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管理会计是今后会计改革的热点,费用粘性属于管理会计的范畴,自其提出以来越来越受到国内外学者的关注。本文采用文献研究法对国内外费用粘性相关研究成果进行了回顾和述评,包括费用粘性概念、影响因素及其经济后果,并在此基础上指出国内研究的不足,提出了费用粘性未来的研究方向。
[关键词]费用粘性;文献综述;述评
[DOI]10.13939/j.cnki.zgsc.2015.42.031
成本性态理论认为,绝大部分企业的成本属于半变动成本,其数学表达式为y=a+bx,其中y是成本总额,a是固定成本,x是业务量,b是单位业务量的成本。然而有学者发现一定期间内,企业某些费用的边际变化率随着业务量变化方向的不同而有所差异,在业务量上升时的边际增加量大于业务量下降时的边际减少量,即业务量上升时的系数b大于业务量下降时的b,这一现象在学术界被称为“费用粘性”。
1费用粘性的提出及存在性研究
Anderson(2003)最早提出了费用粘性的概念。Anderson的研究结果发现:销售收入上升时,费用的边际变动为0.55%,而销售收入下降时,费用的边际变动为0.35%。之后又有很多研究证明了不同行业(Subramanian and Weidenmier,2003)、不同国家(Kenneth Callejia,2006)以及不同部门(Balakrishnan and Gruca,2008)都存在成本费用粘性。
国内最早研究“费用粘性”的是孙铮和刘浩(2004)。他们证实了我国的上市公司的费用也具有粘性特征,费用粘性程度比美国上市公司大。笔者分析这种差异很有可能是由于中国企业管理水平低下和管理层高代理成本引起的。此外,刘武(2006)、孔玉生等(2007)等学者也相继证实了中国上市公司费用粘性的存在。刘武(2006)、陈灿平(2008)从行业、地域角度检验了费用粘性,研究发现:在行业方面,制造业与信息技术业表现出较高的费用粘性,有些行业可能粘性较小甚至不存在粘性;从地域角度来看,东部由于经济发展水平较高、竞争机制完善,其费用粘性较低,中部次之,而西部地区则存在着较高水平的费用粘性。
2费用粘性影响因素研究
2.1调整成本
契约理论认为一旦公司稳定的契约关系被打破,企业将面临高昂的调整成本。当管理层面临销售下降情形时,他们还会考虑调整成本,如果及时调整资源配置会使调整成本大于闲置成本,那管理层会选择保留闲置资源而不做改变。
Anderson(2003)发现资产密集度和劳动力密集度越大的公司,其费用粘性水平就越高。Callja、Steliaros和Thomas (2006)的研究也进一步验证了该结论。但是,Chen (2012)却发现劳动力密集度与公司费用粘性负相关,他们认为要降低公司费用粘性则需要更多的员工去支持公司运营。Callja(2006)发现英美国家的费用粘性程度低于法德两国的费用粘性程度,这可能是由于法德国家在调整资源方面存在更大的難度。Banker(2006)研究了不同国家劳动力市场特征对企业费用粘性的影响。当工会的议价能力较高、失业后的补偿水平较高、失业保护条款较严格时费用粘性较高。Balakrishnan和Gruca (2008)研究结果表明医院的核心部门的费用粘性更大。因为核心业务的调整成本更高,因此管理层不太乐意去削减这些资源,从而导致较高费用粘性。孙铮和刘浩(2004)也检验了资本密集度对我国上市公司费用粘性的影响,但未发现二者有显著关系。
2.2管理者预期
从经济的长期发展来看,公司的营业收入会呈增长趋势,管理层对未来的预期会是乐观的。管理层将营业收入下降视为短期现象而不会急于处理闲置资源;而收入上升时,他们则倾向于扩大资源投入生产,由此费用粘性就产生了。
