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云南一直以来都是中国与东南亚之间交流的桥梁,近些年随着区域经济的繁荣和发展,逐步成为中国向西南开放的“桥头堡”和“大通道”,加强与周边国家的贸易和经济合作,是践行睦邻友好政策的重要方式,不仅可以维护国家安全,更符合国家的经济利益。因此,在云南申办沿边自贸试验区的大背景下,如何采取积极有效的措施来促进澜沧江—湄公河区域的发展,是当前应该明晰的问题值得我们深入思考。
关键词:云南;沿边自贸试验区;澜沧江—湄公河合作机制;区位;特色;平台
2016年1月22日,在政协云南省第十一届委员会第二次会议上,参会委员、团体建言云南依托现有跨境经济合作区有利条件,申请设立面向东南亚的沿边自贸区,打造中国-东盟自贸区“升级版”。云南政协委员杨光军表示,云南与东南亚的老挝、缅甸、越南等国接壤,区位优势明显,已经建有多个跨境经济合作區,并获得沿边金融综合改革试验区、瑞丽国家重点开发开放试验区建设政策等,设立沿边自贸区将有利于推动云南面向西南开放和便于企业采取“走出去”策略。据云南省政协委员、商务厅副厅长杨慧介绍,云南有关方面已经研究申请设立沿边自贸区条件,争取得到国家支持,推动云南对外开放发展。喻顶成委员在《关于尽快在云南设立沿边自由贸易试验区的提案》中,呼吁建设以云南为先导的沿边自由贸易试验区,并从国家层面予以强力推动和协调保障。
喻顶成认为,云南作为沿边地区,有5个方面的优势:区位优势明显、战略地位突出;沿边口岸、交通优势明显;沿边特色优势产业突出;开放合作平台载体蓬勃发展;次区域合作机制日益完善。在云南设立沿边自由贸易试验区,能够将区域内各类生产要素集聚,以倒逼机制去参与国际市场竞争、国际产业分工并参与国际贸易规则的制定,有利于区域内企业降低交易成本、提高生产效率、促进创新发展,进而实现区域经济与国际市场的充分对接与融合,带动国内产能跨境合作和有序转移,促进云南经济发展并提升对外辐射能力。但云南在参与澜沧江—大湄公河次区域经济合作时也会遇到一些问题,这些问题的存在尽管不可避免,但在处理问题时应要审时度势,在保证国家利益不受侵犯的前提下,应着眼于次区域的整体利益以推动经济合作正常有序地进行,并借此促进自身经济和社会的发展。
一、发挥区位优势,并向竞争优势转化
区位优势在区域经济发展中是客观存在的,且具有先发优势故而处于强势地位。云南省位于中国西部的东侧,与东南亚的山脉和河流彼此交织,更有长达4060公里的边界线,与东南亚各国在很多方面存在着很强的互补性。因此,云南省的经济发展要充分发挥“桥头堡”效应,促进中国与周边国家和地区的区域经济合作。并且这种效应是双向作用而非单向传递的,一是云南以外的国内企业可以借助于这个“桥头堡”的通道优势,发挥云南的桥梁作用继而抢占次区域各国以及东盟国家的市场;二是次区域内各国以及东盟国家亦是与此类似,可以借助于自身具有的比较优势,在相对完善的基础设施网络形成之后,通过这个“桥头堡”渗入到广阔的中国内地市场。因此,“桥头堡”效应是云南拥有的重要区位优势,同时也为面向东南亚合作提供了便利条件,但要使这种区位优势转化为经济效益,除了拥有先进的、完善的交通和通信网络之外,基于资源优势而实施的低成本发展战略缺乏长远眼光,这也是云南积极参与大湄公河次区域经济合作借以发展自身必须注意的首要问题。
