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二十一世纪是生命科学的世纪,生物学将逐渐成为本世纪的领先科学,加强对学生生物知识的传授也随之成为我们教学中的重点。但是,传统的教学方法存在着许多弊端:要么是教学过程公式化,每节课都是教师演示,学生模仿。教师讲解多,学生动手少,这样做,将学生完全置于被动的状态,使他们很少或根本无法主动参与或认真思考,抑制了学生主体意识和创新意识的发展,背离了以人为本的素质教育的宗旨;要么是“放羊式”,教师只简单地交待几句,然后放手让学生去做,这样,学生动手充分了,但是缺乏正确理论的指导,无法形成熟练的生物学实验技能。形势要求我们更新教育观念,改革教学方法,努力在教学中全面落实素质教育,为二十一世纪培养创新人才。
【关键词】探索发现;学生尝试
一 、变“模仿操作”为“探索发现”,培养学生的探索、创新能力
生物实验教学要落实创新教育,就需要教师安排大量的时间,精心设计一个让学生自行动手探究实验技能,应用技能方法的过程。学生通过自己的动手观察实践思考等活动,探索能力得到了充分的发挥,由此达到认识事物,学习知识,掌握技能的目的。以《显微镜的使用》一课为例,最初我的思路是让学生模仿,结果是,学生只能机械地各步到位,而没有真正学会调节显微镜的技能技巧。其原因是模仿学习教学模式,并没有真正让学生参与教学活动,学生只是被动地完成每个步骤,没有真正作为主体,全方位地参与教学活动.经过多年的实践,我变模仿操作为探索发现的学习方法,教师讲解探索研究过程后,不是自己操作,让学生模仿,而是让学生自己去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也可以同学间相互合作讨论探索,总结出观察的最佳途径。边学边看边探索,这样,在摸索中形成学习过程,从而培养学生的探索能力。
这种实践探索法教学模式为:学-探-练-创,它有利于学生思维能力的发展,培养了学生创新能力。
二、变“教师讲解”为“学生尝试”,培养学生动手动脑的实践能力
“以学生为主体”,这是教育界已认同的一条基本教学原则。以往的实验教学,教师总怕学生学不会,对技能的操作认真讲解,示范,占去了一节课的绝大部分时间,留给学生自主学习的时间很少,以实验为主的生物教学,学生的主体地位就体现不了。
为了加强生物实验课创造能力的培养,引导学生自主学习,优化课堂教学,只有变教师讲解为学生尝试,从根本上解决了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基本问题。如可将整个教学过程设计为几个大的学习活动,由学生分小组自主学习,教师只起到一个组织者和顾问的作用。
如《种子的萌发》一课,我将教学过程设计为“激趣导入”、“学生尝试”、“师生研讨”、“归纳总结”、“应用发散”五个部分,每个活动都让学生分组操作(提前一周),讨论,同学相互合作,互帮互学,教师很少面向全班讲解,真正做到了把时间让给学生,学生通过动手操作,学习效果得到及时的反馈,这样有助于拓展学生的思维,培养的学生的动手动脑能力。
变教师讲解为学生尝试,使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的积极活动有机结合,能切实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促进了学生的全面发展。
三、变“单干”为“合作”学习,培养学生的合作能力
创新是一种集体活动。那么,要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就应让学生集体学习,充分交往,相互合作。教学交往不仅要重视师生交往,更要重视生生交往,而传统的教学,只有教师个体和学生的单向交往,其交往方式实际上是单一的师生个体交往,学生与学生之间则缺乏平等互助的沟通,生生交往几乎被忽视。但面对未来的社会,所培养的人应是有独立见解的,敢于发表自己意见的,具有社会交往能力的开放型人才。然而,传统的教学形式却一是静坐听讲,二是模仿操作,也就是说,学习只能是单干。而小组合作学习,学生自找伙伴进行操作技能训练,更重要的是学生通过小组合作,学会与人合作的方法,与人相处的技巧,特别是对于一些操作比较难的生物实验,小组合作更是一条非常有效的途径。
(一)小组学习 每个人都有机会操作,质疑,教学真正具备全体性,每个学生动手动脑,实践操作能力都有不同程度的提高。
(二)小组研讨 通过探讨,同学之间相互启发,取长补短,开阔眼界,拓宽思路,产生独自一人难以想到的新方法,有利于创新思维的培养。
(三)小组竞赛 有利于培养学生积极的进取意识,便于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同时有助于形成集体主义观念。
实施小组合作学习,提高了学生的合作参与意识和能力,对于培养学生交往的主体性起到了重要的作用。在这样的活动中,学生的自主性、主动性、创造性得到了充分的发展。
