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安徽财贸职业学院朱熹文旅学院
【摘 要】《羊脂球》和《月牙儿》两部作品的题材均来自于“妓女故事脉络”,是两个作家对早已存在的妓女故事、情节、事件和行为的再次加工。两部小说不仅让人们看到了“吃人”的社会,也让人们对黑暗社会有着无比的痛恨。本文主要对《羊脂球》和《月牙儿》两部小说的女主人公形象之进行比较,从而探求两部作品的同中之异和异中之同。
【关键词】人物形象;差异;对比
《羊脂球》和《月牙儿》两部作品的长期流传,让无数读者对羊脂球和月牙儿两个妓女形象印象深刻。羊脂球以其性格上的单纯、善良和品质上的伟大民族气节,令讀者大为赞叹。月牙儿却因为其悲惨的身世,最终在花季年龄沦为妓女,肉体和灵魂遭受着来自男权和社会的双重摧残,而令无数读者为之怜惜。通过二者的文学形象对比,我们不难发现,两位生活在文学作品中的妓女有着美丽与悲惨的明显区分。
一、食与性的欲望对比
古人云“饮食男女,人之大欲存焉”。可是作品中的两个主人公,面对人生两大基本需求的表现却是相差万里。如此大的欲望需求差别,也是两个人物形象美丽与悲惨的重要区分标志之一。
在人生存最为艰难的时候,食物是人生命延续的最基本保障。然而同处艰难时期,羊脂球和月牙儿看待食物的观点却截然不同。羊脂球为同车人的利益而将食物毫无保留的倾囊相赠,但同车人却贪婪地全部享用,这形成了一组鲜明的对比,对比的目的是将法国社会底层妇女与社会贵族在人性方面的美丽与丑陋进行鲜明的展现。而月牙儿却因为没有基本生存保障而饮鸩止渴般的当掉家里所有的物件,只为换来一口饭吃。显然,作者对这种悲惨生活细致描写的目的是要展示出旧中国底层社会妇女在黑暗社会中生存的艰难。
对于女人来说,发生两性关系是正常的生理需求。对于妓女来说,与客人发生两性关系是其职业要求。可对于羊脂球来说,作为一个依靠出卖肉身维持生活的女人,却在书中先后多次对“性”做出了拒绝。在商务旅馆的第一个夜晚对羊脂球来说并不平静。她不仅要拒绝一个以侵略者身份出现在小说里的外国军官,同时还要拒绝本国民主党代表——高尼岱,而拒绝高尼岱的理由竟然是那么具有“爱国主义的节操”。羊脂球并不是想拒绝与高尼岱发生“钱与肉的交易”,而是拒绝交易的地点。因为羊脂球顾虑“普鲁士人不就在这所房子里吗”。做为妓女,她并不惧怕“交易中”被外人所察觉,而是惧怕被侵略者发现遭到耻笑,遭到对自己国家和民族的耻笑。毫无疑问,这是羊脂球的另一种“美丽”,这种美丽让高尼岱“不能不在他心里唤醒了正在丢盔卸甲的自尊心”。
对于一个尚在求学的女孩来说,“性”是一个需要回避的话题。按照常人的思维逻辑,女人的第一次性爱应该是美好而又浪漫的。可对于月牙儿来说,她的第一次性爱却是一种社会不道德现象的体现。在没有吃、没有穿、没有生活来源的痛苦中,月牙儿几经徘徊终于走出了第一步,这一步并不是去做暗娼,而是被动地组建了一个“家庭”。几经思想斗争,月牙儿终于做出了决定,“只要有人给我饭吃,什么我也肯干”。带着这种想法,她偶遇了胖校长的侄子。这个“温和可爱”的男人,促动了月牙儿那颗少女的心。从此,月牙儿和这个男人开始了“非法同居”的生活,新生活的开始不仅没有改变月牙儿悲惨的命运,相反却让她开始了人生的另一种痛苦。白天的寂寞和夜晚的温馨,让月牙儿开始在孤独和幸福中苦苦挣扎。直到一天,小磁人的出现改变了月牙儿的生活。面对小磁人的哭泣和归还丈夫的乞求,月牙儿选择了放弃,
