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又到周末放学时。班队课铃声刚过,我来到了班级,准备做完本周最后一件事:评选出一周以来表现突出者予以表扬。
我重申了评比要求并且强调老师喜欢自荐、有自信的孩子。片刻工夫,几个孩子勇敢地举起了手……伴随孩子们脸上的阴晴变化,评比进入了尾声。就在我准备“撤退”时,底下传来了一阵唏嘘声,孩子们叽叽喳喳地叫开了:小豪哭了。我循声望去,只见小豪哭得很伤心,圆溜溜的大眼睛里流淌着委屈与无辜,白净的脸上挂着串串泪珠,脏兮兮的小手在脸上抹过,留下的泪痕分外明显。不用说,肯定是因为什么都没评上而落泪。好个小家伙还挺有上进心嘛,想想刚才,也难怪他会如此难过:一次次举手自荐,一次次被同学“无情”地否定。我心里开始盘算起来:真是个孩子,为这点“小事”会如此伤心,可这不正是孩子那童真、童心的真实流露吗?这样的评比对孩子幼小的心田打击是不是太大了?这时,班级的哭泣声越来越多了——还有七、八个孩子也因什么都没有评上而流泪。怎样让孩子的“哭脸”变“笑脸”呢?灵机一动,有了!
面对如此尴尬的场面,我感到这种“淘汰”味很浓的评比,对于孩子来说,未免残酷。于是,我打破原定计划,让没有评上的孩子都站起来,然后对全班同学说道:“老师觉得这些同学在这周也有许多表现值得表扬。下面请同学们说一说,老师比比看誰有一双发现的眼睛。”
话音刚落,教室像炸开的锅一样沸腾了——一场“找优点”的大比拼开始了。
“小豪虽然上课喜欢讲话,下课调皮,但是有一次他看到同学们抓到一只蜗牛,觉得蜗牛很可怜,便悄悄地将蜗牛放回大自然,说明他很善良!”
“小强有一次回答问题非常精彩,被美术老师表扬了!”
“小夏虽然上课纪律不好,但是下课总是很认真地整理班级座位,是个负责的值日生。”
“小吴平时不喜欢说话,但有一次数学课上主动举手,还被老师评为‘最佳发言者’呢。”
…………
一句句充满童心与爱心的话语在教室上空响起,一个个被我所遗忘的细节重又浮现在眼前,笑容渐渐爬上那几个落选孩子的脸上,自信的光芒再一次在他们眼睛里闪烁。
于是,我想到,有了爱,每个孩子都将是天使!著名特级教师霍懋征曾经说过:“没有爱就没有教育”。冰心老人也曾说过:“有了爱就有了一切。”当我回想起当时的情形,对这些话又有了更深刻的解读,试想如果我当时坚持“原则”,不知变通,也可以起到一定的教育效果,但这绝不是真正的教育,因为此刻的教育者所扮演的是“裁判”的角色,“无情”的淘汰给孩子幼小的心灵留下的是成为老师、同学“弃儿”的伤与痛。对学生的评价不能限定于一种标准,一个层次,应当“因材施教”,多角度、多层次予以肯定的评价,简简单单地说“不”,只能压抑孩子的个性,是标准化、统一化、机械化的“非人教育”。但是,稍一变通,不但让每个孩子找到了自尊,让他感到自己不是一无是处,而且不着痕迹地告诉了学生应带着一颗爱心去评价一个人,要努力寻找别人的优点。一个教师心中有爱,孩子在她眼中,都将是天使!
善于圈点孩子的骄傲。通过这则案例,我意识到教育中的“爱”绝不是放纵,无原则的迁就,更不是溺爱,而是带着赏识、肯定的眼光看待孩子的行为,尊重孩子,顾及孩子的自尊,千方百计地寻找到孩子身上的闪光点,巧妙地转化为对孩子的肯定与赞扬。一种肯定、一声赞扬就是“爱”在教育中的最好体现。 教师善于圈点孩子的骄傲,对于孩子来说,就是一块块待开发的“宝藏。”
勤于激发孩子的上进心! 苏霍姆林斯基也曾说过:“在儿童感到惊奇与赞叹的时刻,好像有某种强有力的刺激在发生作用,唤醒着大脑,迫使它加强工作。”是的,作为教师应时时刻刻注意激发孩子心中“想做好人”的愿望,激发孩子的上进心,点燃他们心灵的火花,让他们在成功的体验中享受着成长的快乐。 由此,无论孩子是哭脸还是笑脸,孩子都是快乐的!都是可爱的!