综上所述,在大力推进实施素质教育的今天,不仅要求教师传授学生生物学知识和技能技巧,同时,应有计划有目的地指导学生听、看、思、做、问。这些都迫切需要教师优化教学结构,设计新的教学模式,最大限度地调动全体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我相信在大家的共同努力之下,原有的不适宜孩子们成长与学习的生物教学模式将发生彻底的改变,我们将共同迎来崭新的教学天地。
【关键词】探索发现;学生尝试
一 、变“模仿操作”为“探索发现”,培养学生的探索、创新能力
生物实验教学要落实创新教育,就需要教师安排大量的时间,精心设计一个让学生自行动手探究实验技能,应用技能方法的过程。学生通过自己的动手观察实践思考等活动,探索能力得到了充分的发挥,由此达到认识事物,学习知识,掌握技能的目的。以《显微镜的使用》一课为例,最初我的思路是让学生模仿,结果是,学生只能机械地各步到位,而没有真正学会调节显微镜的技能技巧。其原因是模仿学习教学模式,并没有真正让学生参与教学活动,学生只是被动地完成每个步骤,没有真正作为主体,全方位地参与教学活动.经过多年的实践,我变模仿操作为探索发现的学习方法,教师讲解探索研究过程后,不是自己操作,让学生模仿,而是让学生自己去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也可以同学间相互合作讨论探索,总结出观察的最佳途径。边学边看边探索,这样,在摸索中形成学习过程,从而培养学生的探索能力。
这种实践探索法教学模式为:学-探-练-创,它有利于学生思维能力的发展,培养了学生创新能力。
二、变“教师讲解”为“学生尝试”,培养学生动手动脑的实践能力
“以学生为主体”,这是教育界已认同的一条基本教学原则。以往的实验教学,教师总怕学生学不会,对技能的操作认真讲解,示范,占去了一节课的绝大部分时间,留给学生自主学习的时间很少,以实验为主的生物教学,学生的主体地位就体现不了。
为了加强生物实验课创造能力的培养,引导学生自主学习,优化课堂教学,只有变教师讲解为学生尝试,从根本上解决了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基本问题。如可将整个教学过程设计为几个大的学习活动,由学生分小组自主学习,教师只起到一个组织者和顾问的作用。
如《种子的萌发》一课,我将教学过程设计为“激趣导入”、“学生尝试”、“师生研讨”、“归纳总结”、“应用发散”五个部分,每个活动都让学生分组操作(提前一周),讨论,同学相互合作,互帮互学,教师很少面向全班讲解,真正做到了把时间让给学生,学生通过动手操作,学习效果得到及时的反馈,这样有助于拓展学生的思维,培养的学生的动手动脑能力。
变教师讲解为学生尝试,使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的积极活动有机结合,能切实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促进了学生的全面发展。
三、变“单干”为“合作”学习,培养学生的合作能力
创新是一种集体活动。那么,要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就应让学生集体学习,充分交往,相互合作。教学交往不仅要重视师生交往,更要重视生生交往,而传统的教学,只有教师个体和学生的单向交往,其交往方式实际上是单一的师生个体交往,学生与学生之间则缺乏平等互助的沟通,生生交往几乎被忽视。但面对未来的社会,所培养的人应是有独立见解的,敢于发表自己意见的,具有社会交往能力的开放型人才。然而,传统的教学形式却一是静坐听讲,二是模仿操作,也就是说,学习只能是单干。而小组合作学习,学生自找伙伴进行操作技能训练,更重要的是学生通过小组合作,学会与人合作的方法,与人相处的技巧,特别是对于一些操作比较难的生物实验,小组合作更是一条非常有效的途径。
(一)小组学习 每个人都有机会操作,质疑,教学真正具备全体性,每个学生动手动脑,实践操作能力都有不同程度的提高。
(二)小组研讨 通过探讨,同学之间相互启发,取长补短,开阔眼界,拓宽思路,产生独自一人难以想到的新方法,有利于创新思维的培养。
(三)小组竞赛 有利于培养学生积极的进取意识,便于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同时有助于形成集体主义观念。
实施小组合作学习,提高了学生的合作参与意识和能力,对于培养学生交往的主体性起到了重要的作用。在这样的活动中,学生的自主性、主动性、创造性得到了充分的发展。
综上所述,在大力推进实施素质教育的今天,不仅要求教师传授学生生物学知识和技能技巧,同时,应有计划有目的地指导学生听、看、思、做、问。这些都迫切需要教师优化教学结构,设计新的教学模式,最大限度地调动全体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我相信在大家的共同努力之下,原有的不适宜孩子们成长与学习的生物教学模式将发生彻底的改变,我们将共同迎来崭新的教学天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