这是因为低成本优势是不可持续和可以被替代的,低成本优势只能带来暂时的效应和有限的利益,因为随着资源的不可再生导致日益减少,势必使得产品成本的不断提升继而影响了竞争力,从而化解了低成本优势。只有通过技术创新,才能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获取源源不断的推动力,进而改变固有的竞争格局。以次区域的柬埔寨、老挝、缅甸和越南等国为例,这些国家都是后发经济体,经济发展水平落后于云南,劳动力成本更低,这也同时意味着他们拥有比云南更强的低成本优势。因此,现在综观云南在整个次区域的竞争态势,已经丧失了低成本优势,对外贸易风险正在逐渐积累和增加。所以,现在的确到了应该转变发展思路的时候了,摒弃初始的低成本发展战略而转为发展基于区位优势上的高效率区位竞争力方为明智的选择。因此,应集中力量发展最具竞争力的产业和建设产业集聚区,强化区域竞争实力,而产业分工又决定了产业链的布局状况,因此要认真研究云南的优势产业和特色产业现状,通过政策鼓励等手段扶持相关行业的发展,集聚效应与区位优势二者之间的互动关系也决定了云南转变发展思路的必要性。
二、发展现代特色农业,积极培育新兴产业
在云南沿边地区的三个产业竞争中,长期处于优势地位的仍然是第一产业,第二和第三产业竞争力或者低下或者普通,在这种产业格局下不仅产业结构调整和经济稳定增长无法协调进行,也不能实现沿边地区的跨越式发展战略。区域经济发展的突出特点和重要内涵是内生式增长,产业发展在其中处于至关重要的地位。因此,云南沿边地区要始终坚持把改造传统产业和培育新兴产业进行有机结合,实现产业结构的外向性延展,在保证GDP不断增长的同时完成产业结构的优化,通过对生产要素的高度整合,努力打造多个关联度高、产业链优的产业集群,也只有大力推进多种产业的协调发展才能推动社会的不断进步。
1.加大农业改造力度,实现现代农业产业化
农业在现在和未来发展水平的高低,决定了云南沿边地区发展基础的牢固与否和竞争地位的稳定与否。因此,沿边地区应以市场为指引、以资源为基础,以农业实用技术为“助推器”,以现代科技为发展的源动力,打造现代农业产业化体系。因此,首先要突破行政界限的束缚,将资源整合在区域比较优势明显的区域,着力培育生态农产品和特色农产品,逐步形成布局合理、相对集中的发展格局,实现各区域的错位发展,从而获得集聚优势和集聚效应;其次要加快引进和培育名、优新品种,通过先进的技术手段对传统的农产品行业进行转型升级,培育和加工出真正环保的、健康的农产品,乃至于由食品向保健品跨越的大发展格局。 2.加快新兴产业的发展步伐,积极探索新型工业化模式
工业经济在区域经济发展中占有重要地位,甚至发挥着主导和支撑作用,广阔的沿边地区发展工业经济是正确的选择。首先,必须抓住云南“桥头堡”建设的契机,加快劳动密集型、资本密集型和技术密集型企业的建设,形成新的生产模式和经济结构,实现现代产业结构取代传统产业结构的良性转变;其次,加快对外交往,将产业结构调整目标与周边国家的收入水平和消费能力实时契合,并着力分析它们的资源优势和市场需求,有针对性地发展竞争力强的出口加工产业,如纺织业和机械制造业等,将港口城市打造成高端产品出口的产业基地;最后,要将环保意识和资源开发结合起来,根据省内各地区不同的要素禀赋,通过资源的有效整合,加快富有地域特色的产业园区的发展和建设步伐,促进区域产业集群形成自己的特色和优势,建立自己的比较优势产业,以避免恶性竞争带来的利益损失。
三、加快平臺建设,促进自我发展
虽然云南拥有独特的区位优势,但整体经济基础依然相对比较薄弱,市场基数和出口规模较为弱小。要把区域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云南首先应树立“为他人服务”的理念,同时提高自身的实力实现突破式发展,在中国和东南亚国家扮演“服务站”的角色,以“平台”建设为重点,寻求跨越式发展的契机。
1.打造综合信息服务平台