我重申了评比要求并且强调老师喜欢自荐、有自信的孩子。片刻工夫,几个孩子勇敢地举起了手……伴随孩子们脸上的阴晴变化,评比进入了尾声。就在我准备“撤退”时,底下传来了一阵唏嘘声,孩子们叽叽喳喳地叫开了:小豪哭了。我循声望去,只见小豪哭得很伤心,圆溜溜的大眼睛里流淌着委屈与无辜,白净的脸上挂着串串泪珠,脏兮兮的小手在脸上抹过,留下的泪痕分外明显。不用说,肯定是因为什么都没评上而落泪。好个小家伙还挺有上进心嘛,想想刚才,也难怪他会如此难过:一次次举手自荐,一次次被同学“无情”地否定。我心里开始盘算起来:真是个孩子,为这点“小事”会如此伤心,可这不正是孩子那童真、童心的真实流露吗?这样的评比对孩子幼小的心田打击是不是太大了?这时,班级的哭泣声越来越多了——还有七、八个孩子也因什么都没有评上而流泪。怎样让孩子的“哭脸”变“笑脸”呢?灵机一动,有了!
面对如此尴尬的场面,我感到这种“淘汰”味很浓的评比,对于孩子来说,未免残酷。于是,我打破原定计划,让没有评上的孩子都站起来,然后对全班同学说道:“老师觉得这些同学在这周也有许多表现值得表扬。下面请同学们说一说,老师比比看誰有一双发现的眼睛。”
话音刚落,教室像炸开的锅一样沸腾了——一场“找优点”的大比拼开始了。
“小豪虽然上课喜欢讲话,下课调皮,但是有一次他看到同学们抓到一只蜗牛,觉得蜗牛很可怜,便悄悄地将蜗牛放回大自然,说明他很善良!”
“小强有一次回答问题非常精彩,被美术老师表扬了!”
“小夏虽然上课纪律不好,但是下课总是很认真地整理班级座位,是个负责的值日生。”
“小吴平时不喜欢说话,但有一次数学课上主动举手,还被老师评为‘最佳发言者’呢。”
…………
一句句充满童心与爱心的话语在教室上空响起,一个个被我所遗忘的细节重又浮现在眼前,笑容渐渐爬上那几个落选孩子的脸上,自信的光芒再一次在他们眼睛里闪烁。
于是,我想到,有了爱,每个孩子都将是天使!著名特级教师霍懋征曾经说过:“没有爱就没有教育”。冰心老人也曾说过:“有了爱就有了一切。”当我回想起当时的情形,对这些话又有了更深刻的解读,试想如果我当时坚持“原则”,不知变通,也可以起到一定的教育效果,但这绝不是真正的教育,因为此刻的教育者所扮演的是“裁判”的角色,“无情”的淘汰给孩子幼小的心灵留下的是成为老师、同学“弃儿”的伤与痛。对学生的评价不能限定于一种标准,一个层次,应当“因材施教”,多角度、多层次予以肯定的评价,简简单单地说“不”,只能压抑孩子的个性,是标准化、统一化、机械化的“非人教育”。但是,稍一变通,不但让每个孩子找到了自尊,让他感到自己不是一无是处,而且不着痕迹地告诉了学生应带着一颗爱心去评价一个人,要努力寻找别人的优点。一个教师心中有爱,孩子在她眼中,都将是天使!
善于圈点孩子的骄傲。通过这则案例,我意识到教育中的“爱”绝不是放纵,无原则的迁就,更不是溺爱,而是带着赏识、肯定的眼光看待孩子的行为,尊重孩子,顾及孩子的自尊,千方百计地寻找到孩子身上的闪光点,巧妙地转化为对孩子的肯定与赞扬。一种肯定、一声赞扬就是“爱”在教育中的最好体现。 教师善于圈点孩子的骄傲,对于孩子来说,就是一块块待开发的“宝藏。”
勤于激发孩子的上进心! 苏霍姆林斯基也曾说过:“在儿童感到惊奇与赞叹的时刻,好像有某种强有力的刺激在发生作用,唤醒着大脑,迫使它加强工作。”是的,作为教师应时时刻刻注意激发孩子心中“想做好人”的愿望,激发孩子的上进心,点燃他们心灵的火花,让他们在成功的体验中享受着成长的快乐。 由此,无论孩子是哭脸还是笑脸,孩子都是快乐的!都是可爱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