Anderson(2003)发现当公司连续两期需求下降时,公司的费用粘性就会有所降低。其他学者(Weidenmier,2003;Banker and Chen,2006;Chen,2012)也有类似发现。我国的研究则发现宏观经济对费用粘性并没有显著的影响(孙铮、刘浩,2004;刘彦文、王玉刚,2009;王满、曹歌,2012)。Banker,Ciftci和Mashruwala(2011)从管理层预期成因入手,发现管理层乐观时,公司费用出现粘性,而管理层悲观时,公司费用出现了“反粘性”。王满、曹歌(2012)也检验了国内管理者预期对企业费用粘性的影响,得出了同样的结论。
2.3代理问题
由于企业所有权与经营权分离,出于自利动机,代理人不能完全按照委托人的意愿进行经营管理。当业务量下降时,他们也不愿减少自己所能调用的资源和在职消费,这就阻碍了费用开支的缩减,从而产生费用粘性。
Chen(2012)发现管理层“帝国建立”动机越强,公司的费用粘性越大,尤其是治理能力较弱的公司。万寿义等(2011)通过实证研究发现,企业费用粘性行为中包含公司管理层自利动机,公司自由现金流量越大,费用粘性越强;董事会两职分离与提高独立董事比例,也能够减弱公司费用粘性。曹晓雪、于长春、周泽将(2009)发现业绩考核降低了管理层自利行为,从而降低了公司费用粘性。万寿义等(2012)首次发现国有上市公司的费用粘性程度高于非国有上市公司的费用粘性程度。Kama和Weiss(2013)发现管理者盈余管理动机会弱化公司的费用粘性。不过当销售上升时,没有得到证据表明盈余目标会抑制管理层增加公司资源。
3费用粘性的经济后果
Banker和Chen (2006)将费用粘性引入盈余预测领域,发现加入费用粘性的模型的盈余预测能力要显著高于传统的预测模型。Anderson (2007)认为较高的费用粘性程度并不总是负面信息,当公司业务量下降时,如果管理者预期未来业务量会上升,则不会削减费用,这会传递管理者对未来乐观预期的积极信号。他们的研究结果也显示业务量下降期间,费用率的变化与下期盈余变化显著正相关。Weiss (2010)还研究了费用粘性对财务分析师盈余预测的影响,结果表明财务分析师对具有较高费用粘性程度的公司的盈余预测的准确度较低。Banker(2013)研究发现费用粘性对本量利分析会有影响,传统的本量利分析基于成本习性假设,没有考虑收入变化方向的影响,在收入下降时高估了利润。 国内关于费用粘性经济后果的研究相对较少。朱乃平、刘志梧(2009)认为过低和过高的费用粘性水平都会对企业造成不利影响,过低的费用粘性不利于企业的长期发展而过高的粘性水平降低了企业的灵活性和短期效益。刘嫦(2014)发现费用粘性是盈余反映非对称性的根源。
4文献述评
费用粘性理论是对传统成本习性理论的挑战,尽管已有国外相关教材开始介绍费用粘性,但是比例仍很少。目前费用粘性相关理论研究仍不够彻底,需要学者们继续探索。国外学者在费用粘性各方面的研究成果相对較多,但是国内研究起步较晚,现在主要研究的还是存在性和影响因素方面,对费用粘性经济后果的研究较少,今后可增加费用粘性经济后果的研究。需要指出的是,费用粘性水平高低本身并无好坏之分,过高和过低的费用粘性都会降低企业长期绩效。不同的费用粘性水平适合于不同行业及企业不同的发展阶段。目前还未有文献研究费用粘性到底维持在什么样的水平才是最合适的,这将是后续研究的一个方向。
参考文献:
[1] Anderson,M.C.,Banker R.D.,S.Janakiraman.Are selling general and administrative costs sticky ?[J].Journal of Accounting Research,2003(3):47-63.
[2]Balakrishnan R.,T.S.Gruca.Cost Stickiness and Core Competency: A Note[J].Contemporary Accounting Research,2008,25(4):993-1006.
