了坚实的基础。如果给这些学生进行作业分层的话能避免“基础好的学生吃不饱,基础差的学生吃不了”的现象。
2.1.3 辅导分层
教师在巡回辅导时,对A层学生,帮助他们扩大知识的深度与广度,鼓励他们善思考、善提问;对B层的学生,目标整体提高的基础上有所拔尖,鼓励他们思维拓展,放手走;对于学习困难的C层学生,目的是达标,重点为“抓基础,养习惯,带着走”,鼓励他们敢实践,敢操作,敢提问。即对优生来说,主要是指导他们解决问题,提高自学的能力。落实教学分层策略,可使同一个层次的学生都处于同一个起跑线上去学习,有压力就有动力,有竞争就有提升,使得人人有收获。对待学习基础差的学生,教师要循序渐进,从基础知识着手,逐步提高,克服学生学习的恐惧心理,树立起学好该门课的自信心,对计算机逐渐产生兴趣,从而实现转化学困生的目的。教师在辅导学困生时一定要有足够的耐心、细心、恒心和温心手把手地指引他们,千万别伤了他们的自尊心,否则会在他们的心灵里留下疤痕,以至于对该课产生一种恐惧与厌恶感。
2.1.4 评价分层
为了达到教学目标分层的目的,教学评价就不能采用单一的方法和同样的要求来进行,可以采用考试、实验操作、平时作业等多种方式相结合来对一个学生进行综合评价。按照A、B、C三层等级进行评价,采取按组完成,按组评价的方式进行。一般是先学生自评,再小组自评,最后教师评定,教师也同样按组评价,给整个小组打分并排名,当然完成的作业也以小组为单位上交。最后,将优秀或进步作品分层地喷绘出来展示在公众面前,以此鼓励。
2.2 分层跟踪
教师要抓紧巡视及时了解学生的自学情况,摸清学困生各自详细的进展情况以及问题的存在。从而培养学生自我创新、拓展能力,以此巩固所学的知识。教师还应采取灵活的方式对各层学生的自学效果进行分层地跟踪检查,或对不同层面的学生进行提问,了解各层学生自学中不能解决的问题。这样的分层跟踪,教师应持之以恒到整个学期甚至更长。
总之,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建立培优补差体系和教学分层策略,是全面提高学困生学习成绩的有效途径。作为教师应以耐心、认真的态度全身心投入做好转化学困生的工作,这样才能解决教学中两极分化的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