如在云南的边境口岸城市建设信息平台,辐射范围包括全中国和东南亚各国。同时,力争将昆明打造成为国际信息交流港,将各地收集到的信息源源不断地传送到昆明进行集中的整理和发布,并通过相关网站的信息链接,供所有关心的政府和企业能及时了解到中国与东南亚国家的经济建设状况和产业投资情况等。通过高科技信息平台的建设,能够高效率、广角度地及时传播经济和社会信息,从而明确云南信息“服务站”的角色和定位。
2.建设贸易和金融平台
在昆明建立多个商品交易、展示和营销的综合性专业市场。像中国昆明进出口商品交易会那样,成为中国与东南亚国家进行商贸往来的不可或缺的重要平台。政府可以通过这个平台寻求各国之间进一步合作的机会,企业可以在平台上对外销售自己的产品,并寻找潜在的合作伙伴。此外,从南亚国家的经济、贸易和金融发展水平来看,努力建设便捷的金融流动和银行结算新体系,最终形成以昆明为中心,辐射整个东南亚地区的多层次的、多功能的现代电子银行平台十分必要。
3.发展物流平台
云南省有很多边境口岸,但这些口岸之间并没有形成一个完善的系统,如缺少大型物流中心等。昆明作为区域性核心节点,应以周边州、市和县为辅助节点,建设和发展国际交通网络通道,打造渠道畅通、布局合理、功能先进的现代物流体系。围绕这一物流体系的规划,选择和吸引多家规模较大、竞争力强、管理先进、操作规范的物流龙头企业参与其中,推动全省物流业整体水平的提升。
4.加强公共事务机构平台建设
云南气候宜人且风光秀丽,全省随着城镇化建设的整体推进,昆明已成为中国和东南亚国家成立公共事务处理机构的理想场所,因此,昆明要设法吸引大型企业和各国驻外机构来昆明“落脚”,为它们建立公共事务处理机构和公司办事处提供便利的条件。
参考文献:
[1]朱雄关,姜瑾.云南在“一带一路”战略中的优势分析与对策思考[J].楚雄师范学院学报,2015-4.
[2]白琳.基于区位商的云南沿边地区产业结构分析[J].改革与战略,2013-6.
[3]王筱琼.云南省面向南亚开放的战略机遇与前景[D].昆明理工大学硕士论文,2010-5.
[4]杨添富,云南参与大湄公河次区域经济合作研究[D].云南师范大学硕士论文,2005-5.
[5]张明之,乔蔚虹.基于区位竞争优势的产业竞争力:整合与升级[J].南京政治学院学报,2004-6.
关键词:云南;沿边自贸试验区;澜沧江—湄公河合作机制;区位;特色;平台
2016年1月22日,在政协云南省第十一届委员会第二次会议上,参会委员、团体建言云南依托现有跨境经济合作区有利条件,申请设立面向东南亚的沿边自贸区,打造中国-东盟自贸区“升级版”。云南政协委员杨光军表示,云南与东南亚的老挝、缅甸、越南等国接壤,区位优势明显,已经建有多个跨境经济合作區,并获得沿边金融综合改革试验区、瑞丽国家重点开发开放试验区建设政策等,设立沿边自贸区将有利于推动云南面向西南开放和便于企业采取“走出去”策略。据云南省政协委员、商务厅副厅长杨慧介绍,云南有关方面已经研究申请设立沿边自贸区条件,争取得到国家支持,推动云南对外开放发展。喻顶成委员在《关于尽快在云南设立沿边自由贸易试验区的提案》中,呼吁建设以云南为先导的沿边自由贸易试验区,并从国家层面予以强力推动和协调保障。
喻顶成认为,云南作为沿边地区,有5个方面的优势:区位优势明显、战略地位突出;沿边口岸、交通优势明显;沿边特色优势产业突出;开放合作平台载体蓬勃发展;次区域合作机制日益完善。在云南设立沿边自由贸易试验区,能够将区域内各类生产要素集聚,以倒逼机制去参与国际市场竞争、国际产业分工并参与国际贸易规则的制定,有利于区域内企业降低交易成本、提高生产效率、促进创新发展,进而实现区域经济与国际市场的充分对接与融合,带动国内产能跨境合作和有序转移,促进云南经济发展并提升对外辐射能力。但云南在参与澜沧江—大湄公河次区域经济合作时也会遇到一些问题,这些问题的存在尽管不可避免,但在处理问题时应要审时度势,在保证国家利益不受侵犯的前提下,应着眼于次区域的整体利益以推动经济合作正常有序地进行,并借此促进自身经济和社会的发展。