而这种放弃,对于月牙儿来说是另一种悲惨的开始。因为“男权制统治最有效的方面是对它的女性臣民所实施的经济上的控制”,月牙儿又开始了痛苦的徘徊,她知道“卖给一个男人,还可以说些天上的话;卖给大家,连这些也没法说了”,她深知如果真的选择放弃,也就意味着要么选择死亡,要么选择放弃尊严的生存。放弃对于一个女孩来说,是何等的悲惨,悲惨到她已经成为了一个“连狗都不如”的彻头彻尾的孤儿。最终月牙儿还是选择了去做暗娼,至此作为女人,她对性已不再是生理需求了,而转变为了生存需求。
二、奉献爱与获取爱的追求对比
在两部作品中,羊脂球和月牙儿对爱有着不同的追求。羊脂球追求的是奉献爱,是主动的爱,展示着伟大的爱;月牙儿追求的是获取爱,所以说是被动的爱,而最终获得的是畸形的爱。因此说,爱的付出与索取,也成为了区分二者美丽与悲惨形象的另一标准。
在《羊脂球》中,女主人公分别展示出友爱、母爱和民族之爱,三种爱组合在一起成为最高境界的爱,是只想奉献不想索取的爱。她的爱随着情节的推进而一一展示。在商务旅馆的第一次用餐,羊脂球受到了德国军官的“邀请”。或许是职业的敏感,羊脂球做出了对这位军官的第一次拒绝,可这种拒绝立刻遭到
了以伯爵为首的同车人的“规劝”,理由是“不仅对您本人不利,也对您所有的旅伴们不利”。伯爵等人的这种自私心理却击中了羊脂球的“要害”,她的善良与单纯迫使她接受了这样一个对她毫无好处的理由,“好,我去,这可是为了你们大家我才去的”。短短的话语,却是身为妓女的羊脂球为了同车人的利益而做出的牺牲,应当说这是羊脂球对“友爱”的展示。
在《羊脂球》中,当马车在小旅馆被扣压的第三天,所有人都感到疲惫不堪,对羊脂球也都是满腔怒火。可羊脂球却一直在坚守着一个“爱国妓女的贞洁”。因为她知道,这样的坚守并不是在吊某一个“客人”的胃口,也不是在抬高自己的身价,而是在维护法兰西人高贵的民族气节。就在这时,教堂的“钟声响了。教堂里有孩子要领洗”。战争的残酷、逃亡的艰辛,完全可以让一个人只知道求得苟且偷生,更何谈情感的流露,而且对于一个妓女来说,更应该是没有“七情六欲”的。可是羊脂球却在生命和财产都不能自保的情况下,“心里忽然对自己孩子发生了一种强烈的母爱,她于是不顾一切,要去参加这个仪式”。伟大的母爱,不仅体现了羊脂球的美丽,同时也为故事的延伸和同车人美丑行径的深层对比做好了铺垫。
与羊脂球的“爱”相比,月牙儿的生活一直处于被动获取爱的状态,而所获取的却都是畸形的爱,是不完美的爱。她曾经感受到继父的温暖,“新爸对我们好,他有两间屋子,他和妈住在里间,我在外间睡铺板”,“我的被子也比从前的厚实暖和了”,生活状况的改变,让月牙儿感到很幸福,“在这三四年里我想不起曾经看见过月牙儿”,可最终“新爸”却突然“消失”了。月牙儿曾感受到极其伟大的母爱。妈妈为了养活“我”,“整天地給人家洗衣裳”,“那些臭袜子,硬牛皮似的,都是铺子里的伙计们送来的,妈妈洗完这些‘牛皮’就吃不下饭去”,可最终妈妈为了自己的生存而离开了“我”。月牙儿也曾感受到男人的爱,当他选择和胖校长侄子“生活”后,“他供给我吃喝,还给我作了几件新衣”,这样的生活一度让月牙儿很满足,感激得她有时“疯了似的吻他”,但最终这种不道德的生活因为“小磁人”的出现而结束。所以说整部小说中,月牙儿来自于各个方面的爱都是被动的,并不是自己主动争取的。每一种爱的获得,都有着非常残缺的一面,每一次爱的获取都是悲惨生活新的开始。
由此可见,羊脂球和月牙儿两位女主人公虽同为妓女,却有着完全不同的形象品质,一方面这与人物自身的成长坏境有关,另一方面也显示了不同的社会背景。
参考文献:
[1]韩丽艳:《同类殊归的两个女性形象》,《岱宗学刊》2008年第1期.
[2]李玲:《<月牙儿>的苦难意识》,《辽宁大学学报》2007 年第 4 期.
[3]王琪:《从蒙昧到觉醒》,《中山大学学报论丛》1999年第6期.
[4]荆云波:《老舍小说创作的女性观》,《郑州大学学报》2003 年第 1 期.
