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较法在高中语文阅读教学中的运用

来源 :中学课程辅导·教师通讯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vikdl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语文“新课标”要求我们要“逐步培养学生探究性和创造性阅读能力”,旨在通过多角度、有创意的阅读来“拓展思维空间”和“提高阅读质量”。为了实现这一目的,我选择了把比较阅读法作为我在阅读教学中的一种重要方法,也是笔者多年教学经验的总结,更是一种尝试与探究。
  比较法或者说是对比法,是一种学生最容易掌握且能熟练操作的方法。它能让学生有整体和全局的观念,且在这种观念的指导下准确清晰地把握对比对象的异同,并能理性地从主题、题材、风格、手法等多个角度概括作品。当然,这种方法只是我实现拓展学生思维空间、提高阅读质量的途径和方法,而熟练大量的运用这种方法,阅读能力的养成也就水到渠成了。
  针对高中语文阅读教学中的几种误区,笔者在几次示范课中做了以下尝试:
  一、强调了很长时间的学生主体地位,但实际的课堂局面最多是师生互答,必须往老师
  预设的答案走去,但这种教学是否有效即学生是否真的有所得,结果未知。
  示范课例一:《鸿门宴》第一课时。
  预习要求:整体感知,学生自主完成表格:
  这次课堂教学充分运用比较法,实现了学生的主体地位。不单单解决了文言文教学特别是记人记事散文中的人物形象分析,更给学生直观的感受,易于总结出刘邦胜出项王败北的原因,就是那些次要角色,如项伯和项庄都有明显的褒贬扬抑,从而得出性格决定命运,团队合作等结论。这就成功地对学生的思维空间进行了拓展,把课本运用于作文素材的积累,不只提高了阅读质量,更是对性情的陶冶与人生观、世界观的积极推动。
  文本内部用于内容的比较法,可实现学生由感性阅读到理性把握的飞越。
  二、人教版必修语文课本按单元编排,而我们在实际教学中总是力求把每一个作品讲精讲透,拘守课文以求应试。其实一个单元里的几篇文章都有一个共性,或主题,或手法,找到最佳比较点可达到举一反三的效果。
  示范课例二:《雨巷》和《再别康桥》同堂上。
  预习要求:阅读两首诗,把握两首诗的主体:丁香姑娘、康桥
  以课堂互动形式,设置问题如下:
  师:《雨巷》和《再别康桥》集中描写的景物(对象)是?
  生:丁香姑娘,康桥。
  师:丁香姑娘和康桥共同的特质是?
  生:美好却无法拥抱。
  师:在描写丁香姑娘和康桥的过程中,作者又描绘了哪些景物(意象)?
  生:雨的哀曲、寂寥的雨巷、颓圮的篱墙等。
  河畔的金柳、软泥上的青荇、榆荫下的一潭等。
  师:作者写它们是为了表现什么?
  生:对丁香姑娘和康河的向往,虽然远离或无法靠近,但仍然挚爱,仍然追求。
  师:这种向往与挚爱让你可以联想到什么?
  生:对理想的追求(象征的手法)。
  在示范课例一中,我的比较目标是不同点,而示范二,我转向比较相同点。根据对相关意象及手法的分析很容易得出,戴望舒和徐志摩共同地对理想的追求,虽然有迷茫有困惑,但最终他们的选择都是坚守,这源于他们身处那个共同的年代——虽风云变幻但人人矢志报国。他们对理想的追求与坚守源于他们所处时代的特色,得出这一结论便是我的目的。通过理性的比较,我们的阅读突破了文本,跨越了作者的不同,走向对历史与时代的把握,这种高度是拘守文本、局限课堂的教学方法无法到达的。
  同一单元不同文本间的比较法的运用,可从主题、手法等着手,实现异中求同。
  三、语文的教学要有全局理念,而在课堂上我们的老师就课文谈课文,无法实现文本间的跨越,学生的视野也就跟着狭窄,无法在阅读中完成自我提升,这是与我们阅读教学的目的相悖的。
  示范课例三:朱自清散文《荷塘月色》与周邦彦词《苏幕遮》的对比阅读。
  预习要求:多角度对比散文和词中荷的描写,实现个性化阅读
  学生答案繁杂,笔者整理如下:
