强激光超短脉冲在非线性介质中传输引起的超加宽

来源 :中国激光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xhl872705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利用以三阶非线性系数为基础的平面波理论,通过直接解非线性波动方程,研究强场(~1014 W/cm2)作用下,超短脉冲(80fs)在非线性介质中传播所引起的光谱超加宽现象。在忽略色散效应的情况下,得到输出脉冲Stokes和反Stokes展宽的不对称性,并定量地解释了R.L.Fork等人的实验。
其他文献
为了获得CH分子束及其相关特性,以氦气为载气,利用直流脉冲放电技术产生了CH分子束。实验记录了放电时间相对于脉冲分子束不同延时CH光谱信号强度的变化,放电相对延时为460 μs左右获得最大的信号强度。研究了在保持CH4/He总气压3 atm和放电电压-4 kV不变的条件下CH分子束强度与不同配比的关系,建立了理论模型,对实验数据进行了理论拟合,拟合曲线与实验结果符合较好,配比为1%(甲烷与氦的气压比为1∶99)左右能够维持较稳定的放电现象和较强的放电强度而获得较强的CH自由基束流。在这一配比下对CH(A2
设计了一种可产生长距离近似无衍射光束的新型光学元件凹锥透镜,该透镜是以轴线为中心将传统轴棱锥的底面磨削成凹球面。采用几何光学理论分析了其产生长距离近似无衍射光束的原理。推导了凹锥透镜的振幅透射率函数,并由衍射理论分析和模拟了平面波通过其后的光强分布特性。结果表明,相对于传统轴棱锥,选择合适曲率半径的凹锥透镜能够产生光束发散小、轴向光强分布均匀的长距离近似无衍射光束。以折射率n=1.51509,底角γ=10°,曲率半径R=75 mm的凹锥透镜为例,入射光束半径a=10 mm时可产生最大无衍射距离为Zmax=
描述24路钕玻璃的激光装置“Сокол”对靶进行球面辐照的实验。在实验过程中,当峰值功率Ρ~0.4兆兆瓦、光辐射的发散度2α≈3×10-14弧度时,获得激光脉冲能E激光≈300焦耳。当辐照效率≈50%~70%时,有12道几何光路靶的辐照系统能获得照度均匀性r≈10%~20%。在实验第一阶段,主要方向是研究吸收激光能量的效率, 用“冲击波”法确定被吸收能量。拟定了气体动力学方案,该方案考虑了激光加热靶的特点,给出了冲击波的R-t实验参数和计算参数的良好一致。得出了分析公式,当剩余气压为
期刊
期刊
本文在流体动力学模型基础上,用转移矩阵方法讨论了TE波在金属超晶格薄膜上的反射行为,给出了ω
通常对一种半圆柱壳槽靶与平面靶激光等离子体软X射线光谱空间分布特点和流体动力学行为的比较,证实这种槽形靶可以有效地提高槽区内等离子体温度,从而增强该区域内的软X'射线光谱发射.
期刊
本文讨论了激光球面干涉仪以及数字干涉仪在球面曲率半径测量中的应用,同传统的球面样板检测进行了比较,分析并计算了两者的测量精度,给出了提高球径仪测量精度的原则性方案.
期刊
法国通用电气公司马科西研究中心目前正在进行两个不同方面的工作,旨在获得具有最大能量与峰值功率的单脉冲,以及在重复脉冲状态下获得高平均功率。第一种情况要求激光器体积必须很大;在后一种情况下,激活体积不如总效率重要。
期刊
为了矫正老视眼,使其达到在连续范围内清晰视物的目标,探索性地将具有大焦深成像性能的光剑元件(LSOE)作为人工晶体(IOL)引入人眼模型中,运用Matlab 数值模拟的方法,模拟了0~4D 物距内视网膜上的成像效果。同时从E 图、调制传递函数(MTF)曲线和斯特列尔比率这三个角度,将该人工晶体的成像效果与老花镜和反向轴棱镜进行对比分析。结果显示,带有光剑人工晶体的人眼模型基本实现了阅读距离(25 cm)至无穷远处的清晰连续成像,在成像质量上占有优势,并且具有大焦深效果受瞳孔缩放影响较小的突出特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