作者简介:
刘晰(1980—),女,安徽巢湖人。安徽财贸职业学院,硕士研究生,副教授,研究方向:中外文学比较,英语教育。
【摘 要】《羊脂球》和《月牙儿》两部作品的题材均来自于“妓女故事脉络”,是两个作家对早已存在的妓女故事、情节、事件和行为的再次加工。两部小说不仅让人们看到了“吃人”的社会,也让人们对黑暗社会有着无比的痛恨。本文主要对《羊脂球》和《月牙儿》两部小说的女主人公形象之进行比较,从而探求两部作品的同中之异和异中之同。
【关键词】人物形象;差异;对比
《羊脂球》和《月牙儿》两部作品的长期流传,让无数读者对羊脂球和月牙儿两个妓女形象印象深刻。羊脂球以其性格上的单纯、善良和品质上的伟大民族气节,令讀者大为赞叹。月牙儿却因为其悲惨的身世,最终在花季年龄沦为妓女,肉体和灵魂遭受着来自男权和社会的双重摧残,而令无数读者为之怜惜。通过二者的文学形象对比,我们不难发现,两位生活在文学作品中的妓女有着美丽与悲惨的明显区分。
一、食与性的欲望对比
古人云“饮食男女,人之大欲存焉”。可是作品中的两个主人公,面对人生两大基本需求的表现却是相差万里。如此大的欲望需求差别,也是两个人物形象美丽与悲惨的重要区分标志之一。
在人生存最为艰难的时候,食物是人生命延续的最基本保障。然而同处艰难时期,羊脂球和月牙儿看待食物的观点却截然不同。羊脂球为同车人的利益而将食物毫无保留的倾囊相赠,但同车人却贪婪地全部享用,这形成了一组鲜明的对比,对比的目的是将法国社会底层妇女与社会贵族在人性方面的美丽与丑陋进行鲜明的展现。而月牙儿却因为没有基本生存保障而饮鸩止渴般的当掉家里所有的物件,只为换来一口饭吃。显然,作者对这种悲惨生活细致描写的目的是要展示出旧中国底层社会妇女在黑暗社会中生存的艰难。
对于女人来说,发生两性关系是正常的生理需求。对于妓女来说,与客人发生两性关系是其职业要求。可对于羊脂球来说,作为一个依靠出卖肉身维持生活的女人,却在书中先后多次对“性”做出了拒绝。在商务旅馆的第一个夜晚对羊脂球来说并不平静。她不仅要拒绝一个以侵略者身份出现在小说里的外国军官,同时还要拒绝本国民主党代表——高尼岱,而拒绝高尼岱的理由竟然是那么具有“爱国主义的节操”。羊脂球并不是想拒绝与高尼岱发生“钱与肉的交易”,而是拒绝交易的地点。因为羊脂球顾虑“普鲁士人不就在这所房子里吗”。做为妓女,她并不惧怕“交易中”被外人所察觉,而是惧怕被侵略者发现遭到耻笑,遭到对自己国家和民族的耻笑。毫无疑问,这是羊脂球的另一种“美丽”,这种美丽让高尼岱“不能不在他心里唤醒了正在丢盔卸甲的自尊心”。
对于一个尚在求学的女孩来说,“性”是一个需要回避的话题。按照常人的思维逻辑,女人的第一次性爱应该是美好而又浪漫的。可对于月牙儿来说,她的第一次性爱却是一种社会不道德现象的体现。在没有吃、没有穿、没有生活来源的痛苦中,月牙儿几经徘徊终于走出了第一步,这一步并不是去做暗娼,而是被动地组建了一个“家庭”。几经思想斗争,月牙儿终于做出了决定,“只要有人给我饭吃,什么我也肯干”。带着这种想法,她偶遇了胖校长的侄子。这个“温和可爱”的男人,促动了月牙儿那颗少女的心。从此,月牙儿和这个男人开始了“非法同居”的生活,新生活的开始不仅没有改变月牙儿悲惨的命运,相反却让她开始了人生的另一种痛苦。白天的寂寞和夜晚的温馨,让月牙儿开始在孤独和幸福中苦苦挣扎。直到一天,小磁人的出现改变了月牙儿的生活。面对小磁人的哭泣和归还丈夫的乞求,月牙儿选择了放弃,
而这种放弃,对于月牙儿来说是另一种悲惨的开始。因为“男权制统治最有效的方面是对它的女性臣民所实施的经济上的控制”,月牙儿又开始了痛苦的徘徊,她知道“卖给一个男人,还可以说些天上的话;卖给大家,连这些也没法说了”,她深知如果真的选择放弃,也就意味着要么选择死亡,要么选择放弃尊严的生存。放弃对于一个女孩来说,是何等的悲惨,悲惨到她已经成为了一个“连狗都不如”的彻头彻尾的孤儿。最终月牙儿还是选择了去做暗娼,至此作为女人,她对性已不再是生理需求了,而转变为了生存需求。
