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向装配式建筑产业链全生命周期的应用型紧缺人才培养研究

来源 :高教学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ualanfengyi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装配式建筑是未来建筑产业的发展趋势,培养该行业的应用型人才以解决建筑产业转型升级带来的人才紧缺问题,是当下建筑类院校的一项重要责任与使命。因此,建筑类高校应积极构建与建筑产业链对接的专业集群,面向建筑产业的全生命周期,探索一种满足产业转型升级需求的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制定科学、合理、适应当前产业发展的教学体系和教学内容,采用脚手架式的教学方法,培养适应产业升级和市场需求的应用型人才。
  关键词:人才培养模式;应用型;装配式建筑产业链;脚手架式教学
  中图分类号:C961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2096-000X(2020)11-0112-04
  Abstract: Prefabricated buildings are the development trend of the future construction industry. It is an important responsibility and mission of the current construction colleges to cultivate the application-oriented talents in the industry to solve the shortage of talents brought about by the transformation and upgrading of the construction industry. Therefore, architectural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should actively construct professional clusters that are connected with the construction industry chain, and face the whole life cycle of the construction industry, explore an application-oriented talent training model that meets the needs of industrial transformation and upgrading, and formulate scientific, rational and adaptable to the current industrial development. The teaching system and teaching content use scaffolding teaching methods to cultivate application-oriented talents that adapt to industrial upgrading and market demand.
  Keywords: talent training mode; application type; fabricated construction industry chain; scaffolding teaching
  一、裝配式建筑产业链全生命周期的应用型人才紧缺
  2017年,国务院办公厅发布《关于促进建筑业持续健康发展的意见》重申了“推动建造方式创新,大力发展装配式混凝土和钢结构建筑。”住建部、工信部发文指出,到2020年,全国装配式建筑占新建建筑的比例达到15%以上,培育50个以上装配式建筑示范城市,200个以上装配式建筑产业基地,500个以上装配式建筑示范工程,力争用10年左右时间,使装配式建筑占新建建筑面积比例达到30%。
  装配式建筑产业链包括项目管理、工程设计(包括构件图设计、施工图审查)、构件生产、施工和验收,其中构件生产涉及原材料、配件、生产设备、模具,施工流程包括主体施工和内装施工。
  据统计局数据统计,根据过去5年全国新建建筑面积按照平均增速6.71%测算,2020年全国新建建筑面积可达21.64亿平方米,以装配式建筑占新建建筑面积的15%测算,装配式建筑面积可达3.25亿平方米,预计装配式设计市场空间438.26亿元,深化设计增量113.62亿元。如此可见,装配式建筑产业将引起建筑行业一片新的热潮。[1]然而,装配式建筑正处于推进和发展的初级阶段,设计、施工、管理人才及产业工人的严重紧缺,是制约装配式建筑产业全面发展的重要因素之一,也为装配式建筑技术和管理的变革升级带来了新的挑战。[2]