一、发挥区位优势,并向竞争优势转化
区位优势在区域经济发展中是客观存在的,且具有先发优势故而处于强势地位。云南省位于中国西部的东侧,与东南亚的山脉和河流彼此交织,更有长达4060公里的边界线,与东南亚各国在很多方面存在着很强的互补性。因此,云南省的经济发展要充分发挥“桥头堡”效应,促进中国与周边国家和地区的区域经济合作。并且这种效应是双向作用而非单向传递的,一是云南以外的国内企业可以借助于这个“桥头堡”的通道优势,发挥云南的桥梁作用继而抢占次区域各国以及东盟国家的市场;二是次区域内各国以及东盟国家亦是与此类似,可以借助于自身具有的比较优势,在相对完善的基础设施网络形成之后,通过这个“桥头堡”渗入到广阔的中国内地市场。因此,“桥头堡”效应是云南拥有的重要区位优势,同时也为面向东南亚合作提供了便利条件,但要使这种区位优势转化为经济效益,除了拥有先进的、完善的交通和通信网络之外,基于资源优势而实施的低成本发展战略缺乏长远眼光,这也是云南积极参与大湄公河次区域经济合作借以发展自身必须注意的首要问题。
这是因为低成本优势是不可持续和可以被替代的,低成本优势只能带来暂时的效应和有限的利益,因为随着资源的不可再生导致日益减少,势必使得产品成本的不断提升继而影响了竞争力,从而化解了低成本优势。只有通过技术创新,才能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获取源源不断的推动力,进而改变固有的竞争格局。以次区域的柬埔寨、老挝、缅甸和越南等国为例,这些国家都是后发经济体,经济发展水平落后于云南,劳动力成本更低,这也同时意味着他们拥有比云南更强的低成本优势。因此,现在综观云南在整个次区域的竞争态势,已经丧失了低成本优势,对外贸易风险正在逐渐积累和增加。所以,现在的确到了应该转变发展思路的时候了,摒弃初始的低成本发展战略而转为发展基于区位优势上的高效率区位竞争力方为明智的选择。因此,应集中力量发展最具竞争力的产业和建设产业集聚区,强化区域竞争实力,而产业分工又决定了产业链的布局状况,因此要认真研究云南的优势产业和特色产业现状,通过政策鼓励等手段扶持相关行业的发展,集聚效应与区位优势二者之间的互动关系也决定了云南转变发展思路的必要性。
二、发展现代特色农业,积极培育新兴产业
在云南沿边地区的三个产业竞争中,长期处于优势地位的仍然是第一产业,第二和第三产业竞争力或者低下或者普通,在这种产业格局下不仅产业结构调整和经济稳定增长无法协调进行,也不能实现沿边地区的跨越式发展战略。区域经济发展的突出特点和重要内涵是内生式增长,产业发展在其中处于至关重要的地位。因此,云南沿边地区要始终坚持把改造传统产业和培育新兴产业进行有机结合,实现产业结构的外向性延展,在保证GDP不断增长的同时完成产业结构的优化,通过对生产要素的高度整合,努力打造多个关联度高、产业链优的产业集群,也只有大力推进多种产业的协调发展才能推动社会的不断进步。
1.加大农业改造力度,实现现代农业产业化
农业在现在和未来发展水平的高低,决定了云南沿边地区发展基础的牢固与否和竞争地位的稳定与否。因此,沿边地区应以市场为指引、以资源为基础,以农业实用技术为“助推器”,以现代科技为发展的源动力,打造现代农业产业化体系。因此,首先要突破行政界限的束缚,将资源整合在区域比较优势明显的区域,着力培育生态农产品和特色农产品,逐步形成布局合理、相对集中的发展格局,实现各区域的错位发展,从而获得集聚优势和集聚效应;其次要加快引进和培育名、优新品种,通过先进的技术手段对传统的农产品行业进行转型升级,培育和加工出真正环保的、健康的农产品,乃至于由食品向保健品跨越的大发展格局。 2.加快新兴产业的发展步伐,积极探索新型工业化模式