二、奉献爱与获取爱的追求对比
在两部作品中,羊脂球和月牙儿对爱有着不同的追求。羊脂球追求的是奉献爱,是主动的爱,展示着伟大的爱;月牙儿追求的是获取爱,所以说是被动的爱,而最终获得的是畸形的爱。因此说,爱的付出与索取,也成为了区分二者美丽与悲惨形象的另一标准。
在《羊脂球》中,女主人公分别展示出友爱、母爱和民族之爱,三种爱组合在一起成为最高境界的爱,是只想奉献不想索取的爱。她的爱随着情节的推进而一一展示。在商务旅馆的第一次用餐,羊脂球受到了德国军官的“邀请”。或许是职业的敏感,羊脂球做出了对这位军官的第一次拒绝,可这种拒绝立刻遭到
了以伯爵为首的同车人的“规劝”,理由是“不仅对您本人不利,也对您所有的旅伴们不利”。伯爵等人的这种自私心理却击中了羊脂球的“要害”,她的善良与单纯迫使她接受了这样一个对她毫无好处的理由,“好,我去,这可是为了你们大家我才去的”。短短的话语,却是身为妓女的羊脂球为了同车人的利益而做出的牺牲,应当说这是羊脂球对“友爱”的展示。
在《羊脂球》中,当马车在小旅馆被扣压的第三天,所有人都感到疲惫不堪,对羊脂球也都是满腔怒火。可羊脂球却一直在坚守着一个“爱国妓女的贞洁”。因为她知道,这样的坚守并不是在吊某一个“客人”的胃口,也不是在抬高自己的身价,而是在维护法兰西人高贵的民族气节。就在这时,教堂的“钟声响了。教堂里有孩子要领洗”。战争的残酷、逃亡的艰辛,完全可以让一个人只知道求得苟且偷生,更何谈情感的流露,而且对于一个妓女来说,更应该是没有“七情六欲”的。可是羊脂球却在生命和财产都不能自保的情况下,“心里忽然对自己孩子发生了一种强烈的母爱,她于是不顾一切,要去参加这个仪式”。伟大的母爱,不仅体现了羊脂球的美丽,同时也为故事的延伸和同车人美丑行径的深层对比做好了铺垫。
与羊脂球的“爱”相比,月牙儿的生活一直处于被动获取爱的状态,而所获取的却都是畸形的爱,是不完美的爱。她曾经感受到继父的温暖,“新爸对我们好,他有两间屋子,他和妈住在里间,我在外间睡铺板”,“我的被子也比从前的厚实暖和了”,生活状况的改变,让月牙儿感到很幸福,“在这三四年里我想不起曾经看见过月牙儿”,可最终“新爸”却突然“消失”了。月牙儿曾感受到极其伟大的母爱。妈妈为了养活“我”,“整天地給人家洗衣裳”,“那些臭袜子,硬牛皮似的,都是铺子里的伙计们送来的,妈妈洗完这些‘牛皮’就吃不下饭去”,可最终妈妈为了自己的生存而离开了“我”。月牙儿也曾感受到男人的爱,当他选择和胖校长侄子“生活”后,“他供给我吃喝,还给我作了几件新衣”,这样的生活一度让月牙儿很满足,感激得她有时“疯了似的吻他”,但最终这种不道德的生活因为“小磁人”的出现而结束。所以说整部小说中,月牙儿来自于各个方面的爱都是被动的,并不是自己主动争取的。每一种爱的获得,都有着非常残缺的一面,每一次爱的获取都是悲惨生活新的开始。
由此可见,羊脂球和月牙儿两位女主人公虽同为妓女,却有着完全不同的形象品质,一方面这与人物自身的成长坏境有关,另一方面也显示了不同的社会背景。
参考文献:
[1]韩丽艳:《同类殊归的两个女性形象》,《岱宗学刊》2008年第1期.
[2]李玲:《<月牙儿>的苦难意识》,《辽宁大学学报》2007 年第 4 期.
[3]王琪:《从蒙昧到觉醒》,《中山大学学报论丛》1999年第6期.
[4]荆云波:《老舍小说创作的女性观》,《郑州大学学报》2003 年第 1 期.
作者简介:
刘晰(1980—),女,安徽巢湖人。安徽财贸职业学院,硕士研究生,副教授,研究方向:中外文学比较,英语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