  二、与装配式建筑产业链对接的应用型人才培养现状分析
  《辽宁省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曾指出,应“积极推进高校与地方产业集群对接,建设一批特色学科(专业)群。加大学科专业结构调整力度,引导高校根据市场需求建立学科专业动态调整机制。重点扩大应用型、复合型、技能型人才培养规模。”同时,教育部对高校教育教学改革也明确提出导向,要加强校企融合、将专业链与产业链对接,创新高校人才培养机制,培养创新创业的人才。可见,加强校企融合、将专业链与产业链对接,是现今高校教育产学结合的一种新模式。尽管教育部门、行业专家和学者呼吁将高校专业与产业对接,但实际上应用型人才的培养现状却不尽如人意。
  (一)与建筑产业链对接的专业集群尚不完备
  大部分建筑类院校还沿用传统的管理模式,将建筑设计类、技术类、交通运输类、安装类、工程管理类等与建筑产业化紧密相关的老牌专业分散设置、互不衔接,导致专业对接产业局限性强,无法适应产业发展规律与专业建设规律。[3]另外,面对建筑产业的转型升级,智能建设、智慧管理的要求越来越高,陈旧的老牌专业已不能满足装配式建筑产业链的全生命周期。因此,申请智能建造等新兴专业,培养智能建设和管理的应用型人才是建筑类院校与产业对接的必经之路。   (二)校企合作流于形式,没有形成常态化
  “校企合作、产教融合”是培养应用型人才的重要途径。然而,校企之间依然存在合作层次浅、碎片化、局域性等问题,具体表现在:合作重形式、轻内涵;模式单一且分散、单打独斗不聚焦;项目多为“短平快”,而“高大精”项目较少,深度融合不畅等低效循环现象[4],导致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和课程设置与建筑产业的升级发展脱节严重;高校教学内容陈旧与企业实际岗位需求不符;学生缺少实质性的定岗实训,缺乏实践动手能力,无法得到建筑行业的认可。
  (三)教学模式和方法陈旧
  大部分学校还停留于教师讲授,期末考试的“填鸭式”教学模式,虽然部分课程的部分章节也采用“启发式”、“研讨式”、“案例分析式”教学方法,但因为课程以及课程群没有形成体系,教学模式不能吸引学生注意力,学生还处于被动的学习状态,导致互动式教学效果并不明显。
  三、以沈阳城市建设学院为例的人才培养建议
  沈阳城市建设学院围绕建筑产业链,基本形成了适应行业发展的建筑设计、土木工程、建筑材料、建筑施工、交通运输、工程造价、建筑设备、建筑电气与智能化等专业集群,覆盖了建筑产业的各个领域,形成了具有鲜明建筑业特色的应用型本科专业群。建筑智能化作为建筑行业的末端专业,渗透于建筑的设计、施工、运维、管理等的全生命周期,我校在该专业的人才培养上做了一系列改革,以适应现代智能建筑产业的节能、环保、智慧等新要求。
  (一)重塑应用型人才培养方案,构建完整知识体系结构
  全国人大代表,甘肃省建设投资(控股)集团总公司党委书记、董事长苏海明曾表示“装配式建筑是对传统建筑产业的一次革命。”面向建筑产业的转型升级,作为建筑类专业集群院校,建筑智能化专业应以满足辽宁省经济发展、产业升级和企业需求为导向,借鉴“国际工程教育”理念,根据建筑产业新技术、新发展对人才知识、能力、素质的要求重新设计人才培养目标和培养方案。系统地构建应用型人才培养体系,来适应产业转型升级,以促进学校与地方经济产业良性发展。
  结合新工科的教育理念,应加强学科的交叉性、综合性和实用性[5]。建筑智能化专业知识结构涵盖软件信息技术、移动通信技术、电气工程技术、自动控制和物联网技术等专业知识,建筑智能化专业以智能化技术为中心,呈现出专业知识自内向外的延伸特性。如图2所示,接近中心,反映建筑智能化领域的通才需求;远离中心,反映各专业领域的专才需求。
  (二)发挥校企优势互补能力,探索应用型本科院校与建筑产业链企业深度合作模式
  广泛联合建筑设计、造价、施工、安装、维护和管理等单位,以校企合作、协同育人为主要渠道,积极从企业行业、高校和科研院所聘用专业素质高、实践经验丰富、教学能力强的高级工程技术人员、管理人员作为兼职教师,构建灵活多样的弹性用人机制,努力打造一支专、兼、聘相结合的双师型教学团队;加强对在职教师的培养,与企业合作建立稳定的“双师型”教师校外实习、培训基地,通过顶岗工作,挂职锻炼等方式,引导教师为企业开展技术服务,不断积累实际工作经历,提高实践教学能力。[6]
  联合企业共建专业实验室、校内外实践基地,做到校企资源共享,优势互补。校内成立企业工作站,根据企业工作岗位和实际项目需要,以信息与控制工程系智能建筑设备控制技术研究所和科技创新学会为依托,开展科学研究,促进产学研协作,推动行业技术创新和应用型人才培养。
  与企业联合制定“双元制”人才培养的模式,让进校学习人员一方面以学生的身份在校进行相关的文化知识和专业理论知识的学习,同时又以学徒的身份在企业内进行相关职业技能知识和技能操作的培训。