[3]Banker R.D.,Byzalov D.,Plehn-Dujowich J..Sticky Cost Behavior: Theory and Evidence[R].Working Paper,2010.
[4]Banker R.D.,M.Ciftci,R.Mashruwala.Managerial Optimism and Cost Behavior[R].Working Paper,2011.
[5]Chen C.X.,H.Lu,T.Sougiannis.The Agency Problem,Corporate Governance,and the Asymmetrical Behavior of General and Administrative Costs[J].Contemporary Accounting Research,2012,29(1):252-282.
[6]Kama,Weiss.Do managers deliberate decisions induce sticky cost?[R].Working Paper,2011.
[7]Kama,Weiss.Do earning targets and managerial incentives affect sticky costs ?[J].Journal of Accounting Research,2013,51(1):201-224.
[8]陈灿平.企业费用“粘性”行为影响因素分析——基于地区经济生态差异视角[J].财经理论与实践,2008(29):92-95.
[9]刘娥,赵智全,杨元贵.盈余反应非对称性:会计稳健性,抑或费用粘性[J].华东经济管理,2014(28):139-144.
[10]孔玉生,朱乃平,孔庆根.成本粘性研究:来自中国上市公司的经验证据[J].会计研究,2007(11):58-65.
[11]孙铮,刘浩.中国上市公司费用“粘性”行为研究[J].经济研究,2004(12):26-34.
[12]万寿义,徐圣男.中国上市公司费用粘性行为的经验证据——基于上市公司实质控制人性质不同的视角[J].审计与经济研究,2012,4(27):79-86.
[13]万寿义,王红军.管理层自利、董事会治理与费用粘性——来自中国制造业上市公司的经验证据[J].经济与管理,2011(3):26-32.
[14]王满,曹歌.管理者预期与费用粘性的影响研究[C].国际化与价值创造:管理会计及其在中国的应用——中国会计学会管理会计与应用专业委员会2012年度学术研讨会论文集,2012.
[15]赵息,李粮.国有企业高管薪酬结构对费用粘性的影响研究[J].中南财经政法大学学报,2012(4):114-120.
[作者简介]盖瑜(1990—),女,山东烟台人,北京理工大学管理与经济学院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管理会计。
[关键词]费用粘性;文献综述;述评
[DOI]10.13939/j.cnki.zgsc.2015.42.031
成本性态理论认为,绝大部分企业的成本属于半变动成本,其数学表达式为y=a+bx,其中y是成本总额,a是固定成本,x是业务量,b是单位业务量的成本。然而有学者发现一定期间内,企业某些费用的边际变化率随着业务量变化方向的不同而有所差异,在业务量上升时的边际增加量大于业务量下降时的边际减少量,即业务量上升时的系数b大于业务量下降时的b,这一现象在学术界被称为“费用粘性”。
1费用粘性的提出及存在性研究
Anderson(2003)最早提出了费用粘性的概念。Anderson的研究结果发现:销售收入上升时,费用的边际变动为0.55%,而销售收入下降时,费用的边际变动为0.35%。之后又有很多研究证明了不同行业(Subramanian and Weidenmier,2003)、不同国家(Kenneth Callejia,2006)以及不同部门(Balakrishnan and Gruca,2008)都存在成本费用粘性。
国内最早研究“费用粘性”的是孙铮和刘浩(2004)。他们证实了我国的上市公司的费用也具有粘性特征,费用粘性程度比美国上市公司大。笔者分析这种差异很有可能是由于中国企业管理水平低下和管理层高代理成本引起的。此外,刘武(2006)、孔玉生等(2007)等学者也相继证实了中国上市公司费用粘性的存在。刘武(2006)、陈灿平(2008)从行业、地域角度检验了费用粘性,研究发现:在行业方面,制造业与信息技术业表现出较高的费用粘性,有些行业可能粘性较小甚至不存在粘性;从地域角度来看,东部由于经济发展水平较高、竞争机制完善,其费用粘性较低,中部次之,而西部地区则存在着较高水平的费用粘性。