  (1)景物特征:雨后初阳之荷 ——静态动姿;月下雾中之荷(荷与月的融合)——形态,场面,动态的美。
  (2)绘景手法:白描(视觉);比喻,拟人,通感(视觉,听觉,嗅觉)。
  (3)画面特征:从容淡雅,自然清新;清幽淡雅,安谧柔和,朦胧和谐。
  (4)运用手法:虚实结合,且写眼前荷是为了写心中(梦中)荷,即写实为写虚。
  (5)心中画面:遥忆友朋,思乡入梦;自由,浪漫的场景。
  (6)蕴含情感:思乡忆友;思乡,向往自由。
  学生结论:
  1.无论是感官的高雅放逐还是灵魂的自由放飞,都是生活中的美好,而我们更要去体察、品味、创造这种美好。
  2.同样的意境,同样的手法,散文的语言更具描述性,而诗歌更精练、蕴藉。
  示例三的比较是不同文体间的比较,且一篇是人教版必修一,一篇是人教版选修《古代诗歌散文鉴赏》,但这种比较不是任意两篇文章都可以,这就要求教师在备课时放眼高中语文全局,能够高屋建瓴,挖掘可用资源,达到一种融会贯通、信手拈来的境界。这种境界对教师的要求提高了,但学生获得自我的提升,课堂容量达到前所未有的扩大。比较法一改语文课堂灌输知识,只重结果的现状,变枯燥的教师讲解为活跃的个性的学生参与,且最后达到一种思想认识的提升,这都是“教”不来的。
  所以,不同文体间也可实现“穿越”的比较,可从方式方法着手。
  笔者通过几次教学实践,完成了自己对比较法运用于高中语文阅读教学的一种初探,发现比较法的运用是可以很广泛的。只要教师在阅读教学中打开思路,做好准备工作,带领学生深挖掘,既能扩大课堂容量,更能拓展学生思维空间,激发他们自主个性阅读的兴趣,从而提升学生阅读能力。而这种比较也不是盲目地任意比较,所以老师前期教学中的比较规范的树立尤为重要,这对学生后期在自己比较中有条理有层次地展开思路起到示范作用。学生一旦掌握了比较法,就会更乐意去接触主题、手法、文体等多方面或同或不同的作品,这就真正地实现了传统课堂向自主学习的转变了。
  (作者单位:安徽省滁州市全椒中学)
其他文献
复习课目的一方面为巩固物理知识、复习物理概念,同时,也是为进一步培养学生掌握基本技能,理解和深化物理概念.复习课的课堂容量大,知识点多,如果采用“炒冷饭”的形式“灌输
过去,有一段时间,我们江阴市国土资源局处在“上下夹击”的状态:被省厅列为信访重点市(县)和土地执法重点市(县),在市有关部门进行的民意调查中名次排在倒数的位子.面对如山
[摘 要] 在思想政治理论课综合实践教学中实现制度化,就是在国家相关政策法规下,对实践教学的各个环节制定出具有科学性、可操作性的制度规范,以保障实践教学的成果。评价机制的建立是这一制度规范的重要环节。综合实践教学评价机制能够很好地保证思想政治理论课综合实践教学活动的顺利开展,并对其进行评价,通过评价不断完善、提高教学效果。  [关 键 词] 综合实践教学;评价作用;评价任务;评价目标;评
竞争与合作的二重奏rn记者:国外企业与国内企业的关系比较复杂,实质上是一种既合作又竞争的关系,依您的经验,二者如何配合才能获得最大的收益?
长期以来,农业种植是国有农场发展中的主要内容,也是保证国有土地资源保值增值的重要方式.随着农业种植技术和农业经营理念的变化,原有的农业种植模式暴露出了一系列问题与不
爱观察的小研发现在晚上8点左右,家里的灯泡发光较暗,而到晚上11点以后,灯泡发光明显变亮.这是什么原因呢?三个小伙伴通过请教老师了解到:原来灯泡的亮度由其实际功率决定.晚
期刊
期刊
征地补偿作为征地制度中最为核心的一部分,一直以来都是导致征地冲突产生的矛盾集中点.为了解决征地中出现的补偿标准偏低、随意性较大、同地不同价等突出问题,各地在城市规
物业公司工会组织关乎着职工利益的保障,在构建和谐社会的实践中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当前新形势下,工会组织如何引领广大物业公司构建和谐的物业服务愈发重要,本文深入剖析现
介绍SPJ900/32型箱梁榘桥机的主要特点和主要构造,并对各部件的结构性能做了详细的讲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