  推进产学研协同创新,形成資源共享、人才共有、过程共管的联合培养人才机制。与行业中的领先企业或多个企业组成的企业群共同建设与之优势业务相关的专业,联合相关专家组建专业建设指导委员会,共同培养适应建筑产业升级的应用型本科人才。
  (三)强化建筑智能化专业知识,加强课程体系群建设
  在课程体系建设中,充分调研建筑相关企业对本专业人才专业知识和能力的要求,结合本专业国家规范和教育部最新本科专业目录的课程要求,构建知识、能力与素质实现矩阵,科学、规范、合理地搭建“3平台+2模块”课程体系。注重通识课程体系建设和本专业教育课程体系建设。
  “3平台+2模块”课程体系及相关要求如表1所示。
  (四)深化教学内容及教学方法改革,适应建筑智能化技术应用型人才培养
  实现与建筑产业链对接,以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为主要目标。[7]引入建筑产业发展的前沿理论和新技术,强化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相融合,增加大学生创新创业理论与实践,合理加大实践教学比例,如在实验内容上增加创新型实验、课程设计增加创新型课题等,重视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在培养目标、课程体系建立的基础上,以OBE理念更新现有课程的教学大纲内容,设置以学生的预期成果为导向、以专业技术成效为根本的课程体系与教学模式,用获得成果最有效的方式组织教学。在课程目标设置、学生学习成果和人才培养目标等环节建立定期评估、持续改进的闭环质量保障体系[8]。引入“脚手架式”教学方法,以教学目标为依据,搭建脚手架式知识体系结构,以循序渐进的教学过程实现应用型人才培养。
  (五)开展探索性研究,逐步形成多元化创新人才教学考核体系
  根据OBE教育理念,坚持1个“中心”、3个“结合”,即以学生为中心,课内与课外结合、学校与企业结合、教学与研究结合的方式,做到真正体现考核的公正性,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并提高学生参与实践的积极性[9]。
  以应用能力成果为导向,创建多元化、全方位考量的校企融合考核办法。采用教师、学生、企业人员共同进行评分的多元化考核方法。企业专业人员将实际技能融入测试问题中,从企业的角度为学生提供有价值的建议,增加学生在实际中应用知识的能力。在教学环节上,根据学生的预期成果,推行实习实训的“双评价”制、毕业设计“双导师”制、学生质量“双评价”制;教学评价上,采用试卷考核、现场考核、答辩考核、综合评价等多种方式,体现人才培养的成果导向。
  四、结束语
  沈阳城市建设学院作为建筑类专业集群院校,建筑智能化专业以满足辽宁省经济发展、建筑产业升级和企业人才需求为导向,深入挖掘校企合作模式;以“国际工程教育CDIO”理念为指引,科学地制定应用型人才培养目标,系统地构建应用型和创新型人才培养体系;以OBE教育思路为准绳,灵活地运用多样化教学方式和方法,构建“双师双能型”教师团队,形成资源共享、人才共有、过程共管的联合培养人才机制,来适应建筑产业转型升级。通过人才培养环节对接建筑产业现代化转型升级的需求,深度推进产教融合,以提升毕业生在市场的适应性和受欢迎程度。
  参考文献:
  [1]勇往直前.装配式建筑政策和产业链全解析!专家们这么说…[N].搜狐财经,2017,6(13).https://www.sohu.com/a/148627997_243901).
  [2]陈燕.我国装配式建筑全生命周期风险分析[J].西昌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18,32(2):27-30.
  [3]吴国雄,苟寒梅,董莉莉,等.对接装配式建筑产业链的专业集群人才培养体系创新与实践[J].职业技术教育,2018,32(39):25-28.
  [4]李明.高职人才链对接区域产业链的校企新型合作模式探索[J].南宁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8,23(6):57-60.
  [5]张望,白英,梁丽芳.面向新工科的高校创新型人才培养路径探究[J].高教学刊,2019(7):4-7.
  [6]温涛,王朋,王维坤,等.新时期我国一流民办大学建设探究:概念、内涵与路径[J].现代教育管理,2019(5):28-33.
  [7]陈正江.高职院校创新创业教育适切性研究与实践[J].现代教育管理,2018(1):87-91.
  [8]汤卉.OBE理念下“光纤光缆”专业方向大学生工程实践能力培养创新[J].高教学刊,2019(10):39-41.
  [9]秦玮.浅析应用型本科高校人才的创新素质培养[J].中国教育学刊,2015:155-156.