2费用粘性影响因素研究
2.1调整成本
契约理论认为一旦公司稳定的契约关系被打破,企业将面临高昂的调整成本。当管理层面临销售下降情形时,他们还会考虑调整成本,如果及时调整资源配置会使调整成本大于闲置成本,那管理层会选择保留闲置资源而不做改变。
Anderson(2003)发现资产密集度和劳动力密集度越大的公司,其费用粘性水平就越高。Callja、Steliaros和Thomas (2006)的研究也进一步验证了该结论。但是,Chen (2012)却发现劳动力密集度与公司费用粘性负相关,他们认为要降低公司费用粘性则需要更多的员工去支持公司运营。Callja(2006)发现英美国家的费用粘性程度低于法德两国的费用粘性程度,这可能是由于法德国家在调整资源方面存在更大的難度。Banker(2006)研究了不同国家劳动力市场特征对企业费用粘性的影响。当工会的议价能力较高、失业后的补偿水平较高、失业保护条款较严格时费用粘性较高。Balakrishnan和Gruca (2008)研究结果表明医院的核心部门的费用粘性更大。因为核心业务的调整成本更高,因此管理层不太乐意去削减这些资源,从而导致较高费用粘性。孙铮和刘浩(2004)也检验了资本密集度对我国上市公司费用粘性的影响,但未发现二者有显著关系。
2.2管理者预期
从经济的长期发展来看,公司的营业收入会呈增长趋势,管理层对未来的预期会是乐观的。管理层将营业收入下降视为短期现象而不会急于处理闲置资源;而收入上升时,他们则倾向于扩大资源投入生产,由此费用粘性就产生了。
Anderson(2003)发现当公司连续两期需求下降时,公司的费用粘性就会有所降低。其他学者(Weidenmier,2003;Banker and Chen,2006;Chen,2012)也有类似发现。我国的研究则发现宏观经济对费用粘性并没有显著的影响(孙铮、刘浩,2004;刘彦文、王玉刚,2009;王满、曹歌,2012)。Banker,Ciftci和Mashruwala(2011)从管理层预期成因入手,发现管理层乐观时,公司费用出现粘性,而管理层悲观时,公司费用出现了“反粘性”。王满、曹歌(2012)也检验了国内管理者预期对企业费用粘性的影响,得出了同样的结论。
2.3代理问题
由于企业所有权与经营权分离,出于自利动机,代理人不能完全按照委托人的意愿进行经营管理。当业务量下降时,他们也不愿减少自己所能调用的资源和在职消费,这就阻碍了费用开支的缩减,从而产生费用粘性。
Chen(2012)发现管理层“帝国建立”动机越强,公司的费用粘性越大,尤其是治理能力较弱的公司。万寿义等(2011)通过实证研究发现,企业费用粘性行为中包含公司管理层自利动机,公司自由现金流量越大,费用粘性越强;董事会两职分离与提高独立董事比例,也能够减弱公司费用粘性。曹晓雪、于长春、周泽将(2009)发现业绩考核降低了管理层自利行为,从而降低了公司费用粘性。万寿义等(2012)首次发现国有上市公司的费用粘性程度高于非国有上市公司的费用粘性程度。Kama和Weiss(2013)发现管理者盈余管理动机会弱化公司的费用粘性。不过当销售上升时,没有得到证据表明盈余目标会抑制管理层增加公司资源。
3费用粘性的经济后果
Banker和Chen (2006)将费用粘性引入盈余预测领域,发现加入费用粘性的模型的盈余预测能力要显著高于传统的预测模型。Anderson (2007)认为较高的费用粘性程度并不总是负面信息,当公司业务量下降时,如果管理者预期未来业务量会上升,则不会削减费用,这会传递管理者对未来乐观预期的积极信号。他们的研究结果也显示业务量下降期间,费用率的变化与下期盈余变化显著正相关。Weiss (2010)还研究了费用粘性对财务分析师盈余预测的影响,结果表明财务分析师对具有较高费用粘性程度的公司的盈余预测的准确度较低。Banker(2013)研究发现费用粘性对本量利分析会有影响,传统的本量利分析基于成本习性假设,没有考虑收入变化方向的影响,在收入下降时高估了利润。 国内关于费用粘性经济后果的研究相对较少。朱乃平、刘志梧(2009)认为过低和过高的费用粘性水平都会对企业造成不利影响,过低的费用粘性不利于企业的长期发展而过高的粘性水平降低了企业的灵活性和短期效益。刘嫦(2014)发现费用粘性是盈余反映非对称性的根源。