工业经济在区域经济发展中占有重要地位,甚至发挥着主导和支撑作用,广阔的沿边地区发展工业经济是正确的选择。首先,必须抓住云南“桥头堡”建设的契机,加快劳动密集型、资本密集型和技术密集型企业的建设,形成新的生产模式和经济结构,实现现代产业结构取代传统产业结构的良性转变;其次,加快对外交往,将产业结构调整目标与周边国家的收入水平和消费能力实时契合,并着力分析它们的资源优势和市场需求,有针对性地发展竞争力强的出口加工产业,如纺织业和机械制造业等,将港口城市打造成高端产品出口的产业基地;最后,要将环保意识和资源开发结合起来,根据省内各地区不同的要素禀赋,通过资源的有效整合,加快富有地域特色的产业园区的发展和建设步伐,促进区域产业集群形成自己的特色和优势,建立自己的比较优势产业,以避免恶性竞争带来的利益损失。
三、加快平臺建设,促进自我发展
虽然云南拥有独特的区位优势,但整体经济基础依然相对比较薄弱,市场基数和出口规模较为弱小。要把区域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云南首先应树立“为他人服务”的理念,同时提高自身的实力实现突破式发展,在中国和东南亚国家扮演“服务站”的角色,以“平台”建设为重点,寻求跨越式发展的契机。
1.打造综合信息服务平台
如在云南的边境口岸城市建设信息平台,辐射范围包括全中国和东南亚各国。同时,力争将昆明打造成为国际信息交流港,将各地收集到的信息源源不断地传送到昆明进行集中的整理和发布,并通过相关网站的信息链接,供所有关心的政府和企业能及时了解到中国与东南亚国家的经济建设状况和产业投资情况等。通过高科技信息平台的建设,能够高效率、广角度地及时传播经济和社会信息,从而明确云南信息“服务站”的角色和定位。
2.建设贸易和金融平台
在昆明建立多个商品交易、展示和营销的综合性专业市场。像中国昆明进出口商品交易会那样,成为中国与东南亚国家进行商贸往来的不可或缺的重要平台。政府可以通过这个平台寻求各国之间进一步合作的机会,企业可以在平台上对外销售自己的产品,并寻找潜在的合作伙伴。此外,从南亚国家的经济、贸易和金融发展水平来看,努力建设便捷的金融流动和银行结算新体系,最终形成以昆明为中心,辐射整个东南亚地区的多层次的、多功能的现代电子银行平台十分必要。
3.发展物流平台
云南省有很多边境口岸,但这些口岸之间并没有形成一个完善的系统,如缺少大型物流中心等。昆明作为区域性核心节点,应以周边州、市和县为辅助节点,建设和发展国际交通网络通道,打造渠道畅通、布局合理、功能先进的现代物流体系。围绕这一物流体系的规划,选择和吸引多家规模较大、竞争力强、管理先进、操作规范的物流龙头企业参与其中,推动全省物流业整体水平的提升。
4.加强公共事务机构平台建设
云南气候宜人且风光秀丽,全省随着城镇化建设的整体推进,昆明已成为中国和东南亚国家成立公共事务处理机构的理想场所,因此,昆明要设法吸引大型企业和各国驻外机构来昆明“落脚”,为它们建立公共事务处理机构和公司办事处提供便利的条件。
参考文献:
[1]朱雄关,姜瑾.云南在“一带一路”战略中的优势分析与对策思考[J].楚雄师范学院学报,2015-4.
[2]白琳.基于区位商的云南沿边地区产业结构分析[J].改革与战略,2013-6.
[3]王筱琼.云南省面向南亚开放的战略机遇与前景[D].昆明理工大学硕士论文,2010-5.
[4]杨添富,云南参与大湄公河次区域经济合作研究[D].云南师范大学硕士论文,2005-5.
[5]张明之,乔蔚虹.基于区位竞争优势的产业竞争力:整合与升级[J].南京政治学院学报,2004-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