其他文献
摘 要:《毛泽东思想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课程是高校本科思想政治理论课之一,该课程教学时间长,教学内容广泛,理论体系丰富,课程结构立体。大连海事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在传统理论授课的教学方法基础上,尝试“激情大课堂”教学方法,以新中国站起来、富起来、强起来为线索,运用歌曲、诗歌、经典诵读、舞蹈等形式,讲授课程的理论体系,歌颂中国共产党,歌颂中国道路,歌颂中国人民。提高了学生对课程的兴趣和认可
期刊
摘 要:基于跨境电商的迅猛发展对小语种人才数量和人才素质的需求状况,该文章试图以广东省科技干部学院西班牙语(以下简称广科院)为例,来探索创新传统的小语种人才培养常规路径,将跨境电商小语种站点实操融入小语种人才培养全过程,引入速卖通西班牙语站点与我校西班牙语人才进行联合培养,实现语言+业务的双向发展、教学与岗位的精准对接,构建基于电商方向的“语言+商务+技能+信息技术”的“四位一体”的新型人才培养模
期刊
摘 要:培养创新型、复合型、应用型人才是广大教育工作者的一份责任,高校教师更是责无旁贷。完成一节好的实验教学课程设计,明确的教学目标、学情分析、设计思路,充分的课前准备,能激发学生兴趣的导入案例,恰当的任务驱动、知识点引导,学生实验时的预案准备,过程考核与结果考核并重都是必不可少的。培养应用型人才不仅仅停留在办学目标、人才培养计划上,更重要的是落实在每一节课上。“面向创新应用型人才培养的实验教学设
期刊
摘 要:《华盛顿协议》是一项本科层次工程教育专业互认的多变协定,我国于2016年正式成为其会员,但不少地方本科高校在人才培养理念、模式、毕业要求等方面与《华盛顿协议》的内在要求存在着差距。结合地方本科高校在工科教育方面存在的问题,提出了人才培养模式改革路径,并给出了引入OBE理念、修订人才培养方案、改进教学方法、拓展实践教学平台、优化师资队伍、建立教学质量评估动态监控体系等6条举措。  关键词:人
期刊
摘 要:2018年6月,教育部党组书记、部长陈宝生在新时代全国高等学校本科教育工作会议上指出,要坚持以本为本,推进四个回归。本科教育在高等教育中体量规模最大,2000年以后,中国每年大学毕业生人数突破一百万,2019年大学毕业生人数更是达到834万,再创新高。在国家“双一流”大学建设的新时代中,一流本科教育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而优良学风就是建设一流本科教育的坚强基石。学风是学生集体或个人在学习过程
期刊
摘 要:当前就业形势日趋严峻,对大学生的职业道德素质要求也越来越高,劳模文化融入大学生职业道德教育意义深刻。研究发现,目前大学生职业道德状况一般,大学生职业道德自我认知不够,对本专业将来要从事工作的职业道德规范了解不足,大学生职业道德教育需要进一步加强。学生受劳模文化的影响度、劳模文化教育活动的参与度、对劳模文化的了解度等变量都与大学生职业道德认知密切相关;劳模文化育人对大学生职业道德的作用体现在
期刊
摘 要:文章以行政法比例原则第一案为例,探討在高校法学课堂中开展对话式互动教学模式的基本原则与框架结构,在此基础上设计实施方案与具体步骤。希望通过上述研究与实践,能够探索出一种可行且高效的行政法教学模式。  关键词:比例原则;对话式互动;设计思路;组织方案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2096-000X(2020)12-0073-04  Abstract: Ta
期刊
摘 要:文章以不动产评估为例,探讨如何能在资产评估人才的专业课程培养中,提升其实践能力,将理论与实践更好地融合。讨论了一种“三层案例+实践教学”的多层次评估人才课内实践能力培养体系。“典型教学案例”、“教学讨论案例”和“实验教学案例”体现了从学习、思考到运用的递进式学习方式演变过程。而“实践教学环节”则选择合适的评估项目,让学生亲身体验包括现场勘查、收集资料在内的评估项目全过程,实现教学与实践的真
期刊
摘 要:对高职院校的实训基地目前的建设现状进行分析,总结实训基地在制度模式等方面的短板,并针对短板部分开展诊改研究,并给出实训基地建设的具体案例,依托长春职业技术学院城市轨道交通技术专业的实训基地建设,论述实训基地建设中校企合作、资源共享和社会开放功能,结合“一带一路”建设,即职业教育发展规划及其建设的新思路,提出职业教育国际化这一新方向。  关键词:实训基地;探究及实践;“一带一路”  中图分类
期刊
摘 要:文章以易班平台为例,以高校网络意见领袖为研究对象,首先基于问卷调查法对其现状进行实证分析。其次,在分析结果的基础上阐述高校网络意见领袖发挥正向作用面临的一些问题。最后,就易班建设过程中如何发挥网络意见领袖的积极作用,从多渠道挖掘、软硬件培养和长效沟通机制三方面提出培育和引导对策。  关键词:网络意见领袖;易班;现状;引导对策  中图分类号:G64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