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魏晋南北朝时期儒学衰微的主要原因

来源 :考试周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nbu_james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魏晋南北朝是儒学比较衰微的一个时期,衰微的原因,学术界见仁见智,众说纷纭。作者认为,其衰微的根本原因是,时局的动荡和儒学自身的流弊日益显现。当然,太学的荒废,佛、道之风的盛行,道德的沦丧、信任的危机,等等,也是不可忽视的原因。
  关键词: 魏晋南北朝 儒学 衰微 原因
  魏晋南北朝时期的儒学,是中国儒学发展史上比较艰难的一个时期,相对于汉朝时期的鼎盛,魏晋南北朝时期的儒学的确处于衰微之中,这一点已经成为学术界的共识。《晋书》中有这样的记载:“有晋始自中朝,迄于江左,莫不崇饰华竞,祖述虚玄,摈阙里之典经,习正始之余论,指礼法为流俗,目纵诞以清高,遂使宪章驰废,名教颓毁,五胡乘间而竞遂,二京继踵以沦胥,运极道消,可为长叹息者矣。”“朝寡纯德之人,乡乏不贰之老,风俗淫僻,耻尚失所,学者以老庄为宗而黜《六经》,谈者以虚荡为辨而贱名检,行身者以放浊为通而狭节信,进仕者以苟得为贵而鄙居正,当官者以望空为高而笑勤恪。是以刘颂屡言治道,傅咸每纠邪正,皆谓之俗吏;其倚仗虚旷,依阿无心者皆名重海内。若夫文王日旰不暇食,仲山甫夙夜匪懈者,盖共嗤黜以为灰尘矣”[1]。
  至于儒学作为社会统治思想的正统地位是否已经动摇,动摇的原因是什么,学术界尚有争论,但对于魏晋南北朝时期儒学的衰微,学术界是没有争论的。
  对于魏晋南北朝时期儒学衰微的原因,学术界见仁见智,众说纷纭,笔者认为,其衰微的根本原因是,时局的动荡和儒学自身的流弊日益显现。当然,太学的荒废,佛、道之风的盛行,道德的沦丧、信任的危机,等等,也是不可忽视的原因。
  一、时局的动荡
  魏晋南北朝时期,是中国历史上时局比较动荡的一个时期。从220年曹丕建立魏朝开始,到589年隋朝灭掉南陈,共369年,其中大一统的局面只有短短的37年(西晋:公元266年—316年)。因此,稳定、巩固的中央集权始终没有建立起来。在中国历史上,没有哪一个时期的禅让比这一时期频繁,汉禅魏,魏禅晋,晋禅宋,宋禅齐,齐禅梁,梁禅陈,周禅隋,说是“禅让”,事实上,每一次所谓的“禅让”,都充满阴谋、充满杀戮、充满腥风血雨和鲜血淋漓的斗争。
  这种情况下,士人们深感儒学不足以救世,不足以卫己,于是他们的人生观、价值观发生了动摇、发生了极大转变。“他们或不拘礼法,纵欲任诞。如阮籍,据史书所载,本有济世之志,早年的思想属儒家系统,这在他的《礼乐论》中可以看得出来。只因对司马氏集团心怀不满,又不敢明着反抗,由是归宗老庄,以酣饮为常。有的则归隐田园。如陶渊明,他生当宋晋禅代的黑暗年代,虽然年轻时有大济苍生的雄心,但在做彭泽令时,因不满黑暗的政治现实,转而以老庄为归,挂印而去。有的则追求玄虚。如魏之何晏,以对政治的殷忧,虽然身居要职,却鄙薄世务,经常利用自己的位望,召集名士聚会,以清谈消闲度日,寄托精神。由是,两汉士人看重的大学之道,即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之道,亦成了过时的观点”[2]。
  二、儒学流弊日显
  儒学自身也出现了许多问题。孔子创立儒学之初,是非常注重言行统一的。孔子说:“始吾于人也,听其言而信其行;今吾于人也,听其言而观其行。”但当儒学居于一尊地位,成为官方思想之后,它就与做官挂上了钩,儒学成了做官的门径。在这种情况下,很多不信、不行儒学的人,为着做官的需要,嘴上也不得不说仁义道德,笔下也不得不写忠孝节义。于是,知与行、心与口就产生了分离。
  在先秦时期,庄子就最先揭露了儒学的这一弊病。庄子说:“窃钩者诛,窃国者为诸侯,诸侯之门而仁义存焉。”[3]在庄子时代,儒学还不是官学,就有人把它作为装饰品了。在汉武帝“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奉儒学为官学之后,儒学的这一弊端更加显露。一些行为、道德卑劣之徒,为了仕途,也常常嘴上、笔下仁义道德,在汉末,士人心口不应,言行不一已相当普遍。王符在《潜夫论》中说:“呜呼哀哉!凡今之人,言方行圆,口正心邪,行与言谬,心与口违,论古则知称夷、齐、原、颜,言今则必官爵职位,虚谈则知以德义为贤,贡荐则必阀阅为前。”[4]
  由于儒学的虚伪化,它就渐渐失去了征服人心的力量。王弼说:“夫敦朴之德不著,而名行之美显尚。则修其所尚而望其誉,修其所道而冀其利。望誉冀利以劝其行,名弥美而诚愈外,利弥重而心愈竞。父子兄弟,怀情失直,孝不任诚,慈不任实,盖显名行之所招也。患俗薄而名行兴,崇仁义,愈致斯伪。”[5]鲁迅先生说:“魏晋时所谓崇奉礼教,是用以自利,那崇奉也不过偶然崇奉,如曹操杀孔融,司马懿杀嵇康,都是因为他们和不孝有关。但实在曹操、司马懿何尝是著名的孝子,不过将这个名义,加罪于反对自己的人罢了。”[6]这样,正直的士人厌恶儒学,也就势所必然了。