4文献述评
费用粘性理论是对传统成本习性理论的挑战,尽管已有国外相关教材开始介绍费用粘性,但是比例仍很少。目前费用粘性相关理论研究仍不够彻底,需要学者们继续探索。国外学者在费用粘性各方面的研究成果相对較多,但是国内研究起步较晚,现在主要研究的还是存在性和影响因素方面,对费用粘性经济后果的研究较少,今后可增加费用粘性经济后果的研究。需要指出的是,费用粘性水平高低本身并无好坏之分,过高和过低的费用粘性都会降低企业长期绩效。不同的费用粘性水平适合于不同行业及企业不同的发展阶段。目前还未有文献研究费用粘性到底维持在什么样的水平才是最合适的,这将是后续研究的一个方向。
参考文献:
[1] Anderson,M.C.,Banker R.D.,S.Janakiraman.Are selling general and administrative costs sticky ?[J].Journal of Accounting Research,2003(3):47-63.
[2]Balakrishnan R.,T.S.Gruca.Cost Stickiness and Core Competency: A Note[J].Contemporary Accounting Research,2008,25(4):993-1006.
[3]Banker R.D.,Byzalov D.,Plehn-Dujowich J..Sticky Cost Behavior: Theory and Evidence[R].Working Paper,2010.
[4]Banker R.D.,M.Ciftci,R.Mashruwala.Managerial Optimism and Cost Behavior[R].Working Paper,2011.
[5]Chen C.X.,H.Lu,T.Sougiannis.The Agency Problem,Corporate Governance,and the Asymmetrical Behavior of General and Administrative Costs[J].Contemporary Accounting Research,2012,29(1):252-282.
[6]Kama,Weiss.Do managers deliberate decisions induce sticky cost?[R].Working Paper,2011.
[7]Kama,Weiss.Do earning targets and managerial incentives affect sticky costs ?[J].Journal of Accounting Research,2013,51(1):201-224.
[8]陈灿平.企业费用“粘性”行为影响因素分析——基于地区经济生态差异视角[J].财经理论与实践,2008(29):92-95.
[9]刘娥,赵智全,杨元贵.盈余反应非对称性:会计稳健性,抑或费用粘性[J].华东经济管理,2014(28):139-144.
[10]孔玉生,朱乃平,孔庆根.成本粘性研究:来自中国上市公司的经验证据[J].会计研究,2007(11):58-65.
[11]孙铮,刘浩.中国上市公司费用“粘性”行为研究[J].经济研究,2004(12):26-34.
[12]万寿义,徐圣男.中国上市公司费用粘性行为的经验证据——基于上市公司实质控制人性质不同的视角[J].审计与经济研究,2012,4(27):79-86.
[13]万寿义,王红军.管理层自利、董事会治理与费用粘性——来自中国制造业上市公司的经验证据[J].经济与管理,2011(3):26-32.
[14]王满,曹歌.管理者预期与费用粘性的影响研究[C].国际化与价值创造:管理会计及其在中国的应用——中国会计学会管理会计与应用专业委员会2012年度学术研讨会论文集,2012.
[15]赵息,李粮.国有企业高管薪酬结构对费用粘性的影响研究[J].中南财经政法大学学报,2012(4):114-120.
[作者简介]盖瑜(1990—),女,山东烟台人,北京理工大学管理与经济学院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管理会计。