  三、其他原因
  当然,导致魏晋南北朝时期儒学衰微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如太学的荒废,佛、道之风的盛行,道德的沦丧、信任的危机,等等,也是不可忽视的原因。下面,笔者重点谈谈佛、道之风盛行对儒学的影响。
  伴随时局动荡、儒学流弊日显而来的,就是佛、道之风日盛。老、庄思想在西汉立国之初曾经一度受到推崇,但自武帝“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奉儒学为官学之后,儒学一直处于统治地位。但由于儒学流弊日显,又加上时局一直动荡不定,一些士人求儒不成而入道,因此“尚无、谈玄”之风日盛。顾炎武在《日知录》中说:“正始时名士风流,盛于雒下。乃其弃经典而尚老庄,蔑礼法而崇放达,视其主之颠危,若路人然,即此诸贤之倡也。自此以后,竞相祖述。”[7]正始是魏邵陵厉公(齐王芳)的年号。到了东晋时期,随着门阀士族力量发展到顶峰,背离儒学而以老庄之学解释万物的学术风气更加浓厚。《晋书·儒林》有这样的描述:“有晋始自中朝,迄于江左,莫不崇饰华竞,祖述虚玄,摈阙里之典经,习正始之余论,指礼法为流俗,目纵诞以清高,遂使宪章弛废,名教颓毁,五胡乘间而竞逐,二京继踵以沦胥,运极道消,可为长叹息者矣。”[8]
  佛教是外来的宗教,佛教大约在两汉之际开始传入中国。但它真正兴盛,却始于魏晋南北朝时期。佛教之所以能在这个时期兴盛,一个主要的原因就是,社会长期混乱,人们生活上走投无路,佛教的“转生”、“来世”很能给予人精神上的安慰。再者,它与道家的宇宙观有一定的相通之处。道家尚无,佛家尚空。“空”与“无”,在本质上有相通之处。此时,“尚无、谈玄”之风日盛,因此,佛教在这一时期,也迎来了自己发展历程中的第一个黄金时代。许多玄学人物后来都成了佛、道兼宗的人物。这一时期,出现了一大批华人高僧:佛图澄,道安,慧远,昙鸾,法显。
  当然,儒学衰微的最根本原因还是时局的动荡和儒学自身的问题,正像有些学者所指出的那样:“东汉末年,经学思潮的没落和社会批判思潮的兴起都是当时的社会危机的产物。”[9]
  参考文献:
  [1]房玄龄.晋书·儒林[M].
  [2]张祥浩.论魏晋南北朝时期儒学的衰落[J].南京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4):12.
  [3]庄周.庄子[M].
  [4]王符.潜夫论[M].北京:商务印书馆,1979:208.
  [5]王弼.老子指略[M].
  [6]鲁迅.而已集[M].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1980:109.
  [7]顾炎武.日知录(卷十三)[M].
  [8]房玄龄.晋书·儒林[M].
  [9]余敦康.魏晋玄学史[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5:3.
其他文献
我来自广西一个边远的小山村,那里山峰连绵,土地贫瘠,十年九旱。农民只能靠在石缝中种些玉米过活。   去年暑假,父亲在一次上山割玉米时因为路滑摔下山谷,造成半身不遂,家里生活更加困难。父亲可是家里惟一的劳力啊!我的压力更大了,为了帮父亲治病,为了筹集新学年的学费,我决定去广州打工。   走出火车站已是傍晚,打量着陌生的城市和陌生的面孔,在霓虹灯璀璨的光线照射下,一身疲惫顿时消失得无影无踪,一种跃跃欲
为探究吕家坨井田地质构造格局,根据钻孔勘探资料,采用分形理论和趋势面分析方法,研究了井田7
期刊
培养选拔年轻干部,事关党的事业薪火相传,事关国家长治久安.“破格提拔”作为党和国家选拔任用干部的特殊方式,打破了选拔年轻干部的藩篱,为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选拔了一
目的:探讨膝关节骨关节炎患者运用MRI发现膝关节各结构病变的价值以及与疼痛症状之间的关系.方法:搜集本院已确诊或拟诊为膝关节骨关节炎的患者28例(男12例,女16例,平均年龄6
课程教学的目标要服从专业人才的培养目标.依据安全工程专业培养目标,在“矿山压力及控制”课程的教学中改进教学内容和方法,补充了生产运用技术和安全管理知识,突出对学生工
为探究吕家坨井田地质构造格局,根据钻孔勘探资料,采用分形理论和趋势面分析方法,研究了井田7
期刊
建立了免疫层析法快速定量检测植物油中玉米赤霉烯酮的分析方法.方法的检出限为10μg/kg,相对标准偏差低于14.6%,回收率为79.6%~92.9%.该方法简便快速、灵敏准确、重现性好,
为探究吕家坨井田地质构造格局,根据钻孔勘探资料,采用分形理论和趋势面分析方法,研究了井田7
期刊
目的:探讨64层螺旋CT低剂量扫描诊断外伤性肋骨骨折的价值.方法:随机选择临床疑诊外伤性骨折患者68例,知情同意后分别行胸部CT常规剂量和低剂量扫描,图像行0.625